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227节
注④索隐言本弊不除,则其末难止。
注⑤集解汉书音义曰:“觚,方。”索隐应劭云:“觚,八棱有隅者。高祖反秦之政,破觚为圜,谓除其严法,约三章耳。”
注⑥索隐应劭云:“削-为璞也。”晋灼云:“凋,弊也-理凋弊之俗,使反质
朴。”
注⑦集解韦昭曰:“在道德,不在严酷。”
高后时,酷吏独有侯封,刻轹宗室,侵辱功臣。吕氏已败,遂*(禽)[夷]*侯封之家。孝景时,□错以刻深颇用术辅其资,而七国之乱,发怒于错,错卒以被戮。其后有郅都-宁成之属。
郅都者,①杨人也。②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③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柰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注①索隐郅音质。
注②集解徐广曰:“属河东。”索隐汉书云“河东大阳人”。正义括地志云:“故杨城本秦时杨国,汉杨县城也,今晋州洪洞县也。至隋为杨,唐初改为洪洞,以故洪洞镇为名也。秦及汉皆属河东郡。郅都墓在洪洞县东南二十里。”汉书云“郅都,河东大阳人”,班固失之甚也。大阳,今陕州河北县是,亦属河东郡也。
注③索隐案:姬生赵王彭祖也。
济南-氏①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氏首恶,余皆股栗。②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音闲,小儿痫病也。”索隐荀悦音闲,邹氏刘氏音并同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髀-战摇也。”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闲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①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门。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②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注①索隐案:中,如字。谓以法中伤之。
注②索隐汉书作“寓人象”。案:寓□偶也,谓刻木偶类人形也。一云寄人形于木也。
宁成者,①穰人也。②以郎谒者事景帝。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
为人上,躁下③如束湿薪。④滑贼任威。稍迁至济南都尉,⑤而郅都为守。始前数都尉⑥皆步入府,因吏谒守如县令,其畏郅都如此。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都素闻其声,于是善遇,与结。久之,郅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于是上召宁成为中尉。⑦其治效郅都,其廉弗如,然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
注①集解徐广曰:“宁,一作‘宁’。”
注②集解徐广曰:“属南阳。”
注③索隐躁音七刀反。躁,执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无此字。”-案:韦昭曰“言急也”。
注⑤正义百官表云:“*(都)[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若周之司马。
注⑥索隐数音所注反。
注⑦正义百官表云:“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
颜云:“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道,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
武帝□位,徙为内史。外戚多毁成之短,抵罪髡钳。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极刑,自以为不复收,于是解脱,①诈刻传出关归家。称曰:“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乃贳贷②买陂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数年,会赦。致产数千金,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于郡守。
注①索隐上音纪买反,下音他活反。谓脱钳□。
注②索隐上音食夜反。贳,赊也,又音势。下音天得反。
周阳由者,其父赵兼以淮南王舅父侯周阳,故因姓周阳氏。①由以宗家任为郎,②事孝文及景帝。景帝时,由为郡守。武帝即位,吏治尚循谨甚,然由居二千石中,最为暴酷骄恣。所爱者,挠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诛灭之。所居郡,必夷其豪。为守,视都尉如令。为都尉,必陵太守,夺之治。与汲黯俱为忮,③司马安之文恶,④俱在二千石列,同车未尝敢均茵伏。⑤
注①集解徐广曰:“侯五年,孝文六年国除。”正义周阳故城在绛州闻[喜]县东二十九里。
注②索隐案:与国家有外戚姻属,比于宗室,故曰“宗家”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坚忮也。”
注④集解汉书音义曰:“以文法伤害人。”
注⑤集解徐广曰:“汉书作‘冯’。伏者,轼。”索隐案:均,等也。茵,车蓐也。伏,车轼也。言二人与由同载一车,尚不敢与之均茵轼也,谓下之也。
汉书“伏”作“凭”也。
由后为河东都尉,时与其守胜屠公①争权,相告言罪。胜屠公当抵罪,义不受刑,自杀,而由□市。
注①索隐风俗通云:“胜屠即申屠。”
自宁成-周阳由之后,事益多,民巧法,大抵吏之治类多成-由等矣。
赵禹者,-人。①以佐史补中都官,②用廉为令史,事太尉亚夫。亚夫为丞相,禹
为丞相史,府中皆称其廉平。然亚夫弗任,曰:“极知禹无害,③然文深,④不可以居大府。”今上时,禹以刀笔吏积劳,稍迁为御史。上以为能,至太中大夫。与张汤论定诸律令,⑤作见知,吏传得相监司。用法益刻,盖自此始。
注①集解徐广曰:“属扶风,音台。”索隐音胎-县属扶风。正义音胎。故-城
在雍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国,后稷所封,汉-县也。
注②索隐案:谓京师诸官府吏。正义若京都府史。
注③索隐苏林云:“言若无比也,盖云其公平也。”
注④集解汉书音义曰:“禹持文法深刻。”
注⑤集解徐广曰:“论,一作‘编’。”
张汤者,杜人也。①其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汤。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②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③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④父死后,汤为长安吏,久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尔时未为陵。”
注②集解苏林曰:“谓传囚也。爰,易也。以此书易其辞处。鞫,穷也。”张晏曰:“传,考证验也。爰书,自证不如此言,反受其罪,讯考三日复问之,知与前辞同不也。鞫,一吏为读状,论其报行也。”索隐韦昭云:“爰,换也。古者重刑,嫌有爱恶,故移换狱书,使他官考实之,故曰‘传爰书’也。”
注③集解邓展曰:“罪备具。”
注④集解如淳曰:“决狱之书,谓律令也。”
周阳侯始为诸卿时,①尝系长安,汤倾身为之。②及出为侯,大与汤交,-见汤贵人。汤给事内史,为宁成掾,以汤为无害,言大府,调为茂陵尉,治方中。③
注①集解徐广曰:“田胜也。武帝母王太后之同母弟也。武帝始立而封为周阳侯。”
注②集解韦昭曰:“为之先后。”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方中,陵上土作方也。汤主治之。”苏林曰:“天子即位,豫作陵,讳之,故言‘方中’。”如淳曰:“大府,幕府也。茂陵尉,主作陵之尉也。”韦昭曰:“太府,公府。”
武安侯为丞相,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①已而赵禹迁为中尉,徙为少府,而张汤为廷尉,两人交-,而兄事禹。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见文法辄取,亦不覆案,求官属陰罪。
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②始为小吏,干没,③与长安富贾田甲-鱼翁叔之属交私。④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己心内虽不合,然阳浮慕之。
注①集解苏林曰:“拘刻于守职之吏。”
注②集解韦昭曰:“制御人。”
注③集解徐广日:“随势沉浮也。”-案:服虔曰“射成败也”。如淳曰“得利为干,失利为没”。索隐如淳曰:
“得利为干,失利为没。”正义此二说非也。按:干没谓无润及之而取他人也。
又云阳浮慕为干,心内不合为没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姓鱼也。”
是时上方乡文学,汤决大狱,欲傅古义,①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亭疑法。②奏谳疑事,必豫先为上分别其原,上所是,受而着谳决法廷尉,-令③扬主之明。奏事□谴,汤应谢,④乡上意所便,必引正-监-掾史贤者,⑤曰:“固为臣议,如上责臣,臣弗用,愚抵于此。”⑥罪常释。
*(闻)*⑦*[闲]*即奏事,上善之,曰:“臣非知为此奏,乃正-监-掾史某为之。”其欲荐吏,扬人之善蔽人之过如此。所治□上意所欲罪,予监史深祸者;
即上意所欲释,与监史轻平者。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即下户羸弱,时口言,虽文致法,上财察。⑧于是往往释汤所言。⑨汤至于大吏,内行修也。通宾客饮食。于故人子弟为吏及贫昆弟,调护之尤厚。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
是以汤虽文深意忌不专平,然得此声誉。而刻深吏多为爪牙用者,依于文学之士。丞相弘数称其美。及治淮南-衡山-江都反狱,皆穷根本。严助及伍被,上欲释之。汤争曰:“伍被本画反谋,而助亲幸出入禁闼爪牙臣,乃交私诸侯如此,弗诛,后不可治。”于是上可论之。其治狱所排大臣自为功,多此类。于是汤益尊任,迁为御史大夫。⑩
注①索隐傅音附。
注②集解李奇曰:“亭,平也,均也。”索隐廷史,廷尉之吏也。亭,平也。
使之平疑事也。
注③集解韦昭曰:“在板。”正义按:谓律令也。古以板书之。言上所是,着之为正狱,以廷尉法令决平之,扬主之明监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应,一作‘权’。”
注⑤正义百官表云:“廷尉,秦官。有正-左-右监,皆秩千石也。”按:上即责,汤应对谢之如上意,必引正-监等贤者本为臣建议如上意,臣不用,愚昧不从至此也。
注⑥集解苏林曰:“主坐不用诸掾语,故至于此。”
注⑦集解徐广曰:“诏,答闻也,如今制曰‘闻’矣。”-案:瓒曰“谓常见原”。
注⑧集解李奇曰:“先见上,口言之,欲与轻平也。”
注⑨集解李奇曰:“汤口所先言皆见原释。”
注⑩集解徐广曰:“元狩二年。”
会浑邪等降,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
于是丞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①-豪强并兼之家,舞文巧诋以辅法。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
丞相取充位,②天下事皆决于汤。百姓不安其生,蚤动,县官所兴,未获其利,坚吏并侵渔,于是痛绳以罪。则自公卿以下,至于庶人,咸指汤。汤尝病,天子至自视病,其隆贵如此。
注①正义缗音岷,钱贯也。武帝伐四夷,国用不足,故税民田宅船乘畜产奴婢等,皆平作钱数,每千钱一算,出一等,贾人倍之;若隐不税,有告之,半与告人,余半入官,谓缗。出此令,用锄筑豪强兼并富商大贾之家也。一算,百二十文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时李蔡-庄青翟为丞相。”
匈奴来请和亲,-臣议上前。博士狄山曰:“和亲便。”上问其便,山曰:“兵者凶器,未易数动。高帝欲伐匈奴,大困平城,乃遂结和亲。孝惠-高后时,天下安乐。及孝文帝欲事匈奴,北边萧然苦兵矣。孝景时,吴楚七国反,景帝往来两宫闲,寒心者数月。吴楚已破,竟景帝不言兵,天下富实。今自陛下举兵击匈奴,中国以空虚,边民大困贫。由此观之,不如和亲。”上问汤,汤曰:
“此愚儒,无知。”狄山曰:“臣固愚忠,若御史大夫汤乃诈忠。若汤之治淮南-江都,以深文痛诋诸侯,别疏骨肉,使蕃臣不自安。臣固知汤之为诈忠。”于是上作色曰:“吾使生居一郡,能无使虏入盗乎?”曰:“不能。”曰:“居一县?”
对曰:“不能。”复曰:“居一障闲?”①山自度辩穷且下吏,曰:“能。”于是上遣山乘鄣。至月余,匈奴斩山头而去。自是以后,-臣震慑。
注①正义障谓塞上要险之处别筑城,置吏士守之,以-寇盗也。
注⑤集解汉书音义曰:“觚,方。”索隐应劭云:“觚,八棱有隅者。高祖反秦之政,破觚为圜,谓除其严法,约三章耳。”
注⑥索隐应劭云:“削-为璞也。”晋灼云:“凋,弊也-理凋弊之俗,使反质
朴。”
注⑦集解韦昭曰:“在道德,不在严酷。”
高后时,酷吏独有侯封,刻轹宗室,侵辱功臣。吕氏已败,遂*(禽)[夷]*侯封之家。孝景时,□错以刻深颇用术辅其资,而七国之乱,发怒于错,错卒以被戮。其后有郅都-宁成之属。
郅都者,①杨人也。②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③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柰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注①索隐郅音质。
注②集解徐广曰:“属河东。”索隐汉书云“河东大阳人”。正义括地志云:“故杨城本秦时杨国,汉杨县城也,今晋州洪洞县也。至隋为杨,唐初改为洪洞,以故洪洞镇为名也。秦及汉皆属河东郡。郅都墓在洪洞县东南二十里。”汉书云“郅都,河东大阳人”,班固失之甚也。大阳,今陕州河北县是,亦属河东郡也。
注③索隐案:姬生赵王彭祖也。
济南-氏①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氏首恶,余皆股栗。②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音闲,小儿痫病也。”索隐荀悦音闲,邹氏刘氏音并同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髀-战摇也。”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闲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①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门。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②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注①索隐案:中,如字。谓以法中伤之。
注②索隐汉书作“寓人象”。案:寓□偶也,谓刻木偶类人形也。一云寄人形于木也。
宁成者,①穰人也。②以郎谒者事景帝。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
为人上,躁下③如束湿薪。④滑贼任威。稍迁至济南都尉,⑤而郅都为守。始前数都尉⑥皆步入府,因吏谒守如县令,其畏郅都如此。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都素闻其声,于是善遇,与结。久之,郅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于是上召宁成为中尉。⑦其治效郅都,其廉弗如,然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
注①集解徐广曰:“宁,一作‘宁’。”
注②集解徐广曰:“属南阳。”
注③索隐躁音七刀反。躁,执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无此字。”-案:韦昭曰“言急也”。
注⑤正义百官表云:“*(都)[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若周之司马。
注⑥索隐数音所注反。
注⑦正义百官表云:“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
颜云:“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道,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
武帝□位,徙为内史。外戚多毁成之短,抵罪髡钳。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极刑,自以为不复收,于是解脱,①诈刻传出关归家。称曰:“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乃贳贷②买陂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数年,会赦。致产数千金,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于郡守。
注①索隐上音纪买反,下音他活反。谓脱钳□。
注②索隐上音食夜反。贳,赊也,又音势。下音天得反。
周阳由者,其父赵兼以淮南王舅父侯周阳,故因姓周阳氏。①由以宗家任为郎,②事孝文及景帝。景帝时,由为郡守。武帝即位,吏治尚循谨甚,然由居二千石中,最为暴酷骄恣。所爱者,挠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诛灭之。所居郡,必夷其豪。为守,视都尉如令。为都尉,必陵太守,夺之治。与汲黯俱为忮,③司马安之文恶,④俱在二千石列,同车未尝敢均茵伏。⑤
注①集解徐广曰:“侯五年,孝文六年国除。”正义周阳故城在绛州闻[喜]县东二十九里。
注②索隐案:与国家有外戚姻属,比于宗室,故曰“宗家”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坚忮也。”
注④集解汉书音义曰:“以文法伤害人。”
注⑤集解徐广曰:“汉书作‘冯’。伏者,轼。”索隐案:均,等也。茵,车蓐也。伏,车轼也。言二人与由同载一车,尚不敢与之均茵轼也,谓下之也。
汉书“伏”作“凭”也。
由后为河东都尉,时与其守胜屠公①争权,相告言罪。胜屠公当抵罪,义不受刑,自杀,而由□市。
注①索隐风俗通云:“胜屠即申屠。”
自宁成-周阳由之后,事益多,民巧法,大抵吏之治类多成-由等矣。
赵禹者,-人。①以佐史补中都官,②用廉为令史,事太尉亚夫。亚夫为丞相,禹
为丞相史,府中皆称其廉平。然亚夫弗任,曰:“极知禹无害,③然文深,④不可以居大府。”今上时,禹以刀笔吏积劳,稍迁为御史。上以为能,至太中大夫。与张汤论定诸律令,⑤作见知,吏传得相监司。用法益刻,盖自此始。
注①集解徐广曰:“属扶风,音台。”索隐音胎-县属扶风。正义音胎。故-城
在雍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国,后稷所封,汉-县也。
注②索隐案:谓京师诸官府吏。正义若京都府史。
注③索隐苏林云:“言若无比也,盖云其公平也。”
注④集解汉书音义曰:“禹持文法深刻。”
注⑤集解徐广曰:“论,一作‘编’。”
张汤者,杜人也。①其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汤。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②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③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④父死后,汤为长安吏,久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尔时未为陵。”
注②集解苏林曰:“谓传囚也。爰,易也。以此书易其辞处。鞫,穷也。”张晏曰:“传,考证验也。爰书,自证不如此言,反受其罪,讯考三日复问之,知与前辞同不也。鞫,一吏为读状,论其报行也。”索隐韦昭云:“爰,换也。古者重刑,嫌有爱恶,故移换狱书,使他官考实之,故曰‘传爰书’也。”
注③集解邓展曰:“罪备具。”
注④集解如淳曰:“决狱之书,谓律令也。”
周阳侯始为诸卿时,①尝系长安,汤倾身为之。②及出为侯,大与汤交,-见汤贵人。汤给事内史,为宁成掾,以汤为无害,言大府,调为茂陵尉,治方中。③
注①集解徐广曰:“田胜也。武帝母王太后之同母弟也。武帝始立而封为周阳侯。”
注②集解韦昭曰:“为之先后。”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方中,陵上土作方也。汤主治之。”苏林曰:“天子即位,豫作陵,讳之,故言‘方中’。”如淳曰:“大府,幕府也。茂陵尉,主作陵之尉也。”韦昭曰:“太府,公府。”
武安侯为丞相,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①已而赵禹迁为中尉,徙为少府,而张汤为廷尉,两人交-,而兄事禹。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见文法辄取,亦不覆案,求官属陰罪。
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②始为小吏,干没,③与长安富贾田甲-鱼翁叔之属交私。④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己心内虽不合,然阳浮慕之。
注①集解苏林曰:“拘刻于守职之吏。”
注②集解韦昭曰:“制御人。”
注③集解徐广日:“随势沉浮也。”-案:服虔曰“射成败也”。如淳曰“得利为干,失利为没”。索隐如淳曰:
“得利为干,失利为没。”正义此二说非也。按:干没谓无润及之而取他人也。
又云阳浮慕为干,心内不合为没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姓鱼也。”
是时上方乡文学,汤决大狱,欲傅古义,①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亭疑法。②奏谳疑事,必豫先为上分别其原,上所是,受而着谳决法廷尉,-令③扬主之明。奏事□谴,汤应谢,④乡上意所便,必引正-监-掾史贤者,⑤曰:“固为臣议,如上责臣,臣弗用,愚抵于此。”⑥罪常释。
*(闻)*⑦*[闲]*即奏事,上善之,曰:“臣非知为此奏,乃正-监-掾史某为之。”其欲荐吏,扬人之善蔽人之过如此。所治□上意所欲罪,予监史深祸者;
即上意所欲释,与监史轻平者。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即下户羸弱,时口言,虽文致法,上财察。⑧于是往往释汤所言。⑨汤至于大吏,内行修也。通宾客饮食。于故人子弟为吏及贫昆弟,调护之尤厚。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
是以汤虽文深意忌不专平,然得此声誉。而刻深吏多为爪牙用者,依于文学之士。丞相弘数称其美。及治淮南-衡山-江都反狱,皆穷根本。严助及伍被,上欲释之。汤争曰:“伍被本画反谋,而助亲幸出入禁闼爪牙臣,乃交私诸侯如此,弗诛,后不可治。”于是上可论之。其治狱所排大臣自为功,多此类。于是汤益尊任,迁为御史大夫。⑩
注①索隐傅音附。
注②集解李奇曰:“亭,平也,均也。”索隐廷史,廷尉之吏也。亭,平也。
使之平疑事也。
注③集解韦昭曰:“在板。”正义按:谓律令也。古以板书之。言上所是,着之为正狱,以廷尉法令决平之,扬主之明监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应,一作‘权’。”
注⑤正义百官表云:“廷尉,秦官。有正-左-右监,皆秩千石也。”按:上即责,汤应对谢之如上意,必引正-监等贤者本为臣建议如上意,臣不用,愚昧不从至此也。
注⑥集解苏林曰:“主坐不用诸掾语,故至于此。”
注⑦集解徐广曰:“诏,答闻也,如今制曰‘闻’矣。”-案:瓒曰“谓常见原”。
注⑧集解李奇曰:“先见上,口言之,欲与轻平也。”
注⑨集解李奇曰:“汤口所先言皆见原释。”
注⑩集解徐广曰:“元狩二年。”
会浑邪等降,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
于是丞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①-豪强并兼之家,舞文巧诋以辅法。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
丞相取充位,②天下事皆决于汤。百姓不安其生,蚤动,县官所兴,未获其利,坚吏并侵渔,于是痛绳以罪。则自公卿以下,至于庶人,咸指汤。汤尝病,天子至自视病,其隆贵如此。
注①正义缗音岷,钱贯也。武帝伐四夷,国用不足,故税民田宅船乘畜产奴婢等,皆平作钱数,每千钱一算,出一等,贾人倍之;若隐不税,有告之,半与告人,余半入官,谓缗。出此令,用锄筑豪强兼并富商大贾之家也。一算,百二十文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时李蔡-庄青翟为丞相。”
匈奴来请和亲,-臣议上前。博士狄山曰:“和亲便。”上问其便,山曰:“兵者凶器,未易数动。高帝欲伐匈奴,大困平城,乃遂结和亲。孝惠-高后时,天下安乐。及孝文帝欲事匈奴,北边萧然苦兵矣。孝景时,吴楚七国反,景帝往来两宫闲,寒心者数月。吴楚已破,竟景帝不言兵,天下富实。今自陛下举兵击匈奴,中国以空虚,边民大困贫。由此观之,不如和亲。”上问汤,汤曰:
“此愚儒,无知。”狄山曰:“臣固愚忠,若御史大夫汤乃诈忠。若汤之治淮南-江都,以深文痛诋诸侯,别疏骨肉,使蕃臣不自安。臣固知汤之为诈忠。”于是上作色曰:“吾使生居一郡,能无使虏入盗乎?”曰:“不能。”曰:“居一县?”
对曰:“不能。”复曰:“居一障闲?”①山自度辩穷且下吏,曰:“能。”于是上遣山乘鄣。至月余,匈奴斩山头而去。自是以后,-臣震慑。
注①正义障谓塞上要险之处别筑城,置吏士守之,以-寇盗也。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