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232节

注⑥正义惠帝陵邑。
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同-①北宫伯子。②北宫伯子以爱人长者;而赵同以星气幸,常为文帝参乘;邓通无伎能。邓通,蜀郡南安人也,③以濯船④为黄头郎。⑤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⑥带后穿。觉⑦而之渐台,⑧以梦中陰目求推者郎,□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氏,名通,文帝说焉,⑨尊幸之日异。通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于是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⑩官至上大夫。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
“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⑾得自铸钱,“邓氏钱”⑿布天下。其富如此。
注①索隐案:汉书作“赵谈”,此云“同”者,避太史公父名也。
注②正义颜云“姓北宫,名伯子”也。按:伯子,名。北宫之宦者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后属犍为。”
注④索隐濯音棹,迟教反。
注⑤集解徐广曰:“着黄帽也。”-案:汉书音义曰“善濯船池中也。一说能持擢行船也。土,水之母,故施黄旄于船头,因以名其郎曰黄头郎”。
注⑥集解徐广曰:“一无此字。”索隐音笃-者,衫襦之横腰者。
注⑦索隐觉音教。
注⑧正义括地志云:“渐台在长安故城中。关中记云未央宫西有苍池,池中有渐台,王莽死于此台。”
注⑨索隐汉书云:“上曰‘邓犹登也’,悦之。”
注⑩正义言赐通巨万以至于十也。
注⑾正义括地志云:“雅州荣经县北三里有铜山,即邓通得赐铜山铸钱者。”
案:荣经□严道。
注⑿正义钱谱云:“文字称两,同汉四铢文。”
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吮之。①文帝不乐,从容问通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如太子。”太子入问病,文帝使-痈,-痈而色难之。已而闻邓通常为帝-吮之,心-,由此怨通矣。及文帝崩,景帝立,邓通免,家居。居无何,人有告邓通盗出徼外铸钱。下吏验问,颇有之,遂竟案,尽没入邓通家,尚负责数巨万。长公主②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③一簪不得着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④竟不得名一钱,⑤寄死人家。
注①索隐-,仕格反。吮,仕兖反。
注②集解韦昭曰:“景帝姊也。”索隐案:□馆陶公主也。
注③索隐吏辄没入。谓长公主别有物赐通,吏辄没入以充赃也。
注④索隐谓公主令人假与衣食。
注⑤索隐按:始天下名“邓氏钱”,今皆没入,卒竟无一钱之名也。
孝景帝时,中无宠臣,然独郎中令周文仁,①仁宠最过庸,②乃不甚笃。
注①索隐案:汉书称“周仁”,此上称“周文”,今兼“文”作,恐后人加耳。
案:仁字文。
注②索隐宠最过庸。案:庸,常也。言仁最被恩宠,过于常人,乃不甚笃,如韩嫣也。
今天子中宠臣,士人则韩王孙嫣,①宦者则李延年。嫣者,弓高侯②-孙也。今上为胶东王时,嫣与上学书相爱。及上为太子,愈益亲嫣。嫣善骑射,善佞。上□位,欲事伐匈奴,而嫣先习胡兵,以故益尊贵,官至上大夫,赏赐拟于邓通。时嫣常与上卧起。江都王入朝,有诏得从入猎上林中。天子车驾跸道未行,而先使嫣乘副车,从数十百骑,骛驰视兽。江都王望见,以为天子,辟从者,伏谒道傍。嫣驱不见。既过,江都王怒,
为皇太后泣曰:“请得归国入宿-,③比韩嫣。”太后由此-嫣。④嫣侍上,出入永巷
不禁,以坚闻皇太后。皇太后怒,使使赐嫣死。上为谢,终不能得,嫣遂死。
而案道侯韩说,⑤其弟也,亦佞幸。
注①索隐音偃,又音于建反。
注②集解徐广曰:“韩王信之子颓当也。”
注③索隐谓还爵封于天子,而请入宿。
注④集解徐广曰:“-,读与‘衔’同,汉书作‘衔’字。”
注⑤索隐音悦。嫣弟。
李延年,中山人也。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延年坐法腐,给事狗中。①而平阳公主言延年女弟善舞,上见,心说之,及入永巷,而召贵延年。延年善歌,为变新声,而上方兴天地祠,欲造乐诗歌弦之。延年善承意,弦次初诗。②其女弟亦幸,有子男。延年佩二千石印,号协声律。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也。③久之,-与中人乱,④出入骄恣。及其女弟李夫人卒后,爱弛,则禽诛延年昆弟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主猎犬也。”索隐或犬监也。
注②索隐歌初诗。按:初诗,□所新造乐章。
注③集解徐广曰:“埒,等也。蜀都赋曰‘卓郑埒名’。又云埒者,畴等之名。”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云坐弟季与中人乱。”
自是之后,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太史公曰:甚哉爱憎之时!弥子瑕①之行,足以观后人佞幸矣。虽百世可知也。
注①索隐-灵公之臣,事见说苑也。
【索隐述赞】传称令色,诗刺巧言。冠-入侍,傅粉承恩。黄头赐蜀,宦者同轩。
新声都尉,挟弹王孙。泣鱼窃驾,着自前论。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 第六十六
索隐按:滑,乱也;稽,同也。言辨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言能乱异同也。
孔子曰:“六-于治一也。①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注①正义言六-之文虽异,礼节乐和,导民立政,天下平定,其归一揆。至于谈言微中,亦以解其纷乱,故治一也。
淳于髡①者,齐之赘-②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③好为滢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语在田完世家中。
注①索隐苦魂反。
注②索隐女之夫也,比于子,如人疣赘,是余剩之物也。
注③索隐上许既反。喜,好也。喜隐谓好隐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①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②躁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③污邪满车,④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津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注①索隐案:索训尽,言冠缨尽绝也。孔衍春秋后语亦作“冠缨尽绝”也。
注②索隐案:谓为田求福禳。
注③集解徐广曰:“篝,笼也。”索隐案:瓯窭犹杯楼也。窭音如娄,古字少耳。言丰年收掇易,可满篝笼耳。正义窭音楼。篝音沟,笼也。瓯楼谓高地狭小之区,得满篝笼也。
注④集解司马彪曰:“污邪,下地田也。”索隐按:司马彪云“污邪,下地田”。
即下田之中有薪,可满车。正义污音乌。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鞴鞠-,①待酒于前,时赐余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②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③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④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⑤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注①集解徐广曰:“-,收衣-也-,袂也。鞴,臂捍也,音沟。鞠,曲也-
音其纪反,又与‘跽’同,谓小诡也。”索隐-音卷,纪免反,谓收袖也。
鞴音沟,臂-也。鞠,曲躬也-音其纪反,与“跽”同音,谓小跪。
注②集解徐广曰:“眙,吐甑反,直视貌。”索隐眙音与“瞪”同,谓直视也,丑甑反,又音丑二反。
注③索隐案:上云“五六斗径醉矣”,则此为乐亦甚,饮可八斗而未径醉,故云“窃乐”。二参,言十有二参醉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本云‘留髡坐,起送客’。”
注⑤正义今鸿胪卿也。
其后百余年,楚有优孟。
优孟,①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枫豫章为题凑,②发甲
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其后,③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
为之柰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为-,④铜历为棺,⑤赍以姜
枣,⑥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⑦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注①索隐案:优者,倡优也。孟,字也。其优旃亦同,旃其字耳。优孟在楚,旃在秦者也。
注②集解苏林曰:“以木累棺外,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正义-,频挠反。
注③集解楚庄王时,未有赵-韩-魏三国。索隐案:此辨说者之词,后人所增饰之矣。
注④索隐按:皇览亦说此事,以“□-”为“砻突”也。
注⑤索隐按:历即釜鬲也。
注⑥索隐按:古者食肉用姜枣,礼内则云“实枣于其腹中,屑桂与姜,以洒诸其上而食之”是也。
注⑦索隐皇览云:“火送之箸端,葬之肠中。”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①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②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
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坚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③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
注①索隐案:谓优孟语孙叔敖之子曰“汝无远有所之,适他境,恐王后求汝不得”者也。
注②集解战国策曰:“苏秦说赵王华屋之下,抵掌而言。”张载曰:“谈说之容则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在固始。”正义今光州固始县,本寝丘邑也。吕氏春秋云:
“楚孙叔敖有功于国,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欲封我,我辞不受。我死,必封汝。汝无受利地,荆楚闲有寝丘者,其为地不利,而前有□谷,后有戾丘,其名恶,可长有也。’其子从之。楚功臣封二世而收,唯寝丘不夺也。”
首节 上一节 232/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