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222节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诗,歌咏功德也,下四章之颂也。大泽之博,谓‘自我天覆,云之油油’。广符瑞之富,谓‘斑斑之兽’以下三章,言符瑞广大富饶也。”
自我天覆,云之油油。①甘露时雨,厥壤可游。滋液渗漉,②何生不育;
嘉自我天覆,云之油油。①甘露时雨,厥壤可游。滋液渗漉,②何生不育;
嘉谷六穗,我穑曷蓄。③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油油,云行貌。孟子曰‘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注②集解徐广曰:“渗音色荫反。”索隐案:说文云“渗漉,水下流之-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何所畜邪?畜嘉谷。”
非唯雨之,又润泽之;非唯濡之,泛?-之。①万物熙熙,怀而慕思。名山非唯雨之,又润泽之;非唯濡之,泛?-之。①万物熙熙,怀而慕思。名山显位,望君之来。②君乎君乎,侯不迈哉!③
注①集解徐广曰:“古‘布’字作‘?’。”索隐胡广曰:“泛,普也。言雨泽非偏于我,普-布散,无所不-之也。”
注②集解韦昭曰:“名山,大山也。显位,封禅也。”
注③索隐李奇云:“侯,何也。言君何不行封禅之事也。”案:迈训行也。如淳云“侯,维也”。
般般之兽,①乐我君囿;白质黑章,其仪可*(嘉)[喜]*;——睦睦,君子之般般之兽,①乐我君囿;白质黑章,其仪可*(嘉)[喜]*;——睦睦,君子之能。②盖闻其声,今观其来。厥涂靡踪,天瑞之征。③兹亦于舜,虞氏以兴。④
注①索隐案:般般,文彩之-也,音班。胡广曰“谓驺虞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音-,和貌也。能,一作‘态’。”-案:汉书音义曰“-和穆敬,言和且敬,有似君子”。索隐-音。
注③集解徐广曰:“其所来路非有-,盖自天降瑞,不行而至也。”
注④索隐文颖曰:“舜百兽率舞,则驺虞亦在其中者已。”
濯濯之麟,①游彼灵。②孟冬十月,君俎郊祀。驰我君舆,帝以享祉。
三濯濯之麟,①游彼灵。②孟冬十月,君俎郊祀。驰我君舆,帝以享祉。
三代之前,盖未尝有。
注①索隐诗人云“-鹿濯濯”,注云“濯濯,嬉游-”也。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武帝祠五-,获白麟,故言游灵。”
宛宛黄龙,①兴德而升;采色炫耀,-炳辉煌。②正阳显见,③觉寤黎。宛宛黄龙,①兴德而升;采色炫耀,-炳辉煌。②正阳显见,③觉寤黎。
于传载之,云受命所乘。④
注①索隐胡广曰:“屈伸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音晃。辉音魂。”
注③索隐文颖曰:“阳,明也。谓南面受朝也。”
注④索隐如淳云:“书传所载,揆其比类,以为汉土德,黄龙为之应,见之于成纪,故云受命所乘也。”
厥之有章,不必谆谆。①依类托寓,谕以封峦。②厥之有章,不必谆谆。①依类托寓,谕以封峦。②
注①集解徐广曰:“谆,止纯反。告之丁宁。”-案:汉书音义曰“天之所命,表以符瑞,章明其德,不必谆谆然有语言也。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寓,寄也。峦,山也。言依事类托寄,以喻封禅者。”
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圣王之德,兢兢翼翼也。故曰“兴必虑衰,安必思危”。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舜在假典,①顾省厥遗:
此之谓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假,大也。”
司马相如既卒①五岁,天子始祭后土。八年而遂先礼中岳,②封于太山,③至梁父禅肃然。④
注①集解徐广曰:“元狩五年也。”
注②正义嵩高也,在洛州阳城县西北二十二里。
注③正义在兖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
注④集解徐广曰:“小山,在泰山下趾东北。”
相如他所着,若遗平陵侯①书-与五公子相难-草木书篇不采,采其尤着公卿者云。
注①集解徐广曰:“苏建也。”
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①易本隐之以显,②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③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④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杨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余采其语可论者着于篇。
注①集解韦昭曰:“推见事至于隐讳,谓若晋文召天子,经言‘狩河阳’之属。”
索隐李奇曰:“隐犹微也。言其义彰而文微,若隐公见-,而经不书,讳之。”
韦昭曰:“推见事至于隐讳,谓若晋文召天子,经言‘狩河阳’之属。”
注②集解韦昭曰:“易本隐微妙,出为人事乃显著也。”索隐韦昭曰:“易本陰阳之微妙,出为人事乃更昭著也。”虞喜志林曰:“春秋以人事通天道,是推见以至隐也。易以天道接人事,是本隐以之明显也。”
注③集解韦昭曰:“先言王公大人之德,乃后及-庶也。”索隐文颖曰:“大雅先言大人王公之德,后及-庶。”
注④集解韦昭曰:“小雅之人志狭小,先道己之忧苦,其流乃及上政之得失者。”
索隐文颖曰:“小雅之人材志狭小,先道己之忧苦,其末流及上政之得失也。故礼纬云小雅讥己得失,及之于上也。”
【索隐述赞】相如纵诞,窃赀卓氏。其学无方,其才足倚。子虚过咤,上林非侈。四马还邛,百金献伎。惜哉封禅,遗文卓尔。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第五十八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①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②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真定,厉王母之家在焉,父世县也。③
注①正义赵,张耳所都,今邢州也。
注②正义悔不理厉王母。
注③索隐案:汉书曰“母家县”。案:谓父祖代居真定也。
高祖十一年*(十)⑦*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①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蚤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②令从者魏敬刭之。③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注①集解徐广曰:“九江-庐江-衡山-豫章也。”
注②索隐案:汉书作“-金椎椎之”。案:魏公子无忌使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槌之也。
注③正义刭,古鼎反。刭谓刺颈。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车四十乘①反谷口,②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
注①集解徐广曰:“大车驾马曰。音己足反。”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谷口在长安北,故县也,处多险阻。”正义括地志云:
“谷口故城在雍州醴泉县东北四十里,汉谷口县也。”
“丞相臣张仓-典客臣冯敬-行御史大夫事宗正臣逸-廷尉臣贺-备盗贼中尉臣福昧死言:淮南王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无度,为黄屋盖乘舆,出入拟于天子,擅为法令,不用汉法。及所置吏,以其郎中春为丞相,聚收汉诸侯人及有罪亡者,匿与居,为治家室,赐其财物爵禄田宅,爵或至关内侯,奉以二千石,①所不当得,②欲以有为。大夫但-③士五开章等七十人④与棘蒲侯太子奇谋反,⑤欲以危宗庙社稷。使开章陰告长,与谋使闽越及匈奴发其兵。开章之淮南见长,长数与坐语饮食,为家室娶妇,以二千石俸奉之。
开章使人告但,已言之王。春使使报但等。吏觉知,使长安尉奇等往捕开章。
长匿不予,与故中尉-忌⑥谋,杀以闭口。⑦为棺-衣衾,葬之肥陵邑,⑧谩吏曰
⑨‘不知安在’。⑩又详聚土,树表其上,曰‘开章死,埋此下’。
及长身自贼杀无罪者一人;令吏论杀无罪者六人;为亡命□市罪诈捕命者以除罪;⑾擅罪人,罪人无告劾,系治城旦舂以上十四人;赦免罪人,死罪十八人,城旦舂以下五十八人;赐人爵关内侯以下九十四人。前日长病,陛下忧苦之,使使者赐书-枣脯。长不欲受赐,不肯见拜使者。南海民处庐江界中者反,淮南吏卒击之。陛下以淮南民贫苦,遣使者赐长帛五千匹,以赐吏卒劳苦者。长不欲受赐,谩言曰‘无劳苦者’。南海民王织上书献璧皇帝,忌擅燔其书,不以闻。
⒀吏请召治忌,长不遣,谩言曰‘忌病’。春又请长,愿入见,长怒曰‘女欲离我自附汉’。长当□市,臣请论如法。”
注①集解如淳曰:“赐亡畔来者如赐其国二千石也。”瓒曰:“奉以二千石之秩禄。”
注②索隐案:谓有罪之人不得关内侯及二千石。
注③集解张晏曰:“大夫,姓也。上云‘男子但’,明其姓大夫也。”瓒曰:“官为大夫,名但者也。”索隐张揖曰大夫姓,非也。案:上云“男子但”,此云“大夫但”及“士伍开章”,则知大夫是官也。
注④集解如淳曰:“律‘有罪失官爵称士五’者也。开章,名。”
注⑤集解徐广曰:“棘蒲侯柴武以文帝后元年卒,谥刚。嗣子谋反,不得置后,国除。”
注⑥索隐-,姓也,音坚。严助传则作“闲忌”,亦同音坚。
注⑦正义谋杀开章,以闭绝谋反之口也。
注⑧正义括地志云:“肥陵故县在寿州安丰县东六十里,在故六城东北百余里。”
注⑨索隐上音慢。慢,诳也。
注⑩索隐按:实葬肥陵,诳云不知处。肥陵,地名,在肥水之上也。
注⑾集解晋灼曰:“亡命者当弃市,而王藏之,诈捕不命者而言命,以脱命者之罪。”
注⑿集解文颖曰:“忌,-忌。”
制曰:“朕不忍致法于王,其与列侯二千石议。”
“臣仓-臣敬-臣逸-臣福-臣贺昧死言:臣谨与列侯吏二千石臣婴等四十三人议,皆曰‘长不奉法度,不听天子诏,乃陰聚徒党及谋反者,厚养亡命,欲以有为’。臣等议论如法。”
制曰:“朕不忍致法于王,其赦长死罪,废勿王。”
“臣仓等昧死言:长有大死罪,陛下不忍致法,幸赦,废勿王。臣请处蜀郡严道邛邮,①遣其子母从居,②县为筑盖家室,皆廪食给薪菜盐豉炊食器席蓐。臣等昧死请,请布告天下。”
注①集解徐广曰:“严道有邛-九折阪,又有邮置。”-案:张晏曰“严道,蜀郡县”。索隐按:严道,蜀郡之县也。县有蛮夷曰道。严道有邛莱山,有邮置,故曰“严道邛邮”也。
注②索隐案:乐产云“妾媵之有子者从去也”。
制曰:“计食长给肉日五斤,酒二斗。令故美人才人得幸者十人从居。他可。”
①
注①索隐按:谓他事可其制也。
自我天覆,云之油油。①甘露时雨,厥壤可游。滋液渗漉,②何生不育;
嘉自我天覆,云之油油。①甘露时雨,厥壤可游。滋液渗漉,②何生不育;
嘉谷六穗,我穑曷蓄。③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油油,云行貌。孟子曰‘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注②集解徐广曰:“渗音色荫反。”索隐案:说文云“渗漉,水下流之-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何所畜邪?畜嘉谷。”
非唯雨之,又润泽之;非唯濡之,泛?-之。①万物熙熙,怀而慕思。名山非唯雨之,又润泽之;非唯濡之,泛?-之。①万物熙熙,怀而慕思。名山显位,望君之来。②君乎君乎,侯不迈哉!③
注①集解徐广曰:“古‘布’字作‘?’。”索隐胡广曰:“泛,普也。言雨泽非偏于我,普-布散,无所不-之也。”
注②集解韦昭曰:“名山,大山也。显位,封禅也。”
注③索隐李奇云:“侯,何也。言君何不行封禅之事也。”案:迈训行也。如淳云“侯,维也”。
般般之兽,①乐我君囿;白质黑章,其仪可*(嘉)[喜]*;——睦睦,君子之般般之兽,①乐我君囿;白质黑章,其仪可*(嘉)[喜]*;——睦睦,君子之能。②盖闻其声,今观其来。厥涂靡踪,天瑞之征。③兹亦于舜,虞氏以兴。④
注①索隐案:般般,文彩之-也,音班。胡广曰“谓驺虞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音-,和貌也。能,一作‘态’。”-案:汉书音义曰“-和穆敬,言和且敬,有似君子”。索隐-音。
注③集解徐广曰:“其所来路非有-,盖自天降瑞,不行而至也。”
注④索隐文颖曰:“舜百兽率舞,则驺虞亦在其中者已。”
濯濯之麟,①游彼灵。②孟冬十月,君俎郊祀。驰我君舆,帝以享祉。
三濯濯之麟,①游彼灵。②孟冬十月,君俎郊祀。驰我君舆,帝以享祉。
三代之前,盖未尝有。
注①索隐诗人云“-鹿濯濯”,注云“濯濯,嬉游-”也。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武帝祠五-,获白麟,故言游灵。”
宛宛黄龙,①兴德而升;采色炫耀,-炳辉煌。②正阳显见,③觉寤黎。宛宛黄龙,①兴德而升;采色炫耀,-炳辉煌。②正阳显见,③觉寤黎。
于传载之,云受命所乘。④
注①索隐胡广曰:“屈伸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音晃。辉音魂。”
注③索隐文颖曰:“阳,明也。谓南面受朝也。”
注④索隐如淳云:“书传所载,揆其比类,以为汉土德,黄龙为之应,见之于成纪,故云受命所乘也。”
厥之有章,不必谆谆。①依类托寓,谕以封峦。②厥之有章,不必谆谆。①依类托寓,谕以封峦。②
注①集解徐广曰:“谆,止纯反。告之丁宁。”-案:汉书音义曰“天之所命,表以符瑞,章明其德,不必谆谆然有语言也。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寓,寄也。峦,山也。言依事类托寄,以喻封禅者。”
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圣王之德,兢兢翼翼也。故曰“兴必虑衰,安必思危”。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舜在假典,①顾省厥遗:
此之谓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假,大也。”
司马相如既卒①五岁,天子始祭后土。八年而遂先礼中岳,②封于太山,③至梁父禅肃然。④
注①集解徐广曰:“元狩五年也。”
注②正义嵩高也,在洛州阳城县西北二十二里。
注③正义在兖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
注④集解徐广曰:“小山,在泰山下趾东北。”
相如他所着,若遗平陵侯①书-与五公子相难-草木书篇不采,采其尤着公卿者云。
注①集解徐广曰:“苏建也。”
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①易本隐之以显,②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③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④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杨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余采其语可论者着于篇。
注①集解韦昭曰:“推见事至于隐讳,谓若晋文召天子,经言‘狩河阳’之属。”
索隐李奇曰:“隐犹微也。言其义彰而文微,若隐公见-,而经不书,讳之。”
韦昭曰:“推见事至于隐讳,谓若晋文召天子,经言‘狩河阳’之属。”
注②集解韦昭曰:“易本隐微妙,出为人事乃显著也。”索隐韦昭曰:“易本陰阳之微妙,出为人事乃更昭著也。”虞喜志林曰:“春秋以人事通天道,是推见以至隐也。易以天道接人事,是本隐以之明显也。”
注③集解韦昭曰:“先言王公大人之德,乃后及-庶也。”索隐文颖曰:“大雅先言大人王公之德,后及-庶。”
注④集解韦昭曰:“小雅之人志狭小,先道己之忧苦,其流乃及上政之得失者。”
索隐文颖曰:“小雅之人材志狭小,先道己之忧苦,其末流及上政之得失也。故礼纬云小雅讥己得失,及之于上也。”
【索隐述赞】相如纵诞,窃赀卓氏。其学无方,其才足倚。子虚过咤,上林非侈。四马还邛,百金献伎。惜哉封禅,遗文卓尔。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第五十八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①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②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真定,厉王母之家在焉,父世县也。③
注①正义赵,张耳所都,今邢州也。
注②正义悔不理厉王母。
注③索隐案:汉书曰“母家县”。案:谓父祖代居真定也。
高祖十一年*(十)⑦*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①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蚤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②令从者魏敬刭之。③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注①集解徐广曰:“九江-庐江-衡山-豫章也。”
注②索隐案:汉书作“-金椎椎之”。案:魏公子无忌使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槌之也。
注③正义刭,古鼎反。刭谓刺颈。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车四十乘①反谷口,②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
注①集解徐广曰:“大车驾马曰。音己足反。”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谷口在长安北,故县也,处多险阻。”正义括地志云:
“谷口故城在雍州醴泉县东北四十里,汉谷口县也。”
“丞相臣张仓-典客臣冯敬-行御史大夫事宗正臣逸-廷尉臣贺-备盗贼中尉臣福昧死言:淮南王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无度,为黄屋盖乘舆,出入拟于天子,擅为法令,不用汉法。及所置吏,以其郎中春为丞相,聚收汉诸侯人及有罪亡者,匿与居,为治家室,赐其财物爵禄田宅,爵或至关内侯,奉以二千石,①所不当得,②欲以有为。大夫但-③士五开章等七十人④与棘蒲侯太子奇谋反,⑤欲以危宗庙社稷。使开章陰告长,与谋使闽越及匈奴发其兵。开章之淮南见长,长数与坐语饮食,为家室娶妇,以二千石俸奉之。
开章使人告但,已言之王。春使使报但等。吏觉知,使长安尉奇等往捕开章。
长匿不予,与故中尉-忌⑥谋,杀以闭口。⑦为棺-衣衾,葬之肥陵邑,⑧谩吏曰
⑨‘不知安在’。⑩又详聚土,树表其上,曰‘开章死,埋此下’。
及长身自贼杀无罪者一人;令吏论杀无罪者六人;为亡命□市罪诈捕命者以除罪;⑾擅罪人,罪人无告劾,系治城旦舂以上十四人;赦免罪人,死罪十八人,城旦舂以下五十八人;赐人爵关内侯以下九十四人。前日长病,陛下忧苦之,使使者赐书-枣脯。长不欲受赐,不肯见拜使者。南海民处庐江界中者反,淮南吏卒击之。陛下以淮南民贫苦,遣使者赐长帛五千匹,以赐吏卒劳苦者。长不欲受赐,谩言曰‘无劳苦者’。南海民王织上书献璧皇帝,忌擅燔其书,不以闻。
⒀吏请召治忌,长不遣,谩言曰‘忌病’。春又请长,愿入见,长怒曰‘女欲离我自附汉’。长当□市,臣请论如法。”
注①集解如淳曰:“赐亡畔来者如赐其国二千石也。”瓒曰:“奉以二千石之秩禄。”
注②索隐案:谓有罪之人不得关内侯及二千石。
注③集解张晏曰:“大夫,姓也。上云‘男子但’,明其姓大夫也。”瓒曰:“官为大夫,名但者也。”索隐张揖曰大夫姓,非也。案:上云“男子但”,此云“大夫但”及“士伍开章”,则知大夫是官也。
注④集解如淳曰:“律‘有罪失官爵称士五’者也。开章,名。”
注⑤集解徐广曰:“棘蒲侯柴武以文帝后元年卒,谥刚。嗣子谋反,不得置后,国除。”
注⑥索隐-,姓也,音坚。严助传则作“闲忌”,亦同音坚。
注⑦正义谋杀开章,以闭绝谋反之口也。
注⑧正义括地志云:“肥陵故县在寿州安丰县东六十里,在故六城东北百余里。”
注⑨索隐上音慢。慢,诳也。
注⑩索隐按:实葬肥陵,诳云不知处。肥陵,地名,在肥水之上也。
注⑾集解晋灼曰:“亡命者当弃市,而王藏之,诈捕不命者而言命,以脱命者之罪。”
注⑿集解文颖曰:“忌,-忌。”
制曰:“朕不忍致法于王,其与列侯二千石议。”
“臣仓-臣敬-臣逸-臣福-臣贺昧死言:臣谨与列侯吏二千石臣婴等四十三人议,皆曰‘长不奉法度,不听天子诏,乃陰聚徒党及谋反者,厚养亡命,欲以有为’。臣等议论如法。”
制曰:“朕不忍致法于王,其赦长死罪,废勿王。”
“臣仓等昧死言:长有大死罪,陛下不忍致法,幸赦,废勿王。臣请处蜀郡严道邛邮,①遣其子母从居,②县为筑盖家室,皆廪食给薪菜盐豉炊食器席蓐。臣等昧死请,请布告天下。”
注①集解徐广曰:“严道有邛-九折阪,又有邮置。”-案:张晏曰“严道,蜀郡县”。索隐按:严道,蜀郡之县也。县有蛮夷曰道。严道有邛莱山,有邮置,故曰“严道邛邮”也。
注②索隐案:乐产云“妾媵之有子者从去也”。
制曰:“计食长给肉日五斤,酒二斗。令故美人才人得幸者十人从居。他可。”
①
注①索隐按:谓他事可其制也。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