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225节

注②索隐戆,愚也。音陟降反也。
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①终不愈。最后病,庄助为请告。②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人。③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注①集解如淳曰:“杜钦所谓‘病满赐告诏恩’也。数者,非一也。或曰赐告,得去官归家;与告,居官不视事。”索隐数音所角反。按:注“赐告,得去官家居;予告,居官不视事”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最,一作‘其’也。”
注③索隐-音庾。案:汉书作“愈”,愈犹胜也。此作“-”,-谓越过人也。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①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②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注①集解如淳曰:“厕音侧,谓-边,踞-视之。一云溷厕也。厕,-边侧。”
注②集解应劭曰:“武帐,织成为武士象也。”孟康曰:“今御武帐,置兵兰五兵于帐中。”韦昭曰:“以武名之,示威。”
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先帝之
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①公以此无种矣。”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注①集解如淳曰:“纷,乱也。”
是时,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黯务少事,乘上闲,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
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弄。①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②以幸。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③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
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注①索隐音路洞反。
注②索隐音鱼列反。
注③索隐音丁礼反。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
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不用。
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有闲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①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黯曰:“长安令无罪,独斩黯,民乃肯出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蚤动,罢-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及浑邪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者五百余人。黯请闲,见高门,②曰:“夫匈奴攻当路塞,绝和亲,中国兴兵诛之,死伤者不可胜计,而费以巨万百数。臣愚以为陛下得胡人,皆以为奴婢以赐从军死事者家;
所卤获,因予之,以谢天下之苦,塞百姓之心。今纵不能,浑邪率数万之-来降,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愚民安知市买长安中物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于边关乎?③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资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杀无知者五百余人,是所谓‘庇其叶而伤其枝’者也,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上默然,不许,曰:“吾久不闻汲黯之言,今又复妄发矣。”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黯隐于田园。
注①索隐贳音时夜反。贳,赊也。邹氏音势。
注②集解如淳曰:“黄图未央宫中有高门殿。”
注③集解应劭曰:“阑,妄也。律,胡市,吏民不得持兵器出关。虽于京师市买,其法一也。”瓒曰:“无符传出入为阑。”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①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②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③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矣。”
息畏汤,终不敢言。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④七岁而卒。⑤
注①集解徐广曰:“元狩五年行五铢钱。”
注②索隐今即今也。谓今日后即召君。
注③集解如淳曰:“舞犹弄也。”
注④集解如淳曰:“诸侯王相在郡守上,秩真二千石。律,真二千石俸月二万,二千石月万六千。”
注⑤集解徐广曰:“元鼎五年。”
卒后,上以黯故,官其弟汲仁至九卿,子汲偃至诸侯相。黯姑姊子司马安亦少与黯为太子洗马。安文深巧善宦,官四至九卿,以河南太守卒。昆弟以安故,同时至二千石者十人。濮阳段宏①始事盖侯信,②信任宏,宏亦再至九卿。
然-人仕者皆严惮汲黯,出其下。
注①索隐段客。案:汉书作“段宏”。
注②集解徐广曰:“太后兄王信。”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①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君死孝文时。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当时父。”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①声闻梁楚之闲。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安诸郊,②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注①集解服虔曰:“梁孝王之将,楚相之弟。”
注②集解如淳曰:“交道四通处也,请宾客便。”瓒曰:“诸郊谓长安四面郊祀之处,闲静,可以请宾客。”索隐按:置□驿,马谓于置着马也。四面郊。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①每朝,候上之闲,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
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注①集解徐广曰:“算音先管反,竹器。”索隐算音先管反。按:谓竹器,以言无铜漆也。汉书作“具器食”。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①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②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③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
注①集解如淳曰:“治行谓庄严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入’。一云宾客为大农僦人,僦人盖兴生财利,如今方宜矣。”-案:晋灼曰“当时为大农,而任使其宾客辜较任僦也”。瓒曰“任人谓保任见举者”。索隐僦音即就反。辜较音姑角。按:谓当时作大农,任宾客就人取庸直也。或者贳物以应官取庸,故下云“多逋负”。“辜较”字亦作“酤榷”。榷者,独也。言国家独榷酤也。此云“辜较”,亦谓令宾客任人专其利,故云辜较也。
注③集解如淳曰:“丞相长史。”
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①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注①索隐按:落犹零落,谓散也。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人乎!下-①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邳’。”索隐-音圭,县名,属京兆。徐广曰:
“下-作‘下邳’。”
【索隐述赞】河南矫制,自古称贤。淮南卧理,天子伏焉。积薪兴叹,伉直愈坚。郑庄推士,天下翕然。交道势利,翟公怆旃。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 第六十一
正义姚承云:“儒谓博士,为儒雅之林,综理古文,宣明旧艺,咸劝儒者,以成王化者也。”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①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
夫周室衰而关雎作,优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②世以混浊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余君③无所遇,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矣”。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故因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④
注①索隐案:谓学者课功着之于令,即今学令是也。
注②正义郑玄云:“鲁哀公十一年。是时道衰乐废,孔子还,修正之,故雅颂各得其所也。”
注③索隐案:后之记者失辞也。案家语等说,云孔子历聘诸国,莫能用,谓周-郑-齐-宋-曹——陈-楚-□-莒-匡等。纵历小国,亦无七十余国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录,一作‘缪’。”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①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②子张居陈,③澹台子羽居楚,④子夏居西河,⑤子贡终于齐。⑥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轮,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懦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闲,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注①索隐案:子夏为魏文侯师。子贡为齐-鲁聘吴-越,盖亦卿也。而宰予亦仕齐为卿。余未闻也。
注②集解案:仲尼弟子列传子路死于-,时孔子尚存也。
注③正义今陈州。
注④正义今苏州城南五里有澹台湖,湖北有澹台。
注⑤正义今汾州。
注⑥正义今青州。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①六-从此缺焉。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②卒与涉俱死。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③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注①正义颜云:“今新丰县温汤之处号愍儒乡。温汤西南三里有马谷,谷之西岸有坑,古相传以为秦坑儒处也-宏诏定古文尚书序云‘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视。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孔子八世孙,名鲋字甲也。”
注③索隐上音丁革反。
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故孔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夫齐鲁之闲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讲习大射乡饮之礼。叔孙通作汉礼仪,因为太常,诸生弟子共定者,咸为选首,于是喟然叹兴于学。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①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②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注①正义颜云:“陈——卢绾-韩信-黥布之徒相次反叛,征讨也。”
注②正义言孝文稍用文学之士居位。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①于齐则辕固生,②于燕则韩太傅。③言尚书自济南伏生。④言礼自鲁高堂生。⑤言易自-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⑥于赵自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⑦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陪’。”韦昭曰:“培,申公名,音扶尤反。”索隐徐广云“培,一作‘陪’,音裴”。韦昭曰“培,申公之名,音浮”。邹氏音普来反也。
注②正义申,辕,姓;培,固,名;公,生,其处号也。
注③索隐韩婴也。为常山王太傅也。
注④索隐按:张华云名胜,汉纪云字子贱。
注⑤索隐谢承云“秦氏季代有鲁人高堂伯”,则“伯”是其字。云“生”者,自汉已来儒者皆号“生”,亦“先生”省字呼之耳。
注⑥索隐毋音无。胡毋,姓。字子都。
注⑦集解徐广曰:“一云‘自齐为天子三公’。”
首节 上一节 225/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