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220节
注⑤索隐谓所不虑而猛兽骇发也。
注⑥集解蔡邕曰:“古者诸侯贰车九乘,秦灭九国,兼其车服,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
注⑦集解吴越春秋曰:“羿传射于逢蒙。”索隐孟子云“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后驰,犹时有衔橛之变,①而况涉乎蓬蒿,驰乎丘坟,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祸也不亦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而乐出于万有一危之涂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橛音巨月反。钩逆者谓之橛矣。”索隐衔-之变。张揖曰:
“衔,马勒衔也-,-马口长衔也。”周迁舆服志云:“钩逆上者为-在衔中,以铁为之,大如鸡子。”盐铁论云:“无衔-而御捍马。”-音巨月反。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
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①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之留意幸察。
注①索隐张揖云:“畏檐瓦堕中人。”乐产云:“垂,边也。恐堕坠*(之)*也。”
上善之。还过宜春宫,①相如奏赋以哀二世行失也。其辞曰:
注①正义括地志:“秦宜春宫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三十里。宜春苑在宫之东,杜之南。始皇本纪云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案:今宜春宫见二世陵,故作赋以哀也。
登陂-①之长阪兮,坌入②曾宫之嵯峨。临曲江之-州兮,③望南山之参差。岩岩深山之——兮,④通谷-兮-□。⑤汩——⑥习以永逝兮,注平皋之广衍。观-树之——兮,⑦览竹林之榛榛。东驰土山兮,北揭石濑。
⑧弥节容与兮,⑨历吊二世。持身不谨兮,亡国失。信谗不寤兮,宗庙灭绝。呜
呼哀哉!躁行之不得兮,坟墓芜秽而不修兮,魂无归而不食-邈绝而不齐兮,弥久远
而愈树。津罔阆而飞扬兮,拾九天而永逝。⑩呜呼哀哉!
注①索隐登陂。陂音普何反-音徒何反。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坌,并也。”索隐上音步反。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长也。苑中有曲江之象,泉中有长洲也。”索隐案:-音祈-□-,谓曲岸头也。张揖曰:“-,长也。苑中有曲江之象,中有长州,又有宫阁路,谓之曲江,在杜陵西北五里。”又三辅旧事云“乐游原在北”是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音力工反。”索隐-音苦江反。晋灼曰:“音笼,古‘-’字。”萧该云:“-,或作‘-’,长大-也。”
注⑤索隐呼寒呼加二反。
注⑥索隐上音于笔反-音域,疾-也-音许及反。汉书作“-”,-,轻举意也。
注⑦索隐-音-,谓隐也。
注⑧索隐说文云:“濑,水流沙上也。”
注⑨索隐容与,游戏貌也。
注⑩正义太玄经云:“九天谓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天,六为廓天,七为减天,八为沉天,九为成天。”
相如拜为孝文园令。①天子让雷有橹事,相如见上好-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相如以为列-之传居山泽闲,②形容甚-,③此非帝王之-意也,乃遂就大人赋。其辞曰:
注①索隐百官志云“陵园令,六百石,掌案行扫除”也。
注②索隐列仙之传居山泽。案:传者,谓相传以列仙居山泽闲,音持全反。
小颜及刘氏并作“儒”。儒,柔也,术士之称,非。
注③集解徐广曰:“-,瘦也。”索隐韦昭曰:“-,瘠也。”舍人云:“-,瘦也。”文子云:“尧馇瘦。”音巨俱反。
世有大人①兮,在于中州。宅弥万里兮,曾不足以少留。悲世俗之迫隘兮,②-轻举而远游。垂绛幡之素-兮,载云气而上浮。建格泽之长竿兮,总光耀之采旄。③垂旬始以为-兮,-彗星而为。④掉指桥以偃蹇兮,⑤又旖旎以招摇。揽-枪以为旌兮,
⑥靡屈虹而为绸。⑦红杳渺以眩愍兮,⑧-风涌而云浮。驾应龙象舆之蠖略逶丽兮,骖赤螭青虬之——蜿蜒。低-夭-据以骄骜兮,⑨诎折隆穷蠼以连卷⑩沛艾赳-仡以——兮,⑾放散畔岸骧以孱颜。⑿-踱-辖容以委丽兮,绸缪偃蹇怵垫以梁倚。⒀纠蓼叫-蹋以-路兮,[一四]蔑蒙踊跃腾而狂。⒂-飒卉翕-至电过兮,焕然雾除,霍然云消。
注①索隐张揖云:“喻天子。”向秀云:“圣人在位,谓之大人。”张华云:“相如作远游之体,以大人赋之也。”
注②索隐如淳曰:“武帝云‘诚得如黄帝,去妻子如脱屣’,是悲世俗迫隘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格泽之气如炎火状,黄白色,起地上至天,以此气为竿。旄,葆也,总,系也。系光耀之气于长竿,以为葆者。”
注④集解汉书音义曰:“旬始气如雄鸡,县于葆下以为旒也-,燕尾也-彗星,缀着旒以为燕尾。”
注⑤集解汉书音义曰:“指桥,随风指靡。”索隐棹音徒吊反。指音居桀反。
桥音矫。张揖曰:“指矫,随风指靡。偃蹇,高。”应劭云:“旌旗屈挠之。”
注⑥正义天官书云:“天-长四丈,末锐。天枪长数丈,两头锐,其形类彗也。”
注⑦集解汉书音义曰:“绸,韬也。以断虹为旌杠之韬。”索隐绸音筹,或音韬。屈虹,断虹也。
注⑧集解汉书音义曰:“旬始,屈虹,气色。红杳渺,眩愍,-冥无光也。”
索隐红杳眇以泫愍。苏林曰:“泫音炫。愍音□。”晋灼曰:“红,赤色。杳眇,深远;泫愍,混合也。”红,或作“虹”也。
注⑨索隐张揖曰:“据,直项也。骄骜,纵恣也。”据音据。骄音居召反。骜音五到反。
注⑩索隐-以连卷。韦昭曰:“龙之形-也。”-音起碧反。连卷音辇卷也。
注⑾集解汉书音义曰:“赳-,申颈低-也——,不前也。”索隐孟康曰:
“赳-,申颈低头。”张揖曰;“赳-,牙跳也。”赳音居幼反-音许救反。
张揖曰;“仡,举头也——,不前也。”-音□吏反-音鱼吏反也。
注⑿索隐服虔曰:“马仰头,其口开,正孱颜也。”韦昭曰:“颜音吾板反。”
诗云“两服上骧”,注云“骧,马”是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踱,乍前乍却也-音丑栗反。踱音□略反-,乌葛反。辖音曷。绸,一作‘雕’。垫音他略反。”-案:汉书音义曰“怵垫,走也。梁倚,相着也”。索隐-踱。张揖曰:“-踱,疾行——,前却也。”-
音褚栗反。踱音褚略反-音乌葛反-音曷。蜩-偃蹇。蜩音徒吊反-音□吊反。张揖曰:“偃蹇,却距也。”广雅曰:“偃蹇,夭矫之。”张揖曰:
“怵垫,奔走。梁倚,相着。”韦昭曰:“垫音笞略反。相如传云‘倏垫远去’,垫,视也。”
注⒁集解徐广曰:“-音介,至也。”索隐蓼音了-音五到反。小颜云:
“叫-,高举。”踏音徒答反-音届。三仓云:“踏,着地。”孙炎云:“-,古‘界’字也。”
注⒂集解汉书音义曰:“蔑蒙,飞扬也-,走。”索隐□蒙。张揖曰:“□蒙,飞扬也-,走。”
邪绝少阳而登太陰兮,与真人乎相求。①互折窈窕以右转兮,横厉飞泉以正东。②悉征灵圉而选之兮,部乘-神于瑶光。③使五帝先导兮,④反太一而从陵阳。⑤左玄冥而右寒赖兮,⑥前陆离而后-湟。⑦厮征伯侨⑧而役羡门兮,⑨属岐伯使尚方。⑩祝融惊而跸御兮,⑾清-气而后行。屯余车其万乘兮,-云盖而树华旗。⑿使句芒其将行兮,⒀吾欲往乎南嬉。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少阳,东极;太陰,北极。邪度,东极而升北极者也。
注②正义厉,渡也。张云:“飞泉,谷也,在昆仑山西南。”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摇光,北斗杓头第一星。”
注④正义遵,导。应云“五帝,五-,帝太-之属也”。
注⑤集解汉书音义曰:“仙人陵阳子明也。”正义天官书云:“中官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列仙传云:“子明于沛-县旋溪钓得白龙,放之,后白龙来迎子明去,止陵阳山上百余年,遂得仙也。”
注⑥集解汉书音义曰:“寒赖,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也。或曰水神。”
注⑦集解汉书音义曰:“皆神名。”
注⑧集解徐广曰:“燕人也,形解而仙也。”索隐应劭曰:“-,役也。”张揖曰:“王子乔也。”汉书郊祀志作“正伯侨”,此当别人,恐非王子乔也。
注⑨正义张云:“羡门,碣石山上仙人羡门高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岐伯,黄帝臣。”-案:汉书音义曰“尚,主也。岐伯,黄帝太医,属使主方药”。
注⑾正义张云:“祝融,南方炎帝之佐也。兽身人面,乘两龙,应火正也。
火正祝融警跸清氛气也。”
注⑿索隐-音祖内反。如淳曰:“-,合也。合五彩云为盖也。”
注⒀正义张云:“句芒,东方青帝之佐也。鸟身人面,乘两龙。”颜云:“将行,领从者也。”
历唐尧于崇山兮,过虞舜于九疑。①纷湛湛②其差错兮,杂沓胶葛③以方驰。蚤扰冲苁④其相纷-兮,滂濞泱轧洒以林离。钻罗列聚丛以茏茸兮,衍曼流烂坛以陆离。⑤径入赖室之砰磷郁律兮,洞出鬼谷之——嵬唛。⑥-览八-而观四荒兮,-渡九江而越五河。⑦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⑧杭绝浮渚而涉流沙。⑨奄息总极泛滥水嬉兮,⑩使灵娲鼓瑟而舞冯夷。[一一]时若——将混浊兮,召屏翳⑿诛风伯⒀而刑雨师。⒁西望昆仑⒂之轧——忽兮,直径驰乎三危。⒃排阊阖而入帝宫兮,⒄载玉女而与之归。⒅舒阆风
而摇集兮,⒆亢乌腾而一止。[二0]低回陰山翔以纡曲兮,[二一]吾乃今目睹西王母远然白首。[二二]载胜而袕处兮,[二三]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二四]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
注①正义张云:“崇山,狄山也。海外经云‘狄山,帝尧葬其阳’。九疑山,零陵营道县,舜所葬处。”
注②索隐音徒感反。
注③索隐胶。广雅云:“胶-,驱驰也。”
注④索隐上昌勇反,下息□反。
注⑤集解徐广曰:“坛音坦。”
注⑥集解汉书音义曰:“鬼谷在北辰下,-鬼之所聚也。楚辞曰‘赘鬼谷于北辰’也。”正义唛,口骨反-音力罪反。嵬音乌回反。唛音回。张云:“——嵬唛,不平也。”
注⑦正义颜云:“五色之河也。仙经云紫-碧-绛-青-黄之河也。”
注⑧正义姚丞云:“大荒西经云昆仑之丘,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括地志云:“弱水有二原,俱出女国北阿-达山,南流会于国北,又南历国北,东去一里,深丈余,阔六十步,非乘舟不可济,流入海。阿-达山一名昆仑山,其山为天柱,在雍州西南一万五千三百七十里。”又云:“弱水在甘州张掖县南山下也。”
注⑨集解汉书音义曰:“杭,船也。绝,渡也。浮渚,流沙中渚也。”
注⑩集解汉书音义曰:“总极,葱领山也,在西域中也。”
注⑾集解徐广曰:“娲,一作‘贻’。”-案:汉书音义曰“灵娲,女娲也。
冯夷,河伯字也。淮南子曰‘冯夷得道,以潜大川’”。正义姓冯名夷,以庚日溺死。河常以庚日好溺死人。
注⑿正义应云:“屏翳,天神使也。”韦云:“雷师也。”
注⒀正义张云:“风伯字飞廉。”
注⒁正义沙州有雨师祠。
注⒂正义张云:“海内经云昆仑去中国五万里,天帝之下都也。其山广袤百里,高八万仞,增城九重,面九井,以玉为槛,旁有五门,开明兽守之。”括地志云:“昆仑在肃州酒泉县南八十里。十六国春秋后魏昭成帝建国十年,凉张骏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有石室,王母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又删丹西河名云弱水,禹贡昆仑在临羌之西,即此明矣。”括地志云:“又阿-达山亦名建末达山,亦名昆仑山。恒河出其南吐师子口,经天竺入达山。妫水今名为浒海,出于昆仑西北隅吐马口,经安息-大夏国入西海。黄河出东北隅吐牛口,东北流经滥泽,潜出大积石山,至华山北,东入海。其三河去山入海各三万里。此谓大昆仑,肃州谓小昆仑也。禹本纪云‘河出昆仑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隐避为光明也’。”
注⒃集解三危,山名也。正义括地志云:“三危山在沙州东南三十里。”
注⒄正义韦昭云:“阊阖,天门也。淮南子曰‘西方曰西极之山,阊阖之门’。”
注⑥集解蔡邕曰:“古者诸侯贰车九乘,秦灭九国,兼其车服,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
注⑦集解吴越春秋曰:“羿传射于逢蒙。”索隐孟子云“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后驰,犹时有衔橛之变,①而况涉乎蓬蒿,驰乎丘坟,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祸也不亦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而乐出于万有一危之涂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橛音巨月反。钩逆者谓之橛矣。”索隐衔-之变。张揖曰:
“衔,马勒衔也-,-马口长衔也。”周迁舆服志云:“钩逆上者为-在衔中,以铁为之,大如鸡子。”盐铁论云:“无衔-而御捍马。”-音巨月反。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
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①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之留意幸察。
注①索隐张揖云:“畏檐瓦堕中人。”乐产云:“垂,边也。恐堕坠*(之)*也。”
上善之。还过宜春宫,①相如奏赋以哀二世行失也。其辞曰:
注①正义括地志:“秦宜春宫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三十里。宜春苑在宫之东,杜之南。始皇本纪云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案:今宜春宫见二世陵,故作赋以哀也。
登陂-①之长阪兮,坌入②曾宫之嵯峨。临曲江之-州兮,③望南山之参差。岩岩深山之——兮,④通谷-兮-□。⑤汩——⑥习以永逝兮,注平皋之广衍。观-树之——兮,⑦览竹林之榛榛。东驰土山兮,北揭石濑。
⑧弥节容与兮,⑨历吊二世。持身不谨兮,亡国失。信谗不寤兮,宗庙灭绝。呜
呼哀哉!躁行之不得兮,坟墓芜秽而不修兮,魂无归而不食-邈绝而不齐兮,弥久远
而愈树。津罔阆而飞扬兮,拾九天而永逝。⑩呜呼哀哉!
注①索隐登陂。陂音普何反-音徒何反。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坌,并也。”索隐上音步反。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长也。苑中有曲江之象,泉中有长洲也。”索隐案:-音祈-□-,谓曲岸头也。张揖曰:“-,长也。苑中有曲江之象,中有长州,又有宫阁路,谓之曲江,在杜陵西北五里。”又三辅旧事云“乐游原在北”是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音力工反。”索隐-音苦江反。晋灼曰:“音笼,古‘-’字。”萧该云:“-,或作‘-’,长大-也。”
注⑤索隐呼寒呼加二反。
注⑥索隐上音于笔反-音域,疾-也-音许及反。汉书作“-”,-,轻举意也。
注⑦索隐-音-,谓隐也。
注⑧索隐说文云:“濑,水流沙上也。”
注⑨索隐容与,游戏貌也。
注⑩正义太玄经云:“九天谓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天,六为廓天,七为减天,八为沉天,九为成天。”
相如拜为孝文园令。①天子让雷有橹事,相如见上好-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相如以为列-之传居山泽闲,②形容甚-,③此非帝王之-意也,乃遂就大人赋。其辞曰:
注①索隐百官志云“陵园令,六百石,掌案行扫除”也。
注②索隐列仙之传居山泽。案:传者,谓相传以列仙居山泽闲,音持全反。
小颜及刘氏并作“儒”。儒,柔也,术士之称,非。
注③集解徐广曰:“-,瘦也。”索隐韦昭曰:“-,瘠也。”舍人云:“-,瘦也。”文子云:“尧馇瘦。”音巨俱反。
世有大人①兮,在于中州。宅弥万里兮,曾不足以少留。悲世俗之迫隘兮,②-轻举而远游。垂绛幡之素-兮,载云气而上浮。建格泽之长竿兮,总光耀之采旄。③垂旬始以为-兮,-彗星而为。④掉指桥以偃蹇兮,⑤又旖旎以招摇。揽-枪以为旌兮,
⑥靡屈虹而为绸。⑦红杳渺以眩愍兮,⑧-风涌而云浮。驾应龙象舆之蠖略逶丽兮,骖赤螭青虬之——蜿蜒。低-夭-据以骄骜兮,⑨诎折隆穷蠼以连卷⑩沛艾赳-仡以——兮,⑾放散畔岸骧以孱颜。⑿-踱-辖容以委丽兮,绸缪偃蹇怵垫以梁倚。⒀纠蓼叫-蹋以-路兮,[一四]蔑蒙踊跃腾而狂。⒂-飒卉翕-至电过兮,焕然雾除,霍然云消。
注①索隐张揖云:“喻天子。”向秀云:“圣人在位,谓之大人。”张华云:“相如作远游之体,以大人赋之也。”
注②索隐如淳曰:“武帝云‘诚得如黄帝,去妻子如脱屣’,是悲世俗迫隘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格泽之气如炎火状,黄白色,起地上至天,以此气为竿。旄,葆也,总,系也。系光耀之气于长竿,以为葆者。”
注④集解汉书音义曰:“旬始气如雄鸡,县于葆下以为旒也-,燕尾也-彗星,缀着旒以为燕尾。”
注⑤集解汉书音义曰:“指桥,随风指靡。”索隐棹音徒吊反。指音居桀反。
桥音矫。张揖曰:“指矫,随风指靡。偃蹇,高。”应劭云:“旌旗屈挠之。”
注⑥正义天官书云:“天-长四丈,末锐。天枪长数丈,两头锐,其形类彗也。”
注⑦集解汉书音义曰:“绸,韬也。以断虹为旌杠之韬。”索隐绸音筹,或音韬。屈虹,断虹也。
注⑧集解汉书音义曰:“旬始,屈虹,气色。红杳渺,眩愍,-冥无光也。”
索隐红杳眇以泫愍。苏林曰:“泫音炫。愍音□。”晋灼曰:“红,赤色。杳眇,深远;泫愍,混合也。”红,或作“虹”也。
注⑨索隐张揖曰:“据,直项也。骄骜,纵恣也。”据音据。骄音居召反。骜音五到反。
注⑩索隐-以连卷。韦昭曰:“龙之形-也。”-音起碧反。连卷音辇卷也。
注⑾集解汉书音义曰:“赳-,申颈低-也——,不前也。”索隐孟康曰:
“赳-,申颈低头。”张揖曰;“赳-,牙跳也。”赳音居幼反-音许救反。
张揖曰;“仡,举头也——,不前也。”-音□吏反-音鱼吏反也。
注⑿索隐服虔曰:“马仰头,其口开,正孱颜也。”韦昭曰:“颜音吾板反。”
诗云“两服上骧”,注云“骧,马”是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踱,乍前乍却也-音丑栗反。踱音□略反-,乌葛反。辖音曷。绸,一作‘雕’。垫音他略反。”-案:汉书音义曰“怵垫,走也。梁倚,相着也”。索隐-踱。张揖曰:“-踱,疾行——,前却也。”-
音褚栗反。踱音褚略反-音乌葛反-音曷。蜩-偃蹇。蜩音徒吊反-音□吊反。张揖曰:“偃蹇,却距也。”广雅曰:“偃蹇,夭矫之。”张揖曰:
“怵垫,奔走。梁倚,相着。”韦昭曰:“垫音笞略反。相如传云‘倏垫远去’,垫,视也。”
注⒁集解徐广曰:“-音介,至也。”索隐蓼音了-音五到反。小颜云:
“叫-,高举。”踏音徒答反-音届。三仓云:“踏,着地。”孙炎云:“-,古‘界’字也。”
注⒂集解汉书音义曰:“蔑蒙,飞扬也-,走。”索隐□蒙。张揖曰:“□蒙,飞扬也-,走。”
邪绝少阳而登太陰兮,与真人乎相求。①互折窈窕以右转兮,横厉飞泉以正东。②悉征灵圉而选之兮,部乘-神于瑶光。③使五帝先导兮,④反太一而从陵阳。⑤左玄冥而右寒赖兮,⑥前陆离而后-湟。⑦厮征伯侨⑧而役羡门兮,⑨属岐伯使尚方。⑩祝融惊而跸御兮,⑾清-气而后行。屯余车其万乘兮,-云盖而树华旗。⑿使句芒其将行兮,⒀吾欲往乎南嬉。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少阳,东极;太陰,北极。邪度,东极而升北极者也。
注②正义厉,渡也。张云:“飞泉,谷也,在昆仑山西南。”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摇光,北斗杓头第一星。”
注④正义遵,导。应云“五帝,五-,帝太-之属也”。
注⑤集解汉书音义曰:“仙人陵阳子明也。”正义天官书云:“中官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列仙传云:“子明于沛-县旋溪钓得白龙,放之,后白龙来迎子明去,止陵阳山上百余年,遂得仙也。”
注⑥集解汉书音义曰:“寒赖,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也。或曰水神。”
注⑦集解汉书音义曰:“皆神名。”
注⑧集解徐广曰:“燕人也,形解而仙也。”索隐应劭曰:“-,役也。”张揖曰:“王子乔也。”汉书郊祀志作“正伯侨”,此当别人,恐非王子乔也。
注⑨正义张云:“羡门,碣石山上仙人羡门高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岐伯,黄帝臣。”-案:汉书音义曰“尚,主也。岐伯,黄帝太医,属使主方药”。
注⑾正义张云:“祝融,南方炎帝之佐也。兽身人面,乘两龙,应火正也。
火正祝融警跸清氛气也。”
注⑿索隐-音祖内反。如淳曰:“-,合也。合五彩云为盖也。”
注⒀正义张云:“句芒,东方青帝之佐也。鸟身人面,乘两龙。”颜云:“将行,领从者也。”
历唐尧于崇山兮,过虞舜于九疑。①纷湛湛②其差错兮,杂沓胶葛③以方驰。蚤扰冲苁④其相纷-兮,滂濞泱轧洒以林离。钻罗列聚丛以茏茸兮,衍曼流烂坛以陆离。⑤径入赖室之砰磷郁律兮,洞出鬼谷之——嵬唛。⑥-览八-而观四荒兮,-渡九江而越五河。⑦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⑧杭绝浮渚而涉流沙。⑨奄息总极泛滥水嬉兮,⑩使灵娲鼓瑟而舞冯夷。[一一]时若——将混浊兮,召屏翳⑿诛风伯⒀而刑雨师。⒁西望昆仑⒂之轧——忽兮,直径驰乎三危。⒃排阊阖而入帝宫兮,⒄载玉女而与之归。⒅舒阆风
而摇集兮,⒆亢乌腾而一止。[二0]低回陰山翔以纡曲兮,[二一]吾乃今目睹西王母远然白首。[二二]载胜而袕处兮,[二三]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二四]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
注①正义张云:“崇山,狄山也。海外经云‘狄山,帝尧葬其阳’。九疑山,零陵营道县,舜所葬处。”
注②索隐音徒感反。
注③索隐胶。广雅云:“胶-,驱驰也。”
注④索隐上昌勇反,下息□反。
注⑤集解徐广曰:“坛音坦。”
注⑥集解汉书音义曰:“鬼谷在北辰下,-鬼之所聚也。楚辞曰‘赘鬼谷于北辰’也。”正义唛,口骨反-音力罪反。嵬音乌回反。唛音回。张云:“——嵬唛,不平也。”
注⑦正义颜云:“五色之河也。仙经云紫-碧-绛-青-黄之河也。”
注⑧正义姚丞云:“大荒西经云昆仑之丘,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括地志云:“弱水有二原,俱出女国北阿-达山,南流会于国北,又南历国北,东去一里,深丈余,阔六十步,非乘舟不可济,流入海。阿-达山一名昆仑山,其山为天柱,在雍州西南一万五千三百七十里。”又云:“弱水在甘州张掖县南山下也。”
注⑨集解汉书音义曰:“杭,船也。绝,渡也。浮渚,流沙中渚也。”
注⑩集解汉书音义曰:“总极,葱领山也,在西域中也。”
注⑾集解徐广曰:“娲,一作‘贻’。”-案:汉书音义曰“灵娲,女娲也。
冯夷,河伯字也。淮南子曰‘冯夷得道,以潜大川’”。正义姓冯名夷,以庚日溺死。河常以庚日好溺死人。
注⑿正义应云:“屏翳,天神使也。”韦云:“雷师也。”
注⒀正义张云:“风伯字飞廉。”
注⒁正义沙州有雨师祠。
注⒂正义张云:“海内经云昆仑去中国五万里,天帝之下都也。其山广袤百里,高八万仞,增城九重,面九井,以玉为槛,旁有五门,开明兽守之。”括地志云:“昆仑在肃州酒泉县南八十里。十六国春秋后魏昭成帝建国十年,凉张骏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有石室,王母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又删丹西河名云弱水,禹贡昆仑在临羌之西,即此明矣。”括地志云:“又阿-达山亦名建末达山,亦名昆仑山。恒河出其南吐师子口,经天竺入达山。妫水今名为浒海,出于昆仑西北隅吐马口,经安息-大夏国入西海。黄河出东北隅吐牛口,东北流经滥泽,潜出大积石山,至华山北,东入海。其三河去山入海各三万里。此谓大昆仑,肃州谓小昆仑也。禹本纪云‘河出昆仑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隐避为光明也’。”
注⒃集解三危,山名也。正义括地志云:“三危山在沙州东南三十里。”
注⒄正义韦昭云:“阊阖,天门也。淮南子曰‘西方曰西极之山,阊阖之门’。”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