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36节
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②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宋州本秦砀郡。”苏林云:“长如郡守。”韦昭云:“秦名曰守,是时改曰长。”
注②索隐按表,青封信阳侯。正义应劭云:“天子曰师尹,诸侯曰令尹。时去六国近,故置令尹。”臣瓒曰:“诸侯之卿,唯楚称令尹,其余国不称。时立楚之后,故置官司皆如楚旧也。”
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①
注①索隐韦昭云:“函谷-武关也。”又三辅旧事云:“西以散关为界,东以函谷为界,二关之中谓之关中。”
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①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悍猾贼。②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③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④前陈王-⑤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⑥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悍,今⑦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乃道砀⑧至成阳,与杠里⑨秦军夹壁,破*(魏)[秦]*二军。楚军出兵击王离,大破之。⑩
注①索隐韦昭云:“愤激也。”
注②索隐说文云:“-,疾也;悍,勇也。”方言云:“-,轻也。”刘音匹妙反。猾贼,汉书作“祸贼”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遗,一作‘-’-,食也,音在妙反。”-案:如淳曰“类无复有活而-食者也。青州俗言无遗为无-类”。
注④集解如淳曰:“楚谓陈涉也。数进取,多所攻取。”
注⑤集解汉书音义曰:“陈涉也。”
注⑥正义遣长者扶持仁义而西,告谕秦长少,令降下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一无此字。”
注⑧集解汉书音义曰:“道由砀也。”
注⑨集解汉书音义曰:“二县名。”索隐成阳在济陰,韦昭云“在颖川”,非也。服虔云:“杠里,县名。”如淳云:“秦军所别屯地名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表云三年十月,攻破东郡尉及王离军于成武南。”
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①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还至栗,②遇刚武侯,③夺其军,可四千余人,并之。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④并攻昌邑,昌邑未拔。西过高阳。⑤郦食其⑥*(谓)[为]*监门,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乃求见说沛公。沛公方踞-,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食其说沛公袭陈留,⑦得秦积粟。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⑧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⑨开封未拔。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⑩又战曲遇⑾东,大破之。杨熊走之荥阳,⑿二世使使者斩以徇。⒀南攻颍阳,屠之。因张良遂略韩地-辕。⒁
注①正义地理志云昌邑县属山阳。括地志云:“在曹州成武县东北三十二里,有梁丘故城是也。”
注②索隐韦昭云:“县名,属沛。”
注③集解应劭曰:“楚怀王将也。”汉书音义曰:“功臣表云棘蒲刚侯陈武。
武,一姓柴。‘刚武侯’宜为‘刚侯武’,魏将也。”瓒曰:“功臣表柴武以将军起薛,别救东阿,至霸上,入汉中,非怀王将也,又非魏将也,例未称谥。”
正义颜师古云:“史失其名姓,唯识其爵号,不知谁也,不当改为‘刚侯武’。
应氏以为怀王将,又云魏将,无据矣。”表六年三月封。孟-颜二人说是。
注④正义并魏将也。欣字或作“欣”,音许斤反。蒲,汉书作“满”,并通也。
注⑤集解文颖曰:“聚邑名也,属陈留圉县。”瓒曰:“陈留传曰在雍丘西南。”
注⑥集解郑德曰:“音历异基。”
注⑦集解汉书音义曰:“春秋传曰轻行无钟鼓曰袭。”
注⑧索隐韦昭云:“在山阳。”
注⑨索隐韦昭云:“河南县。”
注⑩索隐韦昭云:“东郡县。”正义括地志云:“白马故城在滑州-南县西南二十四里。戴延之西征记云白马城,故-之漕邑。”
注⑾索隐徐广云“在中牟”。韦昭云“志不载”。司马彪郡国志中牟有曲遇聚也。
注⑿索隐韦昭云:“故-地,河南县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四月。”
注⒁集解文颖曰:“河南新郑南至颍川南北,皆韩地也。以良累世相韩,故因之。”瓒曰:“-辕,险道名,在缑氏东南。”索隐按:十三州志云河南缑氏县,以山为名。一云-辕凡九十二曲,是险道也。
当是时,赵别将司马-方欲渡河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陰,①绝河津。南,战雒阳东,军不利,还至阳城,②收军中马骑,与南阳守-③战-东,④破之。略南阳郡,南阳守-走,保城守宛。⑤沛公引兵过而西。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
于是沛公乃夜引兵从他道还,更旗帜,黎明,⑥围宛城三。⑦南阳守欲自刭。其舍人陈恢曰:“死未晚也。”乃-城见沛公,曰:“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大郡之都也,连城数十,人民-,积蓄多,吏人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⑧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随足下后: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又有强宛之患。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通行无所累。”沛公曰:“善。”⑨乃以宛守为殷侯,⑩封陈恢千户。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⑾高武侯鳃-⑿襄侯王陵降西陵。⒀还攻胡阳,⒁遇番君别将梅-,与皆,降析-郦。⒂遣魏人宁昌使秦,使者未来。是时章邯已以军降项羽于赵矣。
注①集解地理志河南有平陰县,今河陰是也。
注②正义今洛州,夏禹所都。
注③索隐音。许慎以为侧啮也。
注④集解地理志南阳有-县。
注⑤正义守音狩。宛,于元反。括地志云:“南阳县故城在宛大城之南隅,其西南有二面,皆故宛城。”
注⑥索隐音。黎犹比也,谓比至天明也。汉书作“迟”,音值。值,待也,谓待天明,皆言早意也。
注⑦索隐按:楚汉春秋曰“上南攻宛,匿旌旗,人衔枚,马东舌,鸡未鸣,围宛城三-”也。
注⑧索隐李奇曰:“乘,守也。”韦昭曰:“乘,登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七月也。”
注⑩索隐韦昭曰:“在河内。”
注⑾索隐韦昭曰:“在河内。”正义括地志云:“故丹城在邓州内乡县西南百三十里,南去丹水二百步。汲-纪年云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是也。舆地志云秦为丹水县也。地理志云丹水县属弘农郡。抱朴子云‘丹水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光照如火,网而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川中不溺’。”
注⑿集解苏林曰:“鳃音‘鱼鳃’之‘鳃’。”晋灼曰:“功臣表戚鳃也。”
注⒀集解韦昭曰:“汉封王陵为安国侯,初起兵时在南阳,南阳有穰县,疑‘襄’当为‘穰’,而无‘禾’,字省耳。今‘邵公’或作‘召’字,此类多矣。”
瓒曰:“时韩成封穰侯,江夏有襄,是陵所封。”索隐按:王陵封安国侯,是定天下为丞相时封耳。此言襄侯,当如臣瓒解,盖初封江夏之襄也。
注⒁集解一云“陵”。索隐韦昭曰:“南阳县。”
注⒂集解如淳曰:“持益反。”索隐邹诞生音锡。郦音历,苏林-如淳音掷。
析属弘农,郦属南阳,出地理志。而左传云析一名白羽。颜师古云“析,今内乡县。郦,今菊潭县”。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①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②秦人□,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注①索隐左传云楚司马起*(营所)[丰析]*以临上雒,谓晋人曰“将通于少习”,杜预以为商县武关也。又太康地理志武关当冠军县西,-关在武关西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卤与‘虏’同。”
汉元年十月,①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②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③降轵道旁。④诸将或言诛秦王。⑤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⑥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⑦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⑧者族,偶语者□。⑨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⑩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⑾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⑿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①集解如淳曰:“张苍传云以高祖十月至霸上,故因秦以十月为岁首。”正义沛公乙未年十月至霸上。项羽封十八诸侯,沛公封汉王,后刘项五年战□,汉遂灭楚,天下归汉,故却书初至霸上之月。
注②正义故霸陵在雍州万年县东北二十五里。汉霸陵,文帝之陵邑也,东南去霸陵十里。地理志云:“霸陵故芷阳,文帝更名。”三秦记云:“霸城,秦穆公筑为宫,因名霸城。汉于此置霸陵。”庙记云:“霸城,汉文帝筑。沛公入关,遂至霸上,即此也。”
注③索隐韦昭云:“天子印称玺,又独以玉。符,发兵符也。节,使者所拥也。”
说文云:“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释名云:“节为号令赏罚之节也。又节毛上下相重,取象竹节。”又汉官仪云:“子婴上始皇玺,因服御之,代代传受,号曰‘汉传国玺’也。”正义按:天子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皇帝信玺凡事皆用之,玺令施行;天子信玺以迁拜封王侯;天子之玺以发兵。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囊白素里,两端无缝。三秦记云紫泥水在今成州。舆地志云汉封诏玺用紫泥,则此水之泥也。
注④索隐枳音只。汉宫殿疏云枳道亭东去霸城观四里,观东去霸水百步。苏林云在长安东十三里也。正义轵音纸。括地志云:“轵道在雍州万年县东北十六里苑中。”
注⑤索隐楚汉春秋曰:“樊哙请杀之。”
注⑥正义属,之欲反。属,付也。
注⑦正义休,息也。言欲居止宫殿中而息也。
注⑧索隐刘伯庄、乐彦同音方未反。
注⑨集解应劭曰:“秦禁民聚语。偶,对也。”瓒曰:“始皇本纪曰‘偶语经书者□-’。”索隐按:礼云“刑人于-,与-□之”,故今律谓绞刑为“□-”是也。
注⑩索隐杀人,伤人及盗。
注⑾集解应劭曰:“抵,至也,又当也。除秦酷政,但至于罪也。”李斐曰:
“伤人有曲直,盗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
张晏曰:“秦法,一人犯罪,举家及邻伍坐之,今但当其身坐,合于康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也。”索隐韦昭云:“抵,当也。谓使各当其罪。”今按:秦法有三族之刑,汉但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使之抵罪,余并不论其辜,以言省刑也。则抵训为至,杀人以外,唯伤人及盗使至罪名耳。
注⑿集解应劭曰:“案,案次第;堵,墙堵也。”
或说沛公①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②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③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④亚父劝项羽击沛公。⑤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⑥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⑦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注①索隐按:楚汉春秋云解先生云“遣守函谷,无内项王”,而张良系家云“鲰生说我”,则鲰生是小生,即解生。
注②正义颜师古曰:“今桃林南有洪溜涧,古函谷也。其水北流入河,西岸犹有旧关余迹”。西征记云:“道形如函也。其水山原壁立数十仞,谷中容一车。”
注③正义许宜反。
注④正义曹无伤欲就项羽求封。
注⑤索隐范增也。项羽得范增,号曰亚父,言尊之亚于父。犹管仲,齐谓仲父。父并音甫也。
注⑥正义项羽本纪云项伯曰“沛父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此以文谕之。
注⑦索隐按:姚察云在新丰古城东,未至戏水,道南有断原、南北洞门是也。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①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注①正义怀王初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令羽北救赵,故失约在后也。
正月,①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②王巴、蜀、汉中,③都南郑。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④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⑤都栎阳;⑥董翳为翟王,⑦都高奴。
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⑧都洛阳。赵将司马-为殷王,⑨都朝歌。赵王歇徙王代。赵相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当阳⑩君黥布为九江王,都六。[一一]怀王柱国共敖为临江王,⑿都江陵。番君吴芮为衡山王,都邾。⒀燕将臧荼为燕王,都蓟。故燕王韩广徙王辽东。广不听,臧荼攻杀之无终。封成安君陈余河闲三县,居南皮。封梅-十万户。
注①正义崔浩云:“史官以正月纪四时,故书正月也。”荀悦云:“先春后正月也。”颜师古云:“凡此诸月号,皆太初正历之后记事者追改之,非当时本称也。以十月为岁首,即以十月为正月。今此正月,当时谓之四月也。他皆放此。”
注②正义梁州本汉中郡,以汉水为名。
注③集解徐广曰:“三十二县。”
注④正义以岐州雍县为名。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宋州本秦砀郡。”苏林云:“长如郡守。”韦昭云:“秦名曰守,是时改曰长。”
注②索隐按表,青封信阳侯。正义应劭云:“天子曰师尹,诸侯曰令尹。时去六国近,故置令尹。”臣瓒曰:“诸侯之卿,唯楚称令尹,其余国不称。时立楚之后,故置官司皆如楚旧也。”
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①
注①索隐韦昭云:“函谷-武关也。”又三辅旧事云:“西以散关为界,东以函谷为界,二关之中谓之关中。”
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①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悍猾贼。②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③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④前陈王-⑤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⑥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悍,今⑦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乃道砀⑧至成阳,与杠里⑨秦军夹壁,破*(魏)[秦]*二军。楚军出兵击王离,大破之。⑩
注①索隐韦昭云:“愤激也。”
注②索隐说文云:“-,疾也;悍,勇也。”方言云:“-,轻也。”刘音匹妙反。猾贼,汉书作“祸贼”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遗,一作‘-’-,食也,音在妙反。”-案:如淳曰“类无复有活而-食者也。青州俗言无遗为无-类”。
注④集解如淳曰:“楚谓陈涉也。数进取,多所攻取。”
注⑤集解汉书音义曰:“陈涉也。”
注⑥正义遣长者扶持仁义而西,告谕秦长少,令降下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一无此字。”
注⑧集解汉书音义曰:“道由砀也。”
注⑨集解汉书音义曰:“二县名。”索隐成阳在济陰,韦昭云“在颖川”,非也。服虔云:“杠里,县名。”如淳云:“秦军所别屯地名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表云三年十月,攻破东郡尉及王离军于成武南。”
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①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还至栗,②遇刚武侯,③夺其军,可四千余人,并之。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④并攻昌邑,昌邑未拔。西过高阳。⑤郦食其⑥*(谓)[为]*监门,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乃求见说沛公。沛公方踞-,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食其说沛公袭陈留,⑦得秦积粟。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⑧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⑨开封未拔。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⑩又战曲遇⑾东,大破之。杨熊走之荥阳,⑿二世使使者斩以徇。⒀南攻颍阳,屠之。因张良遂略韩地-辕。⒁
注①正义地理志云昌邑县属山阳。括地志云:“在曹州成武县东北三十二里,有梁丘故城是也。”
注②索隐韦昭云:“县名,属沛。”
注③集解应劭曰:“楚怀王将也。”汉书音义曰:“功臣表云棘蒲刚侯陈武。
武,一姓柴。‘刚武侯’宜为‘刚侯武’,魏将也。”瓒曰:“功臣表柴武以将军起薛,别救东阿,至霸上,入汉中,非怀王将也,又非魏将也,例未称谥。”
正义颜师古云:“史失其名姓,唯识其爵号,不知谁也,不当改为‘刚侯武’。
应氏以为怀王将,又云魏将,无据矣。”表六年三月封。孟-颜二人说是。
注④正义并魏将也。欣字或作“欣”,音许斤反。蒲,汉书作“满”,并通也。
注⑤集解文颖曰:“聚邑名也,属陈留圉县。”瓒曰:“陈留传曰在雍丘西南。”
注⑥集解郑德曰:“音历异基。”
注⑦集解汉书音义曰:“春秋传曰轻行无钟鼓曰袭。”
注⑧索隐韦昭云:“在山阳。”
注⑨索隐韦昭云:“河南县。”
注⑩索隐韦昭云:“东郡县。”正义括地志云:“白马故城在滑州-南县西南二十四里。戴延之西征记云白马城,故-之漕邑。”
注⑾索隐徐广云“在中牟”。韦昭云“志不载”。司马彪郡国志中牟有曲遇聚也。
注⑿索隐韦昭云:“故-地,河南县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四月。”
注⒁集解文颖曰:“河南新郑南至颍川南北,皆韩地也。以良累世相韩,故因之。”瓒曰:“-辕,险道名,在缑氏东南。”索隐按:十三州志云河南缑氏县,以山为名。一云-辕凡九十二曲,是险道也。
当是时,赵别将司马-方欲渡河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陰,①绝河津。南,战雒阳东,军不利,还至阳城,②收军中马骑,与南阳守-③战-东,④破之。略南阳郡,南阳守-走,保城守宛。⑤沛公引兵过而西。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
于是沛公乃夜引兵从他道还,更旗帜,黎明,⑥围宛城三。⑦南阳守欲自刭。其舍人陈恢曰:“死未晚也。”乃-城见沛公,曰:“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大郡之都也,连城数十,人民-,积蓄多,吏人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⑧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随足下后: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又有强宛之患。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通行无所累。”沛公曰:“善。”⑨乃以宛守为殷侯,⑩封陈恢千户。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⑾高武侯鳃-⑿襄侯王陵降西陵。⒀还攻胡阳,⒁遇番君别将梅-,与皆,降析-郦。⒂遣魏人宁昌使秦,使者未来。是时章邯已以军降项羽于赵矣。
注①集解地理志河南有平陰县,今河陰是也。
注②正义今洛州,夏禹所都。
注③索隐音。许慎以为侧啮也。
注④集解地理志南阳有-县。
注⑤正义守音狩。宛,于元反。括地志云:“南阳县故城在宛大城之南隅,其西南有二面,皆故宛城。”
注⑥索隐音。黎犹比也,谓比至天明也。汉书作“迟”,音值。值,待也,谓待天明,皆言早意也。
注⑦索隐按:楚汉春秋曰“上南攻宛,匿旌旗,人衔枚,马东舌,鸡未鸣,围宛城三-”也。
注⑧索隐李奇曰:“乘,守也。”韦昭曰:“乘,登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七月也。”
注⑩索隐韦昭曰:“在河内。”
注⑾索隐韦昭曰:“在河内。”正义括地志云:“故丹城在邓州内乡县西南百三十里,南去丹水二百步。汲-纪年云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是也。舆地志云秦为丹水县也。地理志云丹水县属弘农郡。抱朴子云‘丹水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光照如火,网而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川中不溺’。”
注⑿集解苏林曰:“鳃音‘鱼鳃’之‘鳃’。”晋灼曰:“功臣表戚鳃也。”
注⒀集解韦昭曰:“汉封王陵为安国侯,初起兵时在南阳,南阳有穰县,疑‘襄’当为‘穰’,而无‘禾’,字省耳。今‘邵公’或作‘召’字,此类多矣。”
瓒曰:“时韩成封穰侯,江夏有襄,是陵所封。”索隐按:王陵封安国侯,是定天下为丞相时封耳。此言襄侯,当如臣瓒解,盖初封江夏之襄也。
注⒁集解一云“陵”。索隐韦昭曰:“南阳县。”
注⒂集解如淳曰:“持益反。”索隐邹诞生音锡。郦音历,苏林-如淳音掷。
析属弘农,郦属南阳,出地理志。而左传云析一名白羽。颜师古云“析,今内乡县。郦,今菊潭县”。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①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②秦人□,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注①索隐左传云楚司马起*(营所)[丰析]*以临上雒,谓晋人曰“将通于少习”,杜预以为商县武关也。又太康地理志武关当冠军县西,-关在武关西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卤与‘虏’同。”
汉元年十月,①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②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③降轵道旁。④诸将或言诛秦王。⑤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⑥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⑦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⑧者族,偶语者□。⑨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⑩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⑾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⑿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①集解如淳曰:“张苍传云以高祖十月至霸上,故因秦以十月为岁首。”正义沛公乙未年十月至霸上。项羽封十八诸侯,沛公封汉王,后刘项五年战□,汉遂灭楚,天下归汉,故却书初至霸上之月。
注②正义故霸陵在雍州万年县东北二十五里。汉霸陵,文帝之陵邑也,东南去霸陵十里。地理志云:“霸陵故芷阳,文帝更名。”三秦记云:“霸城,秦穆公筑为宫,因名霸城。汉于此置霸陵。”庙记云:“霸城,汉文帝筑。沛公入关,遂至霸上,即此也。”
注③索隐韦昭云:“天子印称玺,又独以玉。符,发兵符也。节,使者所拥也。”
说文云:“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释名云:“节为号令赏罚之节也。又节毛上下相重,取象竹节。”又汉官仪云:“子婴上始皇玺,因服御之,代代传受,号曰‘汉传国玺’也。”正义按:天子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皇帝信玺凡事皆用之,玺令施行;天子信玺以迁拜封王侯;天子之玺以发兵。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囊白素里,两端无缝。三秦记云紫泥水在今成州。舆地志云汉封诏玺用紫泥,则此水之泥也。
注④索隐枳音只。汉宫殿疏云枳道亭东去霸城观四里,观东去霸水百步。苏林云在长安东十三里也。正义轵音纸。括地志云:“轵道在雍州万年县东北十六里苑中。”
注⑤索隐楚汉春秋曰:“樊哙请杀之。”
注⑥正义属,之欲反。属,付也。
注⑦正义休,息也。言欲居止宫殿中而息也。
注⑧索隐刘伯庄、乐彦同音方未反。
注⑨集解应劭曰:“秦禁民聚语。偶,对也。”瓒曰:“始皇本纪曰‘偶语经书者□-’。”索隐按:礼云“刑人于-,与-□之”,故今律谓绞刑为“□-”是也。
注⑩索隐杀人,伤人及盗。
注⑾集解应劭曰:“抵,至也,又当也。除秦酷政,但至于罪也。”李斐曰:
“伤人有曲直,盗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
张晏曰:“秦法,一人犯罪,举家及邻伍坐之,今但当其身坐,合于康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也。”索隐韦昭云:“抵,当也。谓使各当其罪。”今按:秦法有三族之刑,汉但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使之抵罪,余并不论其辜,以言省刑也。则抵训为至,杀人以外,唯伤人及盗使至罪名耳。
注⑿集解应劭曰:“案,案次第;堵,墙堵也。”
或说沛公①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②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③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④亚父劝项羽击沛公。⑤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⑥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⑦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注①索隐按:楚汉春秋云解先生云“遣守函谷,无内项王”,而张良系家云“鲰生说我”,则鲰生是小生,即解生。
注②正义颜师古曰:“今桃林南有洪溜涧,古函谷也。其水北流入河,西岸犹有旧关余迹”。西征记云:“道形如函也。其水山原壁立数十仞,谷中容一车。”
注③正义许宜反。
注④正义曹无伤欲就项羽求封。
注⑤索隐范增也。项羽得范增,号曰亚父,言尊之亚于父。犹管仲,齐谓仲父。父并音甫也。
注⑥正义项羽本纪云项伯曰“沛父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此以文谕之。
注⑦索隐按:姚察云在新丰古城东,未至戏水,道南有断原、南北洞门是也。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①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注①正义怀王初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令羽北救赵,故失约在后也。
正月,①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②王巴、蜀、汉中,③都南郑。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④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⑤都栎阳;⑥董翳为翟王,⑦都高奴。
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⑧都洛阳。赵将司马-为殷王,⑨都朝歌。赵王歇徙王代。赵相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当阳⑩君黥布为九江王,都六。[一一]怀王柱国共敖为临江王,⑿都江陵。番君吴芮为衡山王,都邾。⒀燕将臧荼为燕王,都蓟。故燕王韩广徙王辽东。广不听,臧荼攻杀之无终。封成安君陈余河闲三县,居南皮。封梅-十万户。
注①正义崔浩云:“史官以正月纪四时,故书正月也。”荀悦云:“先春后正月也。”颜师古云:“凡此诸月号,皆太初正历之后记事者追改之,非当时本称也。以十月为岁首,即以十月为正月。今此正月,当时谓之四月也。他皆放此。”
注②正义梁州本汉中郡,以汉水为名。
注③集解徐广曰:“三十二县。”
注④正义以岐州雍县为名。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