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233节
其后二百余年,秦有优旃。
优旃者,秦倡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者皆沾寒。优旃见而哀之,谓之曰:“汝欲休乎?”陛-者皆曰:“幸甚。”优旃曰:“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居有顷,殿上上寿呼万岁。优旃临槛①大呼曰:“陛-郎!”郎曰:“诺。”优旃曰:“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于是始皇使陛-者得半相代。
注①正义御览反。
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①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辍止。
注①正义今岐州雍县及陈仓县也。
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居无何,二世杀死,优旃归汉,数年而卒。
太史公曰: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优孟摇头而歌,负薪者以封。优旃临槛疾呼,陛-得以半更。岂不亦伟哉!
Ut褚先生曰:臣幸得以经术为郎,而好读外家传语。①窃不逊让,复作故事滑稽②之语六章,编之于左。可以览观扬意,以示后世好事者读之,以游心骇耳,以附益上方太史公之三章。
注①索隐按:东方朔亦多博观外家之语,则外家非正经,即史传篮说之书也。
注②索隐楚词云:“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崔浩云:“滑音骨。滑稽,流酒器也。转注吐酒,终日不已。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故杨雄酒赋云‘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藉沽’是也。”又姚察云:“滑稽犹俳谐也。滑读如字,稽音计也。言谐语滑利,其知计疾出,故云滑稽。”
武帝时有所幸倡郭舍人者,发言陈辞虽不合大道,然令人主和说。武帝少时,东武侯母①常养帝,②帝壮时,号之曰“大侞母”。率一月再朝。朝奏入,有诏使幸臣马游卿以帛五十匹赐侞母,又奉饮-飧养侞母。侞母上书曰:“某所有公田,愿得假倩之。”帝曰:“侞母欲得之乎?”以赐侞母。侞母所言,未尝不听。有诏得令侞母乘车行驰道中。当此之时,公卿大臣皆敬重侞母。侞母家子孙奴从者横暴长安中,当道掣顿人车马,夺人衣服。闻于中,不忍致之法。
有司请徙侞母家室,处之于边。奏可。侞母当入至前,面见辞。侞母先见郭舍人,为下泣。舍人曰:“即入见辞去,疾步数还顾。”侞母如其言,谢去,疾步数还顾。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陛下已壮矣,宁尚须汝侞而活邪?尚何还顾!”于是人主怜焉悲之,乃下诏止无徙侞母,罚谪谮之者。
③
注①索隐案:东武,县名;侯,侞母姓。
注②正义高祖功臣表云东武侯郭家,高祖六年封。子他,孝景六年□市,国除。盖他母常养武帝。
注③索隐罚适谮之者。谓武帝罚谪谮侞母之人也。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①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②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檐揭而去。徒用所赐钱帛,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
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常持节出使。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
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闲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③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
注①索隐案:仲长统云迁为滑稽传,序优旃事,不称东方朔,非也。朔之行事,岂直旃-孟之比哉。而桓谭亦以迁为是,又非也。正义汉书云:“平原厌次人也。”舆地志云:“厌次,宜是富平县之乡聚名也。”括地*[志]*云:“富平故城在仓州阳信县东南四十里,汉县也。”
注②正义百官表云-尉属官有公车司马。汉仪注云:“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夜徼宫,天下上事及阙下,凡所征召皆总领之。秩六百石。”
注③索隐司马彪云:“谓无水而沉也。”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①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着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
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竭津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
悉力慕义,困于衣食,或失门户。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常侍侍郎乎!传曰:‘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其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故曰时异则事异。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
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躬行仁义七十二年,逢文王,得行其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修学行道,不敢止也。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崛然独立,块然独处,上观许由,下察接舆,策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常也。
子何疑于余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注①索隐与议论,共难之。案:方朔设词对之,即下文是答对之难也。
建章宫①后合重栎②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诏曰:“可。”已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于是朔乃肯言,曰:“所谓驺牙③者也。
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其后一岁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来降汉。乃复赐东方生钱财甚多。
注①正义在长安县西北二十里故城中。
注②索隐上逐龙反,下音历。重栎,栏-之下有重栏处也。
注③索隐驺音邹。按:方朔以意自立名而偶中也。以有九牙齐等,故谓之驺牙,犹驺骑然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
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武帝时,大将军-青者,-后兄也,①封为长平侯。从军击匈奴,至余吾水上而还,斩首捕虏,有功来归,诏赐金千斤。将军出宫门,齐人东郭先生以方士待诏公车,当道遮-将军车,拜谒曰:“愿白事。”②将军止车前,东郭先生旁车言曰:“王夫人新得幸于上,家贫。今将军得金千斤,诚以其半赐王夫人之亲,人主闻之必喜。此所谓奇策便计也。”-将军谢之曰:“先生幸告之以便计,请奉教。”于是-将军乃以五百金为王夫人之亲寿。王夫人以闻武帝。帝曰:“大将军不知为此。”问之安所受计策,对曰:“受之待诏者东郭先生。”
诏召东郭先生,拜以为郡都尉。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及其拜为二千石,佩青-③出宫门,行谢主人。故所以同官待诏者,等比祖道于都门外。荣华道路,立名当世。④此所谓衣褐怀宝者也。⑤当其贫困时,人莫省视;至其贵也,乃争附之。谚曰:“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其此之谓邪?
注①集解徐广曰:“-青传曰子夫之弟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青传云宁乘说青而拜为东海都尉。”
注③集解徐广曰:“音瓜,一音螺,青绶。”
注④集解徐广曰:“东郭先生也。”
注⑤索隐此指东郭先生也,言其身衣褐而怀宝玉。
王夫人病甚,人主至自往问之曰:“子当为王,欲安所置之?”对曰:“愿居洛阳。”人主曰:“不可。洛阳有武库-敖仓,当关口,天下咽喉。自先帝以来,传不为置王。然关东国莫大于齐,可以为齐王。”王夫人以手击头,呼“幸甚”。
王夫人死,号曰“齐王太后薨”。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①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
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佗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
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注①索隐案:韩诗外传齐使人献鹄于楚,不言髡。又说苑云魏文侯使舍人无择献鸿于齐,皆略同而事异,殆相涉乱也。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①诣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掾功曹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恐不可与俱。”
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遂与俱。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卒仆射饮,日醉,不视其太守。太守入跪拜。王先生谓户郎曰:
“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户郎为呼太守。太守来,望见王先生。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②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对曰:“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王先生曰:“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太守曰:“诺。”召入,至于殿下,有诏问之曰:“何于治北海,令盗贼不起?”叩头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之所变化也。”武帝大笑,曰:“于呼!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
安所受之?”对曰:“受之文学卒史。”帝曰:“今安在?”对曰:“在宫府门外。”
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传曰:“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注①索隐汉书宣帝征渤海太守龚遂,非武帝时,此褚先生记谬耳。
注②正义今青州。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②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③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④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注①正义今相州县也。
注②正义河伯,华陰潼乡人,姓冯氏,名夷。浴于河中而溺死,遂为河伯也。
注③正义缇,他礼反。顾野王云:“黄赤色也。又音啼,厚缯也。”
注④正义亭三老。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
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
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①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柰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注①正义簪笔,谓以毛装簪头,长五寸,插在冠前,谓之为笔,言插笔备礼也。磬折,谓曲体揖之,若石磬之形曲折也。磬,一片黑石;凡十二片,树在-上击之。其形皆中曲垂两头,言人腰侧似也。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①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
长吏终听置之。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按:横渠首接漳水,盖西门豹-史起所凿之渠也。沟洫志云‘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有令名。至文侯曾孙襄王,与-臣饮,祝曰:
“令吾臣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进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傍,西门不知用,是不智;知而不兴,是不仁。仁智豹未之尽,何足法也!”于是史起为邺令,遂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
左思魏都赋云‘西门溉其前,史起濯其后’也。”
传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①
注①集解魏文帝问-臣:“三不欺,于君德孰优?”太尉钟繇-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对曰:“臣以为君任德,则臣感义而不忍欺;君任察,则臣畏觉而不能欺;
君任刑,则臣畏罪而不敢欺。任德感义,与夫导德齐礼有耻且格等趋者也。任察畏罪,与夫导政齐刑免而无耻同归者也。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星共之。’考以斯言,论以斯义,臣等以为不忍欺不能欺,优劣之县在于权衡,非徒低-之差,乃钧铢之觉也。且前志称‘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强仁’。校其仁者,功则无以殊;核其为仁者,则不得不异。安仁者,性善者也;利仁者,力行者也;强仁者,不得已者也。三仁相比,则安仁优矣。易称‘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若君化使民然也。然则安仁之化与夫强仁之化,优劣亦不得不相县绝也。然则三臣之不欺虽同,所以不欺异矣。则纯以恩义崇不欺,与以威察成不欺,既不可同概而比量,又不得错综而易处。”索隐案:此三不欺自古传记先达共所称述,今褚先生因记西门豹而称之以成说也。循吏传记子产相郑,仁而且明,故人不能欺之也。子贱为政清净,唯弹琴,三年不下堂而化,是人见思,故不忍欺之。豹以威化御俗,故人不敢欺。其德优劣,钟-华之评-为允当也。
【索隐述赞】滑稽鸱夷,如脂如韦。敏捷之变,学不失词。淳于索绝,赵国兴师。楚优拒相,寝丘获祠。伟哉方朔,三章纪之。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 第六十七
集解墨子曰:“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墨子不遂而反焉。日者曰:
‘我谓先生不可以北。’”然则古人占候卜筮,通谓之“日者”。墨子亦云,非但也。索隐案:名卜筮曰“日者”以墨,所以卜筮占候时日通名“日者”故也。
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其于周尤甚,及秦可见。
代王之入,任于卜者。太卜之起,由汉兴而有。①
注①索隐案:周礼有太卜之官。此云由汉兴者,谓汉自文帝卜大横之后,其卜官更兴盛焉。
司马季主者,楚人也。①卜于长安东市。
注①索隐按:云楚人而太史公不序其系,盖楚相司马子期-子反后,芈姓也。
季主见列仙传。
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①相从论议,诵易先王圣人之道术,究-人情,相视而叹。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②二人即同舆而之市,游于卜肆中。天新雨,道少人,司马季主闲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陰阳吉凶之本。二大夫再拜谒。司马季主视其状貌,如类有知者,即礼之,使弟子延之坐。坐定,司马季主复理前语,分别天地之终始,日月星辰之纪,差次仁义之际,列吉凶之符,语数千言,莫不顺理。
注①正义汉官五日一假洗沐也。
注②索隐卜数犹术数也。音所具反。刘氏云“数,筮也”,亦通。筮必*[用]*易*(用)*大衍之数者也。
优旃者,秦倡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者皆沾寒。优旃见而哀之,谓之曰:“汝欲休乎?”陛-者皆曰:“幸甚。”优旃曰:“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居有顷,殿上上寿呼万岁。优旃临槛①大呼曰:“陛-郎!”郎曰:“诺。”优旃曰:“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于是始皇使陛-者得半相代。
注①正义御览反。
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①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辍止。
注①正义今岐州雍县及陈仓县也。
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居无何,二世杀死,优旃归汉,数年而卒。
太史公曰: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优孟摇头而歌,负薪者以封。优旃临槛疾呼,陛-得以半更。岂不亦伟哉!
Ut褚先生曰:臣幸得以经术为郎,而好读外家传语。①窃不逊让,复作故事滑稽②之语六章,编之于左。可以览观扬意,以示后世好事者读之,以游心骇耳,以附益上方太史公之三章。
注①索隐按:东方朔亦多博观外家之语,则外家非正经,即史传篮说之书也。
注②索隐楚词云:“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崔浩云:“滑音骨。滑稽,流酒器也。转注吐酒,终日不已。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故杨雄酒赋云‘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藉沽’是也。”又姚察云:“滑稽犹俳谐也。滑读如字,稽音计也。言谐语滑利,其知计疾出,故云滑稽。”
武帝时有所幸倡郭舍人者,发言陈辞虽不合大道,然令人主和说。武帝少时,东武侯母①常养帝,②帝壮时,号之曰“大侞母”。率一月再朝。朝奏入,有诏使幸臣马游卿以帛五十匹赐侞母,又奉饮-飧养侞母。侞母上书曰:“某所有公田,愿得假倩之。”帝曰:“侞母欲得之乎?”以赐侞母。侞母所言,未尝不听。有诏得令侞母乘车行驰道中。当此之时,公卿大臣皆敬重侞母。侞母家子孙奴从者横暴长安中,当道掣顿人车马,夺人衣服。闻于中,不忍致之法。
有司请徙侞母家室,处之于边。奏可。侞母当入至前,面见辞。侞母先见郭舍人,为下泣。舍人曰:“即入见辞去,疾步数还顾。”侞母如其言,谢去,疾步数还顾。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陛下已壮矣,宁尚须汝侞而活邪?尚何还顾!”于是人主怜焉悲之,乃下诏止无徙侞母,罚谪谮之者。
③
注①索隐案:东武,县名;侯,侞母姓。
注②正义高祖功臣表云东武侯郭家,高祖六年封。子他,孝景六年□市,国除。盖他母常养武帝。
注③索隐罚适谮之者。谓武帝罚谪谮侞母之人也。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①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②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檐揭而去。徒用所赐钱帛,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
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常持节出使。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
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闲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③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
注①索隐案:仲长统云迁为滑稽传,序优旃事,不称东方朔,非也。朔之行事,岂直旃-孟之比哉。而桓谭亦以迁为是,又非也。正义汉书云:“平原厌次人也。”舆地志云:“厌次,宜是富平县之乡聚名也。”括地*[志]*云:“富平故城在仓州阳信县东南四十里,汉县也。”
注②正义百官表云-尉属官有公车司马。汉仪注云:“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夜徼宫,天下上事及阙下,凡所征召皆总领之。秩六百石。”
注③索隐司马彪云:“谓无水而沉也。”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①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着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
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竭津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
悉力慕义,困于衣食,或失门户。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常侍侍郎乎!传曰:‘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其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故曰时异则事异。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
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躬行仁义七十二年,逢文王,得行其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修学行道,不敢止也。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崛然独立,块然独处,上观许由,下察接舆,策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常也。
子何疑于余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注①索隐与议论,共难之。案:方朔设词对之,即下文是答对之难也。
建章宫①后合重栎②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诏曰:“可。”已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于是朔乃肯言,曰:“所谓驺牙③者也。
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其后一岁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来降汉。乃复赐东方生钱财甚多。
注①正义在长安县西北二十里故城中。
注②索隐上逐龙反,下音历。重栎,栏-之下有重栏处也。
注③索隐驺音邹。按:方朔以意自立名而偶中也。以有九牙齐等,故谓之驺牙,犹驺骑然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
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武帝时,大将军-青者,-后兄也,①封为长平侯。从军击匈奴,至余吾水上而还,斩首捕虏,有功来归,诏赐金千斤。将军出宫门,齐人东郭先生以方士待诏公车,当道遮-将军车,拜谒曰:“愿白事。”②将军止车前,东郭先生旁车言曰:“王夫人新得幸于上,家贫。今将军得金千斤,诚以其半赐王夫人之亲,人主闻之必喜。此所谓奇策便计也。”-将军谢之曰:“先生幸告之以便计,请奉教。”于是-将军乃以五百金为王夫人之亲寿。王夫人以闻武帝。帝曰:“大将军不知为此。”问之安所受计策,对曰:“受之待诏者东郭先生。”
诏召东郭先生,拜以为郡都尉。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及其拜为二千石,佩青-③出宫门,行谢主人。故所以同官待诏者,等比祖道于都门外。荣华道路,立名当世。④此所谓衣褐怀宝者也。⑤当其贫困时,人莫省视;至其贵也,乃争附之。谚曰:“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其此之谓邪?
注①集解徐广曰:“-青传曰子夫之弟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青传云宁乘说青而拜为东海都尉。”
注③集解徐广曰:“音瓜,一音螺,青绶。”
注④集解徐广曰:“东郭先生也。”
注⑤索隐此指东郭先生也,言其身衣褐而怀宝玉。
王夫人病甚,人主至自往问之曰:“子当为王,欲安所置之?”对曰:“愿居洛阳。”人主曰:“不可。洛阳有武库-敖仓,当关口,天下咽喉。自先帝以来,传不为置王。然关东国莫大于齐,可以为齐王。”王夫人以手击头,呼“幸甚”。
王夫人死,号曰“齐王太后薨”。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①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
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佗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
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注①索隐案:韩诗外传齐使人献鹄于楚,不言髡。又说苑云魏文侯使舍人无择献鸿于齐,皆略同而事异,殆相涉乱也。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①诣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掾功曹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恐不可与俱。”
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遂与俱。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卒仆射饮,日醉,不视其太守。太守入跪拜。王先生谓户郎曰:
“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户郎为呼太守。太守来,望见王先生。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②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对曰:“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王先生曰:“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太守曰:“诺。”召入,至于殿下,有诏问之曰:“何于治北海,令盗贼不起?”叩头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之所变化也。”武帝大笑,曰:“于呼!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
安所受之?”对曰:“受之文学卒史。”帝曰:“今安在?”对曰:“在宫府门外。”
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传曰:“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注①索隐汉书宣帝征渤海太守龚遂,非武帝时,此褚先生记谬耳。
注②正义今青州。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②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③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④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注①正义今相州县也。
注②正义河伯,华陰潼乡人,姓冯氏,名夷。浴于河中而溺死,遂为河伯也。
注③正义缇,他礼反。顾野王云:“黄赤色也。又音啼,厚缯也。”
注④正义亭三老。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
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
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①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柰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注①正义簪笔,谓以毛装簪头,长五寸,插在冠前,谓之为笔,言插笔备礼也。磬折,谓曲体揖之,若石磬之形曲折也。磬,一片黑石;凡十二片,树在-上击之。其形皆中曲垂两头,言人腰侧似也。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①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
长吏终听置之。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按:横渠首接漳水,盖西门豹-史起所凿之渠也。沟洫志云‘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有令名。至文侯曾孙襄王,与-臣饮,祝曰:
“令吾臣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进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傍,西门不知用,是不智;知而不兴,是不仁。仁智豹未之尽,何足法也!”于是史起为邺令,遂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
左思魏都赋云‘西门溉其前,史起濯其后’也。”
传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①
注①集解魏文帝问-臣:“三不欺,于君德孰优?”太尉钟繇-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对曰:“臣以为君任德,则臣感义而不忍欺;君任察,则臣畏觉而不能欺;
君任刑,则臣畏罪而不敢欺。任德感义,与夫导德齐礼有耻且格等趋者也。任察畏罪,与夫导政齐刑免而无耻同归者也。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星共之。’考以斯言,论以斯义,臣等以为不忍欺不能欺,优劣之县在于权衡,非徒低-之差,乃钧铢之觉也。且前志称‘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强仁’。校其仁者,功则无以殊;核其为仁者,则不得不异。安仁者,性善者也;利仁者,力行者也;强仁者,不得已者也。三仁相比,则安仁优矣。易称‘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若君化使民然也。然则安仁之化与夫强仁之化,优劣亦不得不相县绝也。然则三臣之不欺虽同,所以不欺异矣。则纯以恩义崇不欺,与以威察成不欺,既不可同概而比量,又不得错综而易处。”索隐案:此三不欺自古传记先达共所称述,今褚先生因记西门豹而称之以成说也。循吏传记子产相郑,仁而且明,故人不能欺之也。子贱为政清净,唯弹琴,三年不下堂而化,是人见思,故不忍欺之。豹以威化御俗,故人不敢欺。其德优劣,钟-华之评-为允当也。
【索隐述赞】滑稽鸱夷,如脂如韦。敏捷之变,学不失词。淳于索绝,赵国兴师。楚优拒相,寝丘获祠。伟哉方朔,三章纪之。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 第六十七
集解墨子曰:“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墨子不遂而反焉。日者曰:
‘我谓先生不可以北。’”然则古人占候卜筮,通谓之“日者”。墨子亦云,非但也。索隐案:名卜筮曰“日者”以墨,所以卜筮占候时日通名“日者”故也。
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其于周尤甚,及秦可见。
代王之入,任于卜者。太卜之起,由汉兴而有。①
注①索隐案:周礼有太卜之官。此云由汉兴者,谓汉自文帝卜大横之后,其卜官更兴盛焉。
司马季主者,楚人也。①卜于长安东市。
注①索隐按:云楚人而太史公不序其系,盖楚相司马子期-子反后,芈姓也。
季主见列仙传。
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①相从论议,诵易先王圣人之道术,究-人情,相视而叹。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②二人即同舆而之市,游于卜肆中。天新雨,道少人,司马季主闲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陰阳吉凶之本。二大夫再拜谒。司马季主视其状貌,如类有知者,即礼之,使弟子延之坐。坐定,司马季主复理前语,分别天地之终始,日月星辰之纪,差次仁义之际,列吉凶之符,语数千言,莫不顺理。
注①正义汉官五日一假洗沐也。
注②索隐卜数犹术数也。音所具反。刘氏云“数,筮也”,亦通。筮必*[用]*易*(用)*大衍之数者也。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