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219节
注①索隐大颜云:“不取其夸奢靡丽之论,唯取终篇归于正道耳。”小颜云:
“删要,非谓削除其词,而说者谓此赋已经史家刊-,失之也。”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①夜郎西-中,②发巴蜀③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用兴法④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檄曰:
注①索隐张揖曰:“蒙,故鄱阳令,今为郎中,使行略取之。”
注②集解徐广曰:“羌之别种也。音扶逼反。”索隐夜郎——中,文颖曰皆西*[南]*夷。后以为夜郎属-拢-k属犍为。音步北反。
注③索隐案:巴-蜀,二郡名。
注④集解汉书曰“用军兴法”也。
告巴蜀太守: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陛下□位,存抚天下,辑安中国。然后兴师出兵,北征匈奴,单于怖骇,交臂受事,诎膝请和。康居西域,重译请朝,稽首来享。移师东指,闽越相诛。右吊番禺,太子入朝。①南夷之君,西-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怠堕,延颈举踵,喁喁然②皆争归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夫不顺者已诛,而为善者未赏,故遣中郎将往宾之,③发巴蜀士民各五百人,以奉币帛,-使者不然,靡有兵革之事,战□之患。今闻其乃发军兴制,④惊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皆非陛下之意也。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注①索隐文颖曰:“番禺,南海郡理也。吊,至也。东伐闽越,后至番禺,故言右至也。”案:姚氏吊读如字。小颜云“两国相伐,汉发兵救之,令吊番禺,故遣太子入朝,吊非至也”。
注②正义喁,五恭反,口向上也。
注③索隐贾逵云:“宾,伏也。”
注④索隐张揖曰:“发三军之-也。兴制,谓起军法制也。”案:唐蒙为使,而用军兴法制也。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①皆摄弓②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雠。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故有剖符之封,析-③而爵,位为通侯,居列东第,④终则遗显号于后世,传土地于子孙,行事甚忠敬,居位甚安佚,名声施于无穷,功烈着而不灭。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今奉币役至南夷,□自贼杀,或亡逃抵诛,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然此非独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
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烽如覆米-,县着桔槔头,有寇则举之。燧,积薪,有寇则燔然之。”索隐莹燧。韦昭曰:“莹,束草置之长木之端,如挈皋,见敌则烧举之。燧者,积薪,有难则焚之。莹主昼,燧主夜。”字林云:“-,漉米-也,音一六反。”又纂要云:“-,淅箕也。”此注是孟康说。
注②索隐上音奴颊反。
注③索隐如淳曰:“析,中分也。白藏天子,青在诸侯也。”
注④索隐列甲第在帝城东,故云东第也。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故遣信使晓喻百姓以发卒之事,因子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弟以不教诲之过。方今田时,重烦百姓,①已亲见近县,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闻,檄到,亟下县道,②使咸知陛下之意,唯毋忽也。
注①索隐重犹难也。
注②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县有蛮夷曰道。”索隐亟音纪力反。亟,急也。
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广汉卒,作者数万人。
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①蜀民及汉用事者②多言其不便。是时邛-之君长③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④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⑤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⑥建节往使。副使王然于-壶充国-⑦吕越人驰四乘之传,因巴蜀吏币物以赂西夷。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⑧蜀人以为宠。⑨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酒以交。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⑩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斯榆⑾之君皆请为内臣。
除边关,关益斥,⑿西至——若水,⒀南至-挛徼,⒁通零关道,⒂桥孙水⒃?通邛都。⒄还报天子,天子大说。
注①索隐案:巨万犹万万也。案:数有大小二法。张揖曰“算法万万为亿”,是大数也。鬻子曰“十万为亿”,是小数也。
注②索隐案:谓公孙弘也。
注③索隐邛笮之君长。文颖曰:“邛者,今为邛都县;笮者,今为定笮县:皆属越-郡。”
注④索隐谓请置汉吏,与南夷为比例也。
注⑤索隐张揖曰:“愈,差也。”又云:“愈犹胜也。”晋灼曰:“南夷谓犍为——
乱病N饕奈皆-Q-益州。”
注⑥索隐张揖曰:“秩四百石,五岁迁补大县令。”
注⑦索隐案:汉书公卿表太初元年为鸿胪卿也。
注⑧索隐案:亭吏二人,弩矢合是亭长负之;令县令自负矢,则亭长当负弩也。且负弩亦守宰无定,或随轻重耳。案:霍去病出击匈奴,河东太守郊迎负弩。又魏公子救赵击秦,秦军解去,平原君负-矢迎公子于界上。
注⑨索隐蜀以为宠。华阳国志云:“蜀大城北十里有升仙桥,有送客观也。相如初入长安,题其门云‘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注⑩索隐小颜云:“尚犹配也。”本或作“当”也。
注⑾索隐斯,郑氏音曳。张揖云“斯俞,国也”。案:今斯读如字,益郡耆旧传谓之“斯臾”。华阳国志邛都县有四部,斯臾一也。
注⑿索隐张揖曰:“斥,广也。”
注⒀索隐张揖曰:“-水出蜀广平徼外,与青衣水合也。若水出旄牛徼外,至-道入江。”华阳国志汉嘉县有-水。音妹,又音末。
注⒁索隐张揖曰:“徼,塞也。以木栅水为蛮夷界。”
注⒂集解徐广曰:“越-有零关县。”
注⒃集解韦昭曰:“为孙水作桥。”
注⒄索隐桥孙水通笮。韦昭曰:“为孙水作桥也。”案:华阳国志云“相如卒开-道通南夷,置越-郡。韩说开益州,唐蒙开-拢斩-王首,置-驴ぁ币病?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唯大臣亦以为然。相如欲谏,业已建之,①不敢,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其辞曰:
注①索隐案:业者,本也。谓本由相如立此事也。
汉兴七十有八载,①德茂存乎六世,②威武纷纭,湛恩③汪-,-生澍濡,洋溢乎方外。于是乃命使西征,随流而攘,④风之所被,罔不披靡。因朝-从-,定-存邛,略斯榆,举苞满,⑤结轶⑥还辕,东乡将报,至于蜀都。
注①集解徐广曰:“元光六年也。”
注②正义高祖-惠帝-高后-孝文-孝景-孝武。
注③索隐韦昭云:“上音沉。”
注④索隐攘,却也,汝羊反。
注⑤索隐服虔云:“夷种也。”“满”字或作“蒲”也。
注⑥索隐下音辙。汉书作“轨”。张揖云“结,屈也”。
耆老大夫荐绅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俨然造焉。辞毕,因进曰:“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①勿绝而已。今罢三郡之士,通夜郎之涂,三年于兹,而功不竟,士卒劳倦,万民不赡,今又接以西夷,百姓力屈,恐不能卒业,此亦使者之累也,窃为左右患之。且夫邛——西-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仁者不以德来,强者不以力并,意者其殆不可乎!今割齐民以附夷狄,弊所恃以事无用,鄙人固陋,不识所谓。”
注①索隐案:羁,马络头也。縻,牛缰也。汉官仪“马云羁,牛云縻”。言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也。
使者曰:“乌谓此邪?必若所云,则是蜀不变服而巴不化俗也。余尚恶闻若说。
①然斯事体大,固非观者之所觏也。余之行急,其详不可得闻已,请为大夫粗陈其略。
注①索隐张揖曰:“恶闻若曹之言也。”包恺音一故反。又音乌。乌者,安也。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①故曰非常之原,黎民惧焉;②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
注①索隐案:常人见之以为异。
注②索隐张揖曰:“非常之事,其本难知,-人惧也。”
“昔者鸿水-出,泛滥衍溢,民人登降移徙,-砘而不安。夏后氏戚之,乃堙鸿水,决江疏河,漉沉赡-,①东归之于海,而天下永宁。当斯之勤,岂唯民哉。②心烦于虑而身亲其劳,躬胝无-,肤不生毛。③故休烈显乎无穷,声称浃乎于兹。
注①集解徐广曰:“漉,一作‘洒’。”索隐漉沉澹。漉音鹿-音灾。汉书作“澌沉澹-”,解者云“澌作‘洒’,洒,分也,音所绮反。澹,安;沉,深也。澹音徒暂反”。
注②索隐案:谓非独人勤,禹亦亲其劳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胝音竹移反-,踵也。一作‘腠’,音凑。肤,理也-
音魃。”索隐躬奏胝无。张揖曰:“奏,作‘戚’。躬,体也。戚,腠理也。”
韦昭曰:“-,其中小毛也。”胝音丁私反。庄子云“禹腓无-,胫不生毛”。李颐云“-,白肉也,音蒲末反”。
“且夫贤君之践位也。岂特委琐握-,①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哉!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②且诗不云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③是以六合之内,八方之外,浸浔④衍溢,怀生之物有不浸润于泽者,贤君耻之。今封疆之内,冠带之轮,咸获嘉祉,靡有阙遗矣。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舆不通,人-罕至,政教未加,流风
犹微。内之则犯义侵礼于边境,外之则邪行横作,放-其上。君臣易位,尊卑失序,父兄不辜,幼孤为奴,系累号泣,内向而怨,曰‘盖闻中国有至仁焉,德洋而恩普,物靡不得其所,今独曷为遗己’。举踵思慕,若枯旱之望雨-夫为之垂涕,⑤况乎上圣,又恶能已?故北出师以讨强胡,南驰使以诮劲越。四面风德,二方之君⑥鳞集仰流,愿得受号者以亿计。故乃关——若,⑦徼-拢镂零山,梁孙原。创道德之涂,垂仁义?统。将博恩广施,远抚长驾,使疏逖不闭,⑧阻深-昧⑨得耀乎光明,以偃甲兵于此,而息诛伐于彼。遐迩一体,中外提福,⑩不亦康乎?夫拯民于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迟,继周氏之绝业,斯乃天子之急务也。百姓虽劳,又恶可以已哉?
注①索隐孔文祥云:“委-,细碎。握-,局促也。”
注②索隐案:天子比德于地,是贰地也。与己并天为三,是参天也。故礼曰“天子与天地参”是也。
注③集解毛诗传曰:“滨,涯也。”
注④索隐浸滢。案:浸滢犹渐浸。
注⑤集解徐广曰:“-音戾。”索隐张揖曰:“很戾之夫也。”字或作“戾”-
,古“戾”字。
注⑥索隐谓西夷邛——,南夷-漏p夜郎也。
注⑦集解汉书音义曰:“以——若水为关。”
注嗨饕逖,远。言其疏远者不被闭绝也?注⑨索隐-爽-昧。三苍云:“-爽,早朝也-音昧。”案:字林又音忽。
注⑩集解徐广曰:“提,一作‘-’,音支。”索隐-福。说文云:“-,安也。”市支反。
“且夫王事固未有不始于忧勤,而终于佚乐者也。然则受命之符,合在于此矣。
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②观者未睹指,听者未闻音,犹鹪明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薮泽。悲夫!”
注①索隐张揖云:“在于忧勤佚乐之中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咸,一作‘函’。”-案:韦昭曰“咸同于五帝,登三王之上”。索隐上减五,下登三。李奇曰:“五帝之德,汉比为减;三王之德,汉出其上:故云‘减五登三’也。”虞□志林云:“相如欲减五帝之一,以汉盈之。
然以汉为五帝之数,自然是登于三王之上也。”今本“减”或作“咸”,是韦昭之说也。
于是诸大夫芒然丧其所怀来而失厥所以进,喟然并称曰:“允哉汉德,此鄙人之所愿闻也。百姓虽怠,请以身先之。”敞罔靡徙,①因迁延而辞避。
注①索隐案:敞罔,失容也。靡徙,失正也。
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居岁余,复召为郎。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常从上至长杨猎,①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彘,驰逐野兽,相如上疏谏之。其辞曰: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秦长杨宫在雍州——县东南三里。上起以宫,内有长杨树,以为名。”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①捷言庆忌,②勇期贲-育。③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④遇轶材之兽,骇不存之地,⑤犯属车之清尘,⑥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伎,力不得用,⑦枯木朽株尽为害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注①索隐张揖曰:“秦武王力士,举龙文鼎者也。”
注②索隐张揖曰:“吴王僚之子”注③正义贲音奔。孟贲,古之勇士,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豺狼,发怒吐气,声音动天。夏育,亦古之猛士也。
注④索隐猝然。广雅云:“猝,暴也,音仓兀反。”
“删要,非谓削除其词,而说者谓此赋已经史家刊-,失之也。”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①夜郎西-中,②发巴蜀③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用兴法④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檄曰:
注①索隐张揖曰:“蒙,故鄱阳令,今为郎中,使行略取之。”
注②集解徐广曰:“羌之别种也。音扶逼反。”索隐夜郎——中,文颖曰皆西*[南]*夷。后以为夜郎属-拢-k属犍为。音步北反。
注③索隐案:巴-蜀,二郡名。
注④集解汉书曰“用军兴法”也。
告巴蜀太守: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陛下□位,存抚天下,辑安中国。然后兴师出兵,北征匈奴,单于怖骇,交臂受事,诎膝请和。康居西域,重译请朝,稽首来享。移师东指,闽越相诛。右吊番禺,太子入朝。①南夷之君,西-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怠堕,延颈举踵,喁喁然②皆争归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夫不顺者已诛,而为善者未赏,故遣中郎将往宾之,③发巴蜀士民各五百人,以奉币帛,-使者不然,靡有兵革之事,战□之患。今闻其乃发军兴制,④惊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皆非陛下之意也。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注①索隐文颖曰:“番禺,南海郡理也。吊,至也。东伐闽越,后至番禺,故言右至也。”案:姚氏吊读如字。小颜云“两国相伐,汉发兵救之,令吊番禺,故遣太子入朝,吊非至也”。
注②正义喁,五恭反,口向上也。
注③索隐贾逵云:“宾,伏也。”
注④索隐张揖曰:“发三军之-也。兴制,谓起军法制也。”案:唐蒙为使,而用军兴法制也。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①皆摄弓②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雠。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故有剖符之封,析-③而爵,位为通侯,居列东第,④终则遗显号于后世,传土地于子孙,行事甚忠敬,居位甚安佚,名声施于无穷,功烈着而不灭。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今奉币役至南夷,□自贼杀,或亡逃抵诛,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然此非独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
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烽如覆米-,县着桔槔头,有寇则举之。燧,积薪,有寇则燔然之。”索隐莹燧。韦昭曰:“莹,束草置之长木之端,如挈皋,见敌则烧举之。燧者,积薪,有难则焚之。莹主昼,燧主夜。”字林云:“-,漉米-也,音一六反。”又纂要云:“-,淅箕也。”此注是孟康说。
注②索隐上音奴颊反。
注③索隐如淳曰:“析,中分也。白藏天子,青在诸侯也。”
注④索隐列甲第在帝城东,故云东第也。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故遣信使晓喻百姓以发卒之事,因子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弟以不教诲之过。方今田时,重烦百姓,①已亲见近县,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闻,檄到,亟下县道,②使咸知陛下之意,唯毋忽也。
注①索隐重犹难也。
注②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县有蛮夷曰道。”索隐亟音纪力反。亟,急也。
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广汉卒,作者数万人。
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①蜀民及汉用事者②多言其不便。是时邛-之君长③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④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⑤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⑥建节往使。副使王然于-壶充国-⑦吕越人驰四乘之传,因巴蜀吏币物以赂西夷。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⑧蜀人以为宠。⑨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酒以交。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⑩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斯榆⑾之君皆请为内臣。
除边关,关益斥,⑿西至——若水,⒀南至-挛徼,⒁通零关道,⒂桥孙水⒃?通邛都。⒄还报天子,天子大说。
注①索隐案:巨万犹万万也。案:数有大小二法。张揖曰“算法万万为亿”,是大数也。鬻子曰“十万为亿”,是小数也。
注②索隐案:谓公孙弘也。
注③索隐邛笮之君长。文颖曰:“邛者,今为邛都县;笮者,今为定笮县:皆属越-郡。”
注④索隐谓请置汉吏,与南夷为比例也。
注⑤索隐张揖曰:“愈,差也。”又云:“愈犹胜也。”晋灼曰:“南夷谓犍为——
乱病N饕奈皆-Q-益州。”
注⑥索隐张揖曰:“秩四百石,五岁迁补大县令。”
注⑦索隐案:汉书公卿表太初元年为鸿胪卿也。
注⑧索隐案:亭吏二人,弩矢合是亭长负之;令县令自负矢,则亭长当负弩也。且负弩亦守宰无定,或随轻重耳。案:霍去病出击匈奴,河东太守郊迎负弩。又魏公子救赵击秦,秦军解去,平原君负-矢迎公子于界上。
注⑨索隐蜀以为宠。华阳国志云:“蜀大城北十里有升仙桥,有送客观也。相如初入长安,题其门云‘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注⑩索隐小颜云:“尚犹配也。”本或作“当”也。
注⑾索隐斯,郑氏音曳。张揖云“斯俞,国也”。案:今斯读如字,益郡耆旧传谓之“斯臾”。华阳国志邛都县有四部,斯臾一也。
注⑿索隐张揖曰:“斥,广也。”
注⒀索隐张揖曰:“-水出蜀广平徼外,与青衣水合也。若水出旄牛徼外,至-道入江。”华阳国志汉嘉县有-水。音妹,又音末。
注⒁索隐张揖曰:“徼,塞也。以木栅水为蛮夷界。”
注⒂集解徐广曰:“越-有零关县。”
注⒃集解韦昭曰:“为孙水作桥。”
注⒄索隐桥孙水通笮。韦昭曰:“为孙水作桥也。”案:华阳国志云“相如卒开-道通南夷,置越-郡。韩说开益州,唐蒙开-拢斩-王首,置-驴ぁ币病?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唯大臣亦以为然。相如欲谏,业已建之,①不敢,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其辞曰:
注①索隐案:业者,本也。谓本由相如立此事也。
汉兴七十有八载,①德茂存乎六世,②威武纷纭,湛恩③汪-,-生澍濡,洋溢乎方外。于是乃命使西征,随流而攘,④风之所被,罔不披靡。因朝-从-,定-存邛,略斯榆,举苞满,⑤结轶⑥还辕,东乡将报,至于蜀都。
注①集解徐广曰:“元光六年也。”
注②正义高祖-惠帝-高后-孝文-孝景-孝武。
注③索隐韦昭云:“上音沉。”
注④索隐攘,却也,汝羊反。
注⑤索隐服虔云:“夷种也。”“满”字或作“蒲”也。
注⑥索隐下音辙。汉书作“轨”。张揖云“结,屈也”。
耆老大夫荐绅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俨然造焉。辞毕,因进曰:“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①勿绝而已。今罢三郡之士,通夜郎之涂,三年于兹,而功不竟,士卒劳倦,万民不赡,今又接以西夷,百姓力屈,恐不能卒业,此亦使者之累也,窃为左右患之。且夫邛——西-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仁者不以德来,强者不以力并,意者其殆不可乎!今割齐民以附夷狄,弊所恃以事无用,鄙人固陋,不识所谓。”
注①索隐案:羁,马络头也。縻,牛缰也。汉官仪“马云羁,牛云縻”。言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也。
使者曰:“乌谓此邪?必若所云,则是蜀不变服而巴不化俗也。余尚恶闻若说。
①然斯事体大,固非观者之所觏也。余之行急,其详不可得闻已,请为大夫粗陈其略。
注①索隐张揖曰:“恶闻若曹之言也。”包恺音一故反。又音乌。乌者,安也。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①故曰非常之原,黎民惧焉;②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
注①索隐案:常人见之以为异。
注②索隐张揖曰:“非常之事,其本难知,-人惧也。”
“昔者鸿水-出,泛滥衍溢,民人登降移徙,-砘而不安。夏后氏戚之,乃堙鸿水,决江疏河,漉沉赡-,①东归之于海,而天下永宁。当斯之勤,岂唯民哉。②心烦于虑而身亲其劳,躬胝无-,肤不生毛。③故休烈显乎无穷,声称浃乎于兹。
注①集解徐广曰:“漉,一作‘洒’。”索隐漉沉澹。漉音鹿-音灾。汉书作“澌沉澹-”,解者云“澌作‘洒’,洒,分也,音所绮反。澹,安;沉,深也。澹音徒暂反”。
注②索隐案:谓非独人勤,禹亦亲其劳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胝音竹移反-,踵也。一作‘腠’,音凑。肤,理也-
音魃。”索隐躬奏胝无。张揖曰:“奏,作‘戚’。躬,体也。戚,腠理也。”
韦昭曰:“-,其中小毛也。”胝音丁私反。庄子云“禹腓无-,胫不生毛”。李颐云“-,白肉也,音蒲末反”。
“且夫贤君之践位也。岂特委琐握-,①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哉!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②且诗不云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③是以六合之内,八方之外,浸浔④衍溢,怀生之物有不浸润于泽者,贤君耻之。今封疆之内,冠带之轮,咸获嘉祉,靡有阙遗矣。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舆不通,人-罕至,政教未加,流风
犹微。内之则犯义侵礼于边境,外之则邪行横作,放-其上。君臣易位,尊卑失序,父兄不辜,幼孤为奴,系累号泣,内向而怨,曰‘盖闻中国有至仁焉,德洋而恩普,物靡不得其所,今独曷为遗己’。举踵思慕,若枯旱之望雨-夫为之垂涕,⑤况乎上圣,又恶能已?故北出师以讨强胡,南驰使以诮劲越。四面风德,二方之君⑥鳞集仰流,愿得受号者以亿计。故乃关——若,⑦徼-拢镂零山,梁孙原。创道德之涂,垂仁义?统。将博恩广施,远抚长驾,使疏逖不闭,⑧阻深-昧⑨得耀乎光明,以偃甲兵于此,而息诛伐于彼。遐迩一体,中外提福,⑩不亦康乎?夫拯民于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迟,继周氏之绝业,斯乃天子之急务也。百姓虽劳,又恶可以已哉?
注①索隐孔文祥云:“委-,细碎。握-,局促也。”
注②索隐案:天子比德于地,是贰地也。与己并天为三,是参天也。故礼曰“天子与天地参”是也。
注③集解毛诗传曰:“滨,涯也。”
注④索隐浸滢。案:浸滢犹渐浸。
注⑤集解徐广曰:“-音戾。”索隐张揖曰:“很戾之夫也。”字或作“戾”-
,古“戾”字。
注⑥索隐谓西夷邛——,南夷-漏p夜郎也。
注⑦集解汉书音义曰:“以——若水为关。”
注嗨饕逖,远。言其疏远者不被闭绝也?注⑨索隐-爽-昧。三苍云:“-爽,早朝也-音昧。”案:字林又音忽。
注⑩集解徐广曰:“提,一作‘-’,音支。”索隐-福。说文云:“-,安也。”市支反。
“且夫王事固未有不始于忧勤,而终于佚乐者也。然则受命之符,合在于此矣。
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②观者未睹指,听者未闻音,犹鹪明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薮泽。悲夫!”
注①索隐张揖云:“在于忧勤佚乐之中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咸,一作‘函’。”-案:韦昭曰“咸同于五帝,登三王之上”。索隐上减五,下登三。李奇曰:“五帝之德,汉比为减;三王之德,汉出其上:故云‘减五登三’也。”虞□志林云:“相如欲减五帝之一,以汉盈之。
然以汉为五帝之数,自然是登于三王之上也。”今本“减”或作“咸”,是韦昭之说也。
于是诸大夫芒然丧其所怀来而失厥所以进,喟然并称曰:“允哉汉德,此鄙人之所愿闻也。百姓虽怠,请以身先之。”敞罔靡徙,①因迁延而辞避。
注①索隐案:敞罔,失容也。靡徙,失正也。
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居岁余,复召为郎。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常从上至长杨猎,①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彘,驰逐野兽,相如上疏谏之。其辞曰: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秦长杨宫在雍州——县东南三里。上起以宫,内有长杨树,以为名。”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①捷言庆忌,②勇期贲-育。③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④遇轶材之兽,骇不存之地,⑤犯属车之清尘,⑥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伎,力不得用,⑦枯木朽株尽为害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注①索隐张揖曰:“秦武王力士,举龙文鼎者也。”
注②索隐张揖曰:“吴王僚之子”注③正义贲音奔。孟贲,古之勇士,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豺狼,发怒吐气,声音动天。夏育,亦古之猛士也。
注④索隐猝然。广雅云:“猝,暴也,音仓兀反。”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