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79节

注②集解服虔曰;“-,楚邑。”索隐定六年左传“四月己丑,吴太子终累败楚舟师”。杜预曰“阖庐子,夫差兄”。此以为夫差,当谓名异而一人耳。左传又曰“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楚于是乎迁郢于-”。此言番,番音潘,楚邑名,子臣即其邑之大夫也。
十五年,孔子相鲁。①
注①索隐定十年左传曰“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是也。杜预以为“相会仪也”,而史迁孔子系家云“摄行相事”。案:左氏“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又使兹无还揖对”,是摄国相也。
十九年夏,吴伐越,越王句践迎击之-李。①越使死士挑战,②三行造吴师,呼,自刭。③吴师观之,越因伐吴,败之姑苏,④伤吴王阖庐指,军却七里。吴王病伤而死。⑤阖庐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
对曰:⑥“不敢!”三年,乃报越。
注①集解贾逵曰:“-李,越地。”杜预曰:“吴郡嘉兴县南有-李城也。”-
音醉。
注②集解徐广曰:“死,一作‘-’,越世家亦然,或者以为人名氏乎?”-案:贾逵曰“死士,死罪人也”。郑-曰“死士,欲以死报恩者也”。杜预曰“敢死之士也”。正义挑音田鸟反。
注③集解左传曰:“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正义行,胡郎反。造,干到反。
呼,火故反。颈,坚鼎反。
注④集解越绝书曰:“阖庐起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三百里。”
索隐姑苏,台名,在吴县西三十里。左传定十四年曰“越子大败之,灵姑浮以戈击阖庐,阖庐伤将指,还,卒于陉,去-李七里”。杜预以为-李在嘉兴县南。
灵姑浮,越大夫也。
注⑤集解越绝书曰:“阖庐-在吴县昌门外,名曰虎丘。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桐棺三重,-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方员之口三千,盘郢-鱼肠之剑在焉。卒十余万人治之,取土临湖。葬之三日,白虎居其上,故号曰虎丘。”索隐-,胡贡反。以水银为池。
注⑥索隐此以为阖庐谓夫差,夫差对阖庐。若左氏传,则云“对曰”者,夫差对所使之人也。
王夫差元年,①以大夫伯-为太宰。②习战射,常以报越为志。二年,吴王悉津兵以伐越,败之夫椒,③报姑苏也。越王句践乃以甲兵五千人栖于会稽,④使大夫种⑤因吴太宰-而行成,⑥请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昔有过氏⑦杀斟灌以伐斟寻,⑧灭夏后帝相。⑨帝相之妃后缗方娠,⑩逃于有仍⑾而生少康。⑿少康为有仍牧正。⒀有过又欲杀少康,少康奔有虞。⒁有虞思夏德,于是妻之以二女而邑之于纶,⒂有田一成,有-一旅。⒃后遂收夏-,抚其官职。⒄使人诱之,⒅遂灭有过氏,复禹之绩,祀夏配天,⒆不失旧物。[二0]今吴不如有过之强,而句践大于少康。今不因此而灭之,又将□之,不亦难乎!
且句践为人能辛苦,今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听太宰-,卒许越平,与盟而罢兵去。
注①集解越绝书曰:“太伯到夫差二十六代且千岁。”索隐太伯至寿梦十九代,诸樊已下六王,唯二十五代。
注②索隐案:左传定四年伯-为太宰,当阖庐九年,非夫差代也。
注③集解贾逵曰:“夫椒,越地。”杜预曰:“太湖中椒山也。”索隐贾逵云越地,盖近得之。然其地阙,不知所在。杜预以为太湖中椒山,非战所。夫椒与椒山不得为一。且夫差以报越为志,又伐越,当至越地,何乃不离吴境,近在太湖中?又案:越语云“败五湖也”。
注④集解贾逵曰:“会稽,山名。”索隐鸟所止宿曰栖。越为吴败,依托于山林,故以鸟栖为喻。左传作“保”,国语作“栖”。
注⑤索隐大夫,官也;种,名也。吴越春秋以为种姓文。而刘氏云“姓大夫”,非也。
注⑥集解服虔曰:“行成,求成也。”正义国语云:“越饰美女八人纳太宰-,曰:‘子苟然,放越之罪。’”注⑦集解贾逵曰:“过,国名也。”索隐过音戈。寒浞之子浇所封国也,猗姓国。晋地道记曰:“东莱掖县有过乡,北有过城,古过国也。”
注⑧集解斟灌,斟寻,夏同姓也。夏后相依斟灌而国,故曰杀夏后相也。索隐斟灌-斟寻夏同姓,贾氏据系本而知也。案:地理志北海寿光县,应劭曰“古斟灌亭是也”。平寿县,复云“古北-寻,禹后,今-城是也”。然“-”与“斟”同。
注⑨集解服虔曰:“夏后相,启之孙。”
注⑩集解贾逵曰:“缗,有仍之姓也。”杜预曰:“娠,怀身也。”
注⑾集解贾逵曰:“有仍,国名,后缗之家。”索隐未知其国所在。春秋经桓五年“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谷梁经传并作“任叔”。仍任声相近,或是一地,犹甫吕-虢郭之类。案:地理志东平有任县,盖古仍国。
注⑿集解服虔曰:“后缗遗腹子。”
注⒀集解王肃曰:“牧正,牧官之长也。”
注⒁集解贾逵曰:“有虞,帝舜之后。”杜预曰:“梁国虞县。”
注⒂集解贾逵曰:“纶,虞邑。”
注⒃集解贾逵曰:“方十里为成。五百人为旅。”
注⒄集解服虔曰:“因此基业,稍收取夏遗民余-,抚修夏之故官宪典。”
注⒅索隐左传云:“使女艾谍浇,遂灭过-戈。”杜预曰:“谍,候也。”
注⒆集解服虔曰:“以鲧配天也。”
注[二0]集解贾逵曰:“物,职也。”杜预曰:“物,事也。”
七年,吴王夫差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子胥谏曰:“越王句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越在腹心疾而王不先,而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遂北伐齐,败齐师于艾陵。①至缯,②召鲁哀公而征百牢。③季康子使子贡以周礼说太宰-,乃得止。因留略地于齐鲁之南。九年,为驺伐鲁,④,至与鲁盟乃去。十年,因伐齐而归。十一年,复北伐齐。⑤
注①集解杜预曰:“艾陵,齐地。”索隐七年,鲁哀公之六年也。左传此年无伐齐事,哀十一年败齐艾陵尔。
注②集解杜预曰:“琅邪缯县。”
注③集解贾逵曰:“周礼,王合诸侯享礼十有二牢,上公九牢,侯伯七牢,子男五牢。”索隐事在哀七年。是年当夫差八年,不应上连七年。案:左传曰“子服景伯对,不听,乃与之”,非谓季康子使子贡说,得不用百牢。太宰-自别召康子,乃使子贡辞之耳。
注④索隐左传“驺”作“邾”,声相近自乱耳。杜预注左传亦曰“邾,今鲁国驺县是也”。驺,宜音邾。
注⑤索隐依左氏合作十一年、十二年也。
越王句践率其-以朝吴,厚献遗之,吴王喜。唯子胥惧,曰:“是□吴也。”①谏曰:“越在腹心,今得志于齐,犹石田,无所用。②且盘庚之诰有颠越勿遗,③商之以兴。”④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属其子于齐鲍氏,⑤还报吴王。吴王闻之,大怒,赐子胥属镂⑥之剑以死。将死,曰:“树吾墓上以梓,⑦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⑧以观越之灭吴也。”
注①索隐左氏作“豢吴”。豢,养也。
注②集解王肃曰:“石田不可耕。”
注③集解服虔曰:“颠,陨也;越,坠也。颠越无道,则割绝无遗也。”索隐左传曰:“其颠越不共,则劓殄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邑,是商所以兴也,今君易之。”此则艾陵战时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本作‘盘庚之诰有颠之越之,商之以兴’。子胥传‘诰曰有颠越商之兴’。”
注⑤集解服虔曰:“鲍氏,齐大夫。”索隐左传直曰“使于齐”,杜预曰“私使人至齐属其子”。案:左传又曰“反役,王闻之”,明非子胥自使也。
注⑥集解服虔曰:“属镂,剑名。赐使自刎。”索隐剑名,见越绝书。正义属音烛。镂音力于反。
注⑦索隐左传云:“树吾墓-,-可材也,吴其亡乎!”梓-相类,因变文也。
注⑧索隐抉,乌袕反。此国语文,彼以“抉”为“辟”。又云“以手抉之。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乃盛以鸱夷,投之江也”。正义吴俗传云“子胥亡后,越从松江北开渠至横山东北,筑城伐吴。子胥乃与越军梦,令从东南入破吴。越王即移向三江口岸立坛,杀白马祭子胥,杯动酒尽,越乃开渠。子胥作涛,荡罗城东,开入灭吴。至今犹号曰示浦,门曰——”。是从东门入灭吴也。
齐鲍氏-齐悼公。①吴王闻之,哭于军门外三日,②乃从海上攻齐。③齐人败吴,吴王乃引兵归。
注①索隐公名阳生。左传哀十年曰“吴伐齐南鄙,齐人杀悼公”,不言鲍氏。
又鲍牧以哀八年为悼公所杀,今言鲍氏,盖其宗党尔。且此伐在艾陵战之前年,今记于后,亦为颠倒错乱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诸侯相临之礼。”
注③集解徐广曰:“上,一作‘中’。”
十三年,吴召鲁、-之君会于橐皋。①
注①集解服虔曰:“橐皋,地名也。”杜预曰:“在淮南逡遒县东南。”索隐哀十二年左传曰:“公会吴于橐皋-侯会吴于郧。”此并言会-橐皋者,案左传“吴征会于。初,-杀吴行人,惧,谋于子羽。子羽曰‘不如止也’。子木曰‘往也’”。以本不欲赴会,故鲁以夏会-,及秋乃会。太史公以其本召于橐皋,故不言郧。郧,发阳也,广陵县东南有发繇口。橐音他各反。逡遒,上七巡反,下酒尤反。
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六月*(戊)[丙]*子,越王句践伐吴。乙酉,越五千人与吴战。丙戌,虏吴太子友。丁亥,入吴。吴人告败于王夫差,夫差恶其闻也。②或泄其语,吴王怒,斩七人于幕下。③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争长。吴王曰:“于周室我为长。”④晋定公曰:“于姬姓我为伯。”⑤赵鞅怒,将伐吴,乃长晋定公。⑥吴王已盟,与晋别,欲伐宋。太宰-曰:“可胜而不能居也。”乃引兵归国。国亡太子,内空,王居外久,士皆罢敝,于是乃使厚币以与越平。
注①集解杜预曰:“陈留封丘县南有黄亭,近济水。”
注②集解贾逵曰:“恶其闻诸侯。”
注③集解服虔曰:“以绝口。”
注④集解杜预曰:“吴为太伯后,故为长。”
注⑤集解杜预曰:“为侯伯。”
注⑥集解徐广曰:“黄池之盟,吴先歃,晋次之,与外传同。”-案:贾逵曰“外传曰‘吴先歃,晋亚之’。先□晋,晋有信,又所以外吴”。索隐此依左传文。案:左传“赵鞅呼司马寅曰:‘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是赵鞅怒。司马寅请姑视之,反曰:‘肉食者无墨,今吴王有墨,国其胜乎?’杜预曰:墨,气色下也,国为敌所胜。又曰:‘太子死乎?且夷德轻,不忍久,请少待之。’乃先晋人”,是也。徐、贾所云据国语,不与左传合,非也。左氏鲁襄公代晋、楚为会,先书晋,晋有信耳。外传即国语也,书有二名也。外吴者,吴夷,贱之,不许同中国,故言外也。
十五年,齐田常杀简公。
十八年,越益强。越王句践率兵*(使)[复]*伐败吴师于笠泽。楚灭陈。
二十年,越王句践复伐吴。①二十一年,遂围吴。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败吴。越王句践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②予百家居之。吴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刭死。③越王灭吴,诛太宰-,以为不忠,而归。
注①索隐哀十九年左传曰:“越人侵楚,以误吴也。”杜预曰:“误吴,使不为备也。”无伐吴事。
注②集解贾逵曰:“甬东,越东鄙,甬江东也。”韦昭曰:“句章,东海口外州也。”索隐国语曰甬句东,越地,会稽句章县东海中州也。案:今-县是也。
注③集解越绝书曰:“夫差-在犹亭西卑犹位,越王使干戈人一-土以葬之。
近太湖,去县五十七里。”索隐左传“乃缢,越人以归”也。犹亭,亭名。“卑犹位”三字共为地名,吴地记曰“徐枕山,一名卑犹山”是-音路禾反,小竹笼,以盛土。
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①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②
注①集解王肃曰:“太伯弟季历贤,又生圣子昌,昌必有天下,故太伯以天下三让于王季。其让隐,故无得而称言之者,所以为至德也。”
注②集解皇览曰:“延陵季子-在毗陵县暨阳乡,至今吏民皆祀之。”
【索隐述赞】太伯作吴,高让雄图。周章受国,别封于虞。寿梦初霸,始用兵车。三子递立,延陵不居。光既篡位,是称阖闾。王僚见杀,贼由专诸。夫差轻越,取败姑苏。甬东之耻,空-伍胥。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 第二
正义括地志云:“天齐池在青州临淄县东南十五里。封禅书云‘齐之所以为齐者,以天齐也’。”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①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②或封于申,③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注①集解吕氏春秋曰:“东夷之土。”索隐谯周曰:“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后,掌四岳有功,封之于吕,子孙从其封姓,尚其后也。”按:后文王得之渭滨,云“吾先君太公望子久矣”,故号太公望。盖牙是字,尚是其名,后武王号为师尚父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吕在南阳宛县西。”
注③索隐地理志申在南阳宛县,申伯国也。吕亦在宛县之西也。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①以渔钓坚周西伯。②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③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注①索隐谯周曰:“吕望尝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
注②正义坚音干。括地志云:“兹泉水源出岐州岐山县西南凡谷。吕氏春秋云‘太公钓于兹泉,遇文王’。郦元云‘——中有泉,谓之兹泉。泉水潭积,自成渊渚,即太公钓处,今人谓之凡谷。石壁深高,优篁邃密,林泽秀阻,人迹罕及。东南隅有石室,盖太公所居也。水次有-石可钓处,即太公垂钓之所。其投竿跪饵,两膝遗迹犹存,是有——之称也。其水清泠神异,北流十二里注于渭’。说苑云‘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三日三夜鱼无食者,望即忿,脱其衣冠。
上有农人者,古之异人,谓望曰:“子姑复钓,必细其纶,芳其饵,徐徐而投,无令鱼骇。”望如其言,初下得鲋,次得鲤。刺鱼腹得书,书文曰“吕望封于齐”。望知其异’。”
注③集解徐广曰:“□知反。”索隐徐广音□知反,余本亦作“螭”字。
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或曰,吕尚处士,隐海滨。周西伯拘-里,散宜生、闳夭素知而招吕尚。
吕尚亦曰“吾闻西伯贤,又善养老,盍往焉”。三人者为西伯求美女奇物,献之于纣,以赎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国。言吕尚所以事周虽异,然要之为文武师。
周西伯昌之脱-里归,与吕尚陰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①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须、②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首节 上一节 79/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