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35节

注②正义音馆,下同。
注③正义音官。颜师古云:“后号为‘刘氏冠’。其后诏曰‘爵非公乘以上下得冠刘氏冠’,即此也。”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①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②夜径③泽中,令一人行前。④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⑤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⑥蛇遂分为两,⑦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
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⑧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⑨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⑩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⑾诸从者日益畏之。
注①正义度,田洛反。比,必寐反。
注②正义被,加也。
注③索隐旧音经。按:广雅云“径,斜过也”。字林云“径,小道也,音古定反”。言酒后放徒,夜径行泽中,不敢由正路,且从而求疾也。
注④正义行音下孟反。
注⑤索隐音径。郑玄曰:“步道曰径也。”
注⑥索隐汉旧仪云“斩蛇剑长七尺”。又高祖云“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
二文不同者,崔豹古今注“当高祖为亭长,理应提三尺剑耳;及贵,当别得七尺宝剑”,故旧仪因言之。正义按:其蛇大,理须别求是剑斩之。三尺剑者,常佩之剑。括地志云:“斩蛇沟源出徐州丰县中平地,故老云高祖斩蛇处,至县西十五里入泡水也。”
注⑦索隐谓斩蛇分为两段也。
注⑧集解应劭曰:“秦襄公自以居西戎,主少昊之神,作西-,祠白帝。至献公时栎阳雨金,以为瑞,又作畦-,祠白帝。少昊,金德也。赤帝尧后,谓汉也。杀之者,明汉当灭秦也。秦自谓水,汉初自谓土,皆失之。至光武乃改定。”
索隐按:太康地理志云“-在栎阳故城内。其-如畦,故曰畦-”。畦音户圭反。
应注云“秦自谓水”者,按秦文公获黑龙,命河为德水是也。又按:春秋合诚图云“水神哭,子褒败”。宋均以为高祖斩白蛇而神母哭,则此母水津也。此皆谬说。又注云“至光武乃改”者,谓改汉为火德,秦为金德,与雨金及赤帝子之理合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一作‘苦’。”索隐汉书作“苦”,谓欲困苦辱之。一本或作“笞”。说文云:“笞,击也。”
注⑩索隐包恺-刘伯庄音古孝反。
注⑾集解应劭曰:“负,恃也。”索隐晋灼云:“自恃斩蛇事。”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①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闲。②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
“季所居上常有云气,③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注①索隐厌音一涉反,又一冉反。广雅云:“厌,镇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芒,今临淮县也。砀县在梁。”-案:应劭曰“二县之界有山泽之固,故隐于其闲也”。正义括地志云:“宋州砀山县在州东一百五十里,本汉砀县也。砀山在县东。”
注③正义京房易*(兆)[飞]*候云:“何以知贤人隐?*(颜)*师*(古)*曰:‘四方常有大云,五色具而不雨,其下有贤人隐矣。’”故吕后望云气而得之。
秦二世元年①秋,陈胜等起蕲,②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③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④-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已数十百人矣。⑤
注①集解徐广曰:“高祖时年四十八。”索隐应劭云:“始皇欲以一至万,示不相袭。始者一,故至子称二世。”崔浩云:“二世,始皇子胡亥。”又按:善文称隐士云“赵高为二世杀十七兄而立今王”,则二世是第十八子也。
注②索隐蕲,县名,属沛,音机,又音旗。
注③索隐按:汉书萧-曹传,参为狱掾,何为主吏也。
注④索隐说文云“以力胁之云劫”也。
注⑤索隐汉书作“数百人”。刘伯庄云“言数十人或至百人”,则是百人已下也。
于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城保刘季。①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②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③吾非敢自爱,恐能薄,④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于是刘季数让-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⑤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⑥而衅鼓⑦旗,帜皆赤。⑧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赤。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⑨方与,⑩还守丰。
注①集解韦昭曰:“以为保障。”
注②索隐按:范晔云“克城多所诛杀,故云屠也”。
注③索隐言一朝破败,使肝脑涂地。
注④正义能,才能也。高祖谦言材能薄劣,不能完全其。能者,兽,形色似熊,足似鹿。为物坚中而强力,人之有贤才者,皆谓之能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九月也。”-案:汉书音义曰“旧楚僭称王,其县宰为公。
陈涉为楚王,沛公起应涉,故从楚制称曰公”。
注⑥集解应劭曰:“左传曰黄帝战于阪泉,以定天下。蚩尤好五兵,故祠祭之求福祥也。”瓒曰:“管仲云‘割卢山交而出水,金从之出,蚩尤受之以作剑戟’。”
索隐按:管子云“葛卢之山,发而出金”,今注引“发”作“交”及“割”,皆误也。
注⑦集解应劭曰:“衅,祭也。杀牲以血涂鼓曰衅。”瓒曰:“案礼记及大戴礼有衅庙之礼,皆无祭事。”索隐说文云:“衅,血祭也。”司马法曰:“血于鼙鼓者,神戎器也。”颜师古曰:“凡杀牲以血祭者,皆名为衅。”臣瓒以为“皆无祭事”,非也。又古人新成钟鼎,亦必衅之。应劭云:“衅呼为。”马融注周礼灼龟之兆云:“谓其象似玉-瓦-原之衅-,是用名之。”此说皆非-音火稼反。
注⑧索隐墨翟云:“帜,帛长丈五,广半幅。”字诂云:“帜,标也。”字林云:“熊旗五-,谓与士卒为期于其下,故曰旗也。”帜,或作“识”,或作“志”。
嵇康音试。萧该音炽。
注⑨索隐邓展曰:“县名,属山阳,章帝改曰胡陆。”
注⑩集解郑德曰:“音房豫,属山阳郡。”索隐郑玄曰“属山阳”也。
秦二世二年,陈涉之将周章①军西至戏②而还。③燕-赵-齐-魏皆自立为王。④项氏起吴。秦泗川监平⑤将兵围丰,二日,出与战,破之。命雍齿守丰,引兵之薛。泗州守壮⑥败于薛,走至戚,⑦沛公左司马得泗川守壮,杀之。⑧沛公还军亢父,⑨至方与,*(周市来攻方与)*未战。陈王使魏人周市略地。周市使人谓雍齿曰:“丰,故梁徙也。⑩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且屠丰。”雍齿雅不欲属沛公,⑾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丰。沛公引兵攻丰,不能取。沛公病,还之沛。沛公怨雍齿与丰子弟叛之,闻东阳宁君-秦嘉[一二]立景驹为假王,在留,⒀乃往从之,欲请兵以攻丰。是时秦将章邯从陈,别将司马-⒁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⒂东阳宁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⒃不利。还收兵聚留,引兵攻砀,三日乃取砀。因收砀兵,得五六千人。攻下邑,⒄拔之。⒅还军丰。闻项梁在薛,⒆从骑百余往见之。[二0]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二一]沛公还,引兵攻丰。[二二]
注①索隐应劭云:“章字文,陈人。”
注②索隐文颖云:“在新丰东二十里戏亭北。”孟康云:“水名也。”又述征记云:“戏水自骊山冯公谷北流,历戏亭,东入渭。”按:今其水东惟有戏驿存。
注③索隐为章邯所破而还。邯音酣。
注④索隐按:汉书高纪,二世二年八月,武臣自立为赵王,田儋自立为齐王,韩广自立为燕王,魏咎自立为魏王也。
注⑤集解文颖曰:“泗川,今沛郡也,高祖更名沛。秦时御史监郡,若今刺史。
平,名也。”索隐如淳云:“秦并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尉-监,故此有‘监平’,下有‘守壮’,则平-壮皆名也。”
注⑥集解如淳曰:“壮,名也。”
注⑦集解如淳曰:“戚音将毒反。”索隐晋灼云:“东海县也。”郑德-包恺并如字读。李登音千笠反。正义括地志云:“沂州临沂县有汉戚县故城。地理志云临沂县属东海郡。”
注⑧索隐颜师古云“得,司马之名”,非也。按:后云“左司马曹无伤”,自此已下更不见替易处,盖是左司马无伤得泗川守壮而杀之耳。
注⑨集解郑德曰:“亢音人相亢答,父音甫。属任城郡。”索隐旧音刚。刘伯庄-包恺并同音苦浪反。正义音刚,又苦浪反。括地志云:“亢父,县也,沛公屯军于此也。”
注⑩集解文颖曰:“梁惠王孙假为秦所灭,转东徙于丰,故曰‘丰,梁徙’。”
注⑾集解服虔曰:“雅,故也。”苏林曰:“雅,素也。”
注⑿集解文颖曰:“秦嘉,东阳郡人也,为宁县君。”瓒曰:“陈胜传曰‘广陵人秦嘉’,然则嘉非东阳人也。秦嘉初起兵于郯,号曰大司马,又不为宁县君。
东阳宁君自一人,秦嘉又自一人。”索隐臣瓒以为二人。按:下文直云“东阳宁君”,又别言“秦嘉”,明臣瓒之说为得。颜师古以宁是姓,君者,时人号曰君耳。
注⒀索隐韦昭云:“今彭城留县也。”正义括地志云:“留城在徐州沛县东南五十里,即张良所封处。”
注⒁集解如淳曰:“从陈涉将也。涉在陈,其将相别在他许,皆称陈-,章邯司马。”索隐谓章邯从陈别将,将兵向他处,而遣司马-将领兵士,北定楚地,故如淳云“-,章邯司马”也。孔文祥亦曰“邯别遣-屠相”。又一说云“从谓追逐之,言章邯讨逐陈别将,而司马-别将兵北定楚”,亦通。
注⒂索隐韦昭云:“相,沛县。”应劭曰:“砀属梁国。”苏林音唐,又音宕。正义括地志云:“故相城在徐州符离县西北九十里。砀在宋州东一百五十里。”
注⒃索隐韦昭云:“萧,沛之县名,谓在萧县之西也。”
注⒄索隐韦昭云:“县名,属梁国。”
注⒅索隐按:范晔云“得城为拔”是也。
注⒆正义今徐州滕县,故薛城也。
注[二0]集解徐广曰:“三月。”
注[二一]集解苏林曰:“五大夫,第九爵也。以五大夫为将,凡十人也。”
注[二二]集解徐广曰:“表云‘拔之,雍齿奔魏’。”
从项梁月余,项羽已拔襄城①还。项梁尽召别将居薛。闻陈王定死,因立楚后怀王孙心为楚王,治盱台。②项梁号武信君。居数月,北攻亢父,救东阿,③破秦军。齐军归,楚独追北,④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⑤屠之。军濮阳之东,⑥与秦军战,破之。
注①索隐韦昭云:“颖川县。”正义襄城,许州县。
注②索隐韦昭云:“临淮县。音吁夷。”正义楚县也。
注③索隐韦昭云:“东郡之县名。”正义济州县也。
注④集解服虔曰:“师败曰北。”
注⑤索隐按地理志属济陰。
注⑥索隐韦昭云:“东郡之县名。”正义濮阳故城在濮州西八十六里,本汉濮阳县。
秦军复振,①守濮阳,环水。②楚军去而攻定陶,③定陶未下。沛公与项羽西略地至雍丘之下,④与秦军战,大破之,斩李由。还攻外黄,⑤外黄未下。
注①集解李奇曰:“振,整也。”如淳曰:“振,起也。收败卒自振迅而复起也。”
注②集解文颖曰:“决水以自环守为固也。”张晏曰:“依河水以自环绕作垒。”
正义按:二说皆通。其濮阳县北临黄河,言秦军北阻黄河,南凿沟引黄河水环绕作壁垒为固,楚军乃去。
注③索隐按:地理志济陰之县也。
注④索隐韦昭云:“故□国,今陈留之县。”
注⑤索隐韦昭云:“上陈留县。”正义在雍丘东。
项梁再破秦军,有骄色。宋义①谏,不听。秦益章邯兵,夜衔枚击项梁,②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沛公与项羽方攻陈留,闻项梁死,引兵与吕将军俱东。
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注①索隐荀悦汉纪云“故楚令尹宋义”,当别有所出也。
注②集解周礼有衔枚氏。郑玄曰“衔枚,止言语嚣-也。枚状如箸,横衔之,-结于项者”-音获。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大破之。当是之时,赵歇①为王,秦将王离围之钜鹿城,此所谓河北之军也。
注①索隐苏林音如字。郑德音“遏绝”之“遏”。徐广音乌辖反。今依字读之也。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见项梁军破,恐,徙盱台都彭城,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
以沛公为砀郡长,①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
首节 上一节 35/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