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50节

注⑥索隐案:此表芮子浅封便侯,传至玄孙;又封成王臣之子为沅陵侯,亦至曾孙。
注⑦索隐沛府二音。柿,木札也;附,木皮也。以喻人主疏末之亲,如木札出于木,树皮附于树也。诗云“如涂涂附”,注云“附,木皮”也。
【索隐述赞】惠景之际,天下已平。诸吕构祸,吴楚连兵。条侯出讨,壮武奉迎。薄窦恩泽,张赵忠贞。本枝分荫,肺腑归诚。新市死事,建陵勋荣。咸开青社,俱受丹旌。旋窥甲令,吴便有声。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第八
索隐七十二国,太史公旧;余四十五国,褚先生补也。
太史公曰: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闽越擅伐,东瓯请降。二夷交侵,当盛汉之隆,以此知功臣受封侔于祖考矣。何者?自诗书称三代“戎狄是膺,荆荼是征”,①齐桓越燕伐山戎,武灵王以区区赵服单于,秦缪用百里霸西戎,吴楚之君以诸侯役百越。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岂以晏然不为边境征伐哉!自是后,遂出师北讨强胡,南诛劲越,将卒以次封矣。
注①集解毛诗传曰:“膺,当也。”郑玄曰:“征,艾。”索隐荼音舒。征音澄。
后进好事儒者褚先生曰:太史公记事尽于孝武之事,故复修记孝昭以来功臣侯者,编于左方,令后好事者得览观成败长短绝世之适,得以自戒焉。当世之君子,行权合变,度时施宜,希世用事,以建功有土封侯,立名当世,岂不盛哉!
观其持满守成之道,皆不谦让,骄蹇争权,喜扬声誉,知进不知退,终以杀身灭国。以三得之,①及身失之,不能传功于后世,令恩德流子孙,岂不悲哉!
夫龙雒侯曾为前将军,世俗顺善,厚重谨信,不与政事,退让爱人。其先起于晋六卿之世。有土君国以来,为王侯,子孙相承不绝,历年经世,以至于今,凡百余岁,岂可与功臣及身失之者同日而语之哉?悲夫,后世其诫之!
注①集解以三得之者,即上所谓“行权合变,度时施宜,希世用事”也。
【索隐述赞】孝武之代,天下多虞。南讨瓯越,北击单于。长平鞠旅,冠军前驱。术阳衔璧,临蔡破禺。博陆上宰,平津巨儒。金章且佩,紫绶行纡。昭帝已后,勋宠不殊。惜哉绝笔,褚氏补诸。
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第九
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
太史公曰:盛哉,天子之德!一人有庆,天下赖之。
【索隐述赞】汉氏之初,矫枉过正。欲大本枝,先封同姓。建元已后,藩翰克盛。主父上言,推恩下令。长沙济北,中山赵敬。分邑广封,振振在咏-城御侮,晔晔辉映。百足不僵,一人有庆。
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第十
【索隐述赞】高祖初起,啸命-雄。天下未定,王我汉中。三杰既得,六奇献功。章邯巳破,萧何筑宫。周勃厚重,朱虚至忠。陈平作相,条侯总戎。丙魏立志,汤尧饰躬。天汉之后。表述非功。
卷二十三 礼书 第一
*索隐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此之八书,记国家大体。班氏谓之志,志,记也。
正义天地位,日月明,四时序,陰阳和,风雨节,-品滋茂,万物宰制,君臣朝廷尊卑贵贱有序,咸谓之礼。五经六籍,咸谓之书。故曲礼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云云。*
太史公曰:洋洋①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岂人力也哉?②余至大行礼官,③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
注①索隐音羊。洋洋,美盛貌。邹诞生音翔。
注②正义言天地宰制万物,役使-品,顺四时而动,咸有成功,岂藉人力营为哉,是美善盛大-多之德也。故孔子曰“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注③索隐大行,秦官,主礼仪。汉景帝改曰大鸿胪。鸿胪,掌九宾之仪也。
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故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所以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人体安驾乘,①为之金舆错衡以繁其饰;②目好五色,为之黼黻文章以表其能;耳乐钟磬,为之调谐八音以荡其心;口甘五味,为之庶羞酸咸以致其美;③情好珍善,为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故大路越席,④皮弁布裳,⑤朱弦洞越,⑥大羹玄酒,⑦所以防其滢侈,救其雕敝。⑧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仲尼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注①正义时证反。
注②集解周礼王之五路有金路。郑玄曰:“以金饰诸末。”索隐错镂衡扼为文饰也。诗曰“约-错衡”,毛传云“错衡,文衡也。”正义为,于伪反。错作“-”,七公反。
注③集解周礼曰:“羞用百有二十品。”郑玄曰:“羞出于牲及禽兽,以备其滋味,谓之庶羞。”郑-曰:“羞者,进也。”
注④集解服虔曰:“大路,祀天车也。越席,结括草以为席也。”王肃曰:“不缘也。”正义按:括草,蒲草。越,户括反。
注⑤集解周礼曰:“王视朝则皮弁之服。”郑玄曰:“皮弁之服,十五升白布衣,积素为裳也。”正义以鹿子皮为弁也。按:襞积素布而为裳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朱弦,练朱丝弦也。越,瑟底孔。”
注⑦集解郑玄曰:“大羹,肉-不调以盐菜也。玄酒,水也。”
注⑧索隐雕谓雕饰也。言雕饰是奢侈之弊也。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之礼,为序昭穆也,故毁庙之主及-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灌者,酌郁鬯,灌于太祖,以降神也。既灌之后,列尊卑,序昭穆。
而鲁逆祀,跻僖公,乱昭穆,故不欲观之。”
周衰,礼废乐坏,大小相-,管仲之家,兼备三归。①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②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而况中庸以下,渐渍于失教,被服于成俗乎?孔子曰“必也正名”,于-所居不合。③仲尼没后,受业之徒沉湮而不举,或适齐、楚,或入河海,④岂不痛哉!
注①集解包氏曰:“三归,娶三姓女也。妇人谓嫁曰归。”
注②索隐言子夏是孔子门人之中高弟者,谓才优而品第高也,故论语四科有“文学子游、子夏”是。
注③集解论语曰:“子路曰‘-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马融曰:“正百事之名。”
注④正义论语云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鼓方叔入于河,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鲁哀公时,礼坏乐崩,人皆去也。
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①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秦故。
②自天子称号③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孝文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孝文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于治,躬化谓何耳,④故罢去之。孝景时,御史大夫□错明于世务刑名,数干谏孝景曰:“诸侯藩辅,臣子一例,古今之制也。今大国专治异政,不禀京师,恐不可传后。”孝景用其计,而六国畔逆,⑤以错首名,天子诛错以解难。⑥事在袁盎语中。是后官者养交安禄而已,莫敢复议。
注①正义秦采择六国礼仪,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典法行之。
注②集解应劭曰:“抵,至也。”瓒曰:“抵,归也。”索隐按:大抵犹大略也。臣瓒以抵训为归,则是大略大归,其义通也。
注③正义称,尺证反。
注④正义孝文本纪云上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令衣不曳地,帏帐不得文绣,治霸陵皆以瓦器。是躬化节俭,谓何嫌耳,不须繁礼饰貌也。
注⑤正义吴、楚、赵、-川、济南、胶西为六国也。齐孝王狐疑城守,三国兵围齐,齐使路中大夫告天子,故不言七国也。
注⑥正义上纪买反,下乃惮反。
今上即位,招致儒术之士,令共定仪,十余年不就。或言古者太平,万民和喜,瑞应辨至,①乃采风俗,定制作。上闻之,制诏御史曰:“盖受命而王,各有所由兴,殊路而同归,谓因民而作,追俗为制也。议者咸称太古,百姓何望?汉亦一家之事,典法不传,谓子孙何?化隆者闳博,治浅者褊狭,可不勉与!”乃以太初之元改正朔,②易服色,封太山,定宗庙百官之仪,以为典常,垂之于后云。
注①正义辨音遍。
注②集解应劭曰:“初用夏正,以正月为岁首,改年为太初。”
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①争则乱。
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②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稻粱五味,所以养口也;椒兰芬-,③所以养鼻也;钟鼓管弦,所以养耳也;刻镂文章,所以养目也;疏房-笫几席,所以养体也:④故礼者养也。
注①正义音诤。
注②正义屈,-物反。
注③索隐音止,又昌改反。
注④集解服虔曰:“箦谓之笫。”索隐疏谓□也。正义疏谓□也。笫,侧里反。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辨也。所谓辨者,贵贱有等,长少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故天子大路越席,所以养体也;①侧载臭-,所以养鼻也;②前有错衡,所以养目也;③和鸾之声,④步中武象,骤中韶-,所以养耳也;⑤龙旗九-,所以养信也;⑥寝兕⑦持虎,⑧鲛-⑨弥龙,⑩所以养威也。故大路之马,必信至教顺,然后乘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⑾孰知夫轻费用之所以养财也,⑿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⒀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⒁
注①正义谓蒲草为席,既-且柔,-可以祀神,柔可以养体也。
注②索隐刘氏云:“侧,特也。臭,香也-,香草也。言天子行,特得以香草自随也,其余则否。”臭为香者,山海经云“臭如-芜”,易曰“其臭如兰”,是臭为草之香也。今以侧为边侧,载者置也,言天子之侧常置芳香于左右。
注③集解诗云:“约-错衡。”毛传云:“错衡,文衡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和,鸾,皆铃也,所以为车行节也。韩诗内传曰鸾在衡,和在轼前,升车则马动,马动则鸾鸣,鸾鸣则和应。”服虔曰:“鸾在镳,和在衡。续汉书舆服志曰鸾雀*(立)[在]*衡也。”正义皇□云:“鸾,以金为鸾,悬铃其中,于衡上,以为迟疾之节,所以正威仪行舒疾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武,武王乐也。象,武舞也。韶,舜乐也-,汤乐也。”
正义步犹缓。缓车则和鸾之音中于武象,骤车中于韶-也。
注⑥集解周礼曰:“交龙为旗。”正义-音旒。
注⑦索隐按:以兕牛皮为席。正义兕音似。尔雅云兕似牛。
注⑧索隐持虎者,以猛兽皮文饰倚较及伏轼,故云持虎。刘氏云“画之于-竿及-仗等”,以今所见为说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鲛鱼皮可以饰服器,音交-者,当马腋之革,音呼见反。”
索隐以鲛鱼皮饰-,马腹带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乘舆车金薄-龙为舆倚较,文虎伏轼,龙首衔轭。”索隐弥亦音弭,谓金饰衡-为龙。此皆王者服御崇饰,所以示威武,故云“所以养威”也。此文皆出大戴礼,盖是荀卿所说。刘氏云:“薄犹饰也-然,龙貌-
音。”
注⑾索隐言人谁知夫志士推诚守死,要立名节。仍是养生安身之本,故下云“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是解上意,言人苟以贪生之为见,不能见危致命,若者必死。若犹如也,言执心为见,如此者必刑戮及身,故云“必死”。下文皆放此也。正义夫音扶。要音腰。孰知犹审知也。出死犹处死也。审知志士推诚处死,要立名节,若曹——茅焦,所以养生命也。
注⑿正义费音芳味反。轻犹薄。言审知-薄费用则能畜聚,所以养财货也。
注⒀正义言审知恭敬辞让所以养体安身。
注⒁正义言审知礼义文章道理所以养其情性。此四科,是儒者有礼义,故两得之也。
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①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②怠惰之为安,若者必危;③情胜之为安,若者必灭。④故圣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
一之于情性,则两失之矣。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失之者也。
⑤是儒墨之分。⑥
注①正义苟,且;若,如此也。言平凡好生之人,且见躁节之士,以礼义处死,养得其生有效,如此者必死也。
注②正义言平凡好利之人,且见利义之士,以轻省费用,养得其财有效,如此者必害身也。
注③正义惰,徒卧反。言平凡怠惰之人,且见有礼之士,以恭敬礼让,养得安乐有效,如此者必危亡也。
注④索隐覆解上“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正义胜音叔证反。言平凡好胜之人,且见利义之士,礼义文理,养得其情性有效,如此者必灭亡也。此四科,是墨者无礼义,故两失之也。
注⑤索隐墨者不尚礼义而任俭啬,无仁恩,故使人两失之。易曰“悦以使人,人忘其死”是也。
注⑥正义分,扶问反。分犹等也。若儒等者是治辨之极,强固之本,威行之道,功名之总,则天下归之矣。
治辨之极也,强固之本也,①威行之道也,②功名之总也。③王公由之,④所以一天下,臣诸侯也;弗由之,所以捐社稷也。故坚革利兵不足以为胜,⑤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
楚人鲛革犀兕,所以为甲,坚如金石;宛之钜铁⑥施,钻如-虿,⑦轻利剽-,⑧卒如-风。⑨然而兵殆于垂涉,唐昧死焉;⑩庄-起,楚分而为四⑾参。是岂无坚革利兵哉?⑿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汝颍以为险,⒀江汉以为池,⒁阻之以邓林,⒂缘之以方城。⒃然而秦师至鄢郢,举若振槁。⒄是岂无固塞险阻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纣剖比干,囚箕子,为炮格,刑杀无辜,时臣下懔然,莫必其命。⒅然而周师至,而令不行乎下,不能用其民。是岂令不严,刑不难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
注①索隐自此已下,皆是儒分之功也。正义固,坚固也。言国以礼义,四方钦仰,无有攻伐,故为强而且坚固之本也。
注②正义以礼义导天下,天下伏而归之,故为威行之道也。
首节 上一节 50/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