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240节

注④集解徐广曰:“古‘蹲’字作‘-’。”-案:汉书音义曰“水乡多鸱,其山下有沃野灌溉。一曰大芋”。正义蹲鸱,芋也。言邛州临邛县其地肥又沃,平野有大芋等也。华阳国志云汶山郡都安县有大芋如蹲鸱也。
注⑤索隐汉书云“运筹以贾滇”。
注⑥正义滇,一作“沮”。汉书亦作“滇*(池)[蜀]*”。今益州郡有蜀州,亦因旧名及汉江为名。江在益州,南入导江,非汉中之汉江也。
注⑦索隐汉书及相如列传并云“八百人”也。
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①富埒卓氏,②俱居临邛。
注①索隐-结之人。上音椎髻,谓通贾南越也。
注②索隐埒者,邻畔,言邻相次。
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秦伐魏,迁孔氏南阳。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①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②家
致富数千金,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
注①集解韦昭曰:“优游闲暇也。”索隐谓通赐与于游闲公子,得其名。
注②索隐谓孔氏以资给诸侯公子,既已得赐与之名,又蒙其所得之赢过于本资,故云“过当”,乃胜于细碎俭啬之贾也。纤,细也。方言云“纤,小也。愈,胜也”。正义音色。啬,吝也。言孔氏连车骑,游于诸侯,以资给之,兼通商贾之利,乃得游闲公子交名。然其通计赢利,过于所资给饷遗之当,犹有交游公子雍容,而胜于悭□也。
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①尤甚,以铁冶②起,富至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郡国。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
注①索隐邴音柄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鲁县出铁。”
齐俗贱奴虏,而刀闲①独爱贵之。桀黠奴,人之所患也,唯刀闲收取,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或连车骑,交守相,然愈益任之。终得其力,起富数千万。
故曰“宁爵毋刀”,②言其能使豪奴自饶而尽其力。
注①索隐上音雕,姓也。闲,如字。正义刀,丁遥反,姓名。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奴自相谓曰:‘宁欲免去作民有爵邪?将止为刀氏作奴乎?’毋,发声语助。”索隐案奴自相谓曰:“宁免去求官爵邪?”曰:“无刀。”无刀,相止之辞也,言不去,止为刀氏作奴也。
周人既纤,①而师史②尤甚,转毂以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洛阳街居在齐秦楚赵之中,③贫人学事富家,相矜以久贾,④数过邑不入门,设任此等,故师史能致七千万。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俭,啬也。”
注②索隐师,姓;史,名。正义师史,人姓名。
注③正义洛阳在齐秦楚赵之中,其街巷贫人,学于富家,相矜以久贾诸国,皆数历里邑不入其门,故前云“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是也。
注④集解汉书音义曰:“谓街巷居民无田地,皆相矜久贾在此诸国也。”
宣曲①任氏之先,为督道仓吏。②秦之败也,豪杰皆争取金玉,而任氏独窖仓粟。③楚汉相距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富人争奢侈,而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田畜人争取贱贾,④任氏独取贵善。⑤富者数世。然任公家约,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以此为闾里率,故富而主上重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高祖功臣有宣曲侯。”索隐韦昭云:“地名。高祖功有宣曲侯。”上林赋云“西驰宣曲”,当在京辅,今阙其地。正义案:其地合在关内。
张揖云“宣曲,宫名,在昆池西也”。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若今吏督租谷使上道输在所也。”韦昭曰:“督道,秦时边县名。”
注③集解徐广曰:“窖音校,穿地以藏也。”
注④索隐晋灼云:“争取贱贾金玉也。”正义音价也。
注⑤索隐谓买物必取贵而善者,不争贱价也。
塞之斥也,①唯桥姚②已致马千匹,③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钟计。
吴楚七国兵起时,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赍贷子钱,④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关东,关东成败未决,莫肯与。唯无盐氏出捐千金贷,⑤其息什之。⑥三月,吴楚平,一岁之中,则无盐氏之息什倍,用此富埒关中。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边塞主斥侯卒也。唯此人能致富若此。”索隐孟康云:
“边塞主斥候之卒也。”又案:斥,开也,相如传云“边塞益斥”是也。正义孟康云:“边塞主斥候卒也。唯此人能致富若此。”颜云:“塞斥者,言国斥开边塞,更令宽广,故桥姚得恣其畜牧也。”
注②索隐桥姓,姚名。正义姓桥,名姚也。
注③索隐言桥姚因斥塞而致此资。风俗通云:“马称匹者,俗说云相马及君子与人相匹,故云匹。或说马夜行目照前四丈,故云一匹。或说度马纵横适得一匹。”又韩诗外传云:“孔子与颜回登山,望见一匹练,前有蓝,视之果马,马光景一匹长也。”
注④索隐赍音子稽反。货,假也,音吐得反。与人物云赍。周礼注“赍所给与”也。
注⑤索隐吐代反。
注⑥索隐谓出一得十倍。
关中富商大贾,大抵尽诸田,田啬-田兰。韦家栗氏,安陵-杜杜氏,①亦巨万。
注①集解徐广曰:“安陵及杜,二县名,各有杜姓也。宣帝以杜为杜陵。”
此其章章尤异者也。①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坚而富,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变化有概,故足术也。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注①集解徐广曰:“异,一作‘淑’,又作‘较’。”
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田农,掘业,①而秦扬以盖一州。②掘-,坚事也,而田叔以起。博戏,恶业也,而桓发③用*(之)*富。行贾,丈夫贱行也,而雍乐成以饶。贩脂,④辱处也,而雍伯千金。⑤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洒削,⑥薄技也,而郅氏鼎食。胃脯,⑦简微耳,浊氏连骑。马医,浅方,张里击钟。此皆诚壹之所致。
注①集解徐广曰:“古‘拙’字亦作‘掘’也。”
注②索隐汉书作“甲一州”。服虔云:“富为州之中第一。”
注③索隐汉书作“稽发”。正义桓发,人姓名。
注④正义说文云“戴角者脂,无角者膏”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雍,一作‘翁’。”索隐雍,于恭反。汉书作“翁伯”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洒,或作‘细’。”-案:汉书音义曰“治刀剑名”。索隐上音先礼反,削刀者名。洒削,谓摩刀以水洒之。又方言云“剑削,关东谓之削,音肖”。削,一依字读也。
注⑦索隐晋灼云:“太官常以十月作沸汤@羊胃,以末椒姜粉之讫,暴使燥,则谓之脯,故易售而致富。”正义案:胃脯谓和五味而脯美,故易售。
由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非也?
【索隐述赞】货殖之利,工商是营。废居善积,倚-邪赢。白圭富国,计然强兵。□参朝请,女筑怀清。素封千户,卓郑齐名。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上)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①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②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③司马氏世典周史。④惠襄之闲,司马氏去周适晋。⑤晋中军随会奔秦,⑥而司马氏入少梁。⑦
注①索隐南正重以司天,火正黎以司地。案:张晏云“南方,阳也。火,水配也。水为陰,故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兼地职”。臣瓒以为重黎氏是司天地之官,司地者宜曰北正,古文作“北”字,非也。扬雄-谯周并以为然。案:国语“黎为火正,以淳曜敦大,光照四海”,又优通赋云“黎淳曜于高辛”,则“火正”为是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封为程国伯,休甫,字也。”索隐案:重司天而黎司地,是代序天地也。据左氏,重是少昊之子,黎乃颛顼之胤,二氏二正,所出各别,而史迁意欲合二氏为一,故总云“在周,程伯休甫其后”,非也。然*(后)*案*[后]*彪之序及干宝皆云司马氏,黎之后是也。今总称伯休甫是重黎之后者,凡言地□举天,称黎则兼重,自是相对之文,其实二官亦通职。然休甫则黎之后也,亦是太史公欲以史为己任,言先代天官,所以兼称重耳。
正义括地志云:“安陵故城在雍州咸阳东二十一里,周之程邑也。”
注③正义司马彪序云:“南正黎,后世为司马氏。”
注④索隐案:司马,夏官卿,不掌国史,自是先代兼为史-宏云“司马氏,周史佚之后”,不知何据。
注⑤集解张晏曰:“周惠王-襄王有子颓-叔带之难,故司马氏奔晋。”
注⑥索隐案左氏,随会自晋奔秦,后乃奔魏,自魏还晋,故汉书云会奔秦魏也。
注⑦索隐古梁国也,秦灭之,改曰少梁,后名夏阳。正义案春秋,随会奔秦,其后自秦入魏而还晋也。随会为晋中军将。少梁,古梁国也,嬴姓,在同州韩城县南二十二里,是时属晋。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或在赵,或在秦。其在-者,相中山。①在赵者,②以传剑论显,③蒯聩④其后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⑤错孙靳,⑥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⑦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⑧葬于华池。⑨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蒯聩玄孙-⑩为武信君将⑾而徇朝歌。诸侯之相王,王-于殷。⑿汉之伐楚,-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昌生无泽,⒀无泽为汉-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⒁喜生谈,谈为太史公。⒂
注①集解徐广曰:“名喜也。”
注②索隐案:何法盛晋书及司马氏系本名凯。正义何法盛晋书及晋谯王司马无忌司马氏系本皆云名凯。
注③集解服虔曰:“世善传剑也。”苏林曰:“传手搏论而释之。”晋灼曰:“吴起赞曰‘非信仁廉勇,不能传剑论兵书’也。”索隐服虔云:“代善剑也。”
按:解所以称传也。苏林云传作“搏”,言手搏论而释之,所以知名也。
注④正义五怪反。如淳云:“刺客传之蒯聩也。”
注⑤集解苏林曰:“守,郡守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一作‘蕲’。”索隐上音七各反,下音纪衅反。汉书作“蕲”。
注⑦集解文颖曰:“赵孝成时。”
注⑧索隐下音尤。李奇曰“地名,在咸阳西”。按三秦记,其地后改为李里者也。
注⑨集解晋灼曰:“地名,在-县。”索隐晋灼云在-县,非也。案司马迁碑在夏阳西北四里。正义括地志云:“华池在同州韩城县西南七十里,在夏阳故城西北四里。”
注⑩索隐案:晋谯国司马无忌作司马氏系本,云蒯聩生昭豫,昭豫生宪,宪生。
注⑾集解徐广曰:“张耳传云武臣自号武信君。”索隐案汉书,武臣号武信君。
注⑿索隐汉书云项羽封-为殷王。
注⒀索隐汉书作“毋择”,并音亦也。
注⒁集解苏林曰:“长安北门也。”瓒曰:“长安城无高门。”索隐案:苏说非也。案迁碑,在夏阳西北,去华池三里。正义括地志云:“高门原俗名马门原,在同州韩城县西南十八里。汉司马迁墓在韩城县南二十二里。夏阳县故城东南有司马迁-,在高门原上也。”
注⒂集解如淳曰:“汉仪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迁死后,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瓒曰:“百官表无太史公。茂陵中书司马谈以太史丞为太史令。”索隐案茂陵书,谈以太史丞为太史令,则“公”者,迁所著书尊其父云“公”也。然称“太史公”皆迁称述其父所作,其实亦迁之词,而如淳引-宏仪注称“位在丞相上”,谬矣。案百官表又无其官。且修史之官,国家别有着撰,则令郡县所上图书皆先上之,而后人不晓,误以为在丞相上耳。正义虞喜志林云:“古者主天官者皆上公,自周至汉,其职转卑,然朝会坐位犹居公上。尊天之道,其官属仍以旧名尊而称也。”案:下文“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又云“卒三岁而迁为太史公”,又云“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又云“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观此文,虞喜说为长。乃书谈及迁为“太史公”者,皆迁自书之。汉旧仪云“太史公秩二千石,卒史皆秩二百石”。然瓒及韦昭-桓谭之说皆非也。以桓谭之说释在武本纪也。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①受易于杨何,②习道论于黄子。③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闲,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④乃论六家之要指曰:
注①正义天官书云“星则唐都”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川人。”
注③集解徐广曰:“儒林传曰黄生,好黄老之术。”
注④正义布内反。颜云:“悖,惑也。各习师书,惑于所见也。”
易大传: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陰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②尝窃观陰阳之术,大祥③而-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④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⑤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循;⑥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⑦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津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⑧其为术也,因陰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躁,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羡,⑨绌聪明,⑩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蚤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注①集解张晏曰:“谓易系辞。”正义张晏云“谓易系辞”。案:下二句是系辞文也。
注②索隐案:六家同归于正,然所从之道殊涂,学或有传习省察,或有不省者耳。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详’。”-案:李奇曰“月令星官,是其枝叶也”。
首节 上一节 240/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