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176节
注③正义在始皇十年。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①迎蹇叔于宋,②来丕豹、公孙支于晋。③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④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⑤北收上郡,⑥南取汉中,⑦包九夷,制鄢、郢,⑧东据成皋之险,⑨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⑩强公室,杜私门,蚕食⑾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注①索隐秦本纪云“晋献公以百里奚为秦穆公夫人媵于秦,奚亡走宛,楚鄙人执之”
是也。正义新序云:“百里奚,楚宛人,仕于虞,虞亡入秦,号五-大夫也。”
注②索隐秦纪又云“百里奚谓穆公曰:‘臣不如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代莫知。’穆公厚币迎之,以为上大夫”。今云“于宋”,未详所出。正义括地志云:“蹇叔,岐州人也。时游宋,故迎之于宋。”
注③索隐丕豹自晋奔秦,左氏传有明文。公孙支,所谓子桑也,是秦大夫,而云自晋来,亦未见所出。正义括地志云:“公孙支,岐州人,游晋,后归秦。”
注④索隐秦本纪穆公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此都言五子之功,故云“并国二十”;或易为“十二”,误也。
注⑤索隐案:惠王时张仪为相,请伐韩,下兵三川以临二周。司马错请伐蜀,惠王从之,果灭蜀。仪死后,武王欲通车三川,令甘茂拔宜阳。今并云张仪者,以仪为秦相,虽错灭蜀,茂通三川,皆归功于相,又三川是仪先请伐故也。
注⑥正义惠王十年,魏纳上郡十五县。
注⑦正义惠王十三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
注⑧索隐九夷□属楚之夷也。地理志南郡江陵县云“故楚郢都”,又宜城县云“故鄢”也。正义夷谓并巴蜀,收上郡,取汉中,伐义渠、丹-是也。九夷本东夷九种,此言者,文体然也。
注⑨正义河南府泛水县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华,一作‘叶’。”
注⑾索隐高诱注淮南子云:“蚕食,尽无余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①有随、和之宝,②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③乘纤离之马,④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⑤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⑥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⑦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⑧阿缟之衣,锦绣之饰⑨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⑩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⑾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桑闲、昭、虞、武、象者,⑿异国之乐也。今□击瓮叩缶而就郑-,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注①正义昆冈在于阗国东北四百里,其冈出玉。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山一名昆山,一名断蛇丘,在随州随县北二十五里。
说苑云‘昔随侯行遇大蛇中断,疑其灵,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去,因号其处为断蛇丘。岁余,蛇衔明珠,径寸,绝白而有光,因号随珠’。”卞和璧,始皇以为传国玺也。
注③集解见苏秦传。索隐越绝书曰:“楚王召欧冶子、干将作铁剑三,一曰干将,二曰莫邪,三曰太阿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纤离,蒲梢,皆骏马名。”索隐皆马名。徐氏据孙卿子而为说。
注⑤集解郑玄注月令云:“鼍皮可以冒鼓。”
注⑥索隐决提二音。周书曰“正北以——为献”。广雅曰“马属也”。郭景纯注上林赋云“生三日而超其母也”。
注⑦索隐下陈犹后列也。晏子曰“有二女,愿得入身于下陈”是也。
注⑧索隐宛音于阮反。傅音附。宛谓以珠宛转而装其簪。傅玑者,以玑傅着于珥。珥者,-也。玑是珠之不圆者。或云宛珠,随珠也。随在汉水之南,宛亦近汉,故云宛。傅玑者,女饰也,言女傅之珥,以玑为之,并非秦所有物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齐之东阿县,缯帛所出。”
注⑩集解徐广曰:“随俗,一作‘修使’。”索隐谓闲雅变化而能通俗也。
注⑾索隐说文云:“瓮,汲-也。于贡反。缶,瓦器也;秦人鼓之以节乐。”
灿音甫有反。
注⑿集解徐广曰:“昭,一作‘韶’。”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庶,故能明其德。①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黔首以资敌国,②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③
注①索隐管子云:“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泰)*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文子曰:“圣人不让负薪之言,以广其名。”
注②索隐资犹给也。
注③索隐藉音积夜反。赍音子奚反。说文曰:“赍,持遗也。”赍或为“资”,义亦通。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①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注①集解新序曰:“斯在逐中,道上上谏书,达始皇,始皇使人逐至骊邑,得还。”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
“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①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
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②而定一尊;③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下以造谤。
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④治离宫别馆,周-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注①索隐重音逐用反。重者,再也。
注②索隐刘氏云:“前时国异政,家殊俗,人造私语,莫辨其真,今乃分别白黑也。”
注③索隐谓始皇并六国,定天下,海内共尊立一帝,故云。
注④正义六国制令不同,今令同之。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
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①
注①索隐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李斯言己今日富贵已极,然未知向后吉凶止泊在何处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①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③
注①正义今沂州。
注②正义上郡故城在绥州上县东南五十里。
注③集解辩士隐姓名,遗秦将章邯书曰“李斯为秦王死,废十七兄而立今王”也。然则二世是秦始皇第十八子。此书在善文中。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①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车中,②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辄从——车中可诸奏事。③
注①正义沙丘台在邢州。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辎车’。”
注③集解文颖曰:“——车如今丧□车也。”孟康曰:“如衣车,有窗牖,闭之则温,开之则凉,故名之‘——车’也。”如淳曰:“——车,其形广大,有羽饰也。”
赵高因留所赐扶苏玺书,而谓公子胡亥曰:“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
长子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柰何?”胡亥曰:“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赵高曰:“不然。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子与高及丞相耳,愿子图之。且夫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日道哉!”胡亥曰:“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谫,①强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高曰:“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君杀其父,而-国载其德,孔子着之,不为不孝。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愿子遂之!”胡亥喟然叹曰:“今大行未发,丧礼未终,岂宜以此事干丞相哉!”赵高曰:“时乎时乎,闲不及谋!赢粮跃马,唯恐后时!”
注①集解音隐宰显反。索隐音义云宰殄反。刘氏音将浅反,则谫亦浅义。
古人语自有重轻,所以文字有异。
胡亥既然高之言,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臣请为子与丞相谋之。”
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余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于乡里,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而定之。”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高曰:
“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斯曰:“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
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高曰:“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于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②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斯曰:“吾闻晋易太子,③三世不安;齐桓兄弟争位,④身死为戮;纣杀亲戚,⑤不听谏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⑥安足为谋!”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高乃报胡亥曰:“臣请奉太子之明命以报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
注①索隐斯言忠臣之节,本不避死。言己今日亦庶几尽忠不避死也。
注②索隐水摇者,谓冰泮而水动也,是春时而万物皆生也。
注③正义谓废申生,立奚齐也。
注④正义谓小白与公子纠。
注⑤正义谓杀比干,囚箕子。
注⑥索隐言我今日犹是人,人道守顺,岂能为逆谋。故下云“安足与谋”。
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于阳周。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属上郡。”正义阳周,宁州罗川县之邑也。
使者还报,胡亥-斯-高大喜。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以赵高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
二世燕居,乃召高与谋事,谓曰:“夫人生居世闲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安宗庙而乐万姓,长有天下,终吾年寿,其道可乎?”高曰:“此贤主之所能行也,而□乱主之所禁也。
臣请言之,不敢避斧钺之诛,愿陛下少留意焉。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且蒙恬已死,蒙毅将兵居外,臣战战栗栗,唯恐不终。且陛下安得为此乐乎?”二世曰:“为之柰何?”赵高曰:“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此则陰德归陛下,害除而坚谋塞,-臣莫不被润泽,蒙厚德,陛下则高枕肆志宠乐矣。计莫出于此。”二世然高之言,乃更为法律。
于是-臣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鞠治之。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死咸阳市,十公主-死于杜,①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注①集解音隐曰:“-音贮格反。”索隐-音宅,与“磔”同,古今字异耳。磔谓裂其支体而杀之。
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书曰:“先帝无恙时,臣入则赐食,出则乘舆。御府之衣,臣得赐之;中厩之宝马,臣得赐之。臣当从死而不能,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不忠者无名以立于世,臣请从死,愿葬郦山之足。唯上幸哀怜之。”
书上,胡亥大说,召赵高而示之,曰:“此可谓急乎?”赵高曰:“人臣当忧死而不暇,何变之得谋!”胡亥可其书,赐钱十万以葬。
法令诛罚日益刻深,-臣人人自危,欲畔者。又作阿房之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无已。于是楚戍卒陈胜-吴广等乃作乱,起于山东,杰俊相立,自置为侯王,叛秦,兵至鸿门而却。李斯数欲请闲谏,二世不许。而二世责问李斯曰:“吾有私议而有所闻于韩子也,曰‘尧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①茅茨不翦,虽逆
旅之宿不勤于此矣。冬日鹿裘,夏日葛衣,粢粝之食,②藜藿之羹,饭土匦,③啜土-,④虽监门之养不觳于此矣。⑤禹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⑥决-水致之海,⑦而股无-,⑧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葬于会稽,臣虏之劳不烈于此矣’。
然则夫所贵于有天下者,岂欲苦形劳神,身处逆旅之宿,口食监门之养,手持臣虏
之作哉?此不肖人之所勉也,非贤者之所务也。彼贤人之有天下也,专用天下适己而已矣,此所贵于有天下也。夫所谓贤人者,必能安天下而治万民,今身且不能利,将恶能治天下哉!故吾愿赐志广欲,长享天下而无害,为之柰何?”李斯子由为三川守,-盗吴广等西略地,过去弗能禁。章邯以破逐广等兵,使者覆案三川相属,诮让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
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以书对曰:
注①集解徐广曰:“采,一名栎。一作‘柞’。”索隐采,木名,即今之栎木。
注②索隐粢音资。粝音郎葛反。粢者,稷也。粝者,□粟饭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溜’。”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①迎蹇叔于宋,②来丕豹、公孙支于晋。③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④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⑤北收上郡,⑥南取汉中,⑦包九夷,制鄢、郢,⑧东据成皋之险,⑨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⑩强公室,杜私门,蚕食⑾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注①索隐秦本纪云“晋献公以百里奚为秦穆公夫人媵于秦,奚亡走宛,楚鄙人执之”
是也。正义新序云:“百里奚,楚宛人,仕于虞,虞亡入秦,号五-大夫也。”
注②索隐秦纪又云“百里奚谓穆公曰:‘臣不如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代莫知。’穆公厚币迎之,以为上大夫”。今云“于宋”,未详所出。正义括地志云:“蹇叔,岐州人也。时游宋,故迎之于宋。”
注③索隐丕豹自晋奔秦,左氏传有明文。公孙支,所谓子桑也,是秦大夫,而云自晋来,亦未见所出。正义括地志云:“公孙支,岐州人,游晋,后归秦。”
注④索隐秦本纪穆公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此都言五子之功,故云“并国二十”;或易为“十二”,误也。
注⑤索隐案:惠王时张仪为相,请伐韩,下兵三川以临二周。司马错请伐蜀,惠王从之,果灭蜀。仪死后,武王欲通车三川,令甘茂拔宜阳。今并云张仪者,以仪为秦相,虽错灭蜀,茂通三川,皆归功于相,又三川是仪先请伐故也。
注⑥正义惠王十年,魏纳上郡十五县。
注⑦正义惠王十三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
注⑧索隐九夷□属楚之夷也。地理志南郡江陵县云“故楚郢都”,又宜城县云“故鄢”也。正义夷谓并巴蜀,收上郡,取汉中,伐义渠、丹-是也。九夷本东夷九种,此言者,文体然也。
注⑨正义河南府泛水县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华,一作‘叶’。”
注⑾索隐高诱注淮南子云:“蚕食,尽无余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①有随、和之宝,②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③乘纤离之马,④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⑤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⑥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⑦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⑧阿缟之衣,锦绣之饰⑨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⑩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⑾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桑闲、昭、虞、武、象者,⑿异国之乐也。今□击瓮叩缶而就郑-,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注①正义昆冈在于阗国东北四百里,其冈出玉。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山一名昆山,一名断蛇丘,在随州随县北二十五里。
说苑云‘昔随侯行遇大蛇中断,疑其灵,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去,因号其处为断蛇丘。岁余,蛇衔明珠,径寸,绝白而有光,因号随珠’。”卞和璧,始皇以为传国玺也。
注③集解见苏秦传。索隐越绝书曰:“楚王召欧冶子、干将作铁剑三,一曰干将,二曰莫邪,三曰太阿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纤离,蒲梢,皆骏马名。”索隐皆马名。徐氏据孙卿子而为说。
注⑤集解郑玄注月令云:“鼍皮可以冒鼓。”
注⑥索隐决提二音。周书曰“正北以——为献”。广雅曰“马属也”。郭景纯注上林赋云“生三日而超其母也”。
注⑦索隐下陈犹后列也。晏子曰“有二女,愿得入身于下陈”是也。
注⑧索隐宛音于阮反。傅音附。宛谓以珠宛转而装其簪。傅玑者,以玑傅着于珥。珥者,-也。玑是珠之不圆者。或云宛珠,随珠也。随在汉水之南,宛亦近汉,故云宛。傅玑者,女饰也,言女傅之珥,以玑为之,并非秦所有物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齐之东阿县,缯帛所出。”
注⑩集解徐广曰:“随俗,一作‘修使’。”索隐谓闲雅变化而能通俗也。
注⑾索隐说文云:“瓮,汲-也。于贡反。缶,瓦器也;秦人鼓之以节乐。”
灿音甫有反。
注⑿集解徐广曰:“昭,一作‘韶’。”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庶,故能明其德。①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黔首以资敌国,②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③
注①索隐管子云:“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泰)*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文子曰:“圣人不让负薪之言,以广其名。”
注②索隐资犹给也。
注③索隐藉音积夜反。赍音子奚反。说文曰:“赍,持遗也。”赍或为“资”,义亦通。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①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注①集解新序曰:“斯在逐中,道上上谏书,达始皇,始皇使人逐至骊邑,得还。”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
“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①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
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②而定一尊;③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下以造谤。
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④治离宫别馆,周-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注①索隐重音逐用反。重者,再也。
注②索隐刘氏云:“前时国异政,家殊俗,人造私语,莫辨其真,今乃分别白黑也。”
注③索隐谓始皇并六国,定天下,海内共尊立一帝,故云。
注④正义六国制令不同,今令同之。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
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①
注①索隐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李斯言己今日富贵已极,然未知向后吉凶止泊在何处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①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③
注①正义今沂州。
注②正义上郡故城在绥州上县东南五十里。
注③集解辩士隐姓名,遗秦将章邯书曰“李斯为秦王死,废十七兄而立今王”也。然则二世是秦始皇第十八子。此书在善文中。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①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车中,②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辄从——车中可诸奏事。③
注①正义沙丘台在邢州。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辎车’。”
注③集解文颖曰:“——车如今丧□车也。”孟康曰:“如衣车,有窗牖,闭之则温,开之则凉,故名之‘——车’也。”如淳曰:“——车,其形广大,有羽饰也。”
赵高因留所赐扶苏玺书,而谓公子胡亥曰:“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
长子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柰何?”胡亥曰:“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赵高曰:“不然。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子与高及丞相耳,愿子图之。且夫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日道哉!”胡亥曰:“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谫,①强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高曰:“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君杀其父,而-国载其德,孔子着之,不为不孝。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愿子遂之!”胡亥喟然叹曰:“今大行未发,丧礼未终,岂宜以此事干丞相哉!”赵高曰:“时乎时乎,闲不及谋!赢粮跃马,唯恐后时!”
注①集解音隐宰显反。索隐音义云宰殄反。刘氏音将浅反,则谫亦浅义。
古人语自有重轻,所以文字有异。
胡亥既然高之言,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臣请为子与丞相谋之。”
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余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于乡里,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而定之。”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高曰:
“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斯曰:“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
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高曰:“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于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②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斯曰:“吾闻晋易太子,③三世不安;齐桓兄弟争位,④身死为戮;纣杀亲戚,⑤不听谏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⑥安足为谋!”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高乃报胡亥曰:“臣请奉太子之明命以报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
注①索隐斯言忠臣之节,本不避死。言己今日亦庶几尽忠不避死也。
注②索隐水摇者,谓冰泮而水动也,是春时而万物皆生也。
注③正义谓废申生,立奚齐也。
注④正义谓小白与公子纠。
注⑤正义谓杀比干,囚箕子。
注⑥索隐言我今日犹是人,人道守顺,岂能为逆谋。故下云“安足与谋”。
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于阳周。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属上郡。”正义阳周,宁州罗川县之邑也。
使者还报,胡亥-斯-高大喜。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以赵高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
二世燕居,乃召高与谋事,谓曰:“夫人生居世闲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安宗庙而乐万姓,长有天下,终吾年寿,其道可乎?”高曰:“此贤主之所能行也,而□乱主之所禁也。
臣请言之,不敢避斧钺之诛,愿陛下少留意焉。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且蒙恬已死,蒙毅将兵居外,臣战战栗栗,唯恐不终。且陛下安得为此乐乎?”二世曰:“为之柰何?”赵高曰:“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此则陰德归陛下,害除而坚谋塞,-臣莫不被润泽,蒙厚德,陛下则高枕肆志宠乐矣。计莫出于此。”二世然高之言,乃更为法律。
于是-臣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鞠治之。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死咸阳市,十公主-死于杜,①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注①集解音隐曰:“-音贮格反。”索隐-音宅,与“磔”同,古今字异耳。磔谓裂其支体而杀之。
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书曰:“先帝无恙时,臣入则赐食,出则乘舆。御府之衣,臣得赐之;中厩之宝马,臣得赐之。臣当从死而不能,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不忠者无名以立于世,臣请从死,愿葬郦山之足。唯上幸哀怜之。”
书上,胡亥大说,召赵高而示之,曰:“此可谓急乎?”赵高曰:“人臣当忧死而不暇,何变之得谋!”胡亥可其书,赐钱十万以葬。
法令诛罚日益刻深,-臣人人自危,欲畔者。又作阿房之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无已。于是楚戍卒陈胜-吴广等乃作乱,起于山东,杰俊相立,自置为侯王,叛秦,兵至鸿门而却。李斯数欲请闲谏,二世不许。而二世责问李斯曰:“吾有私议而有所闻于韩子也,曰‘尧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①茅茨不翦,虽逆
旅之宿不勤于此矣。冬日鹿裘,夏日葛衣,粢粝之食,②藜藿之羹,饭土匦,③啜土-,④虽监门之养不觳于此矣。⑤禹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⑥决-水致之海,⑦而股无-,⑧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葬于会稽,臣虏之劳不烈于此矣’。
然则夫所贵于有天下者,岂欲苦形劳神,身处逆旅之宿,口食监门之养,手持臣虏
之作哉?此不肖人之所勉也,非贤者之所务也。彼贤人之有天下也,专用天下适己而已矣,此所贵于有天下也。夫所谓贤人者,必能安天下而治万民,今身且不能利,将恶能治天下哉!故吾愿赐志广欲,长享天下而无害,为之柰何?”李斯子由为三川守,-盗吴广等西略地,过去弗能禁。章邯以破逐广等兵,使者覆案三川相属,诮让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
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以书对曰:
注①集解徐广曰:“采,一名栎。一作‘柞’。”索隐采,木名,即今之栎木。
注②索隐粢音资。粝音郎葛反。粢者,稷也。粝者,□粟饭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溜’。”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