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34节

注③正义属音烛。
注④集解徐广曰:“在淮南。”正义括地志云:“陰陵县故城在濠州定远县西北六十里。地理志云陰陵县属九江郡。”
注⑤集解文颖曰:“绐,欺也。欺令左去。”
注⑥集解汉书音义曰:“县名,属临淮。”正义括地志云:“东城县故城在濠州定远县东南五十里。地理志云东城县属九江郡。”
注⑦正义,卒,子律反。
注⑧正义期遇山东,分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羽处。括地志云:“九头山在滁州全椒县西北九十六里。江表传云项羽败至乌江,汉兵追羽至此,一日九战,因名。”
注⑨正义火故反。
注⑩正义上披彼反。靡,言津体低垂。
注⑾正义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①乌江亭长-船待,②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③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④指王翳曰:⑤“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⑥邑万户,吾为若德。”⑦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⑧封王翳为杜衍侯,⑨封杨喜为赤泉侯,⑩封杨武为吴防侯,⑾封吕胜为涅阳侯。⑿
注①集解瓒曰:“在牛渚。”索隐按:晋初属临淮。正义括地志云:“乌江亭即和州乌江县是也。晋初为县。注水经云江水又北,左得黄律口,汉书所谓乌江亭长-船以待项羽,即此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音仪。一音俄。”-案:应劭曰“-,正也”。孟康曰“-音蚁,附也,附船着岸也”。如淳曰“南方人谓整船向岸曰-”。索隐-字,服、应、孟、晋各以意解尔。邹诞生作“漾船”,以尚反,刘氏亦有此音。
注③正义音奇。
注④集解张晏曰:“以故人故,难视斫之,故背之。”如淳曰:“面,不正视也。”
注⑤集解如淳曰:“指示王翳。”
注⑥正义汉以一斤金为一金,当一万钱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亦可是‘功德’之‘德’。”正义为,于伪反。言吕马童与项羽先是故人,旧有恩德于羽。一云德行也。
注⑧索隐按晋书地道记,其中水县属河闲。正义地理志云中水县属涿郡。应劭云:“在易、-二水之中,故曰中水。”
注⑨索隐按地理志,县在南阳。按:表作“王翥”也。正义括地志云:“杜衍侯故县在邓州南阳县西八里。”
注⑩索隐南阳有丹水县,疑赤泉后改。按:汉书表及后汉作“□”,音火志反。
注⑾索隐地理志县名,属汝南,故房子国。正义吴防,豫州县。括地志云:
“吴房县本汉旧县。孟康云吴王阖庐弟夫概奔楚,楚封于此,为堂溪氏,本房子国,以封吴,故曰吴房。”
注⑿集解徐广曰:“五人后卒,皆谥壮侯。”索隐地理志南阳县名。正义涅,年结反。括地志云:“涅阳故城在邓州穰县东北六十里,本汉旧县也。应劭云在涅水之阳。”
项王已死,①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②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注①集解徐广曰:“汉五年之十二月也。项王以始皇十五年己巳岁生,死时年三十一。”
注②集解皇览曰:“项羽-在东郡谷城,东去县十五里。”正义括地志云:“项羽墓在济州东阿县东二十七里,谷城西三里。述征记项羽墓在谷城西北三里半许,毁坏,有碣石‘项王之墓’。”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①桃侯、②平皋侯、③玄武侯④皆项氏,赐姓刘。
注①集解徐广曰:“项伯名缠,字伯。”正义射音食夜反。括地志云:“楚州山阳,本汉射阳县。吴地志云在射水之阳,故曰射阳。”
注②集解徐广曰:“名襄,其子舍为丞相。”正义括地志云:“故城在滑州胙城县东四十里。汉书云高祖十二年封刘襄为桃侯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名佗。”正义括地志云:“平皋故城在怀州武德县东二十里,汉平皋县。”按:佗音徒何反。
注④集解徐广曰:“诸侯表中不见。”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①“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③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④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⑤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注①集解文颖曰:“周时贤者。”正义孔文祥云:“周生,汉时儒者,姓周也。”
按:太史公云“吾闻之周生”,则是汉人,与太史公耳目相接明矣。
注②集解尸子曰:“舜两眸子,是谓重瞳。”
注③集解此时山东六国,而齐、赵、韩、魏、燕五国并起,从伐秦,故云五诸侯。
注④正义颜师古云:“背关,背约不王高祖于关中。怀楚,谓思东归而都彭城。”
注⑤正义卒音子律反。五年,谓高帝元年至五年,杀项羽东城。
【索隐述赞】亡秦鹿走,伪楚狐鸣。云郁沛谷,剑挺吴城。勋开鲁甸,势合砀兵。卿子无罪,亚父推诚。始救赵歇,终诛子婴。违约王汉,背关怀楚。常迁上游,臣迫故主。灵壁大振,成皋久拒。战非无功,天实不与。嗟彼盖代,卒为凶竖。
卷八 高祖本纪 第八
高祖,①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②字季。③父曰太公,④母曰刘媪。⑤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⑥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讳邦。”张晏曰:“礼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注②集解李斐曰:“沛,小沛也。刘氏随魏徙大梁,移在丰,居中阳里。”孟康曰:“后沛为郡,丰为县。”索隐按:高祖,刘累之后,别食邑于范,士会之裔,留秦不反,更为刘氏。刘氏随魏徙大梁,后居丰,今言“姓刘氏”者是。
左传“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
说者以为天子赐姓命氏,诸侯命族,族者氏之别名也。然则因生赐姓,若舜生姚墟,以为姚姓,封之于虞,即号有虞氏是也。若其后子孙更不得赐姓,即遂以虞为姓,云“姓虞氏”。今此云“姓刘氏”,亦其义也。故姓者,所以统系百代,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又系本篇言姓则在上,言氏则在下,故五帝本纪云“禹姓姒氏,契姓子氏,□姓姬氏”是也。按:汉改泗水为沛郡,治相城,故注以沛为小沛也。
注③索隐按:汉书“名邦,字季”,此单云字,亦又可疑。按:汉高祖长兄名伯,次名仲,不见别名,则季亦是名也。故项岱云“高祖小字季,即位易名邦,后因讳邦不讳季,所以季布犹称姓也”。
注④索隐皇甫谧云:“名执嘉。”王符云:“太上皇名。”与湍同音。正义春秋握成图云:“刘媪梦赤鸟如龙,戏己,生执嘉。”
注⑤集解文颖曰:“优州及汉中皆谓老妪为媪。”孟康曰:“长老尊称也。左师谓太后曰‘媪爱燕后贤长安君’。礼乐志‘地神曰媪’。媪,母别名也,音乌老反。”索隐韦昭云:“媪,妇人长老之称。”皇甫谧云:“媪盖姓王氏。”又据春秋握成图以为执嘉妻寒始,游洛池,生刘季。诗寒神雾亦云。姓字皆非正史所出,盖无可取。今近有人云“母温氏”。贞时打得班固泗水亭长古石碑文,其字分明作“温”字,云“母温氏”。贞与贾膺复-徐彦伯-魏奉古等执对反复,沈叹古人未闻,聊记异见,于何取实也?孟康注“地神曰媪”者,礼乐志云“后土富媪”,张晏曰“坤为母,故称媪”是也。正义帝王世纪云:“汉昭灵后寒始游洛池,有宝鸡衔赤珠出炫日,后吞之,生高祖。”诗寒神雾亦云。寒始即昭灵后也。陈留风俗传云:“沛公起兵野战,丧皇妣于黄乡,天下平定,使使者以梓宫招优魂,于是丹蛇在水自洒,跃入梓宫,其浴处有遗发,谥曰昭灵夫人。”
汉仪注云:“高帝母起兵时死小黄城,后于小黄立陵庙。”括地志云:“小黄故城在汴州陈留县东北三十三里。”颜师古云:“皇甫谧等妄引谶记,好奇骋博,强为高祖父母名字,皆非正史所说,盖无取焉。宁有刘媪本姓实存,史迁肯不详载?即理而言,断可知矣。”
注⑥索隐按:诗寒神雾云“赤龙感女媪,刘季兴”。又广雅云“有鳞曰蛟龙”。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①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②仁而爱人,喜施,③意豁如也。④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⑤为泗水亭长,⑥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⑦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⑧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责。⑨
注①集解服虔曰:“准音拙。”应劭曰:“隆,高也。准,颊权准也。颜,-颡也,齐人谓之颡,汝南-淮-泗之闲曰颜。”文颖曰:“准,鼻也。”索隐李斐云:“准,鼻也。始皇蜂目长准,盖鼻高起。”尔雅:“颜,额也。”文颖曰:
“高祖感龙而生,故其颜貌似龙,长颈而高鼻。”
注②正义河图云:“帝刘季口角戴胜,斗胸,龟背,龙股,长七尺八寸。”合诚图云:“赤帝体为朱鸟,其表龙颜,多黑子。”按:左,阳也。七十二黑子者,赤帝七十二日之数也。木火土金水各居一方,一岁三百六十日,四方分之,各得九十日,土居中央,并索四季,各十八日,俱成七十二日,故高祖七十二黑子者,应火德七十二日之征也。有一本“七十日”者,非也。许北人呼为“-子”,吴楚谓之“志”。志,记也。
注③正义喜,许记反。施,尸豉反。
注④集解服虔曰:“豁,达也。”
注⑤集解应劭曰:“试补吏。”
注⑥正义秦法,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长,主亭之吏。高祖为泗水亭长也。
国语有“寓室”,即今之亭也。亭长,盖今里长也。民有讼诤,吏留平辨,得成其政。括地志云:“泗水亭在徐州沛县东一百步,有高祖庙也。”
注⑦集解韦昭曰:“贳,赊也。”索隐邹诞生贳音世,与字林声韵并同。又音时夜反。广雅云:“贳,赊也。”说文云:“贳,贷也。”临淮有贳阳县。汉书功臣表“贳阳侯刘缠”,而此纪作“射阳”,则“贳”亦“射”也。
注⑧集解如淳曰:“雠亦售。”索隐乐彦云借“雠”为“售”,盖古字少,假借耳。今亦依字读。盖高祖大度,既贳饮,且雠其数倍价也。
注⑨索隐周礼小司寇云:“听称责以傅别。”郑司农云:“傅别,券书也。”
康成云:“傅别,谓大手书于札中而别之也。”然则古用简札书,故可折。至岁终总□不责也。
高祖常繇咸阳,①纵观,观秦皇帝,②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注①集解应劭曰:“徭役也。”索隐韦昭云:“秦所都,武帝更名渭城。”应劭云:“今长安也。”按:关中记云“孝公都咸阳,今渭城是,在渭北。始皇都咸阳,今城南大城是也”。名咸阳者,山南曰阳,水北亦曰阳,其地在渭水之北,又在九-诸山之南,故曰咸阳。
注②正义包恺云:“上音馆,下音官。恣意,故纵观也。”
单父人吕公①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②主进,③令诸大夫曰:④“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⑤“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⑥无所诎。
⑦酒阑,⑧吕公因目固留高祖。⑨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⑩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⑾愿为季箕帚妾。”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⑿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单音善。父音斧。”索隐韦昭云:“单父,县名,属山阳。”崔浩云:“史失其名,但举姓而言公。”又按:汉书旧仪云“吕公,汝南新蔡人”。又相经云“魏人吕公,名文,字叔平”也。
注②集解孟康曰:“主吏,功曹也。”
注③集解文颖曰:“主赋敛礼进,为之帅。”索隐郑氏云:“主赋敛礼钱也。”
颜师古曰:“进者,会礼之财。字本作‘赆’,声转为‘进’。‘宣帝数负进’,义与此同。”
注④正义大夫,客之贵者总称之。
注⑤集解应劭曰:“绐,欺也。音殆。”索隐韦昭云:“绐,诈也。”刘氏云:
“绐,欺负也。”何休云:“绐,疑也。”谓高祖素狎易诸吏,乃诈为谒。谒谓以札书姓名,若今之通刺,而兼载钱谷也。
注⑥正义上在果反。下在卧反。
注⑦正义音丘忽反。
注⑧集解文颖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注⑨正义不敢对-显言,故目动而留之。
注⑩集解张晏曰:“古人相与语多自称臣,自卑下之道,若今人相与语皆自称仆。”
注⑾正义息,生也。谓所生之女也。
注⑿集解服虔曰:“元,长也。食邑于鲁。”韦昭曰:“元,谥也。”正义汉制,帝女曰“公主”,仪比诸侯;姊妹曰“长公主”,仪比诸侯王;姑曰“大长公主”,仪比诸侯王。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①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之。②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注①集解服虔曰:“告音如‘嗥呼’之‘嗥’。”李斐曰:“休谒之名也。吉曰告,凶曰宁。”孟康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告又音喾。汉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者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复其告,使得带印绂,将官属,归家治疾也。”索隐韦昭云:“告,请归乞假也。音‘告语’之‘告’。故战国策曰‘商君告归’,延笃以为告归,今之归宁也。”刘伯庄-颜师古并音古笃反,非号喾两音也。按:东观汉记田邑传云“邑年三十,历卿大夫,号归罢,厌事,少所嗜欲”。寻号与嗥同,古者当有此语,故服氏云“如号呼之号”,音豪。今以服虔虽据田邑“号归”,亦恐未得。然此“告”字当音诰,诰号声相近,故后“告归”“号归”遂变耳。
注②正义必捕反,以食饲人也。父本请饮,吕后因饲之。国语云:“国中童子无不。”
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①时时冠之,②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③乃是也。
注①集解应劭曰:“以竹始生皮作冠,今鹊尾冠是也。求盗者,旧时亭有两卒,其一为亭父,掌开闭埽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薛,鲁国县也。有作冠师,故往治之。”索隐应劭云:“一名‘长冠’。侧竹皮裹以纵前,高七寸,广三寸,如板。”又蔡邕独断云:“长冠,楚制也。高祖以竹皮为之,谓之‘刘氏冠’。”司马彪舆服志亦以“刘氏冠”为鹊尾冠也。应劭云:“旧亭卒名‘弩父’,陈-楚谓之‘亭父’,或云‘亭部’,淮-泗谓之‘求盗’也。”
首节 上一节 34/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