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28节
注②正义谓材官蹶张之士。
注③正义谓材士及狗马。
注④正义度,田洛反。下,行嫁反。调,田吊反。谓下令调敛也。
七月,戍卒陈胜①等反故荆地,为“张楚”。②胜自立为楚王,居陈,遣诸将徇地。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立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谒者③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
上悦。武臣自立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④为齐王。沛公起沛。项梁举兵会稽郡。
注①正义音升。
注②集解李奇曰:“张大楚国也。”
注③集解汉书百官表曰:“谒者,秦官,掌宾赞受事。”
注④集解服虔曰:“音负担。”
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①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臣谋曰:“柰何?”少府章邯曰:②“盗已至,-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③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④破项梁定陶,⑤灭魏咎临济。⑥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钜鹿。⑦
注①集解应劭曰:“戏,弘农湖西界也。”孟康曰:“水名,今戏亭是也。”
苏林曰:“邑名,在新丰东南三十里。”正义戏音许宜反。括地志云:“戏水源出雍州新丰县西南骊山。水经注云戏水出骊山冯公谷,东北流。今新丰县东北十一里戏水当官道,即其处。”
注②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少府,秦官。”应劭曰:“掌山泽陂池之税,名曰禁钱,以给私养,自别为藏。少者小也,故称少府。”正义邯,胡甘反。
注③集解晋灼曰;“亭名,在弘农东十三里。魏武帝改曰好阳。”正义括地志云:“曹阳故亭一名好阳亭,在陕州桃林县东南十四里,即章邯杀周文处。”
注④正义父音甫。括地志云:“城父,亳州所理县。”
注⑤正义今曹州定陶县。
注⑥正义今齐州县。
注⑦正义括地志云:“邢州平乡县城,本钜鹿,[王]离围赵王歇□此城。”
赵高说二世曰:“先帝临制天下久,故-臣不敢为非,进邪说。今陛下富于春秋,初即位,柰何与公卿廷决事?事即有误,示-臣短也。天子称朕,固不闻声。”
①于是二世常居禁中,②与高决诸事。其后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毋已。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戌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③四边戍转。”二世曰:“吾闻之韩子曰:‘尧舜采椽不刮,④茅茨不翦,饭土-,⑤啜土形,⑥虽监门之养,⑦不觳于此。⑧禹凿龙门,通大夏,⑨决河亭水,⑩放之海,身自持筑-,⑾胫毋毛,臣虏之劳不烈于此矣。’③凡所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⒀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夫虞-夏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于法?朕尊万乘,毋其实,吾欲造千乘之驾,万乘之属,充吾号名。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竟,[一四]作宫室以章得意,而君观先帝功业有绪。今朕即位二年之闲,-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⒂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曰:“将相不辱。”自杀。斯卒囚,⒃就五刑。
注①索隐一作“固闻声”。言天子常处禁中,臣下属望,-有兆朕,闻其声耳,不见其形也。
注②集解蔡邕曰:“禁中者,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
注③正义上色反。
注④索隐采,木名。刮音括。
注⑤集解徐广曰:“吕静云饭器谓之簋。”索隐如字,一音镂。一作“簋”。
注⑥集解如淳曰:“土形,饭器之属,瓦器也。”索隐饭器,以瓦为之。
注⑦正义以让反。
注⑧索隐谓监门之卒。养即卒也,有-养卒。觳音学,谓尽也。又占学反。
正义又苦角反。尔雅云:“觳,尽也。”言尧舜采椽不刮,茅茨不翦,饭土-,啜土形,虽监守门之人,供养亦不尽此之疏陋也。
注⑨正义括地志云:“大夏,今并州晋阳及汾、绛等州是。昔高辛氏子实沈居之,西近河。”言禹凿龙门,河水道,得大通,并州之地不壅溢也。
注⑩正义亭,平也。又云“决亭壅之水。”
注⑾正义-音初洽反,筑墙杵也-,锹也。尔雅云:“锹谓之。”
注⑿正义烈,美也。言臣虏之劳,犹不美于此矣。又烈,酷也。禹凿龙门,通大夏,道决黄河洪水放之海,身持锹杵,使膝胫无毛,贱臣奴虏之勤劳,不酷烈于此辛苦矣。
注⒀正义直拱反。
注⒁正义音境。
注⒂正义为,于伪反。
注⒃正义卒,子律反。囚,在由反。谓禁锢也。
三年,章邯等将其卒围钜鹿,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冬,赵高为丞相,竟案李斯杀之。夏,章邯等战数却,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见邯曰:“赵高用事于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项羽急击秦军,虏王离,邯等遂以兵降诸侯。八月己亥,①赵高欲为乱,恐-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诸言鹿者以法。后-臣皆畏高。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卯’。”
高前数言“关东盗毋能为也”,及项羽虏秦将王离等钜鹿下而前,章邯等军数却,上书请益助,燕、赵、齐、楚、韩、魏皆立为王,自关以东,大氐①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使人私于高,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骖马,杀之,心不乐,怪问占梦。卜曰:“泾水为祟。”②二世乃斋于望夷宫,③欲祠泾,沈四白马。使使责让高以盗贼事。高惧,乃陰与其-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曰:“上不听谏,今事急,欲归祸于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使郎中令为内应,④诈为有大贼,令乐召吏发卒,追劫乐母置高舍。遣乐将吏卒千余人至望夷宫殿门,缚-令仆射,曰:“贼入此,何不止?”-令曰:“周庐设卒甚谨,⑤安得贼敢入宫?”乐遂斩-令,直将吏入’行射,郎宦者大惊,或走或格,格者辄死,死者数十人。
郎中令与乐俱入,射上幄坐帏。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扰不□。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蚤告我?乃至于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蚤言,皆已诛,安得至今?”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⑥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二世曰:“丞相可得见否?”乐曰:“不可。”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阎乐曰:“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兵进。二世自杀。
注①正义丁礼反。氐犹略。
注②正义虽遂反。
注③集解张晏曰:“望夷宫在长陵西北长平观道东故亭处是也。临泾水作之,以望北夷。”正义括地志云:“秦望夷宫在雍州咸阳县东南八里。张晏云临泾水作之,望北夷。”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云郎中令赵成。”
注⑤集解西京赋曰:“徼道外周,千庐内傅。”薛综曰:“士傅宫外,内为庐舍,昼则巡行非常,夜则警备不虞。”
注⑥集解蔡邕曰:“-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皆谦类。”
阎乐归报赵高,赵高乃悉召诸大臣公子,告以诛二世之状。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①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庙重事,王柰何不行?”子婴遂刺杀高于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②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③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④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居月余,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⑤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灭秦之后,各分其地为三,名曰雍王、塞王、翟王,号曰三秦。项羽为西楚霸王,主命分天下王诸侯,秦竟灭矣。后五年,天下定于汉。
注①集解详音羊。
注②集解应劭曰:“霸水上地名,在长安东三十里。古名滋水,秦穆公更名霸水。”
注③集解应劭曰:“组者,天子黻也。系颈者,言欲自杀。素车白马,丧人之服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在霸陵。”-案:苏林曰“亭名,在长安东十三里”。
注⑤索隐谓合关东为从长也。
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及殷夏之闲微散。至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曰:
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白梃,①望屋而食,②横行天下。③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④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要市于外,⑤以谋其上-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田器,音忧。”索隐徐以-为田器,非也。孟康以-为-柄,盖得其近也。
注②索隐言其兵蚕食天下,不裹粮而行。
注③索隐谓轻前敌,不部伍旅进也。舞阳侯曰“横行匈奴中”是也。
注④集解-案:-冠子曰“德万人者谓之俊,德千人者谓之豪,德百人者谓之英”。索隐谓武臣、田儋、魏豹之属。
注⑤索隐此评失也。章邯之降,由赵高用事,不信任军将,一则恐诛,二则楚兵既盛,王离见虏,遂以兵降耳。非三军要市于外以求封明矣。要,平声。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能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①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荷戟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
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安土息民,②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大,一作‘小’。”
注②索隐贾谊书“安”作“案”。
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坚不上闻,岂不哀哉!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
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①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注①索隐贾谊书“五”作“王”。
秦孝公据-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①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②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③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诸侯,④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注①索隐按:春秋纬曰诸侯冰散席卷也。
注②集解张晏曰:“括,结囊也。言其能包寒天下。”索隐注同。
注③索隐商君,卫公孙鞅,仕秦为左庶长,遂为秦制法,孝公致霸,封之于商,号商君。
注④索隐战国策曰:“苏秦亦为秦连衡。”高诱曰:“合关东从通之秦,故曰连衡也。”
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因遗册,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①相与为一。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②并韩、魏、燕、楚、齐、赵、宋、-、中山之。于是六国之士③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④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⑤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⑥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
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国家无事。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缔,结也。”
注②索隐言孟尝等四君皆为其国共相约结为从,以离散秦之横。
注③索隐六国者,韩、魏、赵、燕、齐、楚是也。与秦为七国,亦谓之七雄。
又六国与宋、-、中山为九国。其三国盖微,又前亡。
注④集解徐广曰:“越,一作‘经’。或自别有此人,不必宁越也。”索隐宁越,赵人,贾谊作“宁越”。徐尚,未详。苏秦,东周洛阳人。吕氏春秋“杜赫以安天下说周昭文君”,高诱曰“杜赫,周人也”。
注⑤索隐战国策齐明,东周臣,后仕秦、楚及韩。周最,周之公子,亦仕秦。
陈轸,夏人,亦仕秦。昭滑,楚人。楼缓,魏文侯弟,所谓楼子也。苏厉,秦之弟,仕齐。乐毅本齐臣,入燕,燕昭王以客礼待之,以为亚卿。翟景,未详也。
注⑥索隐吴起,-人,事魏文侯为将。孙膑,孙武之后也。吕氏春秋曰“王廖贵先,儿良贵后”,二人皆天下之豪士。田忌,齐将也。廉颇,赵将也。赵奢亦赵之将。
注⑦集解徐广曰:“卤,-也。”
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①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②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③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④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⑤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津卒陈利兵而谁何,⑥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⑦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注①集解张晏曰:“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
注②集解徐广曰:“拊,拍也,音府。一作‘槁朴’。”索隐贾本论作“槁朴”。
注③集解韦昭曰:“越有百邑。”
注④集解应劭曰:“坏坚城,恐人复阻以害己也。”
注③正义谓材士及狗马。
注④正义度,田洛反。下,行嫁反。调,田吊反。谓下令调敛也。
七月,戍卒陈胜①等反故荆地,为“张楚”。②胜自立为楚王,居陈,遣诸将徇地。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立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谒者③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
上悦。武臣自立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④为齐王。沛公起沛。项梁举兵会稽郡。
注①正义音升。
注②集解李奇曰:“张大楚国也。”
注③集解汉书百官表曰:“谒者,秦官,掌宾赞受事。”
注④集解服虔曰:“音负担。”
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①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臣谋曰:“柰何?”少府章邯曰:②“盗已至,-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③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④破项梁定陶,⑤灭魏咎临济。⑥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钜鹿。⑦
注①集解应劭曰:“戏,弘农湖西界也。”孟康曰:“水名,今戏亭是也。”
苏林曰:“邑名,在新丰东南三十里。”正义戏音许宜反。括地志云:“戏水源出雍州新丰县西南骊山。水经注云戏水出骊山冯公谷,东北流。今新丰县东北十一里戏水当官道,即其处。”
注②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少府,秦官。”应劭曰:“掌山泽陂池之税,名曰禁钱,以给私养,自别为藏。少者小也,故称少府。”正义邯,胡甘反。
注③集解晋灼曰;“亭名,在弘农东十三里。魏武帝改曰好阳。”正义括地志云:“曹阳故亭一名好阳亭,在陕州桃林县东南十四里,即章邯杀周文处。”
注④正义父音甫。括地志云:“城父,亳州所理县。”
注⑤正义今曹州定陶县。
注⑥正义今齐州县。
注⑦正义括地志云:“邢州平乡县城,本钜鹿,[王]离围赵王歇□此城。”
赵高说二世曰:“先帝临制天下久,故-臣不敢为非,进邪说。今陛下富于春秋,初即位,柰何与公卿廷决事?事即有误,示-臣短也。天子称朕,固不闻声。”
①于是二世常居禁中,②与高决诸事。其后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毋已。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戌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③四边戍转。”二世曰:“吾闻之韩子曰:‘尧舜采椽不刮,④茅茨不翦,饭土-,⑤啜土形,⑥虽监门之养,⑦不觳于此。⑧禹凿龙门,通大夏,⑨决河亭水,⑩放之海,身自持筑-,⑾胫毋毛,臣虏之劳不烈于此矣。’③凡所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⒀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夫虞-夏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于法?朕尊万乘,毋其实,吾欲造千乘之驾,万乘之属,充吾号名。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竟,[一四]作宫室以章得意,而君观先帝功业有绪。今朕即位二年之闲,-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⒂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曰:“将相不辱。”自杀。斯卒囚,⒃就五刑。
注①索隐一作“固闻声”。言天子常处禁中,臣下属望,-有兆朕,闻其声耳,不见其形也。
注②集解蔡邕曰:“禁中者,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
注③正义上色反。
注④索隐采,木名。刮音括。
注⑤集解徐广曰:“吕静云饭器谓之簋。”索隐如字,一音镂。一作“簋”。
注⑥集解如淳曰:“土形,饭器之属,瓦器也。”索隐饭器,以瓦为之。
注⑦正义以让反。
注⑧索隐谓监门之卒。养即卒也,有-养卒。觳音学,谓尽也。又占学反。
正义又苦角反。尔雅云:“觳,尽也。”言尧舜采椽不刮,茅茨不翦,饭土-,啜土形,虽监守门之人,供养亦不尽此之疏陋也。
注⑨正义括地志云:“大夏,今并州晋阳及汾、绛等州是。昔高辛氏子实沈居之,西近河。”言禹凿龙门,河水道,得大通,并州之地不壅溢也。
注⑩正义亭,平也。又云“决亭壅之水。”
注⑾正义-音初洽反,筑墙杵也-,锹也。尔雅云:“锹谓之。”
注⑿正义烈,美也。言臣虏之劳,犹不美于此矣。又烈,酷也。禹凿龙门,通大夏,道决黄河洪水放之海,身持锹杵,使膝胫无毛,贱臣奴虏之勤劳,不酷烈于此辛苦矣。
注⒀正义直拱反。
注⒁正义音境。
注⒂正义为,于伪反。
注⒃正义卒,子律反。囚,在由反。谓禁锢也。
三年,章邯等将其卒围钜鹿,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冬,赵高为丞相,竟案李斯杀之。夏,章邯等战数却,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见邯曰:“赵高用事于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项羽急击秦军,虏王离,邯等遂以兵降诸侯。八月己亥,①赵高欲为乱,恐-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诸言鹿者以法。后-臣皆畏高。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卯’。”
高前数言“关东盗毋能为也”,及项羽虏秦将王离等钜鹿下而前,章邯等军数却,上书请益助,燕、赵、齐、楚、韩、魏皆立为王,自关以东,大氐①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使人私于高,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骖马,杀之,心不乐,怪问占梦。卜曰:“泾水为祟。”②二世乃斋于望夷宫,③欲祠泾,沈四白马。使使责让高以盗贼事。高惧,乃陰与其-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曰:“上不听谏,今事急,欲归祸于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使郎中令为内应,④诈为有大贼,令乐召吏发卒,追劫乐母置高舍。遣乐将吏卒千余人至望夷宫殿门,缚-令仆射,曰:“贼入此,何不止?”-令曰:“周庐设卒甚谨,⑤安得贼敢入宫?”乐遂斩-令,直将吏入’行射,郎宦者大惊,或走或格,格者辄死,死者数十人。
郎中令与乐俱入,射上幄坐帏。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扰不□。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蚤告我?乃至于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蚤言,皆已诛,安得至今?”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⑥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二世曰:“丞相可得见否?”乐曰:“不可。”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阎乐曰:“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兵进。二世自杀。
注①正义丁礼反。氐犹略。
注②正义虽遂反。
注③集解张晏曰:“望夷宫在长陵西北长平观道东故亭处是也。临泾水作之,以望北夷。”正义括地志云:“秦望夷宫在雍州咸阳县东南八里。张晏云临泾水作之,望北夷。”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云郎中令赵成。”
注⑤集解西京赋曰:“徼道外周,千庐内傅。”薛综曰:“士傅宫外,内为庐舍,昼则巡行非常,夜则警备不虞。”
注⑥集解蔡邕曰:“-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皆谦类。”
阎乐归报赵高,赵高乃悉召诸大臣公子,告以诛二世之状。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①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庙重事,王柰何不行?”子婴遂刺杀高于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②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③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④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居月余,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⑤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灭秦之后,各分其地为三,名曰雍王、塞王、翟王,号曰三秦。项羽为西楚霸王,主命分天下王诸侯,秦竟灭矣。后五年,天下定于汉。
注①集解详音羊。
注②集解应劭曰:“霸水上地名,在长安东三十里。古名滋水,秦穆公更名霸水。”
注③集解应劭曰:“组者,天子黻也。系颈者,言欲自杀。素车白马,丧人之服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在霸陵。”-案:苏林曰“亭名,在长安东十三里”。
注⑤索隐谓合关东为从长也。
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及殷夏之闲微散。至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曰:
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白梃,①望屋而食,②横行天下。③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④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要市于外,⑤以谋其上-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田器,音忧。”索隐徐以-为田器,非也。孟康以-为-柄,盖得其近也。
注②索隐言其兵蚕食天下,不裹粮而行。
注③索隐谓轻前敌,不部伍旅进也。舞阳侯曰“横行匈奴中”是也。
注④集解-案:-冠子曰“德万人者谓之俊,德千人者谓之豪,德百人者谓之英”。索隐谓武臣、田儋、魏豹之属。
注⑤索隐此评失也。章邯之降,由赵高用事,不信任军将,一则恐诛,二则楚兵既盛,王离见虏,遂以兵降耳。非三军要市于外以求封明矣。要,平声。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能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①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荷戟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
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安土息民,②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大,一作‘小’。”
注②索隐贾谊书“安”作“案”。
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坚不上闻,岂不哀哉!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
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①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注①索隐贾谊书“五”作“王”。
秦孝公据-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①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②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③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诸侯,④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注①索隐按:春秋纬曰诸侯冰散席卷也。
注②集解张晏曰:“括,结囊也。言其能包寒天下。”索隐注同。
注③索隐商君,卫公孙鞅,仕秦为左庶长,遂为秦制法,孝公致霸,封之于商,号商君。
注④索隐战国策曰:“苏秦亦为秦连衡。”高诱曰:“合关东从通之秦,故曰连衡也。”
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因遗册,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①相与为一。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②并韩、魏、燕、楚、齐、赵、宋、-、中山之。于是六国之士③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④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⑤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⑥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
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国家无事。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缔,结也。”
注②索隐言孟尝等四君皆为其国共相约结为从,以离散秦之横。
注③索隐六国者,韩、魏、赵、燕、齐、楚是也。与秦为七国,亦谓之七雄。
又六国与宋、-、中山为九国。其三国盖微,又前亡。
注④集解徐广曰:“越,一作‘经’。或自别有此人,不必宁越也。”索隐宁越,赵人,贾谊作“宁越”。徐尚,未详。苏秦,东周洛阳人。吕氏春秋“杜赫以安天下说周昭文君”,高诱曰“杜赫,周人也”。
注⑤索隐战国策齐明,东周臣,后仕秦、楚及韩。周最,周之公子,亦仕秦。
陈轸,夏人,亦仕秦。昭滑,楚人。楼缓,魏文侯弟,所谓楼子也。苏厉,秦之弟,仕齐。乐毅本齐臣,入燕,燕昭王以客礼待之,以为亚卿。翟景,未详也。
注⑥索隐吴起,-人,事魏文侯为将。孙膑,孙武之后也。吕氏春秋曰“王廖贵先,儿良贵后”,二人皆天下之豪士。田忌,齐将也。廉颇,赵将也。赵奢亦赵之将。
注⑦集解徐广曰:“卤,-也。”
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①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②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③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④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⑤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津卒陈利兵而谁何,⑥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⑦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注①集解张晏曰:“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
注②集解徐广曰:“拊,拍也,音府。一作‘槁朴’。”索隐贾本论作“槁朴”。
注③集解韦昭曰:“越有百邑。”
注④集解应劭曰:“坏坚城,恐人复阻以害己也。”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