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47节

注②集解苏林曰:“当祭庙,射其牲以除不祥。”瓒曰:“射牛,示亲杀也。”
索隐天子射牛,示亲祭也。事见国语。
注③索隐仪见应劭汉官仪也。
注④集解张晏曰:“三皇之前有人皇,九首。”韦昭曰:“上古人皇者九人也。”
注⑤集解服虔曰:“属,会也。会诸儒图封事。”
三月,遂东幸缑氏,礼登中岳①太室。②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
③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于是以三百户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④东上泰山,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颠。
注①集解文颖曰:“崧高山也,在颍川阳城县。”
注②集解韦昭曰:“崧高山有太室、少室之山,山有石室,故以名之。”
注③正义汉仪注云:“有称万岁,可十万人声。”
注④正义颜师古云:“以崇奉嵩高山,故谓之崇高也。”
上遂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①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
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一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巨公”,②已忽不见。上既见大迹,未信,及-臣有言老父,则大以为-人也。
宿留③海上,与方士传车及闲使求-人以千数。
注①集解文颖曰:“武帝登泰山,祭太一,并祭名山于泰坛,西南开除八通鬼道,故言八神也。一曰八方之神。”索隐用事八神。案:韦昭云“八神谓天、地、陰、阳、日、月、星辰主、四时主之属”。今案郊祀志,一曰天主,祠天齐;
二曰地主,祠太山、梁父;三曰兵主,祠蚩尤;四曰陰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东莱山;七曰日主,祠盛主;八曰四时主,祠琅邪也。
注②索隐汉书音义曰:“巨公谓武帝。”
注③索隐音秀溜。宿留,迟待之意。若依字读,则言宿而留,亦是有所待,并通也。
四月,还至奉高。上念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人殊,不经,难施行。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荐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泰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①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陰道。丙辰,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②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闲一茅三脊③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蜚禽及白雉诸物,颇以加祠。
兕旄牛犀象之属弗用。皆至泰山然后去。封禅祠,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注①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奉车都尉掌乘舆车,武帝初置。”韦昭曰:“子侯,霍去病之子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肃然,山名,在梁父。”
注③集解孟康曰:“所谓灵茅也。”
天子从封禅还,坐明堂,①-臣更上寿。于是制诏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惧弗任。维德菲薄,不明于礼乐。修祀泰一,若有象景光,-如有望,②依依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而后禅肃然。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赐民百户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复博、奉高、蛇丘、③历城,毋出今年租税。其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过毋有复作。事在二年前,皆勿听治。”又下诏曰:“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诸侯有朝宿地。其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④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天子初封泰山,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则此所坐者。
明年秋,乃作明堂。”
注②集解瓒曰:“闻呼万岁者三。”
注③集解郑玄曰:“蛇音移。”
注④正义诸侯各于太山朝宿地起第,准拟天子用事太山而居止。
天子既已封禅泰山,无风雨-,而方士更言蓬莱诸神山若将可得,于是上欣然庶几遇之,乃复东至海上望,冀遇蓬莱焉。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上乃遂去,并海上,北至碣石,巡自辽西,历北边至九原。五月,返至甘泉。①有司言宝鼎出为元鼎,以今年为元封元年。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周万八千里也。”
其秋,有星-于东井。①后十余日,有星-于三能。②望气王朔言:“候独见其星出如瓠,③食顷复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
注①集解韦昭曰:“秦分野也。后-太子兵乱-音佩。”
注②集解韦昭曰:“三能,三公。后连坐诛之。”
注③索隐见星出如瓠。案:郊祀志云“填星出如瓠”,故颜师古以德星即镇星也。今按:此纪唯言德星,则德星,岁星也。岁星所在有福,故曰德星也。
其来年冬,郊雍五帝,还,拜祝祠泰一。赞飨曰:“德星昭衍,厥维休祥。寿星仍出,①渊耀光明。信星昭见,②皇帝敬拜泰③祝之飨。”
注①索隐寿星,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言之也。
注②索隐信星,镇星也。信属土,土曰镇星,则汉志为德星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无此字。”
其春,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见天子”。天子于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毋所见,见大人迹。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是岁旱。于是天子既出毋名,乃祷万里沙,①过祠泰山。②还至瓠子,③自临塞决河,④留二日,沉祠而去。⑤使二卿将卒塞决河,河徙二渠,复禹之故迹焉。
注①集解应劭曰:“万里沙,神祠也,在东莱曲城。”孟康曰:“沙径三百余里。”
注②集解邓展曰:“泰山自东复有小泰山。”瓒曰:“即今之泰山。”
注③集解服虔曰:“瓠子,堤名。”苏林曰:“在甄城以南,濮阳以北,广百步,深五丈所。”瓒曰:“所决河名。”索隐瓠子,决河名。苏林曰:“在甄城南,濮阳北,广百步,深五丈。”
注④索隐按:河渠书武帝自临塞决河,将军已下皆负薪也。
注⑤索隐按:沈白马祭河决,于是作瓠子歌,见河渠书。
是时既灭南越,越人勇之①乃言“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至百六十岁。后世谩怠,故衰-”。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②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焉。
注①集解韦昭曰:“越地人名也。”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持鸡骨卜,如鼠卜。”正义鸡卜法用鸡一,狗一,生,祝愿讫,即杀鸡狗煮熟,又祭,独取鸡两眼,骨上自有孔裂,似人物形则吉,不足则凶。今岭南犹此法也。
公孙卿曰:“-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观,如缑氏城,①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②甘泉则作益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台,③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之属。于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④夏,有芝生殿防内中。⑤天子为塞河,兴通天台,若有光云,⑥乃下诏曰:“甘泉防生芝九茎,⑦赦天下,毋有复作。”
注①集解韦昭曰:“如犹比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飞廉神禽,能致风气。”晋灼曰:“身如鹿,头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文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在甘泉。”索隐汉书作通天台于甘泉宫。案:汉书旧仪台高三十丈,去长安二百里,望见长安城也。
注④索隐姚氏案:“杨雄云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武帝增通天台、迎风宫,近则有洪崖、储胥,远则石关、封峦、-鹊、露寒、棠-等观,又有高华、温德观、曾成宫、白虎、走狗、天梯、瑶台、仙人、弩法、相思观。”
注⑤集解徐广曰:“元封二年也。”索隐芝生殿房中。案:生芝九茎,于是作芝房歌。
注⑥集解李奇曰:“为此作事而有光应。”瓒曰:“作通天台也。”
注⑦集解应劭曰:“芝,芝草也,其叶相连。”如淳曰:“瑞应图云王者敬事耆老,不失旧故,则芝草生。”
其明年,伐朝鲜。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干封①三年。”上乃下诏曰:“天旱,意干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②
注①集解苏林曰:“天旱欲使封土干燥。”如淳曰:“但祭不立尸为干封。”
正义干音干。苏林云:“天旱欲使封土干燥也。”颜师古云:“三岁不雨,暴所封之土令干。”郑氏云:“但祭不立尸为干封。”
注②正义灵星即龙星也。张晏云:“龙星左角曰天田,则农祥也,见而祭之。”
其明年,上郊雍,通回中道,巡之。①春,至鸣泽,②从西河归。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扶风-县。”
注②集解服虔曰:“鸣泽,泽名也,在涿郡遒县北界。”
其明年冬,上巡南郡,①至江陵而东。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②浮江,自寻阳出枞阳,③过彭蠡,祀其名山川。北至琅邪,并海上。四月中,至奉高修封焉。
注①集解徐广曰:“元封五年。”
注②集解应劭曰:“潜县属庐江。南岳,霍山也。”文颖曰:“天柱山在潜县南,有祠。”
注③集解地理志庐江有枞阳县。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带①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②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③如带图。及五年修封,则祠泰一、五帝于明堂上坐,令高皇帝祠坐对之。祠后土于下房,以二十太牢。
天子从昆仑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礼毕,燎堂下。而上又上泰山,有秘祠其颠。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黄帝并赤帝,而有司侍祠焉。
泰山上举火,下悉应之。
注①索隐-,或作“肃”。公-,姓;带,名。姚氏按:风俗通齐愍王臣有公——,其后也,音语录反。三辅决录云杜陵有-氏,音肃。说文以为从-,音“畜牧”之“畜”。今读公-与决录音同。然二姓单复有异,单姓者肃,后汉司徒-况是其后也。
注②索隐-带明堂图中为复道,有楼从西南入,名其道曰昆仑。言其似昆仑山之五城十二楼,故名之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在元封二年秋。”
其后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①每修封禅。其赞飨曰:“天增授皇帝泰元神-,周而复始。②皇帝敬拜泰一。”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常五年一修耳。今适二年,故但祀明堂。”
注②索隐案:荐飨之辞言天授皇帝泰元神-,周而复始。又案:上黄帝得宝鼎神-,则太古上皇创历之号,故此云太元神-,周而复始也。
十一月乙酉,①柏梁。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②祠后土。临渤海,将以望祠蓬莱之属,冀至殊庭焉。③
注①集解徐广曰:“二十二日也。”
注②集解伏俨曰:“山名,在泰山下。”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蓬莱庭。”索隐冀,汉书作“几”。几,近也;冀,望也,亦通。服虔曰:“蓬莱中仙人。殊庭者,异也。言入仙人异域也。”
上还,以柏梁-故,朝受计甘泉。①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②黄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于是作建章宫,③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④其西则唐中,⑤数十里虎圈。⑥其北治大池,渐台⑦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⑧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⑨其南有玉堂、⑩璧门、大鸟之属。乃立神明台、⑾井干楼,⑿度五十余丈,辇道相属焉。
注①正义顾胤云:“柏梁被烧,故受记故之物于甘泉也。”颜师古曰:“受郡国计簿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日,一作‘月’。”
注③正义括地志曰:“建章宫在雍州长安县西二十里长安故城西。”
注④索隐三辅黄图云“武帝营建章,起凤阙,高三十五丈”。关中记“一名别风,言别四方之风”。西京赋曰“阊阖之内,别风——”也。三辅故事云“北有圜阙,高二十丈,上有铜凤皇,故曰凤阙也”。
注⑤索隐如淳云:“诗云‘中唐有甓’。郑玄曰‘唐,堂庭也’。尔雅以庙中路谓之唐。西京赋曰‘前开唐中,弥望广象’是也。”
注⑥正义圈,其远反。括地志云:“虎圈今在长安城中西偏也。”
注⑦正义颜师古云:“渐,浸也。台在池中,为水所浸,故曰渐台。”按:王莽死此台也。
注⑧正义臣瓒云:“泰液言象陰阳津液以作池也。”
注⑨索隐三辅故事云:“殿北海池北岸有石鱼,长二丈,广五尺,西岸有石龟二枚,各长六尺。”
首节 上一节 47/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