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77节
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其室而耕,乃舍之。⑥秋,吴伐楚,楚败我师。四年,晋平公初立。⑦
注①集解世本曰“诸樊徙吴”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宣公,曹伯卢也,以鲁成公十三年会晋侯伐秦,卒于师。
曹君,公子负刍也。负刍在国,闻宣公卒,杀太子而自立,故曰不义之也。”
注③集解服虔曰:“子臧,负刍庶兄。”索隐成十三年左传曰:“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公子欣时逆丧。秋,负刍杀其太子而自立。”杜预曰:“皆宣公庶子也。负刍,成公也。欣时,子臧也。”十五年传曰:“会于戚,讨曹成公也,执而归诸京师。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杜预曰:圣人应天命,不拘常礼也。次守节,杜预曰:谓贤者也。
下失节。杜预曰:愚者,妄动也。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注④索隐君子者,左丘明所为史评仲尼之词,指仲尼为君子也。
注⑤集解王肃曰:“义,宜也。嫡子嗣国,得礼之宜。”杜预曰:“诸樊嫡子,故曰义嗣。”
注⑥索隐“诸樊元年已除丧”至“乃舍之”,皆襄十四年左氏传文。正义舍音舍。
注⑦索隐左传襄十六年春“葬晋悼公,平公即位”是也。
十三年,王诸樊卒。①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②故号曰延陵季子。
注①索隐春秋经襄二十五年:“十有二月,吴子遏伐楚,门于巢,卒。”左传曰:“吴子诸樊伐楚,以报舟师之役,门于巢。巢牛臣曰:‘吴王勇而轻,若启之,将亲门,我获射之,必殪。是君也死,疆其少安。’从之。吴子门焉,牛臣隐于短墙以射之,卒。”
注②索隐襄三十一年左传赵文子问于屈狐庸曰“延州来季子其果立乎”,杜预曰“延州来,季札邑也”昭二十七年左传曰“吴子使延州来季子聘于上国”,杜预曰“季子本封延陵,后复封州来,故曰延州来”。成七年左传曰“吴入州来”,杜预曰“州来,楚邑,淮南下蔡县是”。昭十三年传“吴伐州来”,二十三年传“吴灭州来”。则州来本为楚邑,吴光伐灭,遂以封季子也。地理志云会稽毗陵县,季札所居。太康地理志曰“故延陵邑,季札所居,栗头有季札祠”。地理志沛郡下蔡县云,古州来国,为楚所灭,后吴取之,至夫差,迁昭侯于此。公羊传曰“季子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何休曰“不入吴朝廷也”。此云“封于延陵”,谓因而赐之以菜邑。而杜预春秋释例土地名则云“延州来,阙”,不知何故而为此言也。
王余祭三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吴。吴予庆封朱方之县,①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注①集解吴地记曰:“朱方,秦改曰丹徒。”
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①请观周乐。②为歌周南、召南。③曰:“美哉,始基之矣,④犹未也。⑤然勤而不怨。”⑥歌邶、墉、。⑦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⑧吾闻-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风乎?”⑨歌王。⑩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⑾歌郑。⑿曰:
“其细已甚,民不堪也,是其先亡乎?”⒀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⒁表东海者,其太公乎?⒂国未可量也。”⒃歌豳。曰:“美哉,荡荡乎,乐而不滢,⒄其周公之东乎?”⒅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⒆歌魏。曰:“美哉,——乎,[二0]大而□,[二一]俭而易,行以德辅,此则盟主也。”[二二]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不然,何忧之远也?[二三]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二四]自郐以下,无讥焉。[二五]歌小雅。[二六]曰:“美哉,思而不贰,[二七]怨而不言,[二八]其周德之衰乎?
[二九]犹有先王之遗民也。”[三0]歌大雅。[三一]曰:“广哉,熙熙乎,[三二]曲而有直体,[三三]其文王之德乎?”歌颂。[三四]曰:“至矣哉,[三五]直而不倨,[三六]曲而不诎,[三七]近而不-,[三八]远而不携,[三九]而迁不滢,[四0]复而不厌,[四一]哀而不愁,[四二]乐而不荒,[四三]用而不匮,[四四]广而不宣,[四五]施而不费,[四六]取而不贪,[四七]处而不-,[四八]行而不流。[四九]五声和,八风平,[五0]节有度,守有序,[五一]盛德之所同也。”[五二]见舞象-、南钥者,[五三]曰:“美哉,犹有感。”[五四]见舞大武,[五五]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护者,[五六]曰:“圣人之弘也,[五七]犹有-德,圣人之难也!”[五八]见舞大夏,[五九]曰:“美哉,勤而不德![六0]非禹其谁能及之?”见舞招-,[六一]曰:“德至矣哉,大矣,[六二]如天之无不焘也,[六三]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无以加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观。”[六四]
注①集解在春秋鲁襄公二十九年。
注②集解服虔曰:“周乐,鲁所受四代之乐也。”杜预曰:“鲁以周公故,有天子礼乐。”
注③集解杜预曰:“此皆各依其本国歌所常用声曲。”
注④集解王肃曰:“言始造王基也。”
注⑤集解贾逵曰:“言未有雅、颂之成功也。”杜预曰:“犹有商纣,未尽善也。”
注⑥集解杜预曰:“未能安乐,然其音不怨怒。”
注⑦集解杜预曰:“武王伐纣,分其地为三监。三监叛,周公灭之,并三监之地,更封康叔,故三国尽被康叔之化。”
注⑧集解贾逵曰:“渊,深也。”杜预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康叔、武公德化深远,虽遭宣公滢乱,懿公灭亡,民犹秉义,不至于困。”
注⑨集解贾逵曰:“康叔遭管叔-蔡叔之难,武公罹优王、-姒之忧,故曰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杜预曰:“康叔,武公,皆-之令德君也。听声以为别,故有疑言。”
注⑩集解服虔曰:“王室当在雅,衰微而列在风,故国人犹尊之,故称王,犹春秋之王人也。”杜预曰:“王,黍离也。”
注⑾集解服虔曰:“平王东迁雒邑。”杜预曰:“宗周殒灭,故忧思;犹有先王之遗风,故不惧也。”正义思音肆。
注⑿集解贾逵曰:“郑风,东郑是。”
注⒀集解服虔曰:“其风细弱已甚,摄于大国之闲,无远虑持久之风,故曰民不堪,将先亡也。”
注⒁集解服虔曰:“泱泱,舒缓深远,有大和之意。其诗风刺,辞约而义微,体疏而不切,故曰大风。”索隐泱,于良反。泱泱犹汪汪洋洋,美盛貌也。杜预曰“弘大之声”也。
注⒂集解王肃曰:“言为东海之表式。”
注⒃集解服虔曰:“国之兴衰,世数长短,未可量也。”杜预曰:“言其或将复兴。”
注⒄集解贾逵曰:“荡然无忧,自乐而不荒滢也。”
注⒅集解杜预曰:“周公遭管蔡之变,东征,为成王陈后稷先公不敢荒滢,以成王业,故言其周公东乎。”
注⒆集解杜预曰:“秦仲始有车马礼乐,去戎狄之音而有诸夏之声,故谓之夏声。及襄公佐周平王东迁而受其故地,故曰周之旧也。”
注[二0]索隐-音冯,又音泛。杜预曰:“中庸之声。”
注[二一]索隐左传作“大而婉”。杜预曰:“婉,约也。大而约,则俭节易行。”
□字宜读为“婉”也。
注[二二]集解徐广曰:“盟,一作‘明’。”-案:贾逵曰“其志大,直而有曲体,归中和中庸之德,难成而实易行。故曰以德辅此,则盟主也”。杜预曰“惜其国小而无明君”。索隐注引徐广曰“盟,一作‘明’”。按:左传亦作“明”,此以听声知政,言其明听耳,非盟会也。
注[二三]集解杜预曰:“晋本唐国,故有尧之遗风。忧深思远,情发于声也。”
注[二四]集解杜预曰:“滢声放荡,无所畏忌,故曰国无主。”
注[二五]集解服虔曰:“郐以下,及曹风也。其国小,无所刺讥。”
注[二六]集解杜预曰:“小雅,小正,亦乐歌之章。”
注[二七]集解杜预曰:“思文武之德,无贰叛之心也。”
注[二八]集解王肃曰:“非不能言,畏罪咎也。”
注[二九]集解杜预曰:“衰,小也。”
注[三0]集解杜预曰:“谓有殷王余俗,故未大衰。”
注[三一]集解杜预曰:“大雅,陈文王之德,以正天下。”
注[三二]集解杜预曰:“熙熙,和乐声。”
注[三三]集解杜预曰:“论其声。”
注[三四]集解杜预曰:“颂者,以其成功告于神明。”
注[三五]集解贾逵曰:“言道备至也。”
注[三六]集解杜预曰:“倨,傲也。”
注[三七]集解杜预曰:“诎,挠也。”
注[三八]集解杜预曰:“谦,退也。”
注[三九]集解杜预曰:“携,贰也。”
注[四0]集解服虔曰:“迁,徙也。文王徙酆,武王居。”杜预曰:“滢,过荡也。”
注[四一]集解杜预曰:“常日新也。”
注[四二]集解杜预曰:“知命也。”
注[四三]集解杜预曰:“节之以礼也。”
注[四四]集解杜预曰:“德弘大。”
注[四五]集解杜预曰:“不自显也。”
注[四六]集解杜预曰:“因民所利而利之。”
注[四七]集解杜预曰:“义然后取。”
注[四八]集解杜预曰:“守之以道。”
注[四九]集解杜预曰:“制之以义。”
注[五0]集解杜预曰:“宫、商、角、征、羽谓之五声。八方之气谓之八风。”
注[五一]集解杜预曰:“八音克谐,节有度也。无相夺轮,守有序也。”
注[五二]集解杜预曰:“颂有殷、鲁,故曰盛德之所同。”
注[五三]集解贾逵曰:“象,文王之乐武象也-,舞曲也。南钥,以钥舞也。”
索隐-音朔,又素交反。
注[五四]集解服虔曰:“憾,恨也。恨不及己以伐纣而致太平也。”索隐感读为“憾”,字省耳,胡暗反。
注[五五]集解贾逵曰:“大武,周公所作武王乐也。”
注[五六]集解贾逵曰:“韶护,殷成汤乐大护也。”
注[五七]集解贾逵曰:“弘,大也。”
注[五八]集解服虔曰:“-于始伐而无圣佐,故曰圣人之难也。”
注[五九]集解贾逵曰:“夏禹之乐大夏也。”
注[六0]集解服虔曰:“禹勤其身以治水土也。”
注[六一]集解服虔曰:“有虞氏之乐大韶也。”索隐“韶”“箫”二字体变耳。
注[六二]集解服虔曰:“至,帝王之道极于韶也。尽美尽善也。”
注[六三]集解贾逵曰:“焘,覆也。”
注[六四]集解服虔曰:“周用六代之乐,尧曰咸池,黄帝曰云门。鲁受四代,下周二等,故不舞其二。季札知之,故曰有他乐吾不敢请。”
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①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②
注①集解服虔曰:“入邑与政职于公,不与国家之事。”
注②集解难在鲁昭公八年。正义难,乃惮反。在鲁昭公八年。栾施、高强二氏作难,陈桓子和之乃解也。
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①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说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多君子,未有患也。”
注①集解服虔曰:“礼,所以经国家,利社稷也。”
自-如晋,将舍于宿,①闻钟声,②曰:“异哉!吾闻之,辩而不德,必加于戮。③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④惧犹不足,而又可以畔乎?⑤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也。⑥君在殡而可以乐乎?”⑦遂去之。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瑟。⑧
注①集解世本曰“诸樊徙吴”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宣公,曹伯卢也,以鲁成公十三年会晋侯伐秦,卒于师。
曹君,公子负刍也。负刍在国,闻宣公卒,杀太子而自立,故曰不义之也。”
注③集解服虔曰:“子臧,负刍庶兄。”索隐成十三年左传曰:“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公子欣时逆丧。秋,负刍杀其太子而自立。”杜预曰:“皆宣公庶子也。负刍,成公也。欣时,子臧也。”十五年传曰:“会于戚,讨曹成公也,执而归诸京师。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杜预曰:圣人应天命,不拘常礼也。次守节,杜预曰:谓贤者也。
下失节。杜预曰:愚者,妄动也。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注④索隐君子者,左丘明所为史评仲尼之词,指仲尼为君子也。
注⑤集解王肃曰:“义,宜也。嫡子嗣国,得礼之宜。”杜预曰:“诸樊嫡子,故曰义嗣。”
注⑥索隐“诸樊元年已除丧”至“乃舍之”,皆襄十四年左氏传文。正义舍音舍。
注⑦索隐左传襄十六年春“葬晋悼公,平公即位”是也。
十三年,王诸樊卒。①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②故号曰延陵季子。
注①索隐春秋经襄二十五年:“十有二月,吴子遏伐楚,门于巢,卒。”左传曰:“吴子诸樊伐楚,以报舟师之役,门于巢。巢牛臣曰:‘吴王勇而轻,若启之,将亲门,我获射之,必殪。是君也死,疆其少安。’从之。吴子门焉,牛臣隐于短墙以射之,卒。”
注②索隐襄三十一年左传赵文子问于屈狐庸曰“延州来季子其果立乎”,杜预曰“延州来,季札邑也”昭二十七年左传曰“吴子使延州来季子聘于上国”,杜预曰“季子本封延陵,后复封州来,故曰延州来”。成七年左传曰“吴入州来”,杜预曰“州来,楚邑,淮南下蔡县是”。昭十三年传“吴伐州来”,二十三年传“吴灭州来”。则州来本为楚邑,吴光伐灭,遂以封季子也。地理志云会稽毗陵县,季札所居。太康地理志曰“故延陵邑,季札所居,栗头有季札祠”。地理志沛郡下蔡县云,古州来国,为楚所灭,后吴取之,至夫差,迁昭侯于此。公羊传曰“季子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何休曰“不入吴朝廷也”。此云“封于延陵”,谓因而赐之以菜邑。而杜预春秋释例土地名则云“延州来,阙”,不知何故而为此言也。
王余祭三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吴。吴予庆封朱方之县,①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注①集解吴地记曰:“朱方,秦改曰丹徒。”
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①请观周乐。②为歌周南、召南。③曰:“美哉,始基之矣,④犹未也。⑤然勤而不怨。”⑥歌邶、墉、。⑦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⑧吾闻-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风乎?”⑨歌王。⑩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⑾歌郑。⑿曰:
“其细已甚,民不堪也,是其先亡乎?”⒀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⒁表东海者,其太公乎?⒂国未可量也。”⒃歌豳。曰:“美哉,荡荡乎,乐而不滢,⒄其周公之东乎?”⒅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⒆歌魏。曰:“美哉,——乎,[二0]大而□,[二一]俭而易,行以德辅,此则盟主也。”[二二]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不然,何忧之远也?[二三]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二四]自郐以下,无讥焉。[二五]歌小雅。[二六]曰:“美哉,思而不贰,[二七]怨而不言,[二八]其周德之衰乎?
[二九]犹有先王之遗民也。”[三0]歌大雅。[三一]曰:“广哉,熙熙乎,[三二]曲而有直体,[三三]其文王之德乎?”歌颂。[三四]曰:“至矣哉,[三五]直而不倨,[三六]曲而不诎,[三七]近而不-,[三八]远而不携,[三九]而迁不滢,[四0]复而不厌,[四一]哀而不愁,[四二]乐而不荒,[四三]用而不匮,[四四]广而不宣,[四五]施而不费,[四六]取而不贪,[四七]处而不-,[四八]行而不流。[四九]五声和,八风平,[五0]节有度,守有序,[五一]盛德之所同也。”[五二]见舞象-、南钥者,[五三]曰:“美哉,犹有感。”[五四]见舞大武,[五五]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护者,[五六]曰:“圣人之弘也,[五七]犹有-德,圣人之难也!”[五八]见舞大夏,[五九]曰:“美哉,勤而不德![六0]非禹其谁能及之?”见舞招-,[六一]曰:“德至矣哉,大矣,[六二]如天之无不焘也,[六三]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无以加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观。”[六四]
注①集解在春秋鲁襄公二十九年。
注②集解服虔曰:“周乐,鲁所受四代之乐也。”杜预曰:“鲁以周公故,有天子礼乐。”
注③集解杜预曰:“此皆各依其本国歌所常用声曲。”
注④集解王肃曰:“言始造王基也。”
注⑤集解贾逵曰:“言未有雅、颂之成功也。”杜预曰:“犹有商纣,未尽善也。”
注⑥集解杜预曰:“未能安乐,然其音不怨怒。”
注⑦集解杜预曰:“武王伐纣,分其地为三监。三监叛,周公灭之,并三监之地,更封康叔,故三国尽被康叔之化。”
注⑧集解贾逵曰:“渊,深也。”杜预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康叔、武公德化深远,虽遭宣公滢乱,懿公灭亡,民犹秉义,不至于困。”
注⑨集解贾逵曰:“康叔遭管叔-蔡叔之难,武公罹优王、-姒之忧,故曰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杜预曰:“康叔,武公,皆-之令德君也。听声以为别,故有疑言。”
注⑩集解服虔曰:“王室当在雅,衰微而列在风,故国人犹尊之,故称王,犹春秋之王人也。”杜预曰:“王,黍离也。”
注⑾集解服虔曰:“平王东迁雒邑。”杜预曰:“宗周殒灭,故忧思;犹有先王之遗风,故不惧也。”正义思音肆。
注⑿集解贾逵曰:“郑风,东郑是。”
注⒀集解服虔曰:“其风细弱已甚,摄于大国之闲,无远虑持久之风,故曰民不堪,将先亡也。”
注⒁集解服虔曰:“泱泱,舒缓深远,有大和之意。其诗风刺,辞约而义微,体疏而不切,故曰大风。”索隐泱,于良反。泱泱犹汪汪洋洋,美盛貌也。杜预曰“弘大之声”也。
注⒂集解王肃曰:“言为东海之表式。”
注⒃集解服虔曰:“国之兴衰,世数长短,未可量也。”杜预曰:“言其或将复兴。”
注⒄集解贾逵曰:“荡然无忧,自乐而不荒滢也。”
注⒅集解杜预曰:“周公遭管蔡之变,东征,为成王陈后稷先公不敢荒滢,以成王业,故言其周公东乎。”
注⒆集解杜预曰:“秦仲始有车马礼乐,去戎狄之音而有诸夏之声,故谓之夏声。及襄公佐周平王东迁而受其故地,故曰周之旧也。”
注[二0]索隐-音冯,又音泛。杜预曰:“中庸之声。”
注[二一]索隐左传作“大而婉”。杜预曰:“婉,约也。大而约,则俭节易行。”
□字宜读为“婉”也。
注[二二]集解徐广曰:“盟,一作‘明’。”-案:贾逵曰“其志大,直而有曲体,归中和中庸之德,难成而实易行。故曰以德辅此,则盟主也”。杜预曰“惜其国小而无明君”。索隐注引徐广曰“盟,一作‘明’”。按:左传亦作“明”,此以听声知政,言其明听耳,非盟会也。
注[二三]集解杜预曰:“晋本唐国,故有尧之遗风。忧深思远,情发于声也。”
注[二四]集解杜预曰:“滢声放荡,无所畏忌,故曰国无主。”
注[二五]集解服虔曰:“郐以下,及曹风也。其国小,无所刺讥。”
注[二六]集解杜预曰:“小雅,小正,亦乐歌之章。”
注[二七]集解杜预曰:“思文武之德,无贰叛之心也。”
注[二八]集解王肃曰:“非不能言,畏罪咎也。”
注[二九]集解杜预曰:“衰,小也。”
注[三0]集解杜预曰:“谓有殷王余俗,故未大衰。”
注[三一]集解杜预曰:“大雅,陈文王之德,以正天下。”
注[三二]集解杜预曰:“熙熙,和乐声。”
注[三三]集解杜预曰:“论其声。”
注[三四]集解杜预曰:“颂者,以其成功告于神明。”
注[三五]集解贾逵曰:“言道备至也。”
注[三六]集解杜预曰:“倨,傲也。”
注[三七]集解杜预曰:“诎,挠也。”
注[三八]集解杜预曰:“谦,退也。”
注[三九]集解杜预曰:“携,贰也。”
注[四0]集解服虔曰:“迁,徙也。文王徙酆,武王居。”杜预曰:“滢,过荡也。”
注[四一]集解杜预曰:“常日新也。”
注[四二]集解杜预曰:“知命也。”
注[四三]集解杜预曰:“节之以礼也。”
注[四四]集解杜预曰:“德弘大。”
注[四五]集解杜预曰:“不自显也。”
注[四六]集解杜预曰:“因民所利而利之。”
注[四七]集解杜预曰:“义然后取。”
注[四八]集解杜预曰:“守之以道。”
注[四九]集解杜预曰:“制之以义。”
注[五0]集解杜预曰:“宫、商、角、征、羽谓之五声。八方之气谓之八风。”
注[五一]集解杜预曰:“八音克谐,节有度也。无相夺轮,守有序也。”
注[五二]集解杜预曰:“颂有殷、鲁,故曰盛德之所同。”
注[五三]集解贾逵曰:“象,文王之乐武象也-,舞曲也。南钥,以钥舞也。”
索隐-音朔,又素交反。
注[五四]集解服虔曰:“憾,恨也。恨不及己以伐纣而致太平也。”索隐感读为“憾”,字省耳,胡暗反。
注[五五]集解贾逵曰:“大武,周公所作武王乐也。”
注[五六]集解贾逵曰:“韶护,殷成汤乐大护也。”
注[五七]集解贾逵曰:“弘,大也。”
注[五八]集解服虔曰:“-于始伐而无圣佐,故曰圣人之难也。”
注[五九]集解贾逵曰:“夏禹之乐大夏也。”
注[六0]集解服虔曰:“禹勤其身以治水土也。”
注[六一]集解服虔曰:“有虞氏之乐大韶也。”索隐“韶”“箫”二字体变耳。
注[六二]集解服虔曰:“至,帝王之道极于韶也。尽美尽善也。”
注[六三]集解贾逵曰:“焘,覆也。”
注[六四]集解服虔曰:“周用六代之乐,尧曰咸池,黄帝曰云门。鲁受四代,下周二等,故不舞其二。季札知之,故曰有他乐吾不敢请。”
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①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②
注①集解服虔曰:“入邑与政职于公,不与国家之事。”
注②集解难在鲁昭公八年。正义难,乃惮反。在鲁昭公八年。栾施、高强二氏作难,陈桓子和之乃解也。
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①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说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多君子,未有患也。”
注①集解服虔曰:“礼,所以经国家,利社稷也。”
自-如晋,将舍于宿,①闻钟声,②曰:“异哉!吾闻之,辩而不德,必加于戮。③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④惧犹不足,而又可以畔乎?⑤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也。⑥君在殡而可以乐乎?”⑦遂去之。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瑟。⑧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