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91节

二年,鲁孔丘卒。
三年,庄公上城,见戎州。①曰:“戎虏何为是?”戎州病之。十月,戎州告赵简子,简子围。十一月,庄公出-,②-人立公子斑师为-君。③齐伐-,虏斑师,更立公子起为-君。④
注①集解贾逵曰:“戎州,戎人之邑。”索隐左传曰“戎州人攻之”是也。隐二年“公会戎于潜”,杜预云“陈留济阳县东南有戎城”。济阳与-相近,故庄公登台望见戎州。又七年云“戎伐凡伯于楚丘”,是戎近。
注②索隐按:左传,庄公本由晋赵氏纳之,立而背晋,晋伐-,-人出庄公,立公子般师。晋师退,庄公复入,般师出奔。初,公登城见戎州己氏之妻发美,髡之以为夫人。又欲翦戎州,兼逐石圃,故石圃攻庄公。庄公惧,-北墙折股,入己氏,己氏杀之。今系家不言庄公复入及死己氏,直云出奔,亦其疏也。
又左传云-复立般师,齐伐-,立公子起,执般师。明年,-石圃逐其君起,起奔齐,出公辄复归。是左氏详而系家略也。
注③集解左传曰:“斑师,襄公之孙。”
注④集解服虔曰:“起,灵公子。”-
君起元年,-石曼-逐其君起,①起-齐-出公辄自齐复归立。初,出公立十二年亡,亡在外四年复入。出公后元年,赏从亡者。立二十一年卒,②出公季父黔攻出公子而自立,是为悼公。
注①索隐左传作“石圃”,此作“□”,音圃,又音徒和反。□,或作“-”。
诸本或无“曼”字。
注②索隐按:出公初立十二年,亡在外四年,复入九年卒,是立二十一年。
自即位至卒,凡经二十五年而卒于越。
悼公五年卒,①子敬公弗立。②敬公十九年卒,子昭公纠立。③是时三晋强,-如小侯,属之。④
注①索隐按:纪年云“四年卒于越”。系本名虔。
注②集解世本云敬公费也。索隐系本“弗”作“费”。
注③索隐系本云敬公生桡公舟,非也。
注④正义属赵也。
昭公六年,公子-①-之代立,是为怀公。怀公十一年,公子颓-怀公而代立,是为慎公。慎公父,公子适;②适父,敬公也。慎公四十二年卒,子声公训立。③声公十一年卒,子成侯-④立。
注①正义音尾。
注②索隐音的。按:系本“适”作“虔”。虔,悼公也。
注③索隐训亦作“驯”,同休运反。系本作“圣公驰”。
注④索隐音速。系本作“不逝”。按:上穆公已名-,不可成侯更名,则系本是。
成侯十一年,公孙鞅入秦。①十六年,-更贬号曰侯。
注①索隐按:秦本纪云孝公元年鞅入秦,又按年表,成侯与秦孝公同年,然则“十一年”当为“元年”,字误耳。
二十九年,成侯卒,子平侯立。平侯八年卒,子嗣君立。①
注①索隐按:乐资据纪年,以嗣君即孝襄侯也。
嗣君五年,更贬号曰君,独有濮阳。
四十二年卒,子怀君立。怀君三十一年,朝魏,魏囚杀怀君。魏更立嗣君弟,是为元君。元君为魏-,故魏立之。①元君十四年,秦拔魏东地,②秦初置东郡,更徙-野王县,③而并濮阳为东郡。二十五年,元君卒,子君角立。

注①集解徐广曰:“班氏云元君者,怀君之弟。”
注②索隐魏都大梁,濮阳-黎阳并是魏之东地,故立郡名东郡也。
注③索隐按年表,元君十一年秦置东郡,十三年-徙野王,与此不同也。
注④集解年表云元君十一年秦置东郡,十二年徙野王,二十三年卒。
君角九年,秦并天下,立为始皇帝。二十一年,二世废君角为庶人,-绝祀。
太史公曰:余读世家言,至于宣公之太子以妇见诛,弟寿争死以相让,此与晋太子申生不敢明骊姬之过同,俱恶伤父之志。然卒死亡,何其悲也!或父子相杀,兄弟相灭,亦独何哉?
【索隐述赞】司寇受封,梓材有作。成锡厥器,夷加其爵。暨武能修,从文始约。诗美归燕,传矜石。皮冠射鸿,乘轩使。宣纵滢嬖,衅生——朔。蒯聩得罪,出公行恶-祚日衰,失于君角。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 第八
微子开者,①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②纣既立,不明,滢乱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灭-国,③惧祸至,以告纣。
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乃问于太师-少师④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⑤我祖遂陈于上,⑥纣沉湎于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于下。⑦殷既小大好草窃坚宄,⑧卿士师师非度,⑨皆有罪辜,乃无维获,⑩小民乃并兴,相为敌雠。⑾今殷其典丧!若涉水无津涯。⑿殷遂丧,越至于今。”[一三]曰:“太师,少师,⒁我其发出往?⒂吾家保于丧?⒃今女无故告⒄予,颠跻,如之何其?”⒅太师若曰:“王子,天笃下-亡殷国,⒆乃毋畏畏,不用老长。[二0]今殷民乃陋滢神只之祀。[二一]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遂亡。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微,畿内国名。子,爵也。为纣卿士。”索隐按:尚书微子之命篇云命微子启代殷后,今此名开者,避汉景帝讳也。
注②索隐按:尚书亦以为殷王元子而是纣之兄。按:吕氏春秋云生微子时母犹为妾,及为妃而生纣。故微子为纣同母庶兄。
注③集解徐广曰:“-音耆。”索隐-音耆,耆即黎也。邹诞本云“-音黎”。
孔安国云“黎在上党东北,即今之黎亭是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太师,三公,箕子也。少师,孤卿,比干也。”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言殷不有治政四方之事,将必亡也。”
注⑥集解马融曰:“我祖,汤也。”孔安国曰:“言汤遂其功,陈力于上世也。”
注⑦集解马融曰:“下,下世也。”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草野盗窃,又为坚宄于外内。”
注⑨集解马融曰:“非但小人学为坚宄,卿士已下转相师效,为非法度。”
注⑩集解郑玄曰:“获,得也-臣皆有是罪,其爵禄又无常得之者。言屡相攻夺。”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卿士既乱,而小民各起,共为敌雠。言不和同。”
注⑿集解徐广曰:“一作‘陟水无舟航’,言危也。”-谓典,国典也。索隐尚书“典”作“沦”,篆字变易,其义亦殊。徐广曰“典,国典也”。丧音息浪反。
注⒀集解马融曰:“越,于也。于是至矣,于今到矣。”
注⒁集解马融曰:“重呼告之。”
注⒂集解郑玄曰:“发,起也。纣祸败如此,我其起作出往也。”索隐往,尚书作“狂”,盖亦今文尚书意异耳。
注⒃集解徐广曰:“一云‘于是家保’。”-案:马融曰“卿大夫称家”。
注⒄集解王肃曰:“无意告我也,是微子求教诲也。”
注⒅集解马融曰:“跻犹坠也。恐颠坠于非义,当如之何也。”郑玄曰:“其,语助也。齐鲁之闲声如‘姬’。记曰‘何居’。”
注⒆集解孔安国曰:“微子,帝乙子,故曰‘王子’。天生纣为乱,是下-也。”郑玄曰:“少师不答,志在必死。”正义-音灾。
注[二0]集解孔安国曰:“上不畏天-,下不畏贤人,违戾耆老之长,不用其教。”
注[二一]集解徐广曰:“一云‘今殷民侵神牺’,又一云‘陋滢侵神只’。”-案:
马融曰“天曰神,地曰只”。索隐陋滢,尚书作“攘窃”。刘氏云“陋滢犹轻秽也”。
箕子者,①纣亲戚也。②纣始为象箸,③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为-,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纣为滢-,箕子谏,不听。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详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躁。④
注①集解马融曰:“箕,国名也。子,爵也。”
注②索隐箕,国;子,爵也。司马彪曰“箕子名胥余”。马融-王肃以箕子为纣之诸父。服虔-杜预以为纣之庶兄。杜预云“梁国蒙县有箕子-”。
注③索隐箸音持略反。按:下云“为象箸必为玉杯”,杯箸事相近,周礼六尊有牺-象-着-壶-泰-山。着尊者,着地无足是也。刘氏音直虑反,则杯箸亦食用之物,亦并通。
注④集解风俗通义曰:“其道闭塞忧愁而作者,命其曲曰躁。躁者,言遇-遭害,困厄穷迫,虽怨恨失意,犹守礼义,不惧不慑,乐道而不改其躁也。”
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
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
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于是太师-少师乃劝微子去,遂行。①
注①集解时比干已死,而云少师者似误。
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①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注①索隐肉袒者,袒而露肉也。面缚者,缚手于背而面向前也。刘氏云“面即背也”,义亦稍迂。
武王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使管叔-蔡叔傅相之。
武王既克殷,访问箕子。
武王曰:“于乎!维天陰定下民,相和其居,①我不知其常轮所序。”②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天不言而默定下民,助合其居,使有常生之资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言我不知天所以定民之常道理次序,问何由。”
箕子对曰:“在昔鲧-鸿水,汨陈其五行,①帝乃震怒,不从鸿范九等,常轮所。②鲧则殛死,禹乃嗣兴。③天乃锡禹鸿范九等,常轮所序。④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塞;汨,乱也。治水失道,是乱陈五行。”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释’。”-案:郑玄曰“帝,天也。天以鲧如是,乃震动其威怒,不与天道大法九类,言王所问所由败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春秋传曰‘舜之诛也殛鲧,其举也兴禹’。”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天与禹,洛出书也。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初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曰五纪;五曰皇极;六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征;九曰向用五福,畏用六极。①
注①集解马融曰:“言天所以畏惧人用六极。”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①水曰润下,火曰炎上,②木曰曲直,③金曰从革,④土曰稼穑。⑤润下作咸,⑥炎上作苦,⑦曲直作酸,⑧从革作辛,⑨稼穑作甘。⑩
注①集解郑玄曰;“此数本诸陰阳所生之次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言其自然之常性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木可柔使曲直也。”
首节 上一节 91/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