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203节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云‘抱儿鞭马南驰’也。”
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陰侯孙①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闲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②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
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③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
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注①集解*(孙)*灌婴之孙,名强。索隐案:灌婴之孙,名强。
注②索隐案:百官志云“尉,大县二人,主盗贼。凡有贼发,则推索寻案之”也。
注③集解苏林曰韩安国。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①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没羽’。”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臂,①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②专以射为戏,竟死。③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注①集解如淳曰:“臂如-,通肩。”
注②集解如淳曰:“射戏求疏密,持酒以饮不胜者。”正义饮音于禁反。
注③索隐谓终竟广身至死,以为恒也。
居顷之,石建卒,于是上召广代建为郎中令。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①而广军无功。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
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②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弗能追。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广军功自如,无赏。
注①集解如淳曰:“中犹充也。充本法得首若干封侯。”
注②集解徐广曰:“南都赋曰‘黄闲机张,善弩之名’。”-案:郑德曰“黄肩弩,渊中黄朱之”。孟康曰“太公六韬曰‘陷坚败强敌,用大黄连弩’”。韦昭曰“角弩色黄而体大也”。索隐案:大黄,黄闲,弩名也。故韦昭曰“角弩也,色黄体大”是也。
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孝武帝时,至代相。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车,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①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蔡为人在下中,②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③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
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
“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注①索隐中音丁仲反。率音律,亦音双笔反。小颜云:“率谓军功封赏之科,着在法令,故云中率。”
注②索隐案:以九品而论,在下之中,当第八。
注③索隐案:谓不在人后。
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津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①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②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
③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陰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④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⑤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⑥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⑦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⑧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⑨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注①集解徐广曰:“主爵赵食其为右将军。”
注②集解张晏曰:“以水草少,不可-辈。”
注③索隐今得当单于。案:广言自少时结发而与匈奴战,唯今者得与单于相当遇也。
注④集解如淳曰:“数为匈奴所败,奇为不偶也。”索隐案:服虔云“作事数不偶也”。音朔。小颜音所具反。奇,萧该音居宜反。
注⑤正义令广如其文牒,急引兵徙东道也。
注⑥索隐音异基。案:赵将军名也。或亦依字读。
注⑦索隐谓无人导引,军故失道也。
注⑧正义绝,度也。南归度沙幕。
注⑨正义言委曲而行回折,使军后大将军也。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广子三人,曰当户-椒-敢,为郎。天子与韩嫣①戏,嫣少不逊,当户击嫣,嫣走。于是天子以为勇。当户早死,拜椒为代郡太守,皆先广死。当户有遗腹子名陵。广死军时,敢从骠骑将军。广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园-地,②当下吏治,蔡亦自杀,
不对狱,国除。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③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敢从上雍,④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居岁余,去病死。⑤而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敢男禹有宠于太子,然好利,李氏陵迟衰微矣。
注①索隐或音偃,又音许干反。
注②索隐-音人绢反,又音乃段反,又音而宣反。案:-地,神道之地也。
黄图云“阳陵阙门西出,神道四通。茂陵神道广四十三丈”也。正义汉书云:“诏赐-地阳陵,当得二十亩,蔡盗取三顷,颇卖得四十余万,又盗取神道外-地一亩,葬
其中。当下狱,自杀。”
注③索隐小颜云:“令其父恨而死。”
注④索隐刘氏音尚。大颜云“雍地形高,故云上”。
注⑤集解徐广曰:“元狩六年。”
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①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胡。
注①集解徐广曰:“属张掖。”正义括地志云:“居延海在甘州张掖县东北六十四里。地理志云‘居延泽古文以为流沙’。甘州在京西北二千四百六十里。”
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①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
注①集解徐广曰:“出炖煌至天山。”索隐案:晋灼云“在西域,近蒲类海”。
又西河旧事云“白山冬夏有雪,匈奴谓之天山也”。正义括地志云:“祁连山在甘州张掖县西南二百里。天山一名白山,今名初罗漫山,在伊吾县北百二十里。
伊州在京西北四千四百一十六里。”
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悛悛①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②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注①索隐音七旬反。汉书作“恂恂”,音询。
注②索隐案:姚氏云“桃李本不能言,但以华实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径也。以喻广虽不能出辞,能有所感,而忠心信物故也”。
【索隐述赞】-臂善射,实负其能。解鞍却敌,圆阵摧锋。边郡屡守,大军再从。失道见斥,数奇不封。惜哉名将,天下无双!
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 第五十
正义此卷或有本次平津侯后,第五十二。今第五十者,先生旧本如此,刘伯庄音亦然。若先诸传而次四夷,则司马-汲郑不合在后也。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①唐虞以上有山戎-②猃狁-荤粥,③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④驴——⑤——⑥——⑦。⑧逐水草迁徙,□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⑨□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⑩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弓,⑾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⑿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匈奴始祖名。”索隐张晏曰“淳维以殷时奔北边”。
又乐产括地谱云“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其言夏后苗裔,或当然也。故应劭风俗通云“殷时曰獯粥,改曰匈奴”。又服虔云“尧时曰荤粥,周曰猃狁,秦曰匈奴”。
韦昭云“汉曰匈奴,荤粥其别名”。则淳维是其始祖,盖与獯粥是一也。
注②正义左传庄三十年“齐人伐山戎”,杜预云“山戎-北戎-无终三名也”。
括地志云“优州渔阳县,本北戎无终子国”。
注③集解晋灼云:“尧时曰荤粥,周曰猃狁,秦曰匈奴。”
注④索隐橐他。韦昭曰:“背肉似橐,故云橐也。”包恺音托。他,或作“-”。
正义畜,许又反。
注⑤索隐案:古今注云“驴牡马牝,生-”。正义-音力戈反。
注⑥集解徐广曰:“北狄骏马。”索隐说文云“——,马父-子也”。广异志音决
蹄也。发蒙记“刳其母腹而生”。列女传云“生七日超其母”。
注⑦集解徐广曰:“似马而青。”索隐按:郭璞注尔雅云“——马,青色,音淘涂”。又字林云野马。山海经云“北海有兽,其状如马,其名——”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音颠。巨虚之属。”索隐-奚。韦昭-音颠。说文“野马属”。徐广云“巨虚之类”。一云青骊白鳞,文如鼍鱼。邹诞生本“奚”字作“-”。
注⑨索隐上音扶粪反。
注⑩索隐上音式绍反,下音陟两反。少长谓年稍长。
注⑾索隐上音弯,如字亦通也。
注⑿集解韦昭曰:“-形似矛,铁柄。音时年反。”索隐音蝉。埤苍云“-,小矛铁矜”。古今字诂云“□,通作‘矜’”。
注⒀集解汉书曰:“单于姓挛-氏。”索隐挛音六缘反-音丁啼反。
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①变于西戎,邑于豳。其后三百有余岁,戎狄攻大王-父,②-父亡走岐下,而豳人悉从-父而邑焉,作周。③其后百有余岁,周西伯昌伐畎夷氏。④后十有余年,武王伐纣而营雒邑,复居于酆-,放逐戎夷泾-洛之北,⑤以时入贡,命曰“荒服”。其后二百有余年,周道衰,⑥而穆王伐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之后,荒服不至。于是周遂作甫刑之辟。穆王之后二百有余年,周优王用宠姬-姒之故,与申侯有却。⑦申侯怒而与犬戎共攻杀周优王于骊山之下,⑧遂取周之焦获,
⑨而居于泾渭之闲,侵暴中国。秦襄公救周,于是周平王去酆-而东徙雒邑。当是之时,秦襄公伐戎至岐,始列为诸侯。⑩是后六十有五年,而山戎⑾越燕而伐齐,齐厘公与战于齐郊。其后四十四年,而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北伐山戎,山戎走。其后二十有余年,而戎狄至洛邑,伐周襄王,襄王奔于郑之泛邑。⑿初,周襄王欲伐郑,故娶戎狄女为后,与戎狄兵共伐郑。已而黜狄后,狄后怨,而襄王后母曰惠后,有子子带,欲立之,于是惠后与狄后-子带为内应,开戎狄,戎狄以故得入,破逐周襄王,而立子带为天子。于是戎狄或居于陆浑,⒀东至于-,侵盗暴虐中国。中国疾之,故诗人歌之曰“戎狄是应”,“薄伐猃狁,至于大原”,⒁“出舆彭彭,城彼朔方”。⒂周襄王既居外四年,乃使使告急于晋。晋文公初立,欲修霸业,乃兴师伐逐戎翟,诛子带,迎内周襄王,居于雒邑。
注①集解徐广曰:“后稷之曾孙。”正义周本纪云“不-失其官”。此云公刘,未详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公刘九世孙。”
注③索隐按:谓始作周国也。
注④索隐韦昭云:“春秋以为犬戎。”按:畎音犬。大颜云“□昆夷也”。山海经云“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二牡,是为犬戎”。说文云“赤狄本犬种,字从犬”。又山海经云“有人面兽身,名曰犬夷”。贾逵云“犬夷,戎之别种也”。
注⑤索隐晋灼曰:“洛水在冯翊怀德县,东南入渭。”又案:水经云出上郡雕陰泰昌山,过华陰入渭,□漆沮水也。
注⑥索隐案:周纪云“懿王时,王室衰。诗人作怨刺之诗”,不能复雅也。
注⑦正义故申城在邓州南阳县北三十里,周宣王舅所封。
注⑧集解韦昭曰:“戎后来居此山,故号曰骊戎。”
首节 上一节 203/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