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205节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匈奴秋社八月中皆会祭处-音带。”索隐服虔云:
“音带。匈奴秋社八月中皆会祭处。”郑氏云:“地名也。”晋灼云“李陵与苏武书云‘相竞趋-林’”,则服虔说是也。又韦昭音多蓝反。姚氏案:李牧传“大破匈奴,灭-褴”,此字与韦昭音颇同,然林褴声相近,或以“林”为“褴”也。
正义颜师古云:“-者,-林木而祭也。鲜卑之俗,自古相传,秋祭无林木者,尚竖柳枝,-骑驰-三周乃止,此其遗法也。”
注③正义许又反。
注④集解汉书音义曰:“刃刻其面。”索隐服虔云:“刀割面也,音乌八反。”
邓展云:“历也。”如淳云:“挝,-也。”三苍云:“轧,辗也。”说文云:“辗,轹也。”正义颜师古云:“轧者谓辗轹其骨节,若今之厌踝者也。”
注⑤正义其座北向,长者在左,以左为尊也。
注⑥集解张华曰:“匈奴名-曰逗落。”
注⑦正义汉书作“数十百人”。颜师古云:“或数十人,或百人。”
后北服浑庾-屈射-①丁零-②鬲昆-薪-之国。③于是匈奴贵人大臣皆服,以冒顿单于为贤。
注①索隐国名。射音亦,又音石。
注②索隐按:魏略云“丁零在康居北,去匈奴庭接习水七千里”。又云“匈奴北有浑窳国”。
注③正义已上五国在匈奴北。
是时汉初定中国,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王信降匈奴。
匈奴得信,因引兵南-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于是冒顿详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津兵,见其羸弱,于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①步兵未尽到,冒顿纵津兵四十万骑围高帝于白登,②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匈奴骑,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马,③北方尽乌骊马,④南方尽-马。⑤高帝乃使使闲厚遗阏氏,阏氏乃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冒顿与韩王信之将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又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亦取阏氏之言,乃解围之一角。于是高帝令士皆持满傅⑥矢外乡,从解角直出,竟与大军合,而冒顿遂引兵而去。汉亦引兵而罢,使刘敬结和亲之约。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门。”
注②正义白登台在白登山上,朔州定襄县东三十里。定襄县,汉平城县也。
注③索隐-音武江反。案:青-马,色青。正义郑玄云:“-,不纯也。”说文云:“-,面颡皆白。”尔雅云黑马面白也。
注④索隐说文云:“骊,黑色。”
注⑤索隐案:诗传云“赤黄曰-”。
注⑥索隐音附。
是后韩王信为匈奴将,及赵利-王黄等数倍约,侵盗代-云中。居无几何,陈-反,又与韩信合谋击代。汉使樊哙往击之,复拔代——门-云中郡县,不出塞。是时匈奴以汉将-往降,故冒顿常往来侵盗代地。于是汉患之,高帝乃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冒顿乃少止。后燕王卢绾反,率其党数千人降匈奴,往来苦上谷以东。
高祖崩,孝惠-吕太后时,汉初定,故匈奴以骄。冒顿乃为书遗高后,妄言。
高后欲击之,①诸将曰:“以高帝贤武,然尚困于平城。”于是高后乃止,②复与匈奴和亲。
注①索隐案:汉书云“高后时,冒顿-骄,乃使使遗高后书曰:‘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高后怒,欲击之”。
注②索隐案汉书,季布谏,高后乃止。
至孝文帝初立,复修和亲之事。其三年五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侵盗上郡葆塞蛮夷,杀略人民。于是孝文帝诏丞相灌婴发车骑八万五千,诣高奴,①击右贤王。右贤王走出塞。文帝幸太原。是时济北王反,文帝归,罢丞相击胡之兵。
注①正义延州城本汉高奴县旧都。
其明年,单于遗汉书曰:“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前时皇帝言和亲事,称书意,合欢。汉边吏侵侮右贤王,右贤王不请,听后义卢侯难氏①等计,与汉吏相距,绝二主之约,离兄弟之亲。皇帝让书再至,发使以书报,不来,汉使不至,汉以其故不和,邻国不附。今以小吏之败约故,罚右贤王,使之西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强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②乌孙-呼揭③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④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已定,愿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复故约,以安边民,以应始古,使少者得成其长,老者安其处,世世平乐。未得皇帝之志也,故使郎中系雩浅奉书⑤请,献橐他一匹,骑马二匹,驾二驷。⑥皇帝即不欲匈奴近塞,则且诏吏民远舍。使者至,即遣之。”以六月中来至薪望之地。⑦书至,汉议击与和亲孰便。公卿皆曰:“单于新破月氏,乘胜,不可击。且得匈奴地,泽卤,⑧非可居也。和亲甚便。”汉许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音支。”索隐匈奴将名也。氏音支。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云‘楼湟’。”正义汉书云鄯善国名楼兰,去长安一千六百里也。
注③集解音桀。索隐音杰,又音丘列反。正义揭音桀,又其例反。二国皆在瓜州西
北。乌孙,战国时居瓜州。
注④索隐案:谓皆入匈奴一国。
注⑤集解雩音火胡反。索隐系,胡计反。雩,火胡反。
注⑥正义颜师古云:“驾,可驾车也。二驷,八匹马也。”
注⑦集解汉书音义曰:“塞下地名。”索隐望薪之地。服虔云:“汉界上塞下地名,今匈奴使至于此也。”
注⑧正义上音舄。
孝文皇帝前六年,汉遗匈奴书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使郎中系雩浅遗朕书曰:‘右贤王不请,听后义卢侯难氏等计,绝二主之约,离兄弟之亲,汉以故不和,邻国不附。今以小吏败约,故罚右贤王使西击月氏,尽定之。愿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复故约,以安边民,使少者得成其长,老者安其处,世世平乐。’朕甚嘉之,此古圣主之意也。汉与匈奴约为兄弟,所以遗单于甚厚。
倍约离兄弟之亲者,常在匈奴。然右贤王事已在赦前,单于勿深诛。单于若称书意,明告诸吏,使无负约,有信,敬如单于书。使者言单于自将伐国有功,甚苦兵事。服绣袷绮衣-①绣袷长襦-②锦袷袍各一,比余一,③黄金饰具带一,④黄金胥纰一,⑤绣十匹,锦三十匹,赤绨-⑥绿缯各四十匹,使中大夫意-谒者令肩遗单于。”
注①索隐案:小颜云“服者,天子所服也。以绣为表,绮为里”。以赐冒顿。
字林云“袷衣无絮也。音公洽反”。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本无‘袷’字。”
注③集解徐广曰:“或作‘疏比’也。”索隐案:汉书作“比-一”。比音鼻。
小颜云“辫发之饰也,以金为之”。广雅云“比,栉也”。苍颉篇云“靡者为比,□者为梳”。按苏林说,今亦谓之“梳比”,或亦带饰者也。
注④集解汉书音义曰:“要中大带。”索隐按:谓要中大带。
注⑤集解徐广曰:“或作‘犀毗’,而无‘一’字。”索隐汉书见作“犀毗”,或无下“一”字。此作“胥”者,犀声相近,或误。张晏云“鲜卑郭落带,瑞兽名也,东胡好服之”。按:战国策云“赵武灵王赐周绍具带黄金师比”。延笃云“胡革带钩也”。则此带钩亦名“师比”,则“胥”“犀”与“师”并相近,而说各异耳。班固与窦宪笺云“赐犀比金头带”是也。
注⑥正义音啼。索隐案:说文云“绨,厚缯也”。
后顷之,冒顿死,子稽粥立,①号曰老上单于。
注①索隐稽音鸡。粥音育。
老上稽粥单于初立,①孝文皇帝复遣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说②傅公主。说不欲行,汉强使之。说曰:“必我行也,为汉患者。”中行说既至,因降单于,单于甚亲幸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云‘稽粥第二单于’,自后皆以弟别之。”
注②正义行音胡郎反。中行,姓;说,名也。
初,匈奴好汉缯絮食物,中行说曰:“匈奴人-不能当汉之一郡,然所以强者,以衣食异,无仰于汉也。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于汉矣。①其得汉缯絮,以驰草棘中,衣-皆裂敝,以示不如旃裘之完善也。得汉食物皆去之,以示不
如-酪②之便美也。”于是说教单于左右疏记,以计课其人-畜物。③
注①集解韦昭曰:“言汉物什中之二入匈奴,匈奴则动心归汉矣。”
注②集解-,侞汁也。音都奉反。索隐重骆。音潼酪二音。按:三苍云“潼,侞汁
也”。字林云“竹用反”。穆天子传云“牛马之-,臣菟人所具”。
注③正义上许又反。
汉遗单于书,牍以尺一寸,辞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所遗物及言语云云。中行说令单于遗汉书以尺二寸牍,及印封皆令广大长,倨傲其辞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所以遗物言语亦云云。
汉使或言曰:“匈奴俗贱老。”中行说穷汉使曰:“而汉俗屯戍从军当发者,其老亲岂有不自脱温厚肥美以赍送饮食行戍乎?”汉使曰:“然。”中行说曰:“匈奴明以战攻为事,其老弱不能□,故以其肥美饮食壮健者,盖以自为守-,如此父子各得久相保,何以言匈奴轻老也?”汉使曰:“匈奴父子乃同穹庐而卧。①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取其妻妻之。无冠带之饰,阙庭之礼。”中行说曰:“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饮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饮水,随时转移。故其急则人习骑射,宽则人乐无事,其约束轻,易行也。君臣简易,一国之政犹一身也。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故匈奴虽乱,必立宗种。今中国虽详②不取其父兄之妻,亲属益疏则相杀,至乃易姓,皆从此类。且礼义之敝,上下交怨望,而室屋之极,生力必屈。③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筑城郭以自备,故其民急则不习战功,缓则罢于作业。嗟土室之人,顾无多辞,令喋喋④而占占,⑤冠固何当?”⑥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穹庐,旃帐。”
注②索隐汉书作“阳”,此亦音羊。
注③索隐以言栋宇室屋之作,人尽极以营其生,至于气力屈竭也。屈音其勿反。
注④集解音谍,利口也。
注⑤集解音昌占反,衣裳貌。
注⑥集解言虽复着冠,固何当所益。索隐邓展曰:“喋音牒。占,嗫耳语。”
服虔曰:“口舌喋喋。”如淳曰:“言汝汉人多居室中,固自宜着冠,且不足贵也。”
小颜云:“喋喋,利口也。占占,衣裳貌。喋音昌涉反,占音占。言当思念,无为喋喋占占耳。虽自谓着冠,何所当益也。”
自是之后,汉使欲辩论者,中行说辄曰:“汉使无多言,顾汉所输匈奴缯絮米-,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己矣,何以为言乎?且所给备善则已;不备,苦恶,①则候秋孰,以骑驰蹂而稼穑耳。”②日夜教单于候利害处。
注①集解韦昭曰:“苦,□也。音若‘靡-’之‘-’。”
注②集解徐广曰:“蹂音而九反。”
汉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萧关,杀北地都尉-,①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②使奇兵入烧回中宫,③候骑④至雍甘泉。⑤于是文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车千乘,骑十万,军长安旁以备胡寇。而拜昌侯卢卿⑥为上郡将军,宁侯魏-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为陇西将军,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⑦为前将军,大发车骑往击胡。⑧单于留塞内月余乃去,汉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余人。汉患之,乃使使遗匈奴书。
单于亦使当户报谢,复言和亲事。
注①集解徐广曰:“姓孙。其子单,封为-侯。白丁反。”索隐-音五郎反。
徐广曰:“姓孙,其后子单封为瓶侯。音白丁反。”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安定。”索隐出彭阳。韦昭云:“安定县。”正义“城”字误也。括地志云:“彭城故城在泾州临城县东二十里。”案:彭城在妫州,与北地郡甚远,明非彭城也。
注③索隐服虔云“在北地,武帝作宫”。始皇本纪二十七年,“登鸡头山,过回中”。武帝元封四年,通回中道。正义括地志云:“秦回中宫在岐州雍县西四十里,即匈奴所烧者也。”
注④索隐崔浩云:“候,逻骑。”
注⑤正义括地志云:“云阳也。秦之林光宫,汉之甘泉,在雍州云阳西北八十里。秦始皇作甘泉宫,去长安三百里,望见长安。秦皇帝以来祭天圜丘处。”
注⑥索隐案:表“卢”作“-”,古今字耳。
注⑦正义音赫。
注⑧集解徐广曰:“内史栾布亦为将军。”
孝文帝后二年,使使遗匈奴书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使当户且居①雕渠难-②郎中韩辽遗朕马二匹,已至,敬受。先帝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使万民耕织射猎衣食,父子无离,臣主相安,俱无暴逆。今闻渫恶民贪降其进取之利,倍义绝约,忘万民之命,离两主之-,然其事已在前矣。书曰:‘二国已和亲,两主-说,寝兵休卒养马,世世昌乐,-然更始。’③朕甚嘉之。圣人者日新,改作更始,使老者得息,幼者得长,各保其首领而终其天年。朕与单于俱由此道,顺天恤民,世世相传,施之无穷,天下莫不咸便。汉与匈奴邻国之敌,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故诏吏遗单于秫-金帛丝絮佗物岁有数。今天下大安,万民熙熙,朕与单于为之父母。朕追念前事,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兄弟之。
朕闻天不颇覆,地不偏载。朕与单于皆捐往细故,俱蹈大道,堕坏前恶,以图长久,使两国之民若一家子。元元万民,下及鱼□,上及飞鸟,-行喙息④蠕动之类,⑤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故来者不止,天之道也。俱去前事:朕释逃虏民,单于无言章尼等。⑥朕闻古之帝王,约分明而无食言。单于留志,天下大安,和亲之后,汉过不先。单于其察之。”
注①索隐汉书作“且渠”,匈奴官号。
注②索隐按:乐彦云“当户-且渠各自一官。雕渠难为此官也”。正义雕渠难者,其姓名也。且,子余反。
注③集解徐广曰:“-音-,安定意也。”
注④索隐案:-音岐,又音企。言虫豸之类,或企踵而行,或以喙而息,皆得其安也。
注⑤索隐案:三苍云“蠕蠕,动貌,音软”。淮南子云“昆虫蠕动”。
“音带。匈奴秋社八月中皆会祭处。”郑氏云:“地名也。”晋灼云“李陵与苏武书云‘相竞趋-林’”,则服虔说是也。又韦昭音多蓝反。姚氏案:李牧传“大破匈奴,灭-褴”,此字与韦昭音颇同,然林褴声相近,或以“林”为“褴”也。
正义颜师古云:“-者,-林木而祭也。鲜卑之俗,自古相传,秋祭无林木者,尚竖柳枝,-骑驰-三周乃止,此其遗法也。”
注③正义许又反。
注④集解汉书音义曰:“刃刻其面。”索隐服虔云:“刀割面也,音乌八反。”
邓展云:“历也。”如淳云:“挝,-也。”三苍云:“轧,辗也。”说文云:“辗,轹也。”正义颜师古云:“轧者谓辗轹其骨节,若今之厌踝者也。”
注⑤正义其座北向,长者在左,以左为尊也。
注⑥集解张华曰:“匈奴名-曰逗落。”
注⑦正义汉书作“数十百人”。颜师古云:“或数十人,或百人。”
后北服浑庾-屈射-①丁零-②鬲昆-薪-之国。③于是匈奴贵人大臣皆服,以冒顿单于为贤。
注①索隐国名。射音亦,又音石。
注②索隐按:魏略云“丁零在康居北,去匈奴庭接习水七千里”。又云“匈奴北有浑窳国”。
注③正义已上五国在匈奴北。
是时汉初定中国,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王信降匈奴。
匈奴得信,因引兵南-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于是冒顿详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津兵,见其羸弱,于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①步兵未尽到,冒顿纵津兵四十万骑围高帝于白登,②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匈奴骑,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马,③北方尽乌骊马,④南方尽-马。⑤高帝乃使使闲厚遗阏氏,阏氏乃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冒顿与韩王信之将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又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亦取阏氏之言,乃解围之一角。于是高帝令士皆持满傅⑥矢外乡,从解角直出,竟与大军合,而冒顿遂引兵而去。汉亦引兵而罢,使刘敬结和亲之约。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门。”
注②正义白登台在白登山上,朔州定襄县东三十里。定襄县,汉平城县也。
注③索隐-音武江反。案:青-马,色青。正义郑玄云:“-,不纯也。”说文云:“-,面颡皆白。”尔雅云黑马面白也。
注④索隐说文云:“骊,黑色。”
注⑤索隐案:诗传云“赤黄曰-”。
注⑥索隐音附。
是后韩王信为匈奴将,及赵利-王黄等数倍约,侵盗代-云中。居无几何,陈-反,又与韩信合谋击代。汉使樊哙往击之,复拔代——门-云中郡县,不出塞。是时匈奴以汉将-往降,故冒顿常往来侵盗代地。于是汉患之,高帝乃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冒顿乃少止。后燕王卢绾反,率其党数千人降匈奴,往来苦上谷以东。
高祖崩,孝惠-吕太后时,汉初定,故匈奴以骄。冒顿乃为书遗高后,妄言。
高后欲击之,①诸将曰:“以高帝贤武,然尚困于平城。”于是高后乃止,②复与匈奴和亲。
注①索隐案:汉书云“高后时,冒顿-骄,乃使使遗高后书曰:‘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高后怒,欲击之”。
注②索隐案汉书,季布谏,高后乃止。
至孝文帝初立,复修和亲之事。其三年五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侵盗上郡葆塞蛮夷,杀略人民。于是孝文帝诏丞相灌婴发车骑八万五千,诣高奴,①击右贤王。右贤王走出塞。文帝幸太原。是时济北王反,文帝归,罢丞相击胡之兵。
注①正义延州城本汉高奴县旧都。
其明年,单于遗汉书曰:“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前时皇帝言和亲事,称书意,合欢。汉边吏侵侮右贤王,右贤王不请,听后义卢侯难氏①等计,与汉吏相距,绝二主之约,离兄弟之亲。皇帝让书再至,发使以书报,不来,汉使不至,汉以其故不和,邻国不附。今以小吏之败约故,罚右贤王,使之西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强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②乌孙-呼揭③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④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已定,愿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复故约,以安边民,以应始古,使少者得成其长,老者安其处,世世平乐。未得皇帝之志也,故使郎中系雩浅奉书⑤请,献橐他一匹,骑马二匹,驾二驷。⑥皇帝即不欲匈奴近塞,则且诏吏民远舍。使者至,即遣之。”以六月中来至薪望之地。⑦书至,汉议击与和亲孰便。公卿皆曰:“单于新破月氏,乘胜,不可击。且得匈奴地,泽卤,⑧非可居也。和亲甚便。”汉许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音支。”索隐匈奴将名也。氏音支。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云‘楼湟’。”正义汉书云鄯善国名楼兰,去长安一千六百里也。
注③集解音桀。索隐音杰,又音丘列反。正义揭音桀,又其例反。二国皆在瓜州西
北。乌孙,战国时居瓜州。
注④索隐案:谓皆入匈奴一国。
注⑤集解雩音火胡反。索隐系,胡计反。雩,火胡反。
注⑥正义颜师古云:“驾,可驾车也。二驷,八匹马也。”
注⑦集解汉书音义曰:“塞下地名。”索隐望薪之地。服虔云:“汉界上塞下地名,今匈奴使至于此也。”
注⑧正义上音舄。
孝文皇帝前六年,汉遗匈奴书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使郎中系雩浅遗朕书曰:‘右贤王不请,听后义卢侯难氏等计,绝二主之约,离兄弟之亲,汉以故不和,邻国不附。今以小吏败约,故罚右贤王使西击月氏,尽定之。愿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复故约,以安边民,使少者得成其长,老者安其处,世世平乐。’朕甚嘉之,此古圣主之意也。汉与匈奴约为兄弟,所以遗单于甚厚。
倍约离兄弟之亲者,常在匈奴。然右贤王事已在赦前,单于勿深诛。单于若称书意,明告诸吏,使无负约,有信,敬如单于书。使者言单于自将伐国有功,甚苦兵事。服绣袷绮衣-①绣袷长襦-②锦袷袍各一,比余一,③黄金饰具带一,④黄金胥纰一,⑤绣十匹,锦三十匹,赤绨-⑥绿缯各四十匹,使中大夫意-谒者令肩遗单于。”
注①索隐案:小颜云“服者,天子所服也。以绣为表,绮为里”。以赐冒顿。
字林云“袷衣无絮也。音公洽反”。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本无‘袷’字。”
注③集解徐广曰:“或作‘疏比’也。”索隐案:汉书作“比-一”。比音鼻。
小颜云“辫发之饰也,以金为之”。广雅云“比,栉也”。苍颉篇云“靡者为比,□者为梳”。按苏林说,今亦谓之“梳比”,或亦带饰者也。
注④集解汉书音义曰:“要中大带。”索隐按:谓要中大带。
注⑤集解徐广曰:“或作‘犀毗’,而无‘一’字。”索隐汉书见作“犀毗”,或无下“一”字。此作“胥”者,犀声相近,或误。张晏云“鲜卑郭落带,瑞兽名也,东胡好服之”。按:战国策云“赵武灵王赐周绍具带黄金师比”。延笃云“胡革带钩也”。则此带钩亦名“师比”,则“胥”“犀”与“师”并相近,而说各异耳。班固与窦宪笺云“赐犀比金头带”是也。
注⑥正义音啼。索隐案:说文云“绨,厚缯也”。
后顷之,冒顿死,子稽粥立,①号曰老上单于。
注①索隐稽音鸡。粥音育。
老上稽粥单于初立,①孝文皇帝复遣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说②傅公主。说不欲行,汉强使之。说曰:“必我行也,为汉患者。”中行说既至,因降单于,单于甚亲幸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云‘稽粥第二单于’,自后皆以弟别之。”
注②正义行音胡郎反。中行,姓;说,名也。
初,匈奴好汉缯絮食物,中行说曰:“匈奴人-不能当汉之一郡,然所以强者,以衣食异,无仰于汉也。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于汉矣。①其得汉缯絮,以驰草棘中,衣-皆裂敝,以示不如旃裘之完善也。得汉食物皆去之,以示不
如-酪②之便美也。”于是说教单于左右疏记,以计课其人-畜物。③
注①集解韦昭曰:“言汉物什中之二入匈奴,匈奴则动心归汉矣。”
注②集解-,侞汁也。音都奉反。索隐重骆。音潼酪二音。按:三苍云“潼,侞汁
也”。字林云“竹用反”。穆天子传云“牛马之-,臣菟人所具”。
注③正义上许又反。
汉遗单于书,牍以尺一寸,辞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所遗物及言语云云。中行说令单于遗汉书以尺二寸牍,及印封皆令广大长,倨傲其辞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所以遗物言语亦云云。
汉使或言曰:“匈奴俗贱老。”中行说穷汉使曰:“而汉俗屯戍从军当发者,其老亲岂有不自脱温厚肥美以赍送饮食行戍乎?”汉使曰:“然。”中行说曰:“匈奴明以战攻为事,其老弱不能□,故以其肥美饮食壮健者,盖以自为守-,如此父子各得久相保,何以言匈奴轻老也?”汉使曰:“匈奴父子乃同穹庐而卧。①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取其妻妻之。无冠带之饰,阙庭之礼。”中行说曰:“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饮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饮水,随时转移。故其急则人习骑射,宽则人乐无事,其约束轻,易行也。君臣简易,一国之政犹一身也。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故匈奴虽乱,必立宗种。今中国虽详②不取其父兄之妻,亲属益疏则相杀,至乃易姓,皆从此类。且礼义之敝,上下交怨望,而室屋之极,生力必屈。③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筑城郭以自备,故其民急则不习战功,缓则罢于作业。嗟土室之人,顾无多辞,令喋喋④而占占,⑤冠固何当?”⑥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穹庐,旃帐。”
注②索隐汉书作“阳”,此亦音羊。
注③索隐以言栋宇室屋之作,人尽极以营其生,至于气力屈竭也。屈音其勿反。
注④集解音谍,利口也。
注⑤集解音昌占反,衣裳貌。
注⑥集解言虽复着冠,固何当所益。索隐邓展曰:“喋音牒。占,嗫耳语。”
服虔曰:“口舌喋喋。”如淳曰:“言汝汉人多居室中,固自宜着冠,且不足贵也。”
小颜云:“喋喋,利口也。占占,衣裳貌。喋音昌涉反,占音占。言当思念,无为喋喋占占耳。虽自谓着冠,何所当益也。”
自是之后,汉使欲辩论者,中行说辄曰:“汉使无多言,顾汉所输匈奴缯絮米-,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己矣,何以为言乎?且所给备善则已;不备,苦恶,①则候秋孰,以骑驰蹂而稼穑耳。”②日夜教单于候利害处。
注①集解韦昭曰:“苦,□也。音若‘靡-’之‘-’。”
注②集解徐广曰:“蹂音而九反。”
汉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萧关,杀北地都尉-,①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②使奇兵入烧回中宫,③候骑④至雍甘泉。⑤于是文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车千乘,骑十万,军长安旁以备胡寇。而拜昌侯卢卿⑥为上郡将军,宁侯魏-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为陇西将军,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⑦为前将军,大发车骑往击胡。⑧单于留塞内月余乃去,汉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余人。汉患之,乃使使遗匈奴书。
单于亦使当户报谢,复言和亲事。
注①集解徐广曰:“姓孙。其子单,封为-侯。白丁反。”索隐-音五郎反。
徐广曰:“姓孙,其后子单封为瓶侯。音白丁反。”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安定。”索隐出彭阳。韦昭云:“安定县。”正义“城”字误也。括地志云:“彭城故城在泾州临城县东二十里。”案:彭城在妫州,与北地郡甚远,明非彭城也。
注③索隐服虔云“在北地,武帝作宫”。始皇本纪二十七年,“登鸡头山,过回中”。武帝元封四年,通回中道。正义括地志云:“秦回中宫在岐州雍县西四十里,即匈奴所烧者也。”
注④索隐崔浩云:“候,逻骑。”
注⑤正义括地志云:“云阳也。秦之林光宫,汉之甘泉,在雍州云阳西北八十里。秦始皇作甘泉宫,去长安三百里,望见长安。秦皇帝以来祭天圜丘处。”
注⑥索隐案:表“卢”作“-”,古今字耳。
注⑦正义音赫。
注⑧集解徐广曰:“内史栾布亦为将军。”
孝文帝后二年,使使遗匈奴书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使当户且居①雕渠难-②郎中韩辽遗朕马二匹,已至,敬受。先帝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使万民耕织射猎衣食,父子无离,臣主相安,俱无暴逆。今闻渫恶民贪降其进取之利,倍义绝约,忘万民之命,离两主之-,然其事已在前矣。书曰:‘二国已和亲,两主-说,寝兵休卒养马,世世昌乐,-然更始。’③朕甚嘉之。圣人者日新,改作更始,使老者得息,幼者得长,各保其首领而终其天年。朕与单于俱由此道,顺天恤民,世世相传,施之无穷,天下莫不咸便。汉与匈奴邻国之敌,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故诏吏遗单于秫-金帛丝絮佗物岁有数。今天下大安,万民熙熙,朕与单于为之父母。朕追念前事,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兄弟之。
朕闻天不颇覆,地不偏载。朕与单于皆捐往细故,俱蹈大道,堕坏前恶,以图长久,使两国之民若一家子。元元万民,下及鱼□,上及飞鸟,-行喙息④蠕动之类,⑤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故来者不止,天之道也。俱去前事:朕释逃虏民,单于无言章尼等。⑥朕闻古之帝王,约分明而无食言。单于留志,天下大安,和亲之后,汉过不先。单于其察之。”
注①索隐汉书作“且渠”,匈奴官号。
注②索隐按:乐彦云“当户-且渠各自一官。雕渠难为此官也”。正义雕渠难者,其姓名也。且,子余反。
注③集解徐广曰:“-音-,安定意也。”
注④索隐案:-音岐,又音企。言虫豸之类,或企踵而行,或以喙而息,皆得其安也。
注⑤索隐案:三苍云“蠕蠕,动貌,音软”。淮南子云“昆虫蠕动”。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