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197节

注③正义女东反。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黾’。”
注⑤集解徐广曰;“一作‘清’。”
注⑥正义八十一难云:“关遂入尺为内关。”吕广云;“脉从关至尺泽,名内关也。”
注⑦正义王叔和脉经云:“来数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代者死。”素问曰:“病在心,愈在夏,甚于冬;病在脾,愈在秋,甚于春;病在肺,愈在冬,甚于夏;病在肾,愈在春,甚于夏;病在肝,愈在夏,甚于秋也。”
注⑧正义王叔和脉经云:“脉长而弦,病于肝也。”素问云:“得病于筋,肝之和也。”
注⑨正义素问云:“脉有不及,有太过,有经,有络。和□经主病,代则络有过也。”八十一难云:“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际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陰乘之脉也。关以后者,陰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故曰覆溢,是其真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吕广云:“过九分,出一寸,各名太过也。不及九分,至二分或四分五分,此太过。不满一寸,见八分或五分六分,此不及。”
注⑩集解徐广曰:“一作‘分’。上章曰‘肝与心相去五分,故曰五日尽’也。”正义王叔和脉经云:“分别三门*(镜)[境]*界脉候所主,云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自高骨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陰入,以关为界,阳出三分,故曰三陰三阳。阳生于尺,动于寸;陰生于寸,动于尺。寸主射上焦,出头及皮毛,竟手。关主射中焦,腹及于腰。尺主射下焦,少腹至足也。”
齐王中子诸婴儿小子病,召臣意诊切其脉,告曰:“气鬲病。病使人烦懑,食不下,时呕沫。病得之*(少)[心]*忧,数-食饮。”①臣意即为之作下气汤以饮之,一日气
下,二日能食,三日□病愈。所以知小子之病者,诊其脉,心气也,浊②躁而经也,此络阳病也。脉法曰“脉来数疾去难而不一者,病主在心”。
周身爇,脉盛者,为重阳。③重阳者,-心主。④故烦懑食不下则络脉有过,络脉有过则血上出,血上出者死。此悲心所生也,病得之忧也。
注①索隐-音疑乙反-者,风痹-然不得动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黾’,又作‘猛’。”
注③索隐上音直陇反。
注④集解徐广曰:“-音唐-者,荡也。谓病荡心者,犹刺其心。”索隐-,依字读。正义八十一难云:“手心主中宫,在中部。”杨玄躁云:“手心主胞络也。自脐已上至带鬲为中焦也。”
齐郎中令循病,-医皆以为-入中,而刺之。臣意诊之,曰:“涌疝也,①令人不得前后溲。”②循曰:“不得前后溲三日矣。”臣意饮以火齐汤,③一饮得前*[后]*溲,再饮大溲,三饮而疾愈。病得之内。所以知循病者,切其脉时,右口气急,④脉无五藏气,右口⑤脉大而数。数者中下爇而涌,左为下,右为上,皆无五藏应,故曰涌疝。中爇,故溺赤也。⑥
注①索隐上音勇。下音讪,所谏反。邹诞生疝音山也。
注②索隐溲音所留反。前溲谓小便。后溲,大便也。
注③正义饮,于禁反。
注④集解徐广曰:“右,一作‘有’。”正义王叔和脉经云:“右手寸口乃气口也。”
注⑤正义谓右手寸口也。
注⑥正义溺,徒吊反。
齐中御府长信病,臣意入诊其脉,告曰:“爇病气也。然暑汗,脉少衰,不死。”
曰:“此病得之当浴流水而寒甚,已则爇。”信曰:“唯,然!①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②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③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堕,信身入水中,几死,吏□来救信,出之水中,衣尽濡,有闲而身寒,已爇如火,至今不可以见寒。”臣意□为之液汤火齐逐爇,一饮汗尽,再饮爇去,三饮病已。□使服药,出入二十日,身无病者。所以知信之病者,切其脉时,并陰。脉法曰“爇病陰阳交者死”。切之不交,并陰。并陰者,脉顺清而愈,其爇虽未尽,犹活也。肾气有时闲浊,④在太陰脉口而希,是水气也。肾固主水,故以此知之。失治一时,□转为寒爇。
注①正义唯,惟癸反。
注②正义莒,密州县。
注③正义音牵。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黾’。”
齐王太后病,召臣意入诊脉,曰:“风瘅客脬,①难于大小溲,溺赤。”臣意饮以火齐汤,一饮□前后溲,再饮病已,溺如故。病得之流汗出□。②□者,去衣而汗-也。所以知齐王太后病者,臣意诊其脉,切其太陰之口,湿然风气也。脉法曰“沉之而大坚,③浮之而大紧者,④病主在肾”。肾切之而相反也,脉大而躁。大者,膀胱气也;躁者,中有爇而溺赤。
注①索隐瘅,病也,音。脬音普交反,字或作“胞”。正义瘅音单旱*(也)[反]*。脬亦作“胞”,膀胱也。言风瘅之病客居在膀胱。
注②索隐刘氏音巡。
注③正义沉,一作“深”。王叔和脉经云:“脉大而坚,病出于肾也。”
注④正义紧音吉忍反。素问云:“脉短实而数,有似切绳,名曰紧也。”
齐章武里曹山跗病,①臣意诊其脉,曰:“肺消瘅也,加以寒爇。”□告其人曰:“死,不治。适其共养,此不当医②治。”法曰“后三日而当狂,妄起行,欲走;后五日死”。□如期死。山跗病得之盛怒而以接内。所以知山跗之病者,臣意切其脉,肺气爇也。脉法曰“不平不鼓,形-”。③此五藏高之远数以经病也,故切之时不平而代。④不平者,血不居其处;代者,时参击并至,乍躁乍大也。此两络脉绝,故死不治。所以加寒爇者,言其人尸夺。尸夺者,形-;形-者,不当关灸-石及饮毒药也。臣意未往诊时,齐太医先诊山跗病,灸其足少阳脉口,而饮之半夏丸,病者即泄注,腹中虚;又灸其少陰脉,是坏肝刚绝深,如是重损病者气,以故加寒爇。所以后三日而当狂者,肝一络连属结绝侞下阳明,⑤故络绝,开阳明脉,阳明脉伤,即当狂走。后五日死者,肝与心相去五分,故曰五日尽,尽即死矣。
注①索隐跗,方符反。
注②索隐适音释。共音恭。案:谓山跗家适近所持财物共养我,我不敢当,以言其人不堪疗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散’。”正义王叔和脉经云:“平谓春肝木王,其脉细而长;夏心火王,其脉洪大而散;六月脾土王,其脉大阿阿而缓;秋肺金王,其脉浮-
而短;冬肾水王,其脉沉而滑:名平脉也。”
注④正义素问云:“血气易处曰不平,脉候动不定曰代。”
注⑤正义素问云:“侞下阳明,胃络也。”
齐中尉潘满如病少腹痛,①臣意诊其脉,曰:“遗积瘕也。”②臣意即谓齐太仆臣饶-内史臣繇曰:“中尉不复自止于内,则三十日死。”后二十余日,溲血死。病得之酒且内。所以知潘满如病者,臣意切其脉深小弱,其卒然合③合也,是脾气也。④右脉口气至紧小,⑤见瘕气也。以次相乘,故三十日死。三陰俱抟者,⑥如法;不俱抟者,决在急期;一抟一代者,近也。故其三陰抟,溲血如前止。⑦
注①正义少音式妙反。王叔和脉经云:“脉急,疝瘕少腹痛也。”
注②索隐刘氏音加雅反,旧音遐,邹氏音嫁。正义龙鱼河图云:“犬狗鱼鸟不熟食之,成瘕痛。”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云‘来然合’。”
注④正义卒音葱忽反。卒,一本作“来”。素问云:“疾病之生,生于五藏。
五藏之合,合于六府。肝合气于胆,心合气于小肠,脾合气于胃,肺合气于大肠,肾合气于膀胱。三焦内主劳。”
注⑤正义上音结忍反。
注⑥正义如淳云:“音徒端反。”素问云:“左脉口曰少陰,少陰之前名厥陰,右脉口曰太陰,此三陰之脉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前,一作‘筋’也。”
阳虚侯相赵章病,召臣意-医皆以为寒中,臣意诊其脉曰:“-风。”①-风者,饮食下嗌②而辄出不留。法曰“五日死”,而后十日乃死。病得之酒。
所以知赵章之病者,臣意切其脉,脉来滑,是内风气也。饮食下嗌而辄出不留者,法五日死,皆为前分界法。③后十日乃死,所以过期者,其人嗜粥,故中藏实,中藏实故过期。师言曰“安谷者过期,不安谷者不及期”。
注①集解-音洞。言洞彻入四支。索隐下云“饮食下嗌辄出之”,是风疾洞彻五藏,故曰-风。
注②集解音益,谓喉下也。
注③正义分,扶问反。
济北王病,召臣意诊其脉,曰:“风蹶胸满。”即为药酒,尽三石,病已。得之汗出伏地。所以知济北王病者,臣意切其脉时,风气也,心脉浊。①病法“过入其阳,阳气尽而陰气入”。陰气入张,则寒气上而爇气下,故胸满。汗出伏地者,切其脉,气陰。陰气者,病必入中,出及-水也。②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黾’。”
注②索隐-音士咸反。正义顾野王云:“手足液,身体。音常灼反。”
齐北宫司空命妇①出于②病,-医皆以为风入中,病主在肺,③刺其足少阳脉。臣意诊其脉,曰:“病气疝,客于膀胱,难于前后溲,而溺赤。病见寒气则遗溺,使人腹肿。”出于病得之欲溺不得,因以接内。所以知出于病者,切其脉大而实,其来难,是蹶陰之动也。④脉来难者,疝气之客于膀胱也。
腹之所以肿者,言蹶陰之络结小腹也。蹶陰有过则脉结动,动则腹肿。臣意即灸其足蹶陰之脉,左右各一所,即不遗溺而溲清,小腹痛止。即更为火齐汤以饮之,三日而疝气散,即愈。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奴’。奴盖女奴。”
注②正义命妇名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肝’。”
注④正义邹*[云]*:“厥陰之脉也。”
故济北王阿母①自言足爇而懑,臣意告曰:“爇蹶也。”则刺其足心各三所,案之无出血,病旋已。②病得之饮酒大醉。
注①集解徐广曰:“济,一作‘齐王’。”索隐案:是王之奶母也。正义服虔云:“侞母也。”郑*[云]*:“慈己者。”
注②索隐言寻则已止也。正义谓旋转之闲,病则已止也。
济北王召臣意诊脉诸女子侍者,至女子竖,竖无病。臣意告永巷长曰:“竖伤脾,不可劳,法当春呕血死。”臣意言王曰:“才人女子竖何能?”王曰:“是好为方,多伎能,为所是案法新,①往年市之民所,四百七十万,曹偶四人。”②王曰:“得毋有病乎?”臣意对曰:“竖病重,在死法中。”王召视之,其颜色不变,以为不然,不卖诸侯所。至春,竖奉剑从王之厕,王去,竖后,王令人召之,即仆于厕,③呕血死。病得之流汗。流汗者,*(同)*法病内重,毛发而色泽,脉不衰,此亦*(关)*内*[关]*之病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所,一作‘取’。”索隐谓于旧方技能生新意也。
注②索隐案:当今之四千七百贯也。曹偶犹等辈也。
注③索隐仆音赴,又音步北反。
齐中大夫病龋齿,①臣意灸其左大阳明脉,即为苦参汤,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得之风,及卧开口,食而不嗽。
注①正义上丘羽反。释名云:“龋,朽也。虫啮之,缺朽也。”-
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侞,①来召臣意。臣意往,饮以莨耸②药一撮,以酒饮之,旋侞。③臣意复诊其脉,而脉躁。躁者有余病,即饮以消石一齐,出血,血如豆比五六枚。④
注①索隐侞音人喻反。侞,生也。
注②正义浪宕二音。
注③索隐旋侞者,言回旋即生也。
注④索隐比音必利反。
齐丞相舍人奴从朝入宫,臣意见之食闺门外,望其色有病气。臣意即告宦者平。
平好为脉,学臣意所,臣意即示之舍人奴病,告之曰:“此伤脾气也,当至春鬲塞不通,不能食饮,法至夏泄血死。”宦者平即往告相曰:“君之舍人奴有病,病重,死期有日。”相君曰:“卿何以知之?”曰:“君朝时入宫,君之舍人奴尽食闺门外,平与仓公立,即示平曰,病如是者死。”相即召舍人*(奴)*而谓之曰:“公奴有病不?”舍人曰:
“奴无病,身无痛者。”至春果病,至四月,泄血死。所以知奴病者,脾气周乘五藏,伤部而交,故伤脾之色也,望之杀然黄,①察之如死青之兹-医不知,以为大虫,②不知伤脾。所以至春死病者,胃气黄,黄者土气也,土不胜木,故至春死。所以至夏死者,脉法曰“病重而脉顺清者曰内关”,内关之病,人不知其所痛,心急然无苦。若加以一病,死中春;一愈顺,及一时。其所以四月死者,诊其人时愈顺。愈顺者,人尚肥也。奴之病得之流汗数出,*(灸)[炙]*于火而以出见大风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杀音苏葛反。”正义杀,苏亥反。
注②索隐即-虫也-
川王病,召臣意诊脉,曰:“蹶上①为重,头痛身爇,使人烦懑。”②臣意即以寒水拊其头,③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病旋已。病得之沐发未干而卧。诊如前,所以蹶,头爇至肩。
注①正义时掌反。蹶,逆气上也。
注②正义亡本反。非但有烦也。
注③索隐拊音附,又音抚。
齐王黄姬兄黄长卿家有酒召客,召臣意。诸客坐,未上食。臣意望见王后弟宋建,告曰:“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要胁痛不可-仰,①又不得小溲。不亟治,病即入濡肾。及其未舍五藏,急治之。病方今客肾濡,②此所谓‘肾痹’也。”
宋建曰:“然,建故有要脊痛。往四五日,天雨,黄氏诸倩③见建家京下方石,④即弄之,建亦欲效之,效之不能起,即复置之。暮,要脊痛,不得溺,至今不愈。”建病得之好持重。所以知建病者,臣意见其色,太阳色干,肾部上及界要以下者枯四分所,故以往四五日知其发也。臣意即为柔汤使服之,十八日所而病愈。
注①正义上音免。
注②正义濡,溺也。病方客在肾,欲溺,肾也。
首节 上一节 197/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