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177节

注④集解音刑。
注⑤集解徐广曰:“觳音学。觳,一作‘毂’,推也。”索隐觳音学。尔雅“觳,尽也”。言监门下人饭犹不尽此。若徐氏云“一作‘毂’。毂,推也”,则字宜作“较”。邹氏音角。
注⑥正义谓河之九曲,别为堤防。
注⑦集解徐广曰:“致,一作‘放’。”
注⑧集解-,肤毳皮。
夫贤主者,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责之术者也。①督责之,则臣不敢不竭能以徇其主矣。此臣主之分定,上下之义明,则天下贤不肖莫敢不尽力竭任以徇其君矣。是故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能穷乐之极矣,贤明之主也,可不察焉!
注①索隐督者,察也。察其罪,责之以刑罚也。
故申子曰“有天下而不恣睢,①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者,②无他焉,不能督责,而顾以其身劳于天下之民,若尧-禹然,故谓之“桎梏”也。夫不能修申-韩之明术,行督责之道,专以天下自适也,而徒务苦形劳神,以身徇百姓,则是黔首之役,非畜天下者也,何足贵哉!夫以人徇己,则己贵而人贱;
以己徇人,则己贱而人贵。故徇人者贱,而人所徇者贵,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凡古之所为尊贤者,为其贵也;而所为恶不肖者,为其贱也。而尧-禹以身徇天下者也,因随而尊之,则亦失所为尊贤之心矣,夫可谓大缪矣。谓之为“桎梏”,不亦宜乎?不能督责之过也。
注①索隐上音资二反,下音呼季反。恣睢犹放纵也。谓肆情纵恣也。
注②正义言有天下不能自纵恣督责,乃劳身于天下若尧-禹,即以天下为桎梏于身也。
故韩子曰:“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者,何也?①则能罚之加焉必也。故商君之法,刑□灰于道者。②夫□灰,薄罪也,而被刑,重罚也。彼唯明主为能深督轻罪。夫罪轻且督深,而况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是故韩子曰“布帛寻常,庸人不释,③铄金百溢,盗跖不搏”者,④非庸人之心重,寻常之利深,而盗跖之欲浅也;又不以盗跖之行,为轻百镒之重也。搏必随手刑,则盗跖不搏百镒;而罚不必行也,则庸人不释寻常。是故城高五丈,而楼季不轻犯也;⑤泰山之高百仞,而跛□牧其上。⑥夫楼季也而难五丈之限,岂跛□也而易百仞之高哉?峭堑之势异也。⑦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处尊位,长执重势,而独擅天下之利者,非有异道也,能独断而审督责,必深罚,故天下不敢犯也。今不务所以不犯,而事慈母之所以败子也,则亦不察于圣人之论矣。夫不能行圣人之术,则舍为天下役何事哉?
可不哀邪!⑧
注①索隐格,强-也。虏,奴隶也。言严整之家本无格-奴仆也。
注②正义□灰于道者黥也。韩子云:“殷之法,□灰于衢者刑。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曰:‘灰□于衢必燔,人必怒,怒则□,□则三族,虽刑之可也。’。”
注③索隐八尺曰寻,倍寻曰常,以言其少也。庸人弗释者,谓庸人见则取之而不释,以其罪轻,故下云“罚不必行,则庸人弗释寻常”是也。
注④索隐尔雅“铄,美也”。言百溢之美金在于地,虽有盗跖之行亦不取者,为财多而罪重也,故下云“搏必随手刑,盗跖不搏”也。搏犹攫也,取也。凡鸟翼击物曰搏,足取曰攫,故人取物亦谓之搏。
注⑤集解许慎曰:“楼季,魏文侯之弟。”王孙子曰:“楼季之兄也。”
注⑥集解诗云:“□羊坟首。”毛传曰:“牝曰□。”
注⑦索隐峭,峻也,高也,七笑反。堑音渐。以言峭峻则难登,故楼季难五丈之限;平堑则易涉,故跛□牧于泰山也。
注⑧索隐舍犹废也,止也。言为人主不能行圣人督责之术,则已废止,何为勤身苦心,为天下所役,是何哉?“可不哀邪”,言其非也。
且夫俭节仁义之人立于朝,则荒肆之乐辍矣;谏说论理之臣闲于侧,则流漫之志诎矣;烈士死节之行显于世,则滢康之虞废矣。故明主能外此三者,而独躁主术以制听从之臣,而修其明法,故身尊而势重也。凡贤主者,必将能拂世磨俗,①而废其所恶,立其所欲,故生则有尊重之势,死则有贤明之谥也。是以明君独断,故权不在臣也。然后能灭仁义之涂,掩驰说之口,困烈士之行,塞聪-明,内独视听,故外不可倾以仁义烈士之行,而内不可夺以谏说忿争之辩。故能荦然独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若此然后可谓能明申-韩之术,而修商君之法。法修术明而天下乱者,未之闻也。故曰“王道约而易躁”也。唯明主为能行之。若此则谓督责之诚,则臣无邪,臣无邪则天下安,天下安
则主严尊,主严尊则督责必,督责必则所求得,所求得则国家富,国家富则君乐丰。
故督责之术设,则所欲无不得矣-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若此则帝道备,而可谓能明君臣之术矣。虽申-韩复生,不能加也。
注①索隐拂音扶弗反。磨音莫何反。拂世,盖言与代情乖戾。磨俗,言磨砺于俗使从己。
书奏,二世悦。于是行督责益严,税民深者为明吏。二世曰:“若此则可谓能督责矣。”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杀人-者为忠臣。二世曰:“若此则可谓能督责矣。”
初,赵高为郎中令,所杀及报私怨-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毁恶之,乃说二世曰:
“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①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且陛下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②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居禁中。赵高常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注①集解徐广曰:“通,或宜作‘照’。”
注②集解徐广曰:“揆,一作‘拨’也。”
高闻李斯以为言,乃见丞相曰:“关东-盗多,今上急益发繇治阿房宫,①聚狗马无用之物。臣欲谏,为位贱。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谏?”李斯曰:“固也,吾欲言之久矣。今时上不坐朝廷,上居深宫,吾有所言者,不可传也,欲见无闲。”赵高谓曰:“君诚能谏,请为君候上闲语君。”于是赵高待二世方燕乐,妇女居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闲,可奏事。”丞相至宫门上谒,如此者三。二世怒曰:“吾常多闲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丞相岂少我哉?
且固我哉?”②赵高因曰:“如此殆矣!夫沙丘之谋,丞相与焉。今陛下已立为帝,而丞相贵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且陛下不问臣,臣不敢言。丞相长男李由为三川守,楚盗陈胜等皆丞相傍县之子,以故楚盗公行,③过三川,城守不肯击。高闻其文书相往来,未得其审,故未敢以闻。且丞相居外,权重于陛下。”二世以为然。欲案丞相,恐其不审,乃使人案验三川守与盗通状。李斯闻之。
注①索隐房音旁,一如字。
注②索隐谓以我幼故轻我也。云“固我”者,一云以我为短少,且固陋于我也,于义为疏。
注③集解徐广曰:“公,一作‘讼’,音松。”
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优俳之观。①李斯不得见,因上书言赵高之短曰:
“臣闻之,臣疑其君,无不危国;妾疑其夫,无不危家。今有大臣于陛下擅利擅害,与陛下无异,此甚不便。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身行刑罚,以威行之,-年遂劫其君。田常为简公臣,爵列无敌于国,私家之富与公家均,布惠施德,下得百姓,上得-臣,陰取齐国,杀宰予于庭,即-简公于朝,遂有齐国。此天下所明知也。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于齐也。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韩□为韩安相也。
②陛下不图,臣恐其为变也。”二世曰:“何哉?夫高,故宦人也,然不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行修善,自使至此,以忠得进,以信守位,朕实贤之,而君疑之,何也?且朕少失先人,无所识知,不习治民,而君又老,恐与天下绝矣。朕非属赵君,当谁任哉?且赵君为人津廉强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李斯曰:“不然。夫高,故贱人也,无识于理,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求欲无穷,臣故曰殆。”
二世已前信赵高,恐李斯杀之,乃私告赵高。高曰:“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田常所为。”于是二世曰:“其以李斯属郎中令!”
注①集解应劭曰:“战国之时,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示,而秦更名曰角抵。角者,角材也。抵者,相抵触也。”文颖曰:“案:秦名此乐为角抵,两两相当,角力,角伎-射御,故曰角抵也。”-案:觳抵即角抵也。
注②索隐□,亦作“起”,并音怡。韩大夫-其君悼公者。然韩无悼公,或郑之嗣君。案表,韩□事昭侯,昭侯已下四代至王安,其说非也。
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辩,有功,实无反心,幸得上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地
之陕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陰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陰修甲兵,饰政教,官□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
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书上,赵高使吏□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
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及二世所使案三川之守至,则项梁已击杀之。
使者来,会丞相下吏,赵高皆妄为反辞。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李斯已死,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事无大小辄决于高。高自知权重,乃献鹿,谓之马。二世问左右:“此乃鹿也?”左右皆曰“马也”。二世惊,自以为惑,乃召太卜,令卦之,太卜曰:“陛下春秋郊祀,奉宗庙鬼神,斋戒不明,故至于此。可依盛德而明斋戒。”于是乃入上林斋戒。日游弋猎,有行人入上林中,二世自射杀之。赵高教其女-咸阳令阎乐劾不知何人贼杀人移上林。高乃谏二世曰:“天子无故贼杀不辜人,此上帝之禁也,鬼神不享,天且降殃,当远避宫以禳之。”二世乃出居望夷之宫。
留三日,赵高诈诏-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内乡,入告二世曰:“山东-盗兵大至!”
二世上观而见之,恐惧,高既因劫令自杀。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秦本纪云‘子婴者,二世之兄子也’。”索隐刘氏云:‘弟’字误,当为‘孙’。子婴,二世兄子。”
子婴既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高上谒,请病,因召入,令韩谈刺杀之,夷其三族。
子婴立三月,沛公兵从武关入,至咸阳,-臣百官皆畔,不适。①子婴与妻子自系其颈以组,降轵道旁。②沛公因以属吏。项王至而斩之。遂以亡天下。
注①集解徐广曰:“适音敌。”
注②正义轵道在万年县东北十六里。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索隐述赞】鼠在所居,人固择地。斯效智力,功立名遂。置酒咸阳,人臣极位。一夫诳惑,变易神器。国丧身诛,本同末异。
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 第二十八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①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②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注①索隐音敖。又邹氏音五到反。
注②索隐谓恬尝学狱法,遂作狱官,典文学。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北逐戎狄,收河南。①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②至辽东,③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④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注①正义谓灵-胜等州。
注②集解徐广曰:“属陇西。”
注③正义辽东郡在辽水东,始皇筑长城东至辽水,西南至海*(之上)*。
注④集解徐广曰:“五原西安阳县北有陰山。陰山在河南,阳山在河北。”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①其母被刑-,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②赦之,复其官爵。
注①集解徐广曰:“为宦者。”索隐刘氏云:“盖其父犯宫刑,妻子没为官奴婢,妻后野合所生子皆承赵姓,并宫之,故云‘兄弟生隐宫’。谓‘隐宫’者,宦之谓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敦,一作‘敏’。”
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①直抵甘泉,②乃使蒙恬信道,自九原抵甘泉,r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
注①正义九原郡,今胜州连谷县是。
注②正义宫在雍州。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①北走琅邪。②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
注①索隐并音白浪反。
注②索隐走音奏。走犹向也。邹氏音趋,趋亦向义,于字则乖。
始皇至沙丘崩,秘之,-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陰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毅还至,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①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②前已囚蒙恬于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注①索隐俞即-也,音臾。谓知太子贤而-久不立,是不忠也。
注②正义今代州也。因祷山川至代而系之。
子婴进谏曰:“臣闻故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颜聚,燕王喜陰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之议。此三君者,皆各以变古者失其国而殃及其身。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去之,臣窃以为不可。
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①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臣不相信而外使□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无此字。”
胡亥不听。而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①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
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
毅对曰:“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则臣少宦,顺幸没世。可谓知意矣。②以臣不知太子之能,则太子独从,周旋天下,去诸公子绝远,臣无所疑矣。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臣乃何言之敢谏,何虑之敢谋!非敢饰辞以避死也,为羞累先主之名,愿大夫为虑焉,使臣得死情实。且夫顺成全者,道之所贵也;
刑杀者,道之所卒也。昔者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缪’。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
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③故曰‘用道治者不杀无罪,而罚不加于无辜’。唯大夫留心!”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
注①索隐曲,姓;宫,名。
注②索隐蒙毅言己少事始皇,顺意因蒙幸,至始皇没世,可谓知上意。
首节 上一节 177/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