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49节
注⑥索隐为成学治文者要删焉。言表见春秋国语,本为成学之人欲览其要,故删为此篇焉。
【索隐述赞】太史表次,抑有条理。起自共和,终于孔子。十二诸侯,各编年纪。兴亡继及,盛衰臧否。恶不-过,善必扬美。绝笔获麟,义取同耻。
卷十五 六国年表 第三
索隐六国,魏、韩、赵、楚、燕、齐,并秦凡七国,号曰“七雄”。
太史公读秦记,①至犬戎败优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用事上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②君子惧焉。及文公-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闲,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利也,盖若天所助焉。
注①索隐即秦国之也,故下云“秦烧诗书,诸侯尤甚。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是也。
注②索隐案:胪字训陈也,出尔雅文。以言秦是诸侯而陈天子郊祀,实僭也,犹季氏旅于泰山然。正义[胪作]“胪”,音旅,祭名。又旅,陈也。
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故禹兴于西羌,①汤起于亳,②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孟子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传曰‘禹生自西羌’是也。”
正义禹生于茂州汶川县,本——国,皆西羌。
注②集解徐广曰:“京兆杜县有亳亭。”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①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
②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③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④悲夫!
注①索隐以言人君制法,当随时代之异而变易其政,则其成功大。
注②正义易,以豉反。后王,近代之王。法与己连接世俗之变及相类也,故议卑浅而易识行耳。
注③索隐举犹皆也。
注④索隐案:言俗学浅识,举而笑秦,此犹耳食不能知味也。
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①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着诸所闻兴坏之端。后有君子,以览观焉。
注①索隐案:此表起周元王元年,春秋迄元王八年。
【索隐述赞】春秋之后,王室益卑。楚强南服,秦霸西垂。三卿分晋,八代兴妫。递主盟会,互为雄雌。二周前灭,六国后隳。壮哉嬴氏,吞并若斯。
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 第四
*索隐张晏曰:“时天下未定,参错变易,不可以年记,故列其月。”今案:秦楚之际,扰攘僭篡,运数又促,故以月纪事名表也。*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闲,号令三嬗。①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②也。
注①集解音善。索隐古“禅”字,音-战反。三嬗,谓陈涉、项氏、汉高祖也。
注②索隐音己力反。亟训急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①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②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轮。以德若彼,③用力如此,④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注①集解韦昭曰:“谓舜受禅,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注②索隐后乃放杀。杀音-,谓汤放桀,武王讨纣也。
注③索隐即契、后稷及秦襄公、文公、穆公也。
注④索隐谓汤、武及始皇。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①-豪桀,维万世②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③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④安在无土不王。⑤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⑥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索隐镝音的。注“-”字亦音的。案:秦销锋镝,作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兵也。
注②索隐维训度,谓计度令万代安也。
注③索隐乡秦之禁适足资贤者。乡音向,许亮反。谓秦前时之禁兵及不封树诸侯,适足以资后之贤者,即高帝也。言驱除患难耳。
注④索隐指汉高祖。
注⑤集解白虎通曰:“圣人无土不王,使舜不遭尧,当如夫子老于阙里也。”
注⑥索隐言高祖起布衣,卒传之天位,实所谓大圣。
【索隐述赞】秦失其鹿,-雄竞逐。狐鸣楚祠,龙兴沛谷。武臣自王,魏豹必复。田儋据齐,英布居六。项王主命,义帝见戮。以月系年,道悠运速。汹汹天下,瞻乌谁屋?真人霸上,卒享天禄。
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第五
*索隐应劭云:“虽名为王,其实如古之诸侯。”*
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有德也;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
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①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王室。管、蔡、康叔、曹、郑,或过或损。厉、优之后,王室缺,侯伯强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②
注①索隐案:汉书封国八百,同姓五十余。顾氏据左传魏子谓成-云“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是也。
注②索隐纯,善也,亦云纯一。言周王非德不纯一,形势弱也。
汉兴,序二等。①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②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③虽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余人。自-门、太原以东至辽阳,④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大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自陈以西,南至九疑,东带江、淮、谷、泗,⑤薄会稽,为梁、楚、淮南、长沙国:皆外接于胡、越。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⑥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强庶-,以镇抚四海,用承-天子也。
注①集解韦昭曰:“汉封功臣,大者王,小者侯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云‘非有功上所置’。”
注③集解徐广曰:徐广曰:“齐、楚、荆、淮南、燕、赵、梁、代、淮阳。”
索隐徐氏九国不数吴,盖以荆绝乃封吴故也。仍以淮阳为九。今案:下文所列有十国者,以长沙异姓,故言九国也。
注④集解韦昭曰:“辽东辽阳县。”
注⑤集解徐广曰:“谷水在沛。”
注⑥正义京兆也。
汉定百年之闲,亲属益-,诸侯或骄奢,-邪臣①计谋为滢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②国邑,故齐分为七,③赵分为六,④梁分为五,⑤淮南分三,⑥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适削地,⑦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⑧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闲,犬牙相临,⑨秉其□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注①索隐-音誓-训习。言习于邪臣之谋计,故尔雅云“-犹狃”也。狃亦训习。
注②索隐案:武帝用主父偃言而下推恩之令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城阳、济北、济南、-川、胶西、胶东,是分为七。”
注④集解徐广曰:“河闲、广川、中山、常山、清河。”
注⑤集解徐广曰:“济陰、济川、济东、山阳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庐江、衡山。”
注⑦索隐适音宅。或作“过”。
注⑧集解如淳曰:“长沙之南更置郡,燕代以北更置缘边郡,其所有饶利兵马器械,三国皆失之也。”正义景帝时,汉境北至燕、代,燕、代之北未列为郡。
吴、长沙之国,南至岭南;岭南、越未平,亦无南边郡。
注⑨索隐错音七各反。错谓交错。相衔如犬牙,故云犬牙相制,言犬牙参差也。
臣迁谨记高祖以来至太初诸侯,谱其下益损之时,令时世得览。形势虽强,要之以仁义为本。
徐广曰:孝武太始二年,广陵、中山、真定王来朝。孝宣本始元年,赵来朝。
二年,广川东朝。四年,清河来朝。孝宣地节元年,梁来朝。二年,河闲来朝。
三年,济北分平原、太山二郡。
【索隐述赞】汉有天下,爰览兴亡。始誓河岳,言峻宠章。淮陰就楚,彭越封梁。荆燕懿戚,齐赵棣棠。犬牙相制,麟趾有光。降及文景,代有英王。鲁恭、梁孝,济北、城阳。仁贤足纪,忠烈斯彰。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第六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萧、曹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①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注①集解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乃绝耳。”
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新闻!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盖周封八百,优厉之后,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①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②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③富厚如之。子孙骄溢,忘其先,滢嬖。至太初百年之闲,见侯五,④余皆坐法陨命亡国,-矣。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
注①索隐案:下文高祖功臣百三十七人;兼外戚及王子,凡一百四十三人。
注②索隐言十分-二、三在耳。
注③索隐倍其初封时户数也。
注④正义谓平阳侯曹宗、曲周侯郦终根、阳阿侯齐仁、戴侯秘蒙、谷陵侯冯偃也。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①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②何必旧闻?于是谨其终始,表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着其明,疑者阙之。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
注①索隐言居今之代,志识古之道,得以自镜当代之存亡也。
注②索隐言观今人臣所以得尊宠者必由忠厚,被废辱者亦由骄滢,是言见在兴废亦当代得失之林也。
【索隐述赞】圣贤影响,风云潜契。高祖膺-,功臣命世。起沛入秦,凭谋仗计。纪勋书爵,河盟山誓。萧曹轻重,绛灌权势。咸就封国,或萌罪戾。仁贤者祀,昏虐者替。永监前修,良-固。
卷十九 惠景闲侯者年表 第七
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①曰:有以也夫!长沙王者,着令甲,称其忠焉。②昔高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③至孝惠时,唯独长江全,禅五世,禅五世,④以无嗣绝,⑤意无过,为藩守职,信矣。故其泽流枝庶,毋功而侯者数人。⑥及孝惠讫孝景闲五十载,追修高祖时遣功臣,及从代来,吴楚之劳,诸侯子弟若肺腑,⑦外国归义,封者九十有余。咸表始终,当世仁义成功之著者也。
注①索隐便音鞭,县名也。吴浅所封。
注②集解邓展曰:“汉约,非刘氏不王。如芮王,故着令便特王。或曰以芮至忠,故着令也。”瓒曰:“汉以芮忠,故特王之;以非制,故特着令。”
注③集解异姓国八王者,吴芮、英布、张耳、臧荼、韩王信、彭越、卢绾、韩信也。索隐非同姓而王者八国,齐王韩信、韩王韩信、燕王卢绾、梁王彭越、赵王张耳、准南王英布、临江王共敖、长沙王吴芮,凡八也。
注④索隐禅者,传也。案:诸侯王表,芮国至五世而绝。
注⑤集解徐广曰:“孝文后七年,靖王薨,无嗣。”
【索隐述赞】太史表次,抑有条理。起自共和,终于孔子。十二诸侯,各编年纪。兴亡继及,盛衰臧否。恶不-过,善必扬美。绝笔获麟,义取同耻。
卷十五 六国年表 第三
索隐六国,魏、韩、赵、楚、燕、齐,并秦凡七国,号曰“七雄”。
太史公读秦记,①至犬戎败优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用事上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②君子惧焉。及文公-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闲,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利也,盖若天所助焉。
注①索隐即秦国之也,故下云“秦烧诗书,诸侯尤甚。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是也。
注②索隐案:胪字训陈也,出尔雅文。以言秦是诸侯而陈天子郊祀,实僭也,犹季氏旅于泰山然。正义[胪作]“胪”,音旅,祭名。又旅,陈也。
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故禹兴于西羌,①汤起于亳,②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孟子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传曰‘禹生自西羌’是也。”
正义禹生于茂州汶川县,本——国,皆西羌。
注②集解徐广曰:“京兆杜县有亳亭。”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①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
②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③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④悲夫!
注①索隐以言人君制法,当随时代之异而变易其政,则其成功大。
注②正义易,以豉反。后王,近代之王。法与己连接世俗之变及相类也,故议卑浅而易识行耳。
注③索隐举犹皆也。
注④索隐案:言俗学浅识,举而笑秦,此犹耳食不能知味也。
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①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着诸所闻兴坏之端。后有君子,以览观焉。
注①索隐案:此表起周元王元年,春秋迄元王八年。
【索隐述赞】春秋之后,王室益卑。楚强南服,秦霸西垂。三卿分晋,八代兴妫。递主盟会,互为雄雌。二周前灭,六国后隳。壮哉嬴氏,吞并若斯。
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 第四
*索隐张晏曰:“时天下未定,参错变易,不可以年记,故列其月。”今案:秦楚之际,扰攘僭篡,运数又促,故以月纪事名表也。*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闲,号令三嬗。①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②也。
注①集解音善。索隐古“禅”字,音-战反。三嬗,谓陈涉、项氏、汉高祖也。
注②索隐音己力反。亟训急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①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②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轮。以德若彼,③用力如此,④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注①集解韦昭曰:“谓舜受禅,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注②索隐后乃放杀。杀音-,谓汤放桀,武王讨纣也。
注③索隐即契、后稷及秦襄公、文公、穆公也。
注④索隐谓汤、武及始皇。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①-豪桀,维万世②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③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④安在无土不王。⑤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⑥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索隐镝音的。注“-”字亦音的。案:秦销锋镝,作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兵也。
注②索隐维训度,谓计度令万代安也。
注③索隐乡秦之禁适足资贤者。乡音向,许亮反。谓秦前时之禁兵及不封树诸侯,适足以资后之贤者,即高帝也。言驱除患难耳。
注④索隐指汉高祖。
注⑤集解白虎通曰:“圣人无土不王,使舜不遭尧,当如夫子老于阙里也。”
注⑥索隐言高祖起布衣,卒传之天位,实所谓大圣。
【索隐述赞】秦失其鹿,-雄竞逐。狐鸣楚祠,龙兴沛谷。武臣自王,魏豹必复。田儋据齐,英布居六。项王主命,义帝见戮。以月系年,道悠运速。汹汹天下,瞻乌谁屋?真人霸上,卒享天禄。
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第五
*索隐应劭云:“虽名为王,其实如古之诸侯。”*
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有德也;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
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①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王室。管、蔡、康叔、曹、郑,或过或损。厉、优之后,王室缺,侯伯强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②
注①索隐案:汉书封国八百,同姓五十余。顾氏据左传魏子谓成-云“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是也。
注②索隐纯,善也,亦云纯一。言周王非德不纯一,形势弱也。
汉兴,序二等。①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②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③虽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余人。自-门、太原以东至辽阳,④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大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自陈以西,南至九疑,东带江、淮、谷、泗,⑤薄会稽,为梁、楚、淮南、长沙国:皆外接于胡、越。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⑥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强庶-,以镇抚四海,用承-天子也。
注①集解韦昭曰:“汉封功臣,大者王,小者侯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云‘非有功上所置’。”
注③集解徐广曰:徐广曰:“齐、楚、荆、淮南、燕、赵、梁、代、淮阳。”
索隐徐氏九国不数吴,盖以荆绝乃封吴故也。仍以淮阳为九。今案:下文所列有十国者,以长沙异姓,故言九国也。
注④集解韦昭曰:“辽东辽阳县。”
注⑤集解徐广曰:“谷水在沛。”
注⑥正义京兆也。
汉定百年之闲,亲属益-,诸侯或骄奢,-邪臣①计谋为滢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②国邑,故齐分为七,③赵分为六,④梁分为五,⑤淮南分三,⑥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适削地,⑦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⑧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闲,犬牙相临,⑨秉其□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注①索隐-音誓-训习。言习于邪臣之谋计,故尔雅云“-犹狃”也。狃亦训习。
注②索隐案:武帝用主父偃言而下推恩之令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城阳、济北、济南、-川、胶西、胶东,是分为七。”
注④集解徐广曰:“河闲、广川、中山、常山、清河。”
注⑤集解徐广曰:“济陰、济川、济东、山阳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庐江、衡山。”
注⑦索隐适音宅。或作“过”。
注⑧集解如淳曰:“长沙之南更置郡,燕代以北更置缘边郡,其所有饶利兵马器械,三国皆失之也。”正义景帝时,汉境北至燕、代,燕、代之北未列为郡。
吴、长沙之国,南至岭南;岭南、越未平,亦无南边郡。
注⑨索隐错音七各反。错谓交错。相衔如犬牙,故云犬牙相制,言犬牙参差也。
臣迁谨记高祖以来至太初诸侯,谱其下益损之时,令时世得览。形势虽强,要之以仁义为本。
徐广曰:孝武太始二年,广陵、中山、真定王来朝。孝宣本始元年,赵来朝。
二年,广川东朝。四年,清河来朝。孝宣地节元年,梁来朝。二年,河闲来朝。
三年,济北分平原、太山二郡。
【索隐述赞】汉有天下,爰览兴亡。始誓河岳,言峻宠章。淮陰就楚,彭越封梁。荆燕懿戚,齐赵棣棠。犬牙相制,麟趾有光。降及文景,代有英王。鲁恭、梁孝,济北、城阳。仁贤足纪,忠烈斯彰。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第六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萧、曹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①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注①集解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乃绝耳。”
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新闻!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盖周封八百,优厉之后,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①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②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③富厚如之。子孙骄溢,忘其先,滢嬖。至太初百年之闲,见侯五,④余皆坐法陨命亡国,-矣。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
注①索隐案:下文高祖功臣百三十七人;兼外戚及王子,凡一百四十三人。
注②索隐言十分-二、三在耳。
注③索隐倍其初封时户数也。
注④正义谓平阳侯曹宗、曲周侯郦终根、阳阿侯齐仁、戴侯秘蒙、谷陵侯冯偃也。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①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②何必旧闻?于是谨其终始,表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着其明,疑者阙之。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
注①索隐言居今之代,志识古之道,得以自镜当代之存亡也。
注②索隐言观今人臣所以得尊宠者必由忠厚,被废辱者亦由骄滢,是言见在兴废亦当代得失之林也。
【索隐述赞】圣贤影响,风云潜契。高祖膺-,功臣命世。起沛入秦,凭谋仗计。纪勋书爵,河盟山誓。萧曹轻重,绛灌权势。咸就封国,或萌罪戾。仁贤者祀,昏虐者替。永监前修,良-固。
卷十九 惠景闲侯者年表 第七
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①曰:有以也夫!长沙王者,着令甲,称其忠焉。②昔高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③至孝惠时,唯独长江全,禅五世,禅五世,④以无嗣绝,⑤意无过,为藩守职,信矣。故其泽流枝庶,毋功而侯者数人。⑥及孝惠讫孝景闲五十载,追修高祖时遣功臣,及从代来,吴楚之劳,诸侯子弟若肺腑,⑦外国归义,封者九十有余。咸表始终,当世仁义成功之著者也。
注①索隐便音鞭,县名也。吴浅所封。
注②集解邓展曰:“汉约,非刘氏不王。如芮王,故着令便特王。或曰以芮至忠,故着令也。”瓒曰:“汉以芮忠,故特王之;以非制,故特着令。”
注③集解异姓国八王者,吴芮、英布、张耳、臧荼、韩王信、彭越、卢绾、韩信也。索隐非同姓而王者八国,齐王韩信、韩王韩信、燕王卢绾、梁王彭越、赵王张耳、准南王英布、临江王共敖、长沙王吴芮,凡八也。
注④索隐禅者,传也。案:诸侯王表,芮国至五世而绝。
注⑤集解徐广曰:“孝文后七年,靖王薨,无嗣。”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