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55节

注②正义风雨,天事也。风雨有声形,故为事也。若飘洒凄厉,不有时节,则谷损民饥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教谓乐也。”
注④正义寒暑不时,既为民疾苦;乐教不时,则伤世俗之化也。
注⑤正义风雨不节,则民饥馑;礼事不节,则治无功也。
注⑥集解王肃曰:“作乐所以法其治行也。”
注⑦集解王肃曰:“君行善,□臣下之行皆象君之德。”正义此广乐所以须节已。言先王为乐必以法治,治善则臣下之行皆象君之德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以谷食犬豕曰豢。为,作也。”
注⑨正义此言礼须节也。豢,养也。言前王豢犬豕及作酒之事,本以为礼祀神只,设宾客,和亲族,礼贤能,而实非为民作祸灾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小人饮之善酬,以致狱讼。”正义此礼事也。言民得豢酒,无复节限,卒至沉酗□争杀伤,而刑狱益生烦多,则是酒之流害生其祸也。
注⑾集解郑玄曰:“一献,士饮酒之礼。百拜,以喻多也。”
注⑿正义此结节功也。既防酒祸,故饮不醉争,以特合欢适也。
乐者,所以象德也;①礼者,所以闭滢也。②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③有大福,必有礼以乐之:④哀乐之分,皆以礼终。⑤
注①正义此乐施章第三段,明礼乐之所施各有本意,在于象德也。此言乐意也,言乐之所施于人,本有和爱之德。
注②正义此言礼意也。言礼之所施于人,*(大)[本]*止邪滢过失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大事谓死丧。”正义民有丧则先王制衰麻哭泣之礼以节之,使其各遂哀情,是礼以哀之也。
注④正义乐音洛。大福,祭祀者庆也。民庆必歌舞饮食,庶羞之礼使不过,而各遂欢乐,是有以乐之也。
注⑤正义分,扶问反。结二事。哀乐虽反,皆用礼节,各终其分,故云皆以礼终。
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①乐,乐其所自生;②而礼,反其所自始。
③乐章德,④礼报情反始也。⑤所谓大路者,天子之舆也;⑥龙旗九旒,天子之旌也;⑦青黑缘者,天子之葆龟也;⑧从之以牛羊之-,则所以赠诸侯也。⑨
注①集解郑玄曰:“言乐出而不反,而礼有往来。”正义施,式豉反。此第六段,乐象法章第五段,不以次第而乱升在此段,明礼乐用别也。庾蔚之云:“乐者,所以宣畅四气,导达情性,功及物而不知其所报,□是出而不反,所以谓施也。礼者,所以通彼之意,故有往必有来,所以谓报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自由也。”正义此广施也。乐名所起,由民下之心所乐生,非有所报也。
注③正义此广报也。反犹报也。礼生无名,但是事耳,随时得质文之事而报之。
注④正义闻名知德,若大章是也。
注⑤集解孙炎曰:“作乐者缘民所乐于己之德,若舜之民乐其绍尧,*(也)*周之民乐其伐纣,而作韶-武也。制礼者本己所由得民心,殷尚质,周尚文是也。”
正义礼报人情而制,随质文之始也。
注⑥正义此以下广言礼以报为体之事。舆,车也。大路,天子之车也。诸侯朝天子,修其职贡,若有勋劳者,天子赐之大路也。
注⑦正义庾蔚之云:“龙旗九旒,上公之旌。”
注⑧集解公羊传曰:“龟青缘。”何休曰:“缘,甲□也。千岁之龟青□,明乎吉凶也。”索隐葆与“宝”同,多作此字。公羊传“宝龟青缘”,何休以缘为甲-,千岁之龟青-,明于吉凶-
音耳占反。正义缘,以绢反。
注⑨集解郑玄曰:“赠诸侯,谓来朝将去,送之以礼也。”正义合结上诸事,皆是天子送诸侯礼也。言五等诸侯朝毕反去,天子赠之大路龙旗宝龟,又送之以牛羊之-也。
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①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②乐统同,③礼别异,④礼乐之说贯乎人情矣。⑤穷本知变,乐之情也;⑥着诚去伪,礼之经也。⑦礼乐顺天地之诚,⑧达神明之德,⑨降兴上下之神,⑩而凝是津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⑾
注①正义此第七章明乐之情,与之符达鬼神,合而不可变也。中有三段,一明礼乐情达鬼神也,二证礼乐达鬼神之事,三明识礼乐之本可尊也。前第六章明象。象必见情,故以乐主情。乐变则情变,故云情之不可变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理犹事也。”正义礼主事礼别也,故云事之不可易者也。
注③正义解情不变也。统,领也。同,和合之情者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统同,同和合也。辨异,异尊卑之位。”正义解事不可易也。礼别于尊卑之事也。
注⑤正义贯犹通也。言人情莫过于同异,而礼乐能统同辨异,故其说理能通人情。
注⑥正义庾蔚之云:“乐能通和性分,使各不失其所,是穷自然之本也。使人不失其所守,是知变通之情也。”
注⑦正义着,竹虑反。去,丘吕反。着,明也。经,常也。着明诚信,违去诈伪,是礼之常行也。
注⑧正义见,胡练反。合明礼乐也。礼出于地,尊卑有序,是见地之情也。
乐出于天,远近和合,是见天之情也。
注⑨正义达,通也。礼乐不失,则天降甘露,地出醴泉,是通于神明之德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降,下也。兴犹出也。”正义乐六变,天神下;八变,地只出:是兴降上下之神。
注⑾集解郑玄曰:“凝犹成也。津粗谓万物大小也。领犹理治也。”
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①天地欣合,陰阳相得,②煦妪覆育万物,③然后草木茂,区萌达,④羽翮奋,角-生,⑤蛰虫昭稣,⑥羽者妪伏,毛者孕鬻,⑦胎生者不-而卵生者不-,⑧则乐之道归焉耳。⑨
注①正义为,于伪反。昭音照。此乐情章第二段,明礼乐能通达鬼神之事。
前既云能通鬼神,此明其事也。大人圣人与天地合德,故举礼乐为教,而天地从之大明也。
注②正义欣,喜也。合犹蒸也。礼乐化行,故天气下,地气蒸合,陰阳交会,故相得也。论体谓之天地,论气谓之陰阳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气曰煦,体曰妪。”
注④集解郑玄曰:“屈生曰区。”正义区音勾。草木据其成体之茂,区萌据其新牙,故曰达。达犹出也。曲出曰区,菽豆之属;直出曰萌,稻稷之属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无-曰。”索隐牛羊有-曰角,麋鹿无-曰。正义-,加客反。羽翮,鸟也。角-,兽也。鸟兽得天地覆育煦妪,故飞者则奋翅翮,走者则生角-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昭,晓也。凡蛰虫以发出为晓,更息曰苏。”正义蛰虫得陰阳煦妪,故皆出地上,如夜得晓,如死更有气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孕,任也。鬻,生也。”正义伏,房富反。羽,鸟也。毛,兽也。二气既交,万物生侞,故鸟生卵妪伏之,兽怀孕而生育之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内败曰-犹裂也。”正义-音读-音呼觅反。胎生,兽也。卵生,鸟也。怀任在内而死曰-,卵坼不成子曰。今和气不——也。
注⑨集解孙炎曰:“乐和陰阳,故归此也。”正义庾蔚之云:“一论天地二气,万物各得其所,乃归于乐耳。”
卷二十四 乐书 第二(下)
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①乐之末节也,②故童者舞之;③布筵席,陈樽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④礼之末节也,⑤故有司掌之。⑥乐师辩乎声诗,故北面而弦;⑦宗祝辩乎宗庙之礼,故后尸;⑧商祝辩乎丧礼,⑨故后主人。⑩是故德成而上,⑾-成而下;⑿行成而先,⒀事成而后。⒁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以有制于天下也。⒂
注①集解郑玄曰:“扬,钺也。”索隐郑玄曰:“干,-也。扬,钺也。”则扬与-同。皇侃以扬为举,恐非也。正义此乐情章第三段,明识礼乐本者为尊,识末者为卑,黄钟大吕之属,故云非谓也。扬,举也,谓举-以舞也。
注②正义黄钟已下,是乐之末节也。
注③正义末事易之,不足贵重,故使童子小儿-奏之也。
注④正义此亦明末也。用礼之本在着诚去伪,安上理民,不在铺筵席樽俎,升降为礼之事也。
注⑤正义布筵以下,是礼之末节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言礼乐之本由人君也。礼本着诚去伪,乐本穷本知变。”
正义有司,典礼小官也。末节事易解,不为可重,故小官掌其事也。
注⑦集解王肃曰:“但能别声诗,不知其义,故北面而弦。”郑玄曰:“弦谓鼓琴瑟。”正义此更引事证乐师晓乐者辩别声诗。声谓歌也。言乐师虽能别歌诗,并是末事,故北面,言坐处卑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后尸,居后赞礼仪也。此言知本者尊,知末者卑。”正义此礼事也。宗祝,太祝,即有司之属也。虽能分别正宗庙之礼,然佐于尸而非为敬之主,为卑,故在尸后也。
注⑨集解郑玄曰:“商祝,祝习商礼者,商人教以敬于接神。”
注⑩正义商祝者,殷商之神祝,习商家神礼以相佐丧事,故云辩丧礼。其虽掌丧事而非发丧之主,故在主人后,言立处贱也。
注⑾正义上谓堂上也。德成谓人君礼乐德成则为君,故居堂上,南面,尊之也。
注⑿正义下,堂下也。艺成谓乐师伎艺虽成,唯识礼乐之末,故在堂下,北面,卑之也。
注⒀正义行,胡孟反。先犹前也,尸及丧主也。行成谓尸尊而人孝,故为行成。
注⒁集解郑玄曰:“德,三德也。行,三行也-,才伎也。先谓位在上也,后谓位在下也。”正义事为劣,故为在宗-商二祝也。识尸及主人后也。
注⒂集解郑玄曰:“言尊卑备,乃可制作以为治。”正义故先王使上下前后尊卑分,乃可制礼作乐,以班于天下也。如周公六年乃为礼也。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①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风移俗易,故先王着其教焉。②
注①正义此乐施章第三段后也,误在此。“闭滢”之后,又用此章广为象其德,故云圣人之所以观德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谓立司乐以下,使教国子也。”
夫人有血气心知之性,①而无哀乐喜怒之常,②应感起物而动,③然后心术形焉。④是故志微焦衰之音作,⑤而民思忧;⑥-缓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⑦而民康乐;⑧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⑨而民刚毅;⑩廉直经正⑾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⑿宽裕肉好⒀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⒁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⒂而民滢乱。⒃
注①正义此第五章名乐言,明乐归趣之事。中有三段:一言人心随王之乐也,二明前王制正乐化民也,三言邪乐不可化民也。前既以施人,人必应之,言其归趣也。此言人心随王之乐也。夫人不生则已,既已生,必有血气心知之性也。
注②正义性合五常之行,有喜怒哀乐之分,但其发无常,时随外境所触,故亦无常也。
注③正义解所有四事之由也。缘外物来感心,心触感来,起动应之,故有上四事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言在所以感之也。术,所由也。形犹见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志微,意细也。吴公子札曰‘其细已甚’。”
注⑥正义杀音所界反,又色例反。思音先利反。此以下皆言心乐感而应见外事也。若人君丛脞,情志细劣,其乐音-戚杀急,不舒缓也。音既局促,故民应之而忧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简节少易也。”
注⑧正义-,昌单反。易,以豉反。乐音洛-,绰也。缓,和也。慢,疏也。繁,文多也。康,和;乐,安也。言人君道德绰和疏易,则乐音多文采与节奏简略,而下民所以安。
注⑨集解王肃曰:“粗厉,亢厉;猛起,发扬;奋末,浸疾;广贲,广大也。”
注⑩正义粗音□。贲,房粉反,又音坟。粗,略也。厉,严也。猛,刚;
起,动也。末,支体也。广,大也。贲,气充也。言人君若性□严刚动而四支奋跃,则乐充大,民应之,所以刚毅也。
注⑾集解孙炎曰:“经,法也。”索隐孙炎曰:“经,法也。”今礼本作“劲”。
注⑿正义经音劲。言人君廉直劲而刚正,则乐音矜严而诚信,民应之,所以肃敬也。
注⒀集解王肃曰:“肉好,言音之洪美。”索隐王肃曰:“肉好言音之洪润。”
首节 上一节 55/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