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204节
注⑨正义括地志云:“焦获亦名刳口,亦曰刳中,在雍州泾阳县城北十数里。
周有焦获也。”
注⑩正义今岐州。高诱云“秦襄公救周有功,受周故地酆-,列为诸侯”也。
注⑾索隐服虔云:“山戎盖今鲜卑。”按:胡广云“鲜卑,东胡别种”。又应奉云“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因以为号”。
注⑿索隐苏林泛音凡。今颍川襄城是。按:春秋地名云“泛邑,襄王所居,故云襄城”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一为‘陆邑’。”索隐春秋左氏“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杜预以为“允姓之戎居陆浑,在秦晋之闲,二国诱而徙之伊川,遂从戎号,今陆浑县”是也。
注⒁集解毛诗传曰:“言逐出之而已。”
注⒂集解毛诗传曰:“彭彭,四马貌。朔方,北方。”正义猃狁既去,北方安静,乃筑城守之。
当是之时,秦晋为强国。晋文公攘戎翟,居于河西——洛之闲,①号曰赤翟-②白翟。③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挠诸-④绲戎-⑤翟——之戎,
⑥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⑦大荔-⑧乌氏-⑨朐衍之戎。⑩而晋北有林胡-⑾楼烦之戎,⑿燕北有东胡-山戎。⒀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西河,音银。洛在上郡-冯翊闲。”索隐西河——洛。
晋灼音。三苍作“圜”。地理志云圜水出上郡白土县西,东流入河。韦昭云“圜
当为‘-’。”续郡国志及太康地志并作“-”字也。正义括地志云:“白土故城在盐
州白池东北三百九十里。”又云:“近延州-绥州-银州,本春秋时白狄所居,七国属魏,后入秦,秦置三十六郡。”洛,漆沮也。
注②索隐案:左氏传云“晋师灭赤狄潞氏”。杜氏以“潞,赤狄之别种也,今上党潞县”。又春秋地名云“今曰赤涉胡”。
注③索隐左氏“晋师败狄于箕,郄缺获白狄子”。杜氏以为“白狄之别种,故西河郡有白部胡”。又国语云“桓公西征,攘白狄之地,遂至于西河”也。正义括地志云:“潞州本赤狄地。延-银-绥三州白翟地。”按:文言“——潞之闲号赤狄”,未详。
注④索隐地理志天水有挠诸道。正义括地志云:“挠诸城,秦州秦岭县北五十六里。汉挠诸道,属天水郡。”
注⑤正义上音昆。字当作“混”。颜师古云:“混夷也。”韦昭云:“春秋以为犬戎。”
注⑥集解徐广曰:“在天水-音丸。”索隐地理志天水-道。应劭以“-戎邑。
音桓”。正义括地志云:“-道故城在渭州襄武县东南三十七里。古之-戎邑。汉-道,
属天水郡。”
注⑦索隐韦昭云:“义渠本西戎国,有王,秦灭之。今在北地郡。”正义括地志云:“宁州-庆州,西戎,□刘拘邑城,时为义渠戎国,秦为北地郡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后更名临晋,在冯翊。”索隐按:秦本纪厉共公伐大荔,取其王城,后更名临晋。故地理志云临晋故大荔国也。正义括地志云:“同州冯翊县及朝邑县,本汉临晋县地,古大荔戎国。今朝邑县东三十步故王城,□大荔王城。”荔,力计反。
注⑨集解徐广曰:“在安定。”正义氏音支。括地志云:“乌氏故城在泾州安定县东三十里。周之故地,后入戎,秦惠王取之,置乌氏县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在北地。朐音诩。”索隐案:地理志朐衍,县名,在北地。徐广音诩。郑氏音吁。正义括地志云:“盐州,古戎狄居之,□朐衍戎之地,秦北地郡也。”
注⑾索隐如淳云:“林胡□儋林,为李牧所灭也。”正义括地志云:“朔州,春秋时北地也。如淳云□澹林也,为李牧灭。”
注⑿索隐地理志楼烦,县名,属-门。应劭云“故楼烦胡地”。正义括地志云:“岚州,楼烦胡地也。风俗通云故楼烦胡地也。”
注⒀集解汉书音义曰:“乌丸,或云鲜卑。”索隐服虔云:“东胡,乌丸之先,后为鲜卑。在匈奴东,故曰东胡。”案:续汉书曰“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类保乌桓山,以为号。俗随水草,居无常处。以父之名字为姓。父子男女悉髡头为轻便也”。
自是之后百有余年,晋悼公使魏绛和戎翟,戎翟朝晋。后百有余年,赵襄子-句注①而破并代以临胡貉。②其后既与韩魏共灭智伯,分晋地而有之,则赵有代-句注之北,魏有河西-上郡,以与戎界边。其后义渠之戎筑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蚕食,至于惠王,遂拔义渠二十五城。惠王击魏,魏尽入西河及上郡于秦。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
③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而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④自代并⑤陰山⑥下,至高阙为塞。⑦而置云中——门-代郡。其后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燕亦筑长城,自造阳⑧至襄平。⑨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当是之时,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于匈奴。⑩其后赵将李牧时,匈奴不敢入赵边。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⑾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⑿戍以充之。而通直道,⒀自九原至云阳,⒁因边山险r溪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⒂又度河据阳山北假中。⒃
注①集解音钩,山名,在-门。索隐服虔云:“句音拘。”韦昭云:“山名,在陰馆。”
注②索隐案:貉□-也。音亡格反。
注③集解昭王母也。索隐服虔云“昭王之母”也。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赵武灵王长城在朔州善阳县北。案水经云白道长城北山上有长垣,若颓毁焉,沿溪亘岭,东西无极,盖赵武灵王所筑也。”
注⑤集解音傍,白浪反。
注⑥索隐徐广云:“五原西安阳县北有陰山。陰山在河南,阳山*[在河]*北。
并音傍,白浪反。”正义括地志云:“陰山在朔州北塞外突厥界。”
注⑦集解徐广曰:“在朔方。”正义地理志云朔方临戎县北有连山,险于长城,其山中断,两-俱峻,土俗名为高阙也。
注⑧集解韦昭曰:“地名,在上谷。”正义按:上谷郡今妫州。
注⑨索隐韦昭云:“今辽东所理也。”
注⑩索隐案:三国,燕-赵-秦也。
注⑾索隐案:太康地记“秦塞自五原北九百里,谓之造阳。东行终利贲山南,汉阳西也”。汉,一作“渔”。
注⑿集解音丁革反。索隐丁革反。
注⒀索隐苏林云:“去长安八千里,正南北相直道也。”
注⒁索隐韦昭云:“九原,县名,属五原也。”正义括地志云:“胜州连谷县,本秦九原郡,汉武帝更名五原。云阳雍县,秦之林光宫,□汉之甘泉宫在焉。”又云:“秦故道在庆州华池县西四十五里子午山上。自九原至云阳,千八百里。”
注⒂索隐韦昭云:“临洮,陇西县。”正义括地志云:“秦陇西郡临洮县,即今岷州城。本秦长城首,起岷州西十二里,延袤万余里,东入辽水。”
注⒃集解北假,北方田官。主以田假与贫人,故云北假。索隐应劭云:“北假在北地阳山北。”韦昭云:“北假,地名。”又按:汉书元纪云“北假,田官”。
苏林以为北方田官也。主以田假与贫人,故曰北假也。正义括地志云:“汉五原郡河目县故城在北假中。北假,地名也,在河北,今属胜州银城县。汉书王莽传云‘五原北假,膏壤殖谷’也。”
当是之时,东胡强而月氏盛。①匈奴单于②曰头曼,③头曼不胜秦,北徙。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
注①正义氏音支。括地志云:“凉、甘-肃-延、沙等州地,本月氏国。”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单于者,广大之貌,言其象天单于然。”索隐案:汉书“单于姓挛-氏,其国称之曰‘-黎孤涂单于’。而匈奴谓天为‘-黎’,谓子为‘孤涂’,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故曰-黎孤涂单于”。又玄晏春秋云“士安读汉书,不详此言,有胡奴在侧,言之曰:‘此胡所谓天子。’与古书所说符会也”。
注③集解韦昭曰:“音瞒。”索隐音莫官反。韦昭音瞒。
单于有太子名冒顿。①后有所爱阏氏,②生少子,而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乃使冒顿质于月氏。冒顿既质于月氏,而头曼急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冒顿乃作为鸣镝,③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行猎鸟兽,有不射鸣镝所射者,辄斩之。已而冒顿以鸣镝自射其善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顿立斩不射善马者。居顷之,复以鸣镝自射其爱妻,左右或颇恐,不敢射,冒顿又复斩之。
居顷之,冒顿出猎,以鸣镝射单于善马,左右皆射之。于是冒顿知其左右皆可用。从其父单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杀单于头曼,遂尽诛其后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冒顿自立为单于。
注①索隐冒音墨,又如字。
注②索隐旧音于连-于曷反二音。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足下先知不?北方人探取其花染绯黄,-取其上英鲜者作-肢,妇人将用为颜色。吾少时再三过见-肢,今日始视红蓝,后当为足下致其种。匈奴名妻作‘阏支’,言其可爱如-肢也。阏音烟。想足下先亦不作此读汉书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镝,箭也,如今鸣箭也。”韦昭曰:“矢镝飞则鸣。”
索隐应劭云“-箭也。”韦昭云:“矢镝飞则鸣。”
冒顿既立,①是时东胡强盛,闻冒顿杀父自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头曼时有千里马。冒顿问-臣,-臣皆曰:“千里马,匈奴宝马也,勿与。”冒顿曰:
“柰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遂与之千里马。居顷之,东胡以为冒顿畏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冒顿曰:“柰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遂取所爱阏氏予东胡。东胡王愈益骄,西侵。与匈奴闲,中有□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②东胡使使谓冒顿曰:“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冒顿问-臣,-臣或曰:“此□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于是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柰何予之!”诸言予之者,皆斩之。冒顿上马,令国中有后者斩,遂东袭击东胡。东胡初轻冒顿,不为备。及冒顿以兵至,击,大破灭东胡王,而虏其民人及畜产。既归,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③*(侵燕代)*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肤施,④遂侵燕-代。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余万。
注①集解徐广曰:“秦二世元年壬辰岁立。”
注②集解韦昭曰:“界上屯守处。”索隐服虔云“作土室以伺汉人”。又纂文曰“瓯脱,土袕也”。又云是地名,故下云“生得瓯脱王”。韦昭云“界上屯守处也”。瓯音一侯反。脱音徒活反。正义按:境上斥候之室为瓯脱也。
注③索隐如淳云:“白羊王居河南。”
注④集解徐广曰:“在上郡。”正义汉朝-故城在原州百泉县西七十里,属安定郡。
肤施,县,*[因]*秦*(因)*不改,今延州肤施县是。
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余岁,时大时小,别散分离,尚矣,其世传不可得而次云。
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其世传国官号乃可得而记云。
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①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②匈奴谓贤曰“屠耆”,③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诸大臣皆世官。
呼衍氏,兰氏,④其后有须卜氏,⑤此三姓其贵种也。诸左方王将居东方,直上谷⑥以往者,东接秽貉-朝鲜;
右方王将居西方,直上郡⑦以西,接月氏-氐-羌;⑧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⑨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最为大*(国)*,左右骨都侯辅政。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⑩裨小王-相-封⑾都尉-当户-且渠之属。⑿
注①集解服虔曰:“谷音鹿。蠡音离。”索隐服虔音鹿离。蠡,又音黎。
注②集解骨都,异姓大臣。索隐按:后汉书云“骨都侯,异姓大臣”。
注③集解徐广曰:“屠,一作‘诸’。”
注④正义颜师古云:“呼衍,□今鲜卑姓呼延者也。兰姓今亦有之。”
注⑤集解呼衍氏-须卜氏常与单于婚姻。须卜氏主狱讼。索隐按:后汉书云“呼衍氏-须卜氏常与单于婚姻。须卜氏主狱讼”也。正义后汉书云:“呼衍氏-须卜氏常与单于婚姻。”
注⑥索隐案:姚氏云“古字例以‘直’为‘值’。值者,当也”。正义上谷郡,今妫州也。言匈奴东方南出,直当妫州也。
注⑦正义上郡故城在泾州上县东南五十里。言匈奴西方南直当绥州也。
注⑧索隐西接氐-羌,案:风俗通云“二氐,本西南夷种。地理志武都有白马氐”。又鱼豢魏略云“汉置武都郡,排其种人,分窜山谷或号青氐,或号白氐”。
纂文云“氐亦羊称”。说文云“羌,西方牧羊人”。续汉书云“羌,三苗姜姓之别,舜徙于三危,今河关之西南羌是也”。
注⑨索隐案:谓匈奴所都处为“庭”。乐产云“单于无城郭,不知何以国之。
穹庐前地若庭,故云庭”。正义代郡城,北狄代国,秦汉代县城也,在蔚州羌胡县北百五十里。云中故城,赵云中城,秦云中郡,在胜州榆林县东北四十里。
言匈奴之南直当代-云中也。
注⑩索隐案:续汉书*(郡国)[百官]*志云“里有魁,人有什伍。里魁主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长五家,以相检察”。故贾谊过秦论以为“-起什百之中”是也。
注⑾集解徐广曰:“一作‘将’。”
注⑿正义且,子余反。颜师古云:“今之沮渠姓,盖本因此官。”
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茏城,①祭其先-天地-鬼神。
秋,马肥,大会-林,②课校人畜③计。其法,拔刃尺者死,坐盗者没入其家;有罪小者轧,④大者死。狱久者不过十日,一国之囚不过数人。而单于朝出营,拜日之始生,夕拜月。其坐,长左而北乡。⑤日上戊己。其送死,有棺椁金银衣裘,而无封树丧服;⑥近幸臣妾从死者,多至数千百人。⑦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其攻战,斩首虏赐一卮酒,而所得卤获因以予之,得人以为奴婢。故其战,人人自为趣利,善为诱兵以冒敌。
故其见敌则逐利,如鸟之集;其困败,则瓦解云散矣。战而扶舆死者,尽得死者家财。
注①索隐汉书作“龙城”,亦作“茏”字。崔浩云“西方胡皆事龙神,故名大会处为龙城”。后汉书云“匈奴俗,岁有三龙祠,祭天神”。
周有焦获也。”
注⑩正义今岐州。高诱云“秦襄公救周有功,受周故地酆-,列为诸侯”也。
注⑾索隐服虔云:“山戎盖今鲜卑。”按:胡广云“鲜卑,东胡别种”。又应奉云“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因以为号”。
注⑿索隐苏林泛音凡。今颍川襄城是。按:春秋地名云“泛邑,襄王所居,故云襄城”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一为‘陆邑’。”索隐春秋左氏“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杜预以为“允姓之戎居陆浑,在秦晋之闲,二国诱而徙之伊川,遂从戎号,今陆浑县”是也。
注⒁集解毛诗传曰:“言逐出之而已。”
注⒂集解毛诗传曰:“彭彭,四马貌。朔方,北方。”正义猃狁既去,北方安静,乃筑城守之。
当是之时,秦晋为强国。晋文公攘戎翟,居于河西——洛之闲,①号曰赤翟-②白翟。③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挠诸-④绲戎-⑤翟——之戎,
⑥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⑦大荔-⑧乌氏-⑨朐衍之戎。⑩而晋北有林胡-⑾楼烦之戎,⑿燕北有东胡-山戎。⒀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西河,音银。洛在上郡-冯翊闲。”索隐西河——洛。
晋灼音。三苍作“圜”。地理志云圜水出上郡白土县西,东流入河。韦昭云“圜
当为‘-’。”续郡国志及太康地志并作“-”字也。正义括地志云:“白土故城在盐
州白池东北三百九十里。”又云:“近延州-绥州-银州,本春秋时白狄所居,七国属魏,后入秦,秦置三十六郡。”洛,漆沮也。
注②索隐案:左氏传云“晋师灭赤狄潞氏”。杜氏以“潞,赤狄之别种也,今上党潞县”。又春秋地名云“今曰赤涉胡”。
注③索隐左氏“晋师败狄于箕,郄缺获白狄子”。杜氏以为“白狄之别种,故西河郡有白部胡”。又国语云“桓公西征,攘白狄之地,遂至于西河”也。正义括地志云:“潞州本赤狄地。延-银-绥三州白翟地。”按:文言“——潞之闲号赤狄”,未详。
注④索隐地理志天水有挠诸道。正义括地志云:“挠诸城,秦州秦岭县北五十六里。汉挠诸道,属天水郡。”
注⑤正义上音昆。字当作“混”。颜师古云:“混夷也。”韦昭云:“春秋以为犬戎。”
注⑥集解徐广曰:“在天水-音丸。”索隐地理志天水-道。应劭以“-戎邑。
音桓”。正义括地志云:“-道故城在渭州襄武县东南三十七里。古之-戎邑。汉-道,
属天水郡。”
注⑦索隐韦昭云:“义渠本西戎国,有王,秦灭之。今在北地郡。”正义括地志云:“宁州-庆州,西戎,□刘拘邑城,时为义渠戎国,秦为北地郡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后更名临晋,在冯翊。”索隐按:秦本纪厉共公伐大荔,取其王城,后更名临晋。故地理志云临晋故大荔国也。正义括地志云:“同州冯翊县及朝邑县,本汉临晋县地,古大荔戎国。今朝邑县东三十步故王城,□大荔王城。”荔,力计反。
注⑨集解徐广曰:“在安定。”正义氏音支。括地志云:“乌氏故城在泾州安定县东三十里。周之故地,后入戎,秦惠王取之,置乌氏县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在北地。朐音诩。”索隐案:地理志朐衍,县名,在北地。徐广音诩。郑氏音吁。正义括地志云:“盐州,古戎狄居之,□朐衍戎之地,秦北地郡也。”
注⑾索隐如淳云:“林胡□儋林,为李牧所灭也。”正义括地志云:“朔州,春秋时北地也。如淳云□澹林也,为李牧灭。”
注⑿索隐地理志楼烦,县名,属-门。应劭云“故楼烦胡地”。正义括地志云:“岚州,楼烦胡地也。风俗通云故楼烦胡地也。”
注⒀集解汉书音义曰:“乌丸,或云鲜卑。”索隐服虔云:“东胡,乌丸之先,后为鲜卑。在匈奴东,故曰东胡。”案:续汉书曰“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类保乌桓山,以为号。俗随水草,居无常处。以父之名字为姓。父子男女悉髡头为轻便也”。
自是之后百有余年,晋悼公使魏绛和戎翟,戎翟朝晋。后百有余年,赵襄子-句注①而破并代以临胡貉。②其后既与韩魏共灭智伯,分晋地而有之,则赵有代-句注之北,魏有河西-上郡,以与戎界边。其后义渠之戎筑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蚕食,至于惠王,遂拔义渠二十五城。惠王击魏,魏尽入西河及上郡于秦。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
③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而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④自代并⑤陰山⑥下,至高阙为塞。⑦而置云中——门-代郡。其后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燕亦筑长城,自造阳⑧至襄平。⑨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当是之时,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于匈奴。⑩其后赵将李牧时,匈奴不敢入赵边。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⑾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⑿戍以充之。而通直道,⒀自九原至云阳,⒁因边山险r溪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⒂又度河据阳山北假中。⒃
注①集解音钩,山名,在-门。索隐服虔云:“句音拘。”韦昭云:“山名,在陰馆。”
注②索隐案:貉□-也。音亡格反。
注③集解昭王母也。索隐服虔云“昭王之母”也。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赵武灵王长城在朔州善阳县北。案水经云白道长城北山上有长垣,若颓毁焉,沿溪亘岭,东西无极,盖赵武灵王所筑也。”
注⑤集解音傍,白浪反。
注⑥索隐徐广云:“五原西安阳县北有陰山。陰山在河南,阳山*[在河]*北。
并音傍,白浪反。”正义括地志云:“陰山在朔州北塞外突厥界。”
注⑦集解徐广曰:“在朔方。”正义地理志云朔方临戎县北有连山,险于长城,其山中断,两-俱峻,土俗名为高阙也。
注⑧集解韦昭曰:“地名,在上谷。”正义按:上谷郡今妫州。
注⑨索隐韦昭云:“今辽东所理也。”
注⑩索隐案:三国,燕-赵-秦也。
注⑾索隐案:太康地记“秦塞自五原北九百里,谓之造阳。东行终利贲山南,汉阳西也”。汉,一作“渔”。
注⑿集解音丁革反。索隐丁革反。
注⒀索隐苏林云:“去长安八千里,正南北相直道也。”
注⒁索隐韦昭云:“九原,县名,属五原也。”正义括地志云:“胜州连谷县,本秦九原郡,汉武帝更名五原。云阳雍县,秦之林光宫,□汉之甘泉宫在焉。”又云:“秦故道在庆州华池县西四十五里子午山上。自九原至云阳,千八百里。”
注⒂索隐韦昭云:“临洮,陇西县。”正义括地志云:“秦陇西郡临洮县,即今岷州城。本秦长城首,起岷州西十二里,延袤万余里,东入辽水。”
注⒃集解北假,北方田官。主以田假与贫人,故云北假。索隐应劭云:“北假在北地阳山北。”韦昭云:“北假,地名。”又按:汉书元纪云“北假,田官”。
苏林以为北方田官也。主以田假与贫人,故曰北假也。正义括地志云:“汉五原郡河目县故城在北假中。北假,地名也,在河北,今属胜州银城县。汉书王莽传云‘五原北假,膏壤殖谷’也。”
当是之时,东胡强而月氏盛。①匈奴单于②曰头曼,③头曼不胜秦,北徙。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
注①正义氏音支。括地志云:“凉、甘-肃-延、沙等州地,本月氏国。”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单于者,广大之貌,言其象天单于然。”索隐案:汉书“单于姓挛-氏,其国称之曰‘-黎孤涂单于’。而匈奴谓天为‘-黎’,谓子为‘孤涂’,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故曰-黎孤涂单于”。又玄晏春秋云“士安读汉书,不详此言,有胡奴在侧,言之曰:‘此胡所谓天子。’与古书所说符会也”。
注③集解韦昭曰:“音瞒。”索隐音莫官反。韦昭音瞒。
单于有太子名冒顿。①后有所爱阏氏,②生少子,而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乃使冒顿质于月氏。冒顿既质于月氏,而头曼急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冒顿乃作为鸣镝,③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行猎鸟兽,有不射鸣镝所射者,辄斩之。已而冒顿以鸣镝自射其善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顿立斩不射善马者。居顷之,复以鸣镝自射其爱妻,左右或颇恐,不敢射,冒顿又复斩之。
居顷之,冒顿出猎,以鸣镝射单于善马,左右皆射之。于是冒顿知其左右皆可用。从其父单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杀单于头曼,遂尽诛其后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冒顿自立为单于。
注①索隐冒音墨,又如字。
注②索隐旧音于连-于曷反二音。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足下先知不?北方人探取其花染绯黄,-取其上英鲜者作-肢,妇人将用为颜色。吾少时再三过见-肢,今日始视红蓝,后当为足下致其种。匈奴名妻作‘阏支’,言其可爱如-肢也。阏音烟。想足下先亦不作此读汉书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镝,箭也,如今鸣箭也。”韦昭曰:“矢镝飞则鸣。”
索隐应劭云“-箭也。”韦昭云:“矢镝飞则鸣。”
冒顿既立,①是时东胡强盛,闻冒顿杀父自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头曼时有千里马。冒顿问-臣,-臣皆曰:“千里马,匈奴宝马也,勿与。”冒顿曰:
“柰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遂与之千里马。居顷之,东胡以为冒顿畏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冒顿曰:“柰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遂取所爱阏氏予东胡。东胡王愈益骄,西侵。与匈奴闲,中有□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②东胡使使谓冒顿曰:“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冒顿问-臣,-臣或曰:“此□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于是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柰何予之!”诸言予之者,皆斩之。冒顿上马,令国中有后者斩,遂东袭击东胡。东胡初轻冒顿,不为备。及冒顿以兵至,击,大破灭东胡王,而虏其民人及畜产。既归,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③*(侵燕代)*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肤施,④遂侵燕-代。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余万。
注①集解徐广曰:“秦二世元年壬辰岁立。”
注②集解韦昭曰:“界上屯守处。”索隐服虔云“作土室以伺汉人”。又纂文曰“瓯脱,土袕也”。又云是地名,故下云“生得瓯脱王”。韦昭云“界上屯守处也”。瓯音一侯反。脱音徒活反。正义按:境上斥候之室为瓯脱也。
注③索隐如淳云:“白羊王居河南。”
注④集解徐广曰:“在上郡。”正义汉朝-故城在原州百泉县西七十里,属安定郡。
肤施,县,*[因]*秦*(因)*不改,今延州肤施县是。
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余岁,时大时小,别散分离,尚矣,其世传不可得而次云。
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其世传国官号乃可得而记云。
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①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②匈奴谓贤曰“屠耆”,③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诸大臣皆世官。
呼衍氏,兰氏,④其后有须卜氏,⑤此三姓其贵种也。诸左方王将居东方,直上谷⑥以往者,东接秽貉-朝鲜;
右方王将居西方,直上郡⑦以西,接月氏-氐-羌;⑧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⑨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最为大*(国)*,左右骨都侯辅政。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⑩裨小王-相-封⑾都尉-当户-且渠之属。⑿
注①集解服虔曰:“谷音鹿。蠡音离。”索隐服虔音鹿离。蠡,又音黎。
注②集解骨都,异姓大臣。索隐按:后汉书云“骨都侯,异姓大臣”。
注③集解徐广曰:“屠,一作‘诸’。”
注④正义颜师古云:“呼衍,□今鲜卑姓呼延者也。兰姓今亦有之。”
注⑤集解呼衍氏-须卜氏常与单于婚姻。须卜氏主狱讼。索隐按:后汉书云“呼衍氏-须卜氏常与单于婚姻。须卜氏主狱讼”也。正义后汉书云:“呼衍氏-须卜氏常与单于婚姻。”
注⑥索隐案:姚氏云“古字例以‘直’为‘值’。值者,当也”。正义上谷郡,今妫州也。言匈奴东方南出,直当妫州也。
注⑦正义上郡故城在泾州上县东南五十里。言匈奴西方南直当绥州也。
注⑧索隐西接氐-羌,案:风俗通云“二氐,本西南夷种。地理志武都有白马氐”。又鱼豢魏略云“汉置武都郡,排其种人,分窜山谷或号青氐,或号白氐”。
纂文云“氐亦羊称”。说文云“羌,西方牧羊人”。续汉书云“羌,三苗姜姓之别,舜徙于三危,今河关之西南羌是也”。
注⑨索隐案:谓匈奴所都处为“庭”。乐产云“单于无城郭,不知何以国之。
穹庐前地若庭,故云庭”。正义代郡城,北狄代国,秦汉代县城也,在蔚州羌胡县北百五十里。云中故城,赵云中城,秦云中郡,在胜州榆林县东北四十里。
言匈奴之南直当代-云中也。
注⑩索隐案:续汉书*(郡国)[百官]*志云“里有魁,人有什伍。里魁主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长五家,以相检察”。故贾谊过秦论以为“-起什百之中”是也。
注⑾集解徐广曰:“一作‘将’。”
注⑿正义且,子余反。颜师古云:“今之沮渠姓,盖本因此官。”
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茏城,①祭其先-天地-鬼神。
秋,马肥,大会-林,②课校人畜③计。其法,拔刃尺者死,坐盗者没入其家;有罪小者轧,④大者死。狱久者不过十日,一国之囚不过数人。而单于朝出营,拜日之始生,夕拜月。其坐,长左而北乡。⑤日上戊己。其送死,有棺椁金银衣裘,而无封树丧服;⑥近幸臣妾从死者,多至数千百人。⑦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其攻战,斩首虏赐一卮酒,而所得卤获因以予之,得人以为奴婢。故其战,人人自为趣利,善为诱兵以冒敌。
故其见敌则逐利,如鸟之集;其困败,则瓦解云散矣。战而扶舆死者,尽得死者家财。
注①索隐汉书作“龙城”,亦作“茏”字。崔浩云“西方胡皆事龙神,故名大会处为龙城”。后汉书云“匈奴俗,岁有三龙祠,祭天神”。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