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68节
注⑤正义白帝,西方白招矩之帝也。秋万物咸成,则晕围毕、昴三暮,帝德乃成也。
注⑥正义黑帝,北方-光纪之帝也。冬万物闭藏,为之动,为之开闭也。天关一星,在五车南,毕西北,为天门,日、月、五星所道,主边事,亦为限隔内外,障绝往来,禁道之作违者。占:芒,角,有兵起;五星守之,主贵人多死也。
注⑦索隐案:天,谓北极,紫微宫也。言王者当天心,则北辰有光耀,是行德也。北辰光耀,则天子更立年也。
注⑧索隐上云“南宫朱鸟,权衡,衡,太微,三光之廷”,则三衡者即太微也。
其谓之三者,为日、月、五星也。然斗第六第五星亦名衡,又参三星亦名衡,然并不为天廷也。正义晋书天文志云:“三台,主开德宣符也,所以和陰阳而理万物也。三衡者,北斗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玉衡,人君之象,号令主也。
又太微,天子宫庭也。太微为衡,衡主平也,为天庭理,法平辞理也。”案:
言三台、三衡者,皆天帝之庭,号令舒散平理也,故言三台、三衡。言若有客星出三台、三衡之廷,必有奇异教令也。
【索隐述赞】在天成象,有同影响。观文察变,其来自往。天官既书,太史攸掌。云物必记,星辰可仰。盈缩匪-,应验无爽。至哉玄监,云谁欲-!
卷二十八 封禅书 第六
正义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
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言禅者,神之也。白虎通云:“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荷)[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生,告太平于天,报-神之功。”
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厥旷远者千有余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尚书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于六宗,望山川,——神。
辑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还瑞。①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②柴,望秩于山川。遂觐东后。东后者,诸侯也。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③八月,巡狩至西岳。
西岳,华山也。④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⑤皆如岱宗之礼。
中岳,嵩高也。⑥五载一巡狩。
注①集解徐广曰:“还,一作‘班’。”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泰山,一曰岱宗,东岳也,在兖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
周礼云兖州镇曰岱宗。”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衡山,一名岣嵝山,在衡州湘潭县西四十里。”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华山在华州华陰县南八里,古文以为敦物。周礼云豫州镇曰华山。”
注⑤正义括地志云:“恒山在定州恒阳县西北百四十里。周礼云并州镇曰恒山。”
注⑥索隐独不言“至”者,盖以天子所都也。正义括地志云:“嵩山,亦名曰太室,亦名曰外方也。在洛州阳城县西北二十三里。”
禹遵之。后十四世,至帝孔甲,滢德好神,神渎,二龙去之。①其后三世,汤伐桀,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后八世,至帝太戊,有桑谷生于廷,一暮大拱,惧。伊陟曰:②“妖不胜德。”太戊修德,桑谷死。伊陟赞巫咸,巫咸之兴自此始。③后十四世,帝武丁得傅说为相,殷复兴焉,称高宗。有雉④登鼎耳-,武丁惧。祖己曰:“修德。”武丁从之,位以永宁。后五世,帝武乙慢神而震死。⑤后三世,帝纣滢乱,武王伐之。由此观之,始未尝不肃祗,后稍怠慢也。
注①索隐如淳按:国语“二龙-于夏庭”是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陟,古作‘敕’。”
注③索隐案尚书,巫咸殷臣名,伊陟赞告巫咸。今此云“巫咸之兴自此始”,则以巫咸为巫觋。然楚词亦以巫咸主神。盖太史公以巫咸是殷臣,以巫接神事,太戊使禳桑谷之灾,所以伊陟赞巫咸,故云巫咸之兴自此始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音娇。”
注⑤索隐谓武乙射天,后猎于河渭而震死也。
周官曰,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祗。皆用乐舞,而神乃可得而礼也。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四渎者,江、河、淮、济也。天子曰明堂、辟雍,①诸侯曰泮宫。②
注①集解韦昭曰:“水外四周圆如辟雍,盖以节观者也。”
注②集解张晏曰:“制度半于天子之辟雍。”索隐按:服虔云“天子水-,为辟雍。诸侯水不-,至半,为泮宫”。礼统又云“半有水,半有宫”是也。
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①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②自禹兴而修社祀,后稷稼穑,故有稷祠,郊社所从来尚矣。
注①集解王肃曰:“配天,于南郊祀之。”
注②集解郑玄曰:“上帝者,天之别名也。神无二主,故异其处,避后稷也。”
自周克殷后十四世,世益衰,礼乐废,诸侯恣行,而优王为犬戎所败,①周东徙雒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为诸侯。②秦襄公既侯,居西垂,③自以为主少-之神,作西-,祠白帝,其牲用□驹④黄牛羝羊各一云。⑤其后十六年,秦文公东猎-渭之闲,卜居之而吉。⑥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衍。⑦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注①集解徐广曰:“犬,一作‘畎’。”
注②正义秦襄公,周平王元年封也。
注③正义汉陇西郡西县也。今在秦州上-县西南九十里也。
注④索隐赤马黑鬣曰□也。
注⑤索隐诗传云:“羝,牡羊。”
注⑥索隐按:地理志-水出-县西北入渭。皇甫谧云“文公徙都-”者也。
正义括地志云:“-县故城在岐州-县东北十五里,即此城也。”
注⑦集解李奇曰:“-音孚。山阪曰衍。”索隐-,地名,后为县,属冯翊。
衍者,郑-注周礼云“下平曰衍”;又李奇三辅记云“三辅谓山阪闲为衍”也。
自未作——也,而雍旁故有吴阳武-,①雍东有好-,皆废无祠。或曰:“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故立-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其语不经见,缙绅者②不道。
注①集解李奇曰:“于旁有吴阳地。”
注②集解李奇曰:“缙,插也,插笏于绅。绅,大带。”索隐姚氏云“缙,当作‘-’”。郑-注周礼云“缙读为‘荐’,谓荐之于绅带之闲”。今按:郑意以缙为荐,则荐亦是进,进而置于绅带之闲,故亦多作“荐”字也。
作——后九年,文公获若石云,①于陈仓北阪城祠之。②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③以一牢祠,命曰陈宝。④
注①集解苏林曰:“质如石也。”服虔曰:“在北,或曰在陈仓北。”索隐苏林云:“质如石,似肺。”
注②正义三秦记云:“太白山西有陈仓山,山有石鸡,与山鸡不别。赵高烧山,山鸡飞去,而石鸡不去,晨鸣山头,声闻三里。或言是玉鸡。”括地志云:“陈仓山在今岐州陈仓县南。”又云:“宝鸡神祠在汉陈仓县故城中,今陈仓县东。
石鸡在陈仓山上。”祠在陈仓城,故言获若石于陈仓北阪城祠之。
注③集解如淳曰:“野鸡,雉也。吕后名雉,故曰野鸡。”瓒曰:“殷,声也。
云,足句之词。”
注④集解瓒曰:“陈仓县有宝夫人祠,或一岁二岁与叶君合。叶君神来时,天为之殷殷雷鸣,雉为之-也。在长安正西五百里。”韦昭曰:“在陈仓县。宝而祠之,故曰陈宝。”索隐案:列异传云“陈仓人得异物以献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为-,在地下食死人脑。’-乃言云:‘彼二童子名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伯。’乃逐童子,化为雉。秦穆公大猎,果获其雌,为立祠。
祭,有光,雷电之声。雄止南阳,有赤光长十余丈,来入陈仓祠中”。所以代俗谓之宝夫人祠,抑有由也。叶,县名,在南阳。叶君即雄雉之神,故时与宝夫人神合也。
作——后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遂都雍。雍之诸祠自此兴。用三百牢于。①作伏祠。②磔狗邑四门,以御蛊。③
注①索隐案秦本纪,德公元年以牺三百祠。今案:“百”当为“白”,秦君西祀少昊时牲尚白。秦,诸侯也,虽奢侈,祭郊本特牲,不可用三百牢以祭天,盖字误耳。
注②索隐案:服虔云“周时无伏,磔犬以御灾,秦始作之”。汉旧仪云“伏者,万鬼行日,故闭不干求也”,故东观汉记“和帝初令伏闭昼日”是也。又历忌释曰“伏者何?金气伏藏之名。四时代谢,皆以相生。而春木代水,水生木也。
夏火代木,木生火也。冬水代金,金生水也。至秋,则以金代火,金畏于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日也”。
注③索隐案:左传云“皿虫为蛊”,枭磔之鬼亦为蛊。故月令云“大傩,旁磔”,注云“磔,禳也。厉鬼为蛊,将出害人,旁磔于四方之门”。故此亦磔狗邑四门也。风俗通云“杀犬磔禳也”。
德公立二年卒。其后*(六)④*年,秦宣公作密-于渭南,祭青帝。
其后十四年,秦缪公立,病卧五日不寤;寤,乃言梦见上帝,上帝命缪公平晋乱。史书而记藏之府。而后世皆曰秦缪公上天。
秦缪公即位九年,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①而欲封禅。管仲曰:②“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③七十二家,④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⑤封泰山,禅云云;⑥-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⑦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⑧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⑨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⑩皆受命然后得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⑾过孤竹;⑿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⒀南伐至召陵,⒁登熊耳山⒂以望江汉。兵车之会三,⒃而乘车之会六,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禅,-上之黍,北里之禾,⒅所以为盛;江淮之闲,一茅三脊,⒆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二0]西海致比翼之鸟,[二一]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皇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于是桓公乃止。是岁,秦缪公内晋君夷吾。其后三置晋国之君,[二三]平其乱。缪公立三十九年而卒。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葵丘在曹州考城县东南一里五十步郭内,即桓公所会处也。”
注②索隐案:今管子书其封禅篇亡。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梁父山在兖州泗水县北八十里。”
注④正义韩诗外传云:“孔子升泰山,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案:管仲所记自无怀氏以下十二家,其六十家无纪录也。
注⑤集解服虔曰:“古之王者,在伏羲前,见庄子。”
注⑥集解李奇曰:“云云山在梁父东。”索隐晋灼云:“山在蒙陰县故城东北,下有云云亭也。”正义括地志云:“云云山在兖州博城县西南三十里也。”
注⑦索隐邓展云“神农后子孙亦称炎帝而登封者”,律历志“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岂黄帝与神农身战乎?皇甫谧云炎帝传位八代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在钜平。”-案:服虔曰“亭亭山在牟陰”。索隐应劭云“在钜平北十余里”。服虔云“在牟陰”,非也。正义括地志云:“亭亭山在兖州博城县西南三十里也。”
注⑨索隐晋灼云“本名茅山”。吴越春秋云“禹巡天下,登茅山,-臣乃大会计,更名茅山为会稽”。亦曰苗山也。正义括地志云:“会稽山一名衡山,在越州会稽县东南一十二里也。”
注⑩集解应劭曰:“山名,在博县。”晋灼曰:“在钜平南十三里。”
注⑾索隐服虔云:“盖今鲜卑是。”
注⑿正义括地志云:“孤竹故城在平州卢龙县南一十里,殷时孤竹国也。”
注⒀集解韦昭曰:“将上山,缠束其马,悬钩其车也。卑耳即齐语所谓‘辟耳’。”索隐案:山名,在河东大阳。卑读如字也。齐语,即春秋外传国语之书也。辟音僻。贾逵云“山险也”。
注⒁正义召音邵。括地志云:“召陵故城在豫州郊城县东四十五里也。”
注⒂索隐登熊耳。案:荆州记耒阳-益阳二县东北有熊耳,东西各一-,状如熊耳,因以为名。齐桓公并登之。或云弘农熊耳,下云“望江汉”,知非也。
注⒃索隐案左传,三,谓鲁庄十三年会北杏,平宋乱;僖四年侵蔡,遂伐楚;六年伐郑,围新城是也。
注⒄索隐据左氏传云,谓庄十四年会于鄄,十五年又会鄄,十六年盟于优,僖五年会于首止,八年盟于洮,九年会葵丘也。
注⒅集解应劭曰:“-上,山也-音。”苏林曰:“-上-北里皆地名。”
索隐韦昭云:“设以不可得之物。”-音霍。应劭云:“光武改高邑曰。”姚氏云:“-县属常山。”一云-上,山名。
注⒆集解孟康曰:“所谓灵茅也。”
注[二0]集解韦昭曰:“各有一目,不比不行,其名曰鲽。”索隐鲽音。郭璞云:“如牛脾,身薄,细鳞,紫黑色,只一眼,两片合乃得行,今江东呼为王余,亦曰版鱼。”
注[二一]集解韦昭曰:“各有一翼,不比不飞,其名曰鹣鹣。”索隐案:山海经云“崇吾之山有鸟,状如凫,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云蛮”。郭璞注尔雅亦作“鹣鹣”。
注[二二]索隐三置晋君。案:谓惠公-怀公-文公也。
其后百有余年,而孔子论述六-,传略言易姓而王,封泰山禅乎梁父者七十余王矣,其俎豆之礼不章,盖难言之。或问-之说,孔子曰:“不知。知-之说,其于天下也视其掌。”①诗云纣在位,文王受命,政不及泰山。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爰周德之洽维成王,成王之封禅则近之矣。及后陪臣执政,季氏旅于泰山,仲尼讥之。②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为鲁讳也。”包氏曰:“孔子谓或人言知-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视以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注②集解马融曰:“旅,祭名。礼,诸侯祭山川在封内者。陪臣祭泰山,非礼也。”
注⑥正义黑帝,北方-光纪之帝也。冬万物闭藏,为之动,为之开闭也。天关一星,在五车南,毕西北,为天门,日、月、五星所道,主边事,亦为限隔内外,障绝往来,禁道之作违者。占:芒,角,有兵起;五星守之,主贵人多死也。
注⑦索隐案:天,谓北极,紫微宫也。言王者当天心,则北辰有光耀,是行德也。北辰光耀,则天子更立年也。
注⑧索隐上云“南宫朱鸟,权衡,衡,太微,三光之廷”,则三衡者即太微也。
其谓之三者,为日、月、五星也。然斗第六第五星亦名衡,又参三星亦名衡,然并不为天廷也。正义晋书天文志云:“三台,主开德宣符也,所以和陰阳而理万物也。三衡者,北斗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玉衡,人君之象,号令主也。
又太微,天子宫庭也。太微为衡,衡主平也,为天庭理,法平辞理也。”案:
言三台、三衡者,皆天帝之庭,号令舒散平理也,故言三台、三衡。言若有客星出三台、三衡之廷,必有奇异教令也。
【索隐述赞】在天成象,有同影响。观文察变,其来自往。天官既书,太史攸掌。云物必记,星辰可仰。盈缩匪-,应验无爽。至哉玄监,云谁欲-!
卷二十八 封禅书 第六
正义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
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言禅者,神之也。白虎通云:“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荷)[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生,告太平于天,报-神之功。”
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厥旷远者千有余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尚书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于六宗,望山川,——神。
辑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还瑞。①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②柴,望秩于山川。遂觐东后。东后者,诸侯也。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③八月,巡狩至西岳。
西岳,华山也。④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⑤皆如岱宗之礼。
中岳,嵩高也。⑥五载一巡狩。
注①集解徐广曰:“还,一作‘班’。”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泰山,一曰岱宗,东岳也,在兖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
周礼云兖州镇曰岱宗。”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衡山,一名岣嵝山,在衡州湘潭县西四十里。”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华山在华州华陰县南八里,古文以为敦物。周礼云豫州镇曰华山。”
注⑤正义括地志云:“恒山在定州恒阳县西北百四十里。周礼云并州镇曰恒山。”
注⑥索隐独不言“至”者,盖以天子所都也。正义括地志云:“嵩山,亦名曰太室,亦名曰外方也。在洛州阳城县西北二十三里。”
禹遵之。后十四世,至帝孔甲,滢德好神,神渎,二龙去之。①其后三世,汤伐桀,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后八世,至帝太戊,有桑谷生于廷,一暮大拱,惧。伊陟曰:②“妖不胜德。”太戊修德,桑谷死。伊陟赞巫咸,巫咸之兴自此始。③后十四世,帝武丁得傅说为相,殷复兴焉,称高宗。有雉④登鼎耳-,武丁惧。祖己曰:“修德。”武丁从之,位以永宁。后五世,帝武乙慢神而震死。⑤后三世,帝纣滢乱,武王伐之。由此观之,始未尝不肃祗,后稍怠慢也。
注①索隐如淳按:国语“二龙-于夏庭”是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陟,古作‘敕’。”
注③索隐案尚书,巫咸殷臣名,伊陟赞告巫咸。今此云“巫咸之兴自此始”,则以巫咸为巫觋。然楚词亦以巫咸主神。盖太史公以巫咸是殷臣,以巫接神事,太戊使禳桑谷之灾,所以伊陟赞巫咸,故云巫咸之兴自此始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音娇。”
注⑤索隐谓武乙射天,后猎于河渭而震死也。
周官曰,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祗。皆用乐舞,而神乃可得而礼也。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四渎者,江、河、淮、济也。天子曰明堂、辟雍,①诸侯曰泮宫。②
注①集解韦昭曰:“水外四周圆如辟雍,盖以节观者也。”
注②集解张晏曰:“制度半于天子之辟雍。”索隐按:服虔云“天子水-,为辟雍。诸侯水不-,至半,为泮宫”。礼统又云“半有水,半有宫”是也。
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①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②自禹兴而修社祀,后稷稼穑,故有稷祠,郊社所从来尚矣。
注①集解王肃曰:“配天,于南郊祀之。”
注②集解郑玄曰:“上帝者,天之别名也。神无二主,故异其处,避后稷也。”
自周克殷后十四世,世益衰,礼乐废,诸侯恣行,而优王为犬戎所败,①周东徙雒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为诸侯。②秦襄公既侯,居西垂,③自以为主少-之神,作西-,祠白帝,其牲用□驹④黄牛羝羊各一云。⑤其后十六年,秦文公东猎-渭之闲,卜居之而吉。⑥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衍。⑦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注①集解徐广曰:“犬,一作‘畎’。”
注②正义秦襄公,周平王元年封也。
注③正义汉陇西郡西县也。今在秦州上-县西南九十里也。
注④索隐赤马黑鬣曰□也。
注⑤索隐诗传云:“羝,牡羊。”
注⑥索隐按:地理志-水出-县西北入渭。皇甫谧云“文公徙都-”者也。
正义括地志云:“-县故城在岐州-县东北十五里,即此城也。”
注⑦集解李奇曰:“-音孚。山阪曰衍。”索隐-,地名,后为县,属冯翊。
衍者,郑-注周礼云“下平曰衍”;又李奇三辅记云“三辅谓山阪闲为衍”也。
自未作——也,而雍旁故有吴阳武-,①雍东有好-,皆废无祠。或曰:“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故立-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其语不经见,缙绅者②不道。
注①集解李奇曰:“于旁有吴阳地。”
注②集解李奇曰:“缙,插也,插笏于绅。绅,大带。”索隐姚氏云“缙,当作‘-’”。郑-注周礼云“缙读为‘荐’,谓荐之于绅带之闲”。今按:郑意以缙为荐,则荐亦是进,进而置于绅带之闲,故亦多作“荐”字也。
作——后九年,文公获若石云,①于陈仓北阪城祠之。②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③以一牢祠,命曰陈宝。④
注①集解苏林曰:“质如石也。”服虔曰:“在北,或曰在陈仓北。”索隐苏林云:“质如石,似肺。”
注②正义三秦记云:“太白山西有陈仓山,山有石鸡,与山鸡不别。赵高烧山,山鸡飞去,而石鸡不去,晨鸣山头,声闻三里。或言是玉鸡。”括地志云:“陈仓山在今岐州陈仓县南。”又云:“宝鸡神祠在汉陈仓县故城中,今陈仓县东。
石鸡在陈仓山上。”祠在陈仓城,故言获若石于陈仓北阪城祠之。
注③集解如淳曰:“野鸡,雉也。吕后名雉,故曰野鸡。”瓒曰:“殷,声也。
云,足句之词。”
注④集解瓒曰:“陈仓县有宝夫人祠,或一岁二岁与叶君合。叶君神来时,天为之殷殷雷鸣,雉为之-也。在长安正西五百里。”韦昭曰:“在陈仓县。宝而祠之,故曰陈宝。”索隐案:列异传云“陈仓人得异物以献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为-,在地下食死人脑。’-乃言云:‘彼二童子名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伯。’乃逐童子,化为雉。秦穆公大猎,果获其雌,为立祠。
祭,有光,雷电之声。雄止南阳,有赤光长十余丈,来入陈仓祠中”。所以代俗谓之宝夫人祠,抑有由也。叶,县名,在南阳。叶君即雄雉之神,故时与宝夫人神合也。
作——后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遂都雍。雍之诸祠自此兴。用三百牢于。①作伏祠。②磔狗邑四门,以御蛊。③
注①索隐案秦本纪,德公元年以牺三百祠。今案:“百”当为“白”,秦君西祀少昊时牲尚白。秦,诸侯也,虽奢侈,祭郊本特牲,不可用三百牢以祭天,盖字误耳。
注②索隐案:服虔云“周时无伏,磔犬以御灾,秦始作之”。汉旧仪云“伏者,万鬼行日,故闭不干求也”,故东观汉记“和帝初令伏闭昼日”是也。又历忌释曰“伏者何?金气伏藏之名。四时代谢,皆以相生。而春木代水,水生木也。
夏火代木,木生火也。冬水代金,金生水也。至秋,则以金代火,金畏于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日也”。
注③索隐案:左传云“皿虫为蛊”,枭磔之鬼亦为蛊。故月令云“大傩,旁磔”,注云“磔,禳也。厉鬼为蛊,将出害人,旁磔于四方之门”。故此亦磔狗邑四门也。风俗通云“杀犬磔禳也”。
德公立二年卒。其后*(六)④*年,秦宣公作密-于渭南,祭青帝。
其后十四年,秦缪公立,病卧五日不寤;寤,乃言梦见上帝,上帝命缪公平晋乱。史书而记藏之府。而后世皆曰秦缪公上天。
秦缪公即位九年,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①而欲封禅。管仲曰:②“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③七十二家,④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⑤封泰山,禅云云;⑥-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⑦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⑧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⑨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⑩皆受命然后得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⑾过孤竹;⑿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⒀南伐至召陵,⒁登熊耳山⒂以望江汉。兵车之会三,⒃而乘车之会六,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禅,-上之黍,北里之禾,⒅所以为盛;江淮之闲,一茅三脊,⒆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二0]西海致比翼之鸟,[二一]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皇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于是桓公乃止。是岁,秦缪公内晋君夷吾。其后三置晋国之君,[二三]平其乱。缪公立三十九年而卒。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葵丘在曹州考城县东南一里五十步郭内,即桓公所会处也。”
注②索隐案:今管子书其封禅篇亡。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梁父山在兖州泗水县北八十里。”
注④正义韩诗外传云:“孔子升泰山,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案:管仲所记自无怀氏以下十二家,其六十家无纪录也。
注⑤集解服虔曰:“古之王者,在伏羲前,见庄子。”
注⑥集解李奇曰:“云云山在梁父东。”索隐晋灼云:“山在蒙陰县故城东北,下有云云亭也。”正义括地志云:“云云山在兖州博城县西南三十里也。”
注⑦索隐邓展云“神农后子孙亦称炎帝而登封者”,律历志“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岂黄帝与神农身战乎?皇甫谧云炎帝传位八代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在钜平。”-案:服虔曰“亭亭山在牟陰”。索隐应劭云“在钜平北十余里”。服虔云“在牟陰”,非也。正义括地志云:“亭亭山在兖州博城县西南三十里也。”
注⑨索隐晋灼云“本名茅山”。吴越春秋云“禹巡天下,登茅山,-臣乃大会计,更名茅山为会稽”。亦曰苗山也。正义括地志云:“会稽山一名衡山,在越州会稽县东南一十二里也。”
注⑩集解应劭曰:“山名,在博县。”晋灼曰:“在钜平南十三里。”
注⑾索隐服虔云:“盖今鲜卑是。”
注⑿正义括地志云:“孤竹故城在平州卢龙县南一十里,殷时孤竹国也。”
注⒀集解韦昭曰:“将上山,缠束其马,悬钩其车也。卑耳即齐语所谓‘辟耳’。”索隐案:山名,在河东大阳。卑读如字也。齐语,即春秋外传国语之书也。辟音僻。贾逵云“山险也”。
注⒁正义召音邵。括地志云:“召陵故城在豫州郊城县东四十五里也。”
注⒂索隐登熊耳。案:荆州记耒阳-益阳二县东北有熊耳,东西各一-,状如熊耳,因以为名。齐桓公并登之。或云弘农熊耳,下云“望江汉”,知非也。
注⒃索隐案左传,三,谓鲁庄十三年会北杏,平宋乱;僖四年侵蔡,遂伐楚;六年伐郑,围新城是也。
注⒄索隐据左氏传云,谓庄十四年会于鄄,十五年又会鄄,十六年盟于优,僖五年会于首止,八年盟于洮,九年会葵丘也。
注⒅集解应劭曰:“-上,山也-音。”苏林曰:“-上-北里皆地名。”
索隐韦昭云:“设以不可得之物。”-音霍。应劭云:“光武改高邑曰。”姚氏云:“-县属常山。”一云-上,山名。
注⒆集解孟康曰:“所谓灵茅也。”
注[二0]集解韦昭曰:“各有一目,不比不行,其名曰鲽。”索隐鲽音。郭璞云:“如牛脾,身薄,细鳞,紫黑色,只一眼,两片合乃得行,今江东呼为王余,亦曰版鱼。”
注[二一]集解韦昭曰:“各有一翼,不比不飞,其名曰鹣鹣。”索隐案:山海经云“崇吾之山有鸟,状如凫,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云蛮”。郭璞注尔雅亦作“鹣鹣”。
注[二二]索隐三置晋君。案:谓惠公-怀公-文公也。
其后百有余年,而孔子论述六-,传略言易姓而王,封泰山禅乎梁父者七十余王矣,其俎豆之礼不章,盖难言之。或问-之说,孔子曰:“不知。知-之说,其于天下也视其掌。”①诗云纣在位,文王受命,政不及泰山。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爰周德之洽维成王,成王之封禅则近之矣。及后陪臣执政,季氏旅于泰山,仲尼讥之。②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为鲁讳也。”包氏曰:“孔子谓或人言知-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视以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注②集解马融曰:“旅,祭名。礼,诸侯祭山川在封内者。陪臣祭泰山,非礼也。”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