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239节

宛亦一都会也。俗杂好事,业多贾。其任侠,交通颍川,故至今谓之“夏人”。
注①集解徐广曰:“禹居阳翟。”正义禹居阳城。颍川、南阳皆夏地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案汉中。一作‘陨’字。”索隐郧音云。正义武关在商州。
地理志云宛西通武关,而无郧关。盖“郧”当为“徇”。徇水上有关,在金州洵阳县。徐案汉中,是也。徇,亦作“郇”,与郧相似也。
夫天下物所鲜所多,人民谣俗,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①领南、沙北②固往往出盐,大体如此矣。
注①正义谓西方咸地也。坚且咸,即出石盐及池盐。
注②正义谓池、汉之北也。
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①果隋②蠃蛤,不待贾而足,③地-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窳④偷生,无积聚⑤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
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沂、泗水以北,宜五谷桑麻六畜,地小人-,数被水旱之害,民好畜藏,故秦、夏、梁、鲁好农而重民。
三河、宛、陈亦然,加以商贾。齐、赵设智巧,仰机利。燕、代田畜而事蚕。
注①集解徐广曰:“乃遘反。除草也。”正义言风草下种,苗生大而草生小,以水灌之,则草死而苗无损也。耨,除草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地理志作‘-’。”索隐下音徒火反。注-音郎果反。正义隋,今为“迈”,音同,上古少字也。蠃,力和反。果迈犹迈叠包裹也,今楚越之俗尚有“裹迈”之语。楚越水乡,足螺鱼□,民多采捕积聚,迈叠包裹,煮而食之。班固不晓“裹迈”之方言,修太史公书述地志,乃改云“果-蠃蛤”,非太史公意,班氏失之也。
注③正义贾音古。言楚越地势饶食,不用他贾而自足,无饥馑之患。
注④集解徐广曰:“音紫-窳,苟且堕懒之谓也。”-案:应劭曰“-,弱也”。
晋灼曰“窳,病也”。索隐上音紫,下音庾。苟且懒惰之谓。应劭云“-,弱也”。晋
灼曰“窳,病也”。正义案:食螺蛤等物,故多羸弱而足病也。淮南子云“古者民食蠃-之肉,多疹毒之患”也。
注⑤正义言江淮以南有水族,民多食物,朝夕取给以偷生而已。不为积聚,乃多贫也。
由此观之,贤人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袕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于富厚也。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贾归富。①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坚,掘-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优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②其实皆为财用耳。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鸣琴,揄长袂,蹑利屣,③目挑心招,④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坑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
博戏驰逐,□鸡走狗,作色相矜,必争胜者,重失负也。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
注①集解-案:归者,取利而不停货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骛,一作‘流’。”
注③集解徐广曰:“揄音臾。蹑,一作‘-’-音吐协反。屣音山耳反,舞屣也。”
注④正义挑音田鸟反。
谚曰:“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
百岁,来之以德。德者,人物之谓也。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①封者食租税,岁率②户二百。千户之君③则二十万,朝觐聘享出其中。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④息二千*(户)*,百万之家则二十万,而更-租赋出其中。衣
食之欲,恣所好美矣。故曰陆地牧马二百蹄,⑤牛蹄角千,⑥千足羊,泽中千足彘,⑦水居千石鱼陂,⑧山居千章之材。⑨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闲千树-;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⑩若千亩-茜,⑾千畦姜韭:⑿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然是富给之资也,不窥市井,不行异邑,坐而待收,身有处士之义而取给焉。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⒀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耻,则无所比矣。是以无财作力,少有□智,⒁既饶争时,⒂此其大经也。今治生不待危身取给,则贤人勉焉。是故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坚富最下。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
注①索隐谓无爵邑之入,禄秩之奉,则曰“素封”。素,空也。正义言不仕之人自有园田收养之给,其利比于封君,故曰“素封”也。
注②正义音律。
注③索隐千户之邑,户率二百,故千户二十万。
注④索隐息二千,故百万之家亦二十万。
注⑤集解汉书音义曰:“五十匹。”索隐案:马有四足,二百蹄有五十匹也。
汉书则云“马蹄-千”,所记各异。
注⑥集解汉书音义曰:“百六十七头也。马贵而牛贱,以此为率。”索隐牛足角千。案:马贵而牛贱,以此为率,则牛有百六十六头有奇也。
注⑦集解韦昭曰;“二百五十头。”索隐韦昭云:“二百五十头。”
注⑧集解徐广曰:“鱼以斤两为计也。”索隐陂音。汉书作“皮”,音披。
正义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鱼卖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一作‘楸’。”-案:韦昭曰“楸木所以为辕,音秋”。索隐汉书作“千章之-”,音秋。服虔云:“章,方也。”如淳云:“言任方章者千枚,谓章,大材也。”乐产云:“-,梓木也,可以为辕。”
注⑩集解徐广曰:“六斛四斗也。”
注⑾集解徐广曰:“-音支,鲜支也。茜音倩,一名红蓝,其花染缯赤黄也。”
索隐-音支,鲜支也。茜音倩,一名红蓝花,染缯赤黄也。
注⑿集解徐广曰:“千畦,二十五亩。”-案:韦昭曰“畦犹陇”索隐韦昭云:“埒中畦犹陇也,谓五十亩也。”刘熙注孟子云:“今俗以二十五亩为小畦,五十亩为大畦。”王逸云:“畦犹区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会聚食。”索隐音渠略反。
注⒁正义言少有钱财,则□智巧而求胜也。
注⒂正义既饶足钱财,乃逐时争利也。
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①醯酱千-,②浆千-,③屠牛羊彘千皮,贩谷粜千钟,④薪-千车,船长千丈,⑤木千章,⑥竹竿万-,⑦其轺车百乘,⑧牛车千两,⑨木器矶者千枚,⑩铜器千钧,⑾素木铁器若-茜千石,⑿马蹄-千,⒀牛千足,羊彘千双,僮手指千,⒁筋角丹沙千斤,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⒂漆千斗,[一六]-曲盐豉千-,⒄鲐-⒅千斤,鲰千石,鲍千钧,⒆枣栗千石者三之,[二0]狐-[二一]裘千皮,羔羊裘千石,[二二]旃席千具,佗果菜千钟,[二三]子贷金钱千贯,[二四]节驵会,[二五]贪贾三之,廉贾五之,[二六]此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二七]佗杂业不中什二,则非吾财也。[二八]
注①正义酿千瓮。酤醯醋*(云)*[也]。酒酤。
注②集解徐广曰:“长颈罂。”索隐醯醢千灿。闲江反。
注③集解徐广曰:“大罂缶。”索隐酱千檐。下都甘反。汉书作“儋”。孟康曰“儋,石罂”。石罂受一石,故云儋石。一音都滥反。
注④集解徐广曰:“出谷也。粜音掉也。”
注⑤索隐按:积数长千丈。
注⑥集解汉书音义曰:“洪洞方。章,材也。旧将作大匠掌材曰章曹掾。”
索隐案:将作大匠掌材曰章曹掾。
洪,胡孔反;洞音动。又并如字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古贺反。”索隐竹干万。释名云:“竹曰个,木曰枚。”
方言曰:“-,枚也。”仪礼-礼记字为“-”。又功臣表“杨仅入竹三万个”。
个-古今字也。正义释名云:“竹曰-,木曰枚。”
注⑧集解徐广曰:“马车也。”正义轺音遥。说文云:“轺,小车也。”
注⑨正义车一乘为一两。风俗通云:“箱辕及轮,两两而偶之,称两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矶音休,漆也。”索隐矶者千。上音休。谓漆也。千谓千枚也。正义颜云“以漆物谓之矶”。又音许昭反。今关东俗器物一再漆者谓之“稍漆”,□矶声之转耳。今关西俗云黑矶盘,朱*[矶盘]*,两义并通。
注⑾集解徐广曰:“三十斤。”
注⑿集解徐广曰:“百二十斤为石。”-案:汉书音义曰“素木,素器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音苦吊反,马八护也,音料。”索隐徐广音苦吊反,马八护也,音料。埤仓云“尻骨谓八护,一曰夜蹄”。小颜云“-,口也。蹄与口共千,则为二百匹”。若顾胤则云“上文马二百蹄,比千乘之家,不容亦二百。
则-谓九窍,通四蹄为十三而成一马,所谓‘生之徒十有三’是也。凡七十六匹马”。案:亦多于千户侯比,则不知其所。
注⒁集解汉书音义曰:“僮,奴婢也。古者无空手游日,皆有作务,作务须手指,故曰手指,以别马牛蹄角也。”
注⒂集解徐广曰:“榻音吐合反。”-案:汉书音义曰“榻布,白叠也”。
索隐-布。注音吐合反,大颜音吐盍反。案:以为-厚之布,与皮革同以石而秤,非白叠布也。吴录云“有九真郡布,名曰白叠”。广志云“叠,毛织也”。正义颜师古曰:“-厚之布也。其价贱,故与皮革同重耳,非白叠也-者,厚之貌也。”案:白叠,木绵所织,非中国有也。
注⒃索隐汉书作“漆大斗”。案:谓大斗,大量也。言满量千斗,即今之千桶也。
注⒄集解徐广曰:“或作‘台’,器名有。孙叔然云-,瓦器,受斗六升合为。音贻。”索隐盐豉千盖。下音贻。*[孙]*炎*(反)*说*(文)*云“-,瓦器,受斗六合”,以解此“盖”,非也。案:尚书大传云“文皮千合”,则数两谓之合也。三仓云“椭,盛盐豉器,音他果反”,则盖或椭之异名耳。
注⒅集解汉书音义曰:“音如楚人言荠,-鱼与鲐鱼也。”索隐说文云:“鲐,海鱼。音胎-鱼,饮而不食,刀鱼也。”尔雅谓之-鱼也-音才尔反,又音荠。正义鲐音台,又音贻。说文云“鲐,海鱼”也-音齐礼反,刀鱼也。
注⒆集解徐广曰:“鲰音辄,膊鱼也。”索隐鲰音辄,一音昨苟反。鲰,小鱼也。鲍音抱,步饱反,今之鲰鱼也。膊音铺博反。案:破鲍不相离谓之膊,*(儿)[鱼]*渍云鲍。声类及韵集虽为此解,而“鲰生”之字见与此同。案:
鲰者,小杂鱼也。正义鲰音族苟反,谓杂小鱼也。鲍,白也。然鲐-以斤论,鲍鲰以千钧论,乃其九倍多,故知鲐是大好者,鲰鲍是杂者也。徐云鲰,膊鱼也。膊,并各反。谓破开中头尾不相离为鲍,谓之膊关者也,此亦大鱼为之也。
注[二0]索隐案:三之者,三千石也。必三之者,取类上文故也。以枣栗贱,故三之为三千石也。正义谓三千石也。言枣栗三千石乃与上物相等。
注[二一]索隐下音雕也。正义音雕。
注[二二]索隐羔羊千石。谓秤皮重千石。
注[二三]索隐果菜千种。千种者,言其多也。正义钟,六斛四斗。果菜谓杂果菜,于山野采取之。
注[二四]索隐案:子谓利息也。贷音土代反。
注[二五]集解徐广曰:“驵音祖朗反,马侩也。”-案:汉书音义曰“会亦是侩也。节,节物贵贱也。谓估侩其余利比千乘之家”。索隐案:节者,节贵贱也。
驵,旧音祖朗反,今音。驵者,度牛马-;云驵侩者,合市也,音古外反。
淮南子云“段干木,晋国之大驵”,注云“干木,度市之魁也”。
注[二六]集解汉书音义曰:“贪贾未当卖而卖,未可买而买,故得利少,而十得三。廉贾贵而卖,贱乃买,故十得五。”
注[二七]正义率音律。
注[二八]正义言杂恶业,而不在什分中得二分之利者,非世之美财也。
请略道当世千里之中,贤人所以富者,令后世得以观择焉。
蜀卓氏之先,①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辇,行诣迁处。诸迁虏少有余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②唯卓氏曰:
“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③沃野,下有蹲鸱,④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⑤倾滇蜀之民,⑥富至僮千人。⑦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注①集解徐广曰:“卓,一作‘淖’。”索隐注“卓,一作‘淖’”,并音-,一
音闹。淖亦音泥淖,亦是姓,故齐有淖齿,汉有淖盖,与卓氏同出,或以同音淖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属广汉。”正义葭萌,今利州县也。
注③索隐汶山下。上音-也。正义汶音。
首节 上一节 239/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