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196节

注④索隐适音释。言我适来有所受教命,故云学也。
居二日半,简子寤,语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心。有一熊欲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
有罴来,我又射之,中罴,罴死。帝甚喜,赐我二笥,皆有副。吾见儿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壮也以赐之。’帝告我:‘晋国且世衰,七世而亡。①嬴姓将大败周人于范魁之西,②而亦不能有也。’”董安于受言,书而藏之。以扁鹊言告简子,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
注①正义晋定公-出公-哀公-优公-烈公-孝公-静公为七世。静公二年,为三晋所灭。据此及赵世家,简子疾在定公之十一年也。
注②正义嬴,赵氏本姓也。周人谓-也。晋亡之后,赵成侯三年,伐-,取乡邑七十三是也。贾逵云“小阜曰魁”也。
其后扁鹊过虢。①虢太子②死,③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④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津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陰急,故暴-而死。”⑤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
曰:“收乎?”⑥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未尝得望津光侍谒于前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
“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⑦治病不以汤液醴洒,⑧-石挢引,案-毒熨,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一0]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⑾爪幕,⑿湔浣⒀肠胃,漱涤五藏,练津易形。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视文。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⒁望色⒂听声⒃写形,⒄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陰;闻病之陰,论得其阳。⒅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不可曲止也。⒆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二0]循其两股以至于陰,当尚温也。”
注①正义陕州城,古虢国。又陕州河北县东北下阳故城,古虢,□晋献公灭者。又洛州泛水县古东虢国。而未知扁鹊过何者,盖虢至此并灭也。
注②集解傅玄曰:“虢是晋献公时先是百二十年灭矣,是时焉得有虢?”索隐案:傅玄云“虢是晋献所灭,先此百二十余年,此时焉得有虢”,则此云“虢太子”,非也。然案虢后改称郭,春秋有郭公,盖郭之太子也。
注③正义下云“色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也。
注④索隐喜音许既反。喜,好也,爱也。方,方技之人也。正义中庶子,古官号也。喜方,好方术,不书姓名也。
注⑤索隐-音厥。正义释名云:“-,气从下-起上行,外及心胁也。”
注⑥集解收谓棺敛。
注⑦索隐音臾附。下又音趺。正义臾附二音。应劭云:“黄帝时将也。”
注⑧正义上音礼,下山解反。
注⑨索隐-音士咸反,谓石针也。挢音九兆反,谓为按摩之法,夭挢引身,如熊顾鸟伸也-音玩,亦谓按摩而玩弄身体使调也。毒熨谓毒病之处以药物熨帖也。
注⑩索隐音东注反。正义八十一难云:“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太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肾之原出于太溪,少陰之原出于兑骨,胆之原出于丘虚,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十二经皆以输为原也。”按:此五藏六府之输也。
注⑾集解徐广曰:“揲音舌。”索隐搦音女角反。揲音舌。荒,膏荒也。
注⑿索隐幕音漠。漠,病也。谓以爪决之。正义以爪决其阑幕也。
注⒀正义上子钱反,下胡管反。
注⒁正义黄帝素问云:“待切脉而知病。寸口六脉,三陰三阳,皆随春秋冬夏观其脉之变,则知病之逆顺也。”杨玄躁云:“切,按也。”
注⒂正义素问云:“面色青,脉当弦急;面色赤,脉当浮而短;面色黑,脉当沉浮而滑也。”
注⒃正义素问云:“好哭者肺病,好歌者脾病,好妄言者心病,好声吟者肾病,好叫呼者肝病也。”
注⒄正义素问云:“欲得温而不欲见人者藏家病,欲得寒而见人者府家病也。”
注⒅正义八十一难云:“陰病行阳,阳病行陰,故令幕在陰,俞在阳。”杨玄躁云:“腹为陰,五藏幕皆在腹,故云幕皆在陰。背为阳,五藏俞皆在背,故云俞皆在阳。内藏有病则出行于阳,阳俞在背也。外体有病则入行于陰,陰幕在腹也。”针法云:“从阳引陰,从陰引阳也。”
注⒆索隐止,语助也。不可委曲具言。正义言皆有应见,不可曲言病之止住所在也。
注[二0]正义音涨。
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①舌挢然而不下,②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③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言末卒,因嘘唏服臆,④魂津泄横,流涕长潸,⑤忽忽承跃,⑥悲不能自止,容貌变更。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者也。夫以阳入陰中,动胃⑦-⑧缘,⑨中经维络,⑩别下于三焦-膀胱,⑾是以阳脉下遂,⑿陰脉上争,⒀会气闭而不通,[一四]陰上而阳内行,下内鼓而不起,上外绝而不为使,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陰之纽,⒂破陰绝阳,*(之)*色*(已)*废⒃脉乱,故形静如死状。太子未死也。夫以阳入陰支兰藏者生,⒄以陰入阳支兰藏者死。凡此数事,皆五藏-中之时暴作也。
良工取之,⒅拙者疑殆。”
注①索隐眩音县-音舜。
注②索隐挢音纪兆反。挢,举也。
注③索隐谓虢君自谦,云己是偏远之国,寡小之臣也。
注④索隐上音皮力反,下音忆。
注⑤集解徐广曰:“一云‘言未卒,因涕泣交流,嘘唏不能自止’也。”索隐潸音山。长潸谓长垂泪也。
注⑥索隐音接。跃即睫也。承跃,言泪恒垂以承于睫也。
注⑦正义八十一难云:“脉居陰部反阳脉见者,为阳入陰中,是阳乘陰也,脉虽时沉-而短,此谓阳中伏陰也。脉居阳部而陰脉见者,是陰乘阳也,脉虽时沉滑而长,此
谓陰中伏阳也。胃,水谷之海也。”
注⑧索隐音直延反。
注⑨正义-音直延反-缘谓脉缠绕胃也。素问云“延缘落,络脉也”,恐非此义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维,一作‘结’。”正义八十一难云:“十二经脉,十五络脉,阳维陰维之脉也。”
注⑾正义八十一难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在心下,下鬲在胃上口也。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也。下焦在脐下,当膀胱上口也。
膀胱者,津液之府也,溺九升九合也。”言经络下于三焦及膀胱也。
注⑿集解徐广曰:“一作‘队’。”
注⒀正义遂音直类反。素问云:“阳脉下遂难反,陰脉上争如弦也。”
注⒁正义八十一难云:“府会太仓,藏会季胁,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杼,脉会大渊,气会三焦,此谓八会也。”
注⒂正义女九反。素问云:“纽,赤脉也。”
注⒃集解徐广曰:“一作‘发’。”
注⒄正义素问云:“支者顺节,兰者横节,陰支兰胆藏也。”
注⒅正义八十一难云:“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八,下工者十全六。”吕广云:“五藏一病辄有五,解一藏为下工,解三藏为中工,解五藏为上工也。”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①厉针砥石,②以取外三阳五会。③有闲,太子苏。
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④和煮之,以更⑤熨两胁下。太子起坐。
更适陰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注①索隐阳,扁鹊之弟子也。
注②索隐针音针。厉谓磨也。砥音脂。
注③正义素问云:“手足各有三陰三阳:太陰,少陰,厥陰;太阳,少阳,阳明也。五会谓百会-胸会-听会-气会——会也。”
注④索隐五分之熨,八减之齐。案:言五分之熨者,谓熨之令温暖之气入五分也。八减之齐者,谓药之齐和所减有八。并越人当时有此方也。
注⑤正义格彭反。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①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②不治将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闲,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
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柰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注①集解傅玄曰:“是时齐无桓侯。”-谓是齐侯田和之子桓公午也。索隐案:
傅玄曰“是时齐无桓侯”。裴-云“谓是齐侯田和之子桓公午也”。盖与赵简子颇亦相当。
注②正义上音凑,谓皮肤。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
①而医之所病,病道少。②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陰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注①正义病厌患多也,言人厌患疾病多甚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所病犹疗病也。”
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①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注①索隐音必二反。
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人也,姓淳于氏,名意。①少而喜医方术。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②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③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甚津。受之三年,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然左右行游诸侯,不以家为家,或不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淳于国城在密州安丘县东北三十里,古之斟灌国也。春秋‘州公如曹’,传云‘冬,淳于公如曹’。注水经云‘淳于县,故夏后氏之斟灌国也,周武王以封淳于公,号淳于国也’。”
注②正义百官表云公乘,第八爵也。颜师古云:“言其得乘公之车也。”
注③正义八十一难云:“五藏有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也。”其面色与相应,已见前也。
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①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②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③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④
注①索隐传音竹恋反。传,乘传送之。
注②索隐缇音啼。萦音纡营反。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赎’。”
注④集解徐广曰:“案年表孝文十二年除肉刑。”正义汉书刑法志云“孝文帝即位十三年,除肉刑三”。孟康云:“黥劓二,左右趾一,凡三也。”班固诗曰: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意家居,诏召问所为治病死生验者几何人也,主名为谁。
诏问故太仓长臣意:“方伎所长,及所能治病者?①有其书无有?皆安受学?
受学几何岁?尝有所验,何县里人也?何病?医药已,其病之状皆何如?具悉而对。”臣意对曰: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为’,为亦治。”
自意少时,喜医药,医药方试之多不验者。至高后八年,①得见师临-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余,意得见事之。谓意曰:“尽去而方书,非是也。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书,甚津。我家给富,心爱公,欲尽以我禁方书悉教公。”臣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臣意即避席再拜谒,受其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②术-揆度陰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陰阳禁书,受读解验之,可一年所。明岁即验之,有验,然尚未津也。要事之三年所,即尝已为人治,诊病决死生,有验,津良。今庆已死十年所,臣意年尽三年,年三十九岁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意年三十六。”
注②集解奇音羁。咳音该。正义八十一难云:“奇经八脉者,有阳维,有陰维,有阳-,有陰-,有冲,有督,有任,有带之脉。凡此八者,皆不拘于经,故云奇经八脉也。”顾野王云:“胲当-也。”又云:“胲指毛皮也。”-文志有五音奇胲用兵二十六卷。许慎云:“胲,军中约也。”
齐侍御史成自言病头痛,臣意诊其脉,告曰:“君之病恶,不可言也。”即出,独告成弟昌曰:“此病疽①也,内发于肠胃之闲,后五日当-肿,②后八日呕脓③死。”成之病得之饮酒且内。成即如期死。所以知成之病者,臣意切其脉,得肝气。肝气浊④而静,⑤此内关之病也。⑥脉法曰“脉长而弦,不得代四时者,⑦其病主在于肝。和□经主病也,⑧代则络脉有过”。⑨经主病和者,其病得之筋髓里。其代绝而脉贲者,病得之酒且内。所以知其后五日而-肿,八日呕脓死者,切其脉时,少阳初代。代者经病,病去过人,人则去。络脉主病,当其时,少阳初关一分,故中爇而脓未发也,及五分,则至少阳之界,⑩及八日,则呕脓死,故上二分而脓发,至界而-肿,尽泄而死。爇上则熏阳明,烂流络,流络动则脉结发,脉结发则烂解,故络交。爇气已上行,至头而动,故头痛。
注①集解七如反。
注②正义上于恭反,下之勇反。
首节 上一节 196/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