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59节
子贡见师乙而问焉,①曰:“赐闻声歌各有宜也,②如赐者宜何歌也?”
注①集解郑玄曰:“师,乐官也。乙,名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气顺性。”
师乙曰:“乙,贱工也,①何足以问所宜。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②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③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己而陈德;④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⑤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商人志之,故谓之商;齐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志之,故谓之齐。明乎商之诗者,临事而屡断;⑥明乎齐之诗者,见利而让也。⑦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木,居中矩,句中钩,累累乎殷如贯珠。⑧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⑨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0]子贡问乐。⑾
注①集解郑玄曰:“乐人称工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执犹处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肆,正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各因其德歌所宜。”
注⑤集解郑玄曰:“育,生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以其肆直。”
注⑦集解郑玄曰:“以其温良而能断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言歌声之着,动人心之审,而有此事。”
注⑨集解郑玄曰:“长言,引其声。”
注⑩集解郑玄曰:“手舞足蹈,欢之至。”
注⑾正义结此前事,悉是答子贡问之事。其乐记者,公孙尼子次撰也。为乐记通天地,贯人情,辩政治,故细解之。以前刘向别录篇次与郑目录同,而乐记篇次又不依郑目。今此文篇次颠倒者,以褚先生升降,故今乱也。今逐旧次第随段记之,使后略知也。以后文出褚意耳。
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舜之道何弘也?纣之道何隘也?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心,故天下治也。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
而-灵公之时,①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②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
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③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师涓鼓而终之。
注①正义时-都楚丘。楚*[丘]*故城在宋州楚丘县北三十里,-之楚丘邑也。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在曹州离狐县界,即师延投处也。”
注③正义一本“庆祁之堂”。左传云“-祁之宫”。杜预云:“-祁,地名也,在绛州西四十里,临汾水也。”
平公曰:“音无此最悲乎?”师旷曰:“有。”平公曰:“可得闻乎?”师旷曰:
“君德义薄,不可以听之。”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闻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集乎廊门;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平公大喜,起而为师旷寿。反坐,问曰:“音无此最悲乎?”师旷曰:“有。昔者黄帝以大合鬼神,今君德义薄,不足以听之,听之将败。”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闲。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听者或吉或凶。夫乐不可妄兴也。
太史公曰: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津神而和正心也。
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征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故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琴长八尺一寸,正度也。弦大者为宫,而居中央,君也。商张右傍,其余大小相次,不失其次序,则君臣之位正矣。故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征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夫礼由外入,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坚邪之行穷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滢佚也。夫滢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故君子终日言而邪辟无由入也。
【索隐述赞】乐之所兴,在乎防欲。陶心畅志,舞手蹈足。舜曰箫韶,融称属续。审音知政,观风变俗。端如贯珠,清同叩玉。洋洋盈耳,咸英余曲。
卷二十五 律书 第三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①六律为万事根本焉。②
注①索隐按: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陰六为吕,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是也。名曰律者,释名曰“律,述也,所以述阳气也”。律历志云“吕,旅,助阳气也”。案:古律用竹,又用玉,汉末以铜为之。吕亦称闲,故有六律-六闲之说。元闲大吕,二闲夹钟是也。汉京房知五音六律之数,十二律之变至六十,犹八卦之变为六十四卦也。
故中吕上生执始,执始下生去灭,上下相生,终于南事,而六十律毕也。
注②索隐律历志云“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圜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是万事之根本。
其于兵械尤所重,①故云“望敌知吉凶,②闻声效胜负”,③百王不易之道也。
注①索隐按:易称“师出以律”,是于兵械尤重也。正义内成曰器,外成曰械,械谓弓-矢-殳-矛-戈-戟。刘伯庄云:“吹律审声,听乐知政,师旷审歌,知晋楚之强弱,故云兵家尤所重。”
注②索隐凡敌阵之上,皆有气色,气强则声强,声强则其-劲。律者,所以通气,故知吉凶也。正义凡两军相敌,上皆有云气及日晕。天官书云:“晕等,力钧;厚长大,有胜;薄短小。无胜。”故望云气知胜负强弱。引旧语乃曰“故云”。
注③索隐周礼“太师执同律听军声而占其吉凶”是也。故左传称师旷知南风之不竞,此即其类也。正义周礼云“太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其吉凶”,左传云师旷知南风之不竞,即其类。
武王伐纣,吹律听声,①推孟春以至于季冬,杀气相并,②而音尚宫。③同声相从,物之自然,何足怪哉?
注①索隐其事当有所出,今则未详。
注②正义人君暴虐酷急,即常寒应。寒生北方,乃杀气也。武王伐纣,吹律从春至冬,杀气相并,律亦应之。故洪范咎征云“急常寒若”是也。
注③正义兵书云:“夫战,太师吹律,合商则战胜,军事张强;角则军扰多变,失士心;宫则军和,主卒同心;征则将急数怒,军士劳;羽则兵弱少威焉。”
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自寒*(血)[齿]*戴角之兽见犯则校,而况于人怀好恶喜怒之气?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①情性之理也。
注①正义螫音释。
昔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①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②成汤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乱。③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于天也。
注①集解文颖曰:“神农子孙暴虐,黄帝伐之,故以定火灾。”
注②集解文颖曰:“共工,主水官也。少昊氏衰,秉政作虐,故颛顼伐之。本主水官,因为水行也。”
注③正义南巢,今庐州巢县是也。淮南子云:“汤伐桀,放之历山,与末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按:巢即山名,古巢伯之国。云南巢者,在中国之南也。
自是之后,名士迭兴,晋用咎犯,①而齐用王子,②吴用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虽不及三代之诰誓,然身宠君尊,当世显扬,可不谓荣焉?岂与世儒-于大较,③不权轻重,猥云德化,不当用兵,大至君辱失守,④小乃侵犯削弱,遂执不移等哉!故教笞不可废于家,刑罚不可捐于国,诛伐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巧拙,行之有逆顺耳。
注①正义狐偃也,咎季也。又云胥臣也。
注②索隐徐广云:“王子成父。”
注③索隐大较,大法也。淳于-曰“车不较则不胜其任”是也。较音角。
注④索隐徐广云:“如宋襄公是也。”
夏桀-殷纣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百战克胜,诸侯慑服,权非轻也。
秦二世宿军无用之地,①连兵于边陲,力非弱也;结怨匈奴,-祸于越,②势非寡也。及其威尽势极,闾巷之人为敌国,咎生穷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
注①索隐谓常拥兵于郊野之外也。正义谓三十万备北*(阙)[边]*,五十万守五岭也。云连兵于边陲,即是宿军无用之地也。
注②正义-,胡卦反。顾野王云:“-者,所碍。”
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大国之王虽称蕃辅,臣节未尽。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
历至孝文即位,将军陈武等议曰:“南越、朝鲜①自全秦时内属为臣子,后且拥兵阻□,选蠕观望。②高祖时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今陛下仁惠抚百姓,恩泽加海内,宜及士民乐用,征讨逆党,以一封疆。”孝文曰:“朕能任衣冠,③念不到此。会吕氏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误居正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且兵凶器,虽克所愿,动亦-病,谓百姓远方何?又先帝知劳民不可烦,故不以为意。朕岂自谓能?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④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军。”故百姓无内外之繇,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注①正义潮仙二音。高骊平壤城本汉乐浪郡王险城,即古朝鲜地,时朝鲜王满据之也。
注②集解□音□卖反。选音思兖反。蠕音而兖反。索隐蠕音软。选蠕谓动身欲有进取之状也。
注③正义朕音而禁反。
注④正义荷音何我反。
太史公曰: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①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②
注①索隐谓秦乱,楚汉交兵之时,如遗坠汤火,即书云“人坠涂炭”是也。
注②索隐论语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也。
书曰“*七正*”,二十八舍。①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②天所以成孰万物也。舍者,日月所舍。舍者,舒气也。
注①索隐七正,日、月、五星。七者可以正天时。又孔安国曰“七正,日月五星各异政”也。二十八宿,[七正]之所舍也。舍,止也。宿,次也。言日月五星运行,或舍于二十八次之分也。
注②索隐八谓八节之气,以应八方之风。
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东壁居不周风东,主辟生气①而东之。至于营室。②营室者,主营胎③阳气而产之。东至于危。危,-也。④言阳气之*(危)*-,故曰危。十月也,律中应钟。⑤应钟者,阳气之应,不用事也。其于十二子为亥。亥者,该也。⑥言阳气藏于下,故该也。
注①索隐辟音辟。
注②索隐定星也。定中而可以作室,故曰营室。其星有室象也,故天官书主庙。此言“主营胎阳气而产之”,是说异也。正义天官书云“营室为清庙,曰离宫、阁道”,是有宫室象。此言“主营胎阳气而产之”,二说不同。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寒’。”
注④索隐-音鬼毁反。
注⑤正义应,乙证反。白虎通云:“应者,应也,言万物应阳而动下藏也。”
汉初依秦以十月为岁首,故起应钟。
注⑥索隐按:律历志云“该阂于亥”。正义孟康云:“阂,藏塞也。陰杂阳气藏塞,为万物作种也。”
广莫风居北方。广莫者,言阳气在下,陰莫阳广大也,故曰广莫。东至于虚。
虚者,能实能虚,言阳气冬则宛藏于虚,①日冬至则一陰下藏,一阳上舒,故曰虚。东至于须女。②言万物变动其所,陰阳气未相离,尚相*(如)*胥*[如]*也,故曰须女。十一月也,律中黄钟。③黄钟者,阳气踵黄泉而出也。其于十二子为子。子者,滋也;滋者,言万物滋于下也。其于十母为壬癸。壬之为言任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癸之为言揆也,言万物可揆度,故曰癸。东至牵牛。牵牛者,言阳气牵引万物出之也。牛者,冒也,言地虽冻,能冒而生也。牛者,耕植种万物也。东至于建星。建星者,建诸生也。十二月也,律中大吕。
大吕者。其于十二子为丑。④
注①正义宛音蕴。
注②索隐婺女名也。
注③正义白虎通云:“黄中和之气,言阳气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此中阙不说大吕及丑也。”。正义案:此下阙文。或一本云“丑者,纽也。言阳气在上未降,万物厄纽未敢出也”。
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故曰条风。南至于箕。箕者,言万物根棋,①故曰箕。正月也,律中泰蔟。②泰蔟者,言万物蔟生也,故曰泰蔟。其于十二子为寅。寅言万物始生-然③也,故曰寅。南至于尾,言万物始生如尾也。南至于心,言万物始生有华心④也。南至于房。房者,言万物门户也,至于门则出矣。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横’也。”
注②正义蔟音千豆反。白虎通云:“泰者,大也。蔟者,凑也。言万物始大凑地而出之也。”
注③索隐音引,又音以慎反。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茎’。”
注①集解郑玄曰:“师,乐官也。乙,名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气顺性。”
师乙曰:“乙,贱工也,①何足以问所宜。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②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③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己而陈德;④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⑤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商人志之,故谓之商;齐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志之,故谓之齐。明乎商之诗者,临事而屡断;⑥明乎齐之诗者,见利而让也。⑦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木,居中矩,句中钩,累累乎殷如贯珠。⑧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⑨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0]子贡问乐。⑾
注①集解郑玄曰:“乐人称工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执犹处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肆,正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各因其德歌所宜。”
注⑤集解郑玄曰:“育,生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以其肆直。”
注⑦集解郑玄曰:“以其温良而能断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言歌声之着,动人心之审,而有此事。”
注⑨集解郑玄曰:“长言,引其声。”
注⑩集解郑玄曰:“手舞足蹈,欢之至。”
注⑾正义结此前事,悉是答子贡问之事。其乐记者,公孙尼子次撰也。为乐记通天地,贯人情,辩政治,故细解之。以前刘向别录篇次与郑目录同,而乐记篇次又不依郑目。今此文篇次颠倒者,以褚先生升降,故今乱也。今逐旧次第随段记之,使后略知也。以后文出褚意耳。
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舜之道何弘也?纣之道何隘也?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心,故天下治也。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
而-灵公之时,①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②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
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③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师涓鼓而终之。
注①正义时-都楚丘。楚*[丘]*故城在宋州楚丘县北三十里,-之楚丘邑也。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在曹州离狐县界,即师延投处也。”
注③正义一本“庆祁之堂”。左传云“-祁之宫”。杜预云:“-祁,地名也,在绛州西四十里,临汾水也。”
平公曰:“音无此最悲乎?”师旷曰:“有。”平公曰:“可得闻乎?”师旷曰:
“君德义薄,不可以听之。”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闻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集乎廊门;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平公大喜,起而为师旷寿。反坐,问曰:“音无此最悲乎?”师旷曰:“有。昔者黄帝以大合鬼神,今君德义薄,不足以听之,听之将败。”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闲。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听者或吉或凶。夫乐不可妄兴也。
太史公曰: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津神而和正心也。
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征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故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琴长八尺一寸,正度也。弦大者为宫,而居中央,君也。商张右傍,其余大小相次,不失其次序,则君臣之位正矣。故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征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夫礼由外入,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坚邪之行穷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滢佚也。夫滢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故君子终日言而邪辟无由入也。
【索隐述赞】乐之所兴,在乎防欲。陶心畅志,舞手蹈足。舜曰箫韶,融称属续。审音知政,观风变俗。端如贯珠,清同叩玉。洋洋盈耳,咸英余曲。
卷二十五 律书 第三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①六律为万事根本焉。②
注①索隐按: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陰六为吕,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是也。名曰律者,释名曰“律,述也,所以述阳气也”。律历志云“吕,旅,助阳气也”。案:古律用竹,又用玉,汉末以铜为之。吕亦称闲,故有六律-六闲之说。元闲大吕,二闲夹钟是也。汉京房知五音六律之数,十二律之变至六十,犹八卦之变为六十四卦也。
故中吕上生执始,执始下生去灭,上下相生,终于南事,而六十律毕也。
注②索隐律历志云“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圜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是万事之根本。
其于兵械尤所重,①故云“望敌知吉凶,②闻声效胜负”,③百王不易之道也。
注①索隐按:易称“师出以律”,是于兵械尤重也。正义内成曰器,外成曰械,械谓弓-矢-殳-矛-戈-戟。刘伯庄云:“吹律审声,听乐知政,师旷审歌,知晋楚之强弱,故云兵家尤所重。”
注②索隐凡敌阵之上,皆有气色,气强则声强,声强则其-劲。律者,所以通气,故知吉凶也。正义凡两军相敌,上皆有云气及日晕。天官书云:“晕等,力钧;厚长大,有胜;薄短小。无胜。”故望云气知胜负强弱。引旧语乃曰“故云”。
注③索隐周礼“太师执同律听军声而占其吉凶”是也。故左传称师旷知南风之不竞,此即其类也。正义周礼云“太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其吉凶”,左传云师旷知南风之不竞,即其类。
武王伐纣,吹律听声,①推孟春以至于季冬,杀气相并,②而音尚宫。③同声相从,物之自然,何足怪哉?
注①索隐其事当有所出,今则未详。
注②正义人君暴虐酷急,即常寒应。寒生北方,乃杀气也。武王伐纣,吹律从春至冬,杀气相并,律亦应之。故洪范咎征云“急常寒若”是也。
注③正义兵书云:“夫战,太师吹律,合商则战胜,军事张强;角则军扰多变,失士心;宫则军和,主卒同心;征则将急数怒,军士劳;羽则兵弱少威焉。”
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自寒*(血)[齿]*戴角之兽见犯则校,而况于人怀好恶喜怒之气?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①情性之理也。
注①正义螫音释。
昔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①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②成汤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乱。③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于天也。
注①集解文颖曰:“神农子孙暴虐,黄帝伐之,故以定火灾。”
注②集解文颖曰:“共工,主水官也。少昊氏衰,秉政作虐,故颛顼伐之。本主水官,因为水行也。”
注③正义南巢,今庐州巢县是也。淮南子云:“汤伐桀,放之历山,与末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按:巢即山名,古巢伯之国。云南巢者,在中国之南也。
自是之后,名士迭兴,晋用咎犯,①而齐用王子,②吴用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虽不及三代之诰誓,然身宠君尊,当世显扬,可不谓荣焉?岂与世儒-于大较,③不权轻重,猥云德化,不当用兵,大至君辱失守,④小乃侵犯削弱,遂执不移等哉!故教笞不可废于家,刑罚不可捐于国,诛伐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巧拙,行之有逆顺耳。
注①正义狐偃也,咎季也。又云胥臣也。
注②索隐徐广云:“王子成父。”
注③索隐大较,大法也。淳于-曰“车不较则不胜其任”是也。较音角。
注④索隐徐广云:“如宋襄公是也。”
夏桀-殷纣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百战克胜,诸侯慑服,权非轻也。
秦二世宿军无用之地,①连兵于边陲,力非弱也;结怨匈奴,-祸于越,②势非寡也。及其威尽势极,闾巷之人为敌国,咎生穷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
注①索隐谓常拥兵于郊野之外也。正义谓三十万备北*(阙)[边]*,五十万守五岭也。云连兵于边陲,即是宿军无用之地也。
注②正义-,胡卦反。顾野王云:“-者,所碍。”
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大国之王虽称蕃辅,臣节未尽。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
历至孝文即位,将军陈武等议曰:“南越、朝鲜①自全秦时内属为臣子,后且拥兵阻□,选蠕观望。②高祖时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今陛下仁惠抚百姓,恩泽加海内,宜及士民乐用,征讨逆党,以一封疆。”孝文曰:“朕能任衣冠,③念不到此。会吕氏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误居正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且兵凶器,虽克所愿,动亦-病,谓百姓远方何?又先帝知劳民不可烦,故不以为意。朕岂自谓能?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④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军。”故百姓无内外之繇,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注①正义潮仙二音。高骊平壤城本汉乐浪郡王险城,即古朝鲜地,时朝鲜王满据之也。
注②集解□音□卖反。选音思兖反。蠕音而兖反。索隐蠕音软。选蠕谓动身欲有进取之状也。
注③正义朕音而禁反。
注④正义荷音何我反。
太史公曰: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①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②
注①索隐谓秦乱,楚汉交兵之时,如遗坠汤火,即书云“人坠涂炭”是也。
注②索隐论语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也。
书曰“*七正*”,二十八舍。①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②天所以成孰万物也。舍者,日月所舍。舍者,舒气也。
注①索隐七正,日、月、五星。七者可以正天时。又孔安国曰“七正,日月五星各异政”也。二十八宿,[七正]之所舍也。舍,止也。宿,次也。言日月五星运行,或舍于二十八次之分也。
注②索隐八谓八节之气,以应八方之风。
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东壁居不周风东,主辟生气①而东之。至于营室。②营室者,主营胎③阳气而产之。东至于危。危,-也。④言阳气之*(危)*-,故曰危。十月也,律中应钟。⑤应钟者,阳气之应,不用事也。其于十二子为亥。亥者,该也。⑥言阳气藏于下,故该也。
注①索隐辟音辟。
注②索隐定星也。定中而可以作室,故曰营室。其星有室象也,故天官书主庙。此言“主营胎阳气而产之”,是说异也。正义天官书云“营室为清庙,曰离宫、阁道”,是有宫室象。此言“主营胎阳气而产之”,二说不同。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寒’。”
注④索隐-音鬼毁反。
注⑤正义应,乙证反。白虎通云:“应者,应也,言万物应阳而动下藏也。”
汉初依秦以十月为岁首,故起应钟。
注⑥索隐按:律历志云“该阂于亥”。正义孟康云:“阂,藏塞也。陰杂阳气藏塞,为万物作种也。”
广莫风居北方。广莫者,言阳气在下,陰莫阳广大也,故曰广莫。东至于虚。
虚者,能实能虚,言阳气冬则宛藏于虚,①日冬至则一陰下藏,一阳上舒,故曰虚。东至于须女。②言万物变动其所,陰阳气未相离,尚相*(如)*胥*[如]*也,故曰须女。十一月也,律中黄钟。③黄钟者,阳气踵黄泉而出也。其于十二子为子。子者,滋也;滋者,言万物滋于下也。其于十母为壬癸。壬之为言任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癸之为言揆也,言万物可揆度,故曰癸。东至牵牛。牵牛者,言阳气牵引万物出之也。牛者,冒也,言地虽冻,能冒而生也。牛者,耕植种万物也。东至于建星。建星者,建诸生也。十二月也,律中大吕。
大吕者。其于十二子为丑。④
注①正义宛音蕴。
注②索隐婺女名也。
注③正义白虎通云:“黄中和之气,言阳气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此中阙不说大吕及丑也。”。正义案:此下阙文。或一本云“丑者,纽也。言阳气在上未降,万物厄纽未敢出也”。
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故曰条风。南至于箕。箕者,言万物根棋,①故曰箕。正月也,律中泰蔟。②泰蔟者,言万物蔟生也,故曰泰蔟。其于十二子为寅。寅言万物始生-然③也,故曰寅。南至于尾,言万物始生如尾也。南至于心,言万物始生有华心④也。南至于房。房者,言万物门户也,至于门则出矣。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横’也。”
注②正义蔟音千豆反。白虎通云:“泰者,大也。蔟者,凑也。言万物始大凑地而出之也。”
注③索隐音引,又音以慎反。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茎’。”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