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58节
注⑦集解郑玄曰:“——谓。”索隐埙,以土为之,大如鹅子,形似锤,吹之为声-,以竹为之,六孔,一孔上出名翘,横吹之,今之横笛是也。诗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是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六者为本,以其声质。”
注⑨集解郑玄曰:“官序贵贱,谓尊卑乐器列数有差。”
注⑩集解郑玄曰:“号令,所以警-也。”王肃曰:“钟声高,故以之立号也。”
注⑾集解郑玄曰:“横,充也。谓气作充满。”
注⑿集解王肃曰:“声果劲。”
注⒀集解郑玄曰:“谓分明于节义。”
注⒁集解郑玄曰:“廉,廉隅。”
注⒂集解王肃曰:“滥,会诸音。”
注⒃集解郑玄曰:“闻-嚣则人意动作也。”
注⒄集解郑玄曰:“以声合己志。”
宾牟贾侍坐于孔子,①孔子与之言,及乐,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
②
注①正义此第九章。名宾牟贾问者,盖孔子之问本为牟贾而设,故云牟贾问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武谓周舞也。备戒,击鼓警-也。”正义此孔子问牟贾及乐之事,凡问有五,此其一也。备戒者,谓将欲作乐前鸣鼓警戒,使乐人各备容仪。言初欲奏乐时既已备戒,使有节奏,故令武-者备戒已久。疑其迟久,故问之也。
答曰:“病不得其-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病犹忧也。以不得-心为忧,忧其难。”正义牟贾答也。
亦有五,而二答是,三答非。今答是也。言武王伐纣时忧不得-心,故前鸣鼓戒-,久之乃出战也。故令舞者久久乃出,象武王忧不得-心故也。
“永叹之,滢液之,何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永叹,滢液,歌迟之也。”正义此第二问也。
答曰:“恐不逮事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逮,及也。事,伐事也。”正义此答亦是也。言-士望武王欲伐速,恒恐不及伐事之机,故有永叹滢液之声。
“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①
注①集解王肃曰:“厉,疾也。备戒虽久,至其发作又疾也。”正义第三问也。
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问乐舞何意发初扬袂,又蹈顿足蹋地,勃然作色,何忽如此*(何)*也。
答曰:“及时事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时至,武事当施也。”王肃曰:“欲令之事各及时。”正义此答非也。牟贾意言发扬蹈厉象武王一人意欲及时之事,故早为此也。郑亦随贾意注之也。
“武坐致右宪左,何也?”①
注①集解王肃曰:“右膝至地,左膝去地也。”正义宪音轩。第四问也。坐,跪也。致,至也。轩,起也。问舞人何忽有时而跪也。
答曰:“非武坐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言武之事无坐也。”正义此答亦非也。牟贾言武奋之士不应有坐也。
“声滢及商,何也?”①
注①集解王肃曰:“声深滢贪商。”正义第五问也。
答曰:“非武音也。”①
注①集解王肃曰:“言武王不获已为天下除残,非贪商也。”正义此答又非也。
子曰:“若非武音,则何音也?”①
注①正义孔子评其答武音不贪,但不知其实解理,空言其非,反问也。
答曰:“有司失其传也。①如非有司失其传,则武王之志荒矣。”②
注①集解郑玄曰:“有司典乐者。传犹说也。”正义传,直缘反。贾答言武王非有贪,是有司传之谬妄,故有此矣。
注②集解郑玄曰:“荒,老耄也。言典乐者失其说,时人妄说也。”正义贾又云假令非传者谬妄,则是武王末年,年志荒耄之时,故有贪商之声也。
子曰:“唯丘之闻诸苌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苌弘,周大夫。”索隐按:大戴礼云孔子适周,访礼于老-,学乐于苌弘是也。正义苌音直良反。吾子,牟贾也。言我闻苌弘所言,亦如贾今所言之也。
宾牟贾起,免席而请曰:①“夫武之备戒之已久,则既闻命矣。②敢问迟之迟而又久,何也?”③
注①正义免犹避也。前所答*(四)*⑤事,*(五)*④不被叩问,今疑不知前答之是非,故起所疑而问也。
注②集解孙炎曰:“闻命谓言是。”
注③集解郑玄曰:“迟之迟谓久立于缀。”
子曰:“居,吾语汝。①夫乐者,象成者也。②总干而山立,③武王之事也;④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⑤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⑥且夫武,始而北出,⑦再成而灭商,⑧三成而南,⑨四成而南国是疆,⑩五成而分陕,周公左,召公右,⑾六成复缀,以崇天子,⑿夹振之而四伐,盛*(振)*威于中国也。⒀分夹而进,⒁事蚤济也。⒂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⒃且夫女独未闻牧野之语乎?⒄武王克殷反商,⒅未及下车,⒆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二0]封帝舜之后于陈;[二一]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二二]封殷之后于宋,封王子比干之墓,[二三]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二四]庶民弛政,庶士倍禄。[二五]济河而西,[二六]马散华山之阳[二七]而弗复乘;牛散桃林之野[二八]而不复服;[二九]车甲-[三0]而藏之府库而弗复用;倒载干戈,苞之以虎皮;[三一]将率之士,使为诸侯,名之曰‘建-’:[三二]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复用兵也。散军而郊射,[三三]左射狸首,右射驺虞,[三四]而贯革之射息也;
[三五]裨冕-笏,[三六]而虎贲之士税剑也;祀乎明堂,[三七]而民知孝;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三八]然后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于太学,[三九]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冕而总干,[四0]所以教诸侯之悌也。若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则夫武之迟久,不亦宜乎?”[四一]
注①集解郑玄曰:“居犹安坐也。”
注②集解王肃曰:“象成功而为乐。”
注③集解王肃曰:“总持干-,山立不动。”
注④正义此下明应象成之事也,答所以迟也。象武王伐纣,持-立,以待诸侯至,故云武王之事也。
注⑤集解王肃曰:“志在鹰扬也。”正义答迟久已竟,而牟贾前答发扬蹈厉以为象武王欲及时事,非也。言此是太公志耳。太公相武王伐纣,志愿武王之速得,自奋其威勇以助也。
注⑥集解王肃曰:“武乱,武之治也。皆坐,以象安民无事也。”正义贾前答武坐,非也,因又为之说,言当伐纣时,士卒行伍有乱者,周召二公以治正之,使其跪敬致右轩左,以待处分,故分八佾象□时之乱,挨相正之,则俱跪,跪乃更起以作行列,象周召之事耳,非武舞有坐之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始奏,象观兵盟津时也。”正义说五事既竟,而迟久之意未周,故更广其象成之事。非答前五事,故云“且夫”也。始而北出者,谓奏乐象武王观兵孟津之时也。王居镐在南,纣居朝歌在河北,故-者南来,持-向北,尚象之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成犹奏也。再奏,象克殷时。”正义再成谓-者再来奏时也-者初始前,一向北而不-,象武王前观孟津,不伐而反也。至再往而向北,遂奏成击刺。
注⑨集解王肃曰“诛纣已而南。”正义-者第三奏,往而转向南,象武王胜纣,向南还镐之时也。
注⑩集解王肃曰:“有南国以为疆界。”正义-者第四奏,象周太平时,南方荆蛮并来归服,为周之疆界。
注⑾集解王肃曰:“分陕东西而治。”正义-者至第五奏,而东西中分之,为左右二部,象周太平后,周公-召公分职为左右二伯之时。
注⑿集解郑玄曰:“六奏,象兵还振旅也。复缀,反位止也。”王肃曰:“以象尊崇天子。”
注⒀集解王肃曰:“振威武也。四伐者,伐四方与纣同恶者。一击一刺为一伐也。”正义夹音古合反。夹振,谓武王与大将*(军)*夹军而奋铎振动士卒也。
言当奏武乐时,亦两人执铎夹之,为节之象也。凡四伐到一止,当伐纣时,士卒皆四伐一止也,故牧誓云“今日之事不过四伐五伐”是也。故作武乐-者,亦以干戈伐之象也。
注⒁集解徐广曰:“一作‘迟’。”
注⒂集解王肃曰:“分部而并进者,欲事早成。”
注⒃集解郑玄曰:“象武王伐纣待诸侯也。”
注⒄集解郑玄曰:“欲语以作武乐之意。”正义今-州所理汲县,即牧野之地也。更欲语牟贾奏武乐迟久之意,其语即下所陈是也。
注⒅集解郑玄曰:“反,当为‘及’,谓至纣都也。”
注⒆索隐给,礼文作“及”,盖声相近而字误耳。正义车,戎车也。军法,一车三人乘之,步卒七十二。牧誓云“戎车三百两”,则二万二千五百人也。
注[二0]正义地理志云平原郡祝阿县也。蓟音计,优州县是也。
注[二一]正义陈州宛丘县故陈城是也。
注[二二]正义汴州雍丘县,故□国。
注[二三]集解郑玄曰:“积土为封。封比干之墓,崇贤也。”
注[二四]集解徐广曰:“周本纪云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又曰表商容之闾。”
注[二五]集解郑玄曰:“弛政,去纣时苛役。倍禄,复其纣时薄者。”
注[二六]正义济,渡也。河,黄河也。武王伐纣事毕,从怀州河阳县南渡河至洛州,从洛城而西归镐京也。
注[二七]集解郑玄曰:“散犹放。”
注[二八]集解徐广曰:“在弘农县,今曰桃丘。”
注[二九]正义示无复用。服亦乘也。桃林在华山之旁,此二处并是牛马放生地,初伐就此取之,今事竟归之前处,故尚书武成篇序云“武王伐殷,往伐归兽”是也。
注[三0]集解徐广曰:“音韬。”
注[三一]集解郑玄曰:“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
注[三二]集解王肃曰:“所以能-弓矢而不用者,将率之士力也,故建以为诸侯,谓之建-也。”索隐王肃云:“将帅能-弓矢而不用,故建以为诸侯,因谓建-也。”
注[三三]集解郑玄曰:“郊射,为射宫于郊也。”王肃曰:“郊有学宫,可以习礼也。”
注[三四]集解郑玄曰:“左,东学;右,西学也。狸首-驺虞,所歌为节也。”
注[三五]集解郑玄曰:“贯革,射穿甲革也。”
注[三六]集解郑玄曰:“裨冕,衣裨衣而冠冕也。裨衣,衮之属也-,插也。”
注[三七]集解郑玄曰:“文王之庙为明堂。”
注[三八]集解郑玄曰:“耕藉,藉田也。”
注[三九]集解郑玄曰:“老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周名太学曰东胶。”
注[四0]集解郑玄曰:“冕而总干,在舞位。”
注[四一]集解郑玄曰:“言武迟久,为重礼乐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六者为本,以其声质。”
注⑨集解郑玄曰:“官序贵贱,谓尊卑乐器列数有差。”
注⑩集解郑玄曰:“号令,所以警-也。”王肃曰:“钟声高,故以之立号也。”
注⑾集解郑玄曰:“横,充也。谓气作充满。”
注⑿集解王肃曰:“声果劲。”
注⒀集解郑玄曰:“谓分明于节义。”
注⒁集解郑玄曰:“廉,廉隅。”
注⒂集解王肃曰:“滥,会诸音。”
注⒃集解郑玄曰:“闻-嚣则人意动作也。”
注⒄集解郑玄曰:“以声合己志。”
宾牟贾侍坐于孔子,①孔子与之言,及乐,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
②
注①正义此第九章。名宾牟贾问者,盖孔子之问本为牟贾而设,故云牟贾问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武谓周舞也。备戒,击鼓警-也。”正义此孔子问牟贾及乐之事,凡问有五,此其一也。备戒者,谓将欲作乐前鸣鼓警戒,使乐人各备容仪。言初欲奏乐时既已备戒,使有节奏,故令武-者备戒已久。疑其迟久,故问之也。
答曰:“病不得其-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病犹忧也。以不得-心为忧,忧其难。”正义牟贾答也。
亦有五,而二答是,三答非。今答是也。言武王伐纣时忧不得-心,故前鸣鼓戒-,久之乃出战也。故令舞者久久乃出,象武王忧不得-心故也。
“永叹之,滢液之,何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永叹,滢液,歌迟之也。”正义此第二问也。
答曰:“恐不逮事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逮,及也。事,伐事也。”正义此答亦是也。言-士望武王欲伐速,恒恐不及伐事之机,故有永叹滢液之声。
“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①
注①集解王肃曰:“厉,疾也。备戒虽久,至其发作又疾也。”正义第三问也。
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问乐舞何意发初扬袂,又蹈顿足蹋地,勃然作色,何忽如此*(何)*也。
答曰:“及时事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时至,武事当施也。”王肃曰:“欲令之事各及时。”正义此答非也。牟贾意言发扬蹈厉象武王一人意欲及时之事,故早为此也。郑亦随贾意注之也。
“武坐致右宪左,何也?”①
注①集解王肃曰:“右膝至地,左膝去地也。”正义宪音轩。第四问也。坐,跪也。致,至也。轩,起也。问舞人何忽有时而跪也。
答曰:“非武坐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言武之事无坐也。”正义此答亦非也。牟贾言武奋之士不应有坐也。
“声滢及商,何也?”①
注①集解王肃曰:“声深滢贪商。”正义第五问也。
答曰:“非武音也。”①
注①集解王肃曰:“言武王不获已为天下除残,非贪商也。”正义此答又非也。
子曰:“若非武音,则何音也?”①
注①正义孔子评其答武音不贪,但不知其实解理,空言其非,反问也。
答曰:“有司失其传也。①如非有司失其传,则武王之志荒矣。”②
注①集解郑玄曰:“有司典乐者。传犹说也。”正义传,直缘反。贾答言武王非有贪,是有司传之谬妄,故有此矣。
注②集解郑玄曰:“荒,老耄也。言典乐者失其说,时人妄说也。”正义贾又云假令非传者谬妄,则是武王末年,年志荒耄之时,故有贪商之声也。
子曰:“唯丘之闻诸苌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苌弘,周大夫。”索隐按:大戴礼云孔子适周,访礼于老-,学乐于苌弘是也。正义苌音直良反。吾子,牟贾也。言我闻苌弘所言,亦如贾今所言之也。
宾牟贾起,免席而请曰:①“夫武之备戒之已久,则既闻命矣。②敢问迟之迟而又久,何也?”③
注①正义免犹避也。前所答*(四)*⑤事,*(五)*④不被叩问,今疑不知前答之是非,故起所疑而问也。
注②集解孙炎曰:“闻命谓言是。”
注③集解郑玄曰:“迟之迟谓久立于缀。”
子曰:“居,吾语汝。①夫乐者,象成者也。②总干而山立,③武王之事也;④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⑤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⑥且夫武,始而北出,⑦再成而灭商,⑧三成而南,⑨四成而南国是疆,⑩五成而分陕,周公左,召公右,⑾六成复缀,以崇天子,⑿夹振之而四伐,盛*(振)*威于中国也。⒀分夹而进,⒁事蚤济也。⒂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⒃且夫女独未闻牧野之语乎?⒄武王克殷反商,⒅未及下车,⒆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二0]封帝舜之后于陈;[二一]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二二]封殷之后于宋,封王子比干之墓,[二三]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二四]庶民弛政,庶士倍禄。[二五]济河而西,[二六]马散华山之阳[二七]而弗复乘;牛散桃林之野[二八]而不复服;[二九]车甲-[三0]而藏之府库而弗复用;倒载干戈,苞之以虎皮;[三一]将率之士,使为诸侯,名之曰‘建-’:[三二]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复用兵也。散军而郊射,[三三]左射狸首,右射驺虞,[三四]而贯革之射息也;
[三五]裨冕-笏,[三六]而虎贲之士税剑也;祀乎明堂,[三七]而民知孝;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三八]然后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于太学,[三九]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冕而总干,[四0]所以教诸侯之悌也。若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则夫武之迟久,不亦宜乎?”[四一]
注①集解郑玄曰:“居犹安坐也。”
注②集解王肃曰:“象成功而为乐。”
注③集解王肃曰:“总持干-,山立不动。”
注④正义此下明应象成之事也,答所以迟也。象武王伐纣,持-立,以待诸侯至,故云武王之事也。
注⑤集解王肃曰:“志在鹰扬也。”正义答迟久已竟,而牟贾前答发扬蹈厉以为象武王欲及时事,非也。言此是太公志耳。太公相武王伐纣,志愿武王之速得,自奋其威勇以助也。
注⑥集解王肃曰:“武乱,武之治也。皆坐,以象安民无事也。”正义贾前答武坐,非也,因又为之说,言当伐纣时,士卒行伍有乱者,周召二公以治正之,使其跪敬致右轩左,以待处分,故分八佾象□时之乱,挨相正之,则俱跪,跪乃更起以作行列,象周召之事耳,非武舞有坐之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始奏,象观兵盟津时也。”正义说五事既竟,而迟久之意未周,故更广其象成之事。非答前五事,故云“且夫”也。始而北出者,谓奏乐象武王观兵孟津之时也。王居镐在南,纣居朝歌在河北,故-者南来,持-向北,尚象之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成犹奏也。再奏,象克殷时。”正义再成谓-者再来奏时也-者初始前,一向北而不-,象武王前观孟津,不伐而反也。至再往而向北,遂奏成击刺。
注⑨集解王肃曰“诛纣已而南。”正义-者第三奏,往而转向南,象武王胜纣,向南还镐之时也。
注⑩集解王肃曰:“有南国以为疆界。”正义-者第四奏,象周太平时,南方荆蛮并来归服,为周之疆界。
注⑾集解王肃曰:“分陕东西而治。”正义-者至第五奏,而东西中分之,为左右二部,象周太平后,周公-召公分职为左右二伯之时。
注⑿集解郑玄曰:“六奏,象兵还振旅也。复缀,反位止也。”王肃曰:“以象尊崇天子。”
注⒀集解王肃曰:“振威武也。四伐者,伐四方与纣同恶者。一击一刺为一伐也。”正义夹音古合反。夹振,谓武王与大将*(军)*夹军而奋铎振动士卒也。
言当奏武乐时,亦两人执铎夹之,为节之象也。凡四伐到一止,当伐纣时,士卒皆四伐一止也,故牧誓云“今日之事不过四伐五伐”是也。故作武乐-者,亦以干戈伐之象也。
注⒁集解徐广曰:“一作‘迟’。”
注⒂集解王肃曰:“分部而并进者,欲事早成。”
注⒃集解郑玄曰:“象武王伐纣待诸侯也。”
注⒄集解郑玄曰:“欲语以作武乐之意。”正义今-州所理汲县,即牧野之地也。更欲语牟贾奏武乐迟久之意,其语即下所陈是也。
注⒅集解郑玄曰:“反,当为‘及’,谓至纣都也。”
注⒆索隐给,礼文作“及”,盖声相近而字误耳。正义车,戎车也。军法,一车三人乘之,步卒七十二。牧誓云“戎车三百两”,则二万二千五百人也。
注[二0]正义地理志云平原郡祝阿县也。蓟音计,优州县是也。
注[二一]正义陈州宛丘县故陈城是也。
注[二二]正义汴州雍丘县,故□国。
注[二三]集解郑玄曰:“积土为封。封比干之墓,崇贤也。”
注[二四]集解徐广曰:“周本纪云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又曰表商容之闾。”
注[二五]集解郑玄曰:“弛政,去纣时苛役。倍禄,复其纣时薄者。”
注[二六]正义济,渡也。河,黄河也。武王伐纣事毕,从怀州河阳县南渡河至洛州,从洛城而西归镐京也。
注[二七]集解郑玄曰:“散犹放。”
注[二八]集解徐广曰:“在弘农县,今曰桃丘。”
注[二九]正义示无复用。服亦乘也。桃林在华山之旁,此二处并是牛马放生地,初伐就此取之,今事竟归之前处,故尚书武成篇序云“武王伐殷,往伐归兽”是也。
注[三0]集解徐广曰:“音韬。”
注[三一]集解郑玄曰:“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
注[三二]集解王肃曰:“所以能-弓矢而不用者,将率之士力也,故建以为诸侯,谓之建-也。”索隐王肃云:“将帅能-弓矢而不用,故建以为诸侯,因谓建-也。”
注[三三]集解郑玄曰:“郊射,为射宫于郊也。”王肃曰:“郊有学宫,可以习礼也。”
注[三四]集解郑玄曰:“左,东学;右,西学也。狸首-驺虞,所歌为节也。”
注[三五]集解郑玄曰:“贯革,射穿甲革也。”
注[三六]集解郑玄曰:“裨冕,衣裨衣而冠冕也。裨衣,衮之属也-,插也。”
注[三七]集解郑玄曰:“文王之庙为明堂。”
注[三八]集解郑玄曰:“耕藉,藉田也。”
注[三九]集解郑玄曰:“老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周名太学曰东胶。”
注[四0]集解郑玄曰:“冕而总干,在舞位。”
注[四一]集解郑玄曰:“言武迟久,为重礼乐也。”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