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17节

富辰谏曰:“平-桓-庄-惠皆受郑劳,王□亲亲翟,不可从。”王不听。十六年,王绌翟后,翟人来诛,杀谭伯。⑥富辰曰:“吾数谏不从。如是不出,王以我为怼乎?”乃以其属死之。
注①集解贾逵曰:“滑,姬姓之国。”-按:左传曰“滑人叛郑而服于-”也。
正义杜预云滑国都费,河南缑氏县,为秦所灭,时属郑-晋,后属周。事在鲁厘公二十年。括地志云:“缑氏故城本费城也,在洛州缑氏县*(南)*东二十五里也。”
注②集解贾逵曰:“二子,周大夫。”
注③集解服虔曰:“惠王以后之-鉴与郑厉公,而独与虢公玉爵。”正义左传云:“庄公二十一年,王巡虢狩,虢公为王宫于蚌,王与之酒泉,郑伯之享王,王以后之-鉴与之。虢公请器,王与之爵。郑伯由是怨王也。”杜预云:“后-带而以镜为饰也。爵,饮酒器也。蚌,地。酒泉,周邑。”
注④集解服虔曰:“滑,小国,近郑,世世服从,而更违叛,郑师伐之,听命,后自-于王,王以与。”
注⑤集解服虔曰:“富辰,周大夫。”
注⑥集解唐固曰:“谭伯,周大夫原伯-毛伯也。”索隐按:国语亦云“杀谭伯”,而左传太叔之难,获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唐固据传文读“谭”为“原”,然春秋有谭,何妨此时亦仕王朝,预获被杀?国语既云“杀谭伯”,故太史公依之,不从左传说也。
初,惠后欲立王子带,故以党开翟人,翟人遂入周。襄王出-郑,①郑居王于泛。②子带立为王,取襄王所绌翟后与居温。③十七年,襄王告急于晋,晋文公纳王而诛叔带。襄王乃赐晋文公-鬯弓矢,为伯,以河内地与晋。④二十年,晋文公召襄王,襄王会之河阳-践土,⑤诸侯毕朝,书讳曰“天王狩于河阳”。⑥
注①正义公羊传云:“王者无外,此其言出,何?不能事母也。”
注②集解杜预曰-“郑南泛在襄城县南。”正义泛音凡。括地志云:“故泛城在许州襄城县一里。左传云‘天王出居于郑,处于泛’是。”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故温城在怀州温县西三十里,汉-晋为县,本周司寇苏忿生之邑。左传云周与郑人苏忿生十二邑,温其一也。地理志云温县,故国,己姓,苏忿生所封也。”
注④正义贾逵云:“晋有功,赏之以地,杨樊-温-原-攒茅之田也。”
注⑤集解贾逵曰:“河阳,晋之温也。践土,郑地名,在河内。”正义括地志云:“故王宫在郑州荥泽县西北十五里王宫城中。左传云晋文公败楚于城濮,至于衡雍,作王宫于践土也。”按:王城则所作在践土城内。东北隅有践土台,东去衡雍三十余里也。
注⑥集解左传曰:“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狩’。”
二十四年,晋文公卒。
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三十二年,襄王崩,子顷王壬臣立。顷王六年,崩,子匡王班立。匡王六年,崩,弟瑜立,是为定王。
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①次洛,使人问九鼎。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②楚兵乃去。十年,楚庄王围郑,郑伯降,已而复之。十六年,楚庄王卒。
注①集解地理志陆浑县属弘农郡。正义浑音魂。杜预云:“允姓之戎居陆浑,在秦-晋西北,二国诱而徙之伊川,遂从戎号,今洛州陆浑县,取其号也。”后汉书云陆浑戎自瓜州迁于伊川。
左传云:“初,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按:至僖公二十二年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计至辛有言,适百年也。括地志云:“故麻城谓之蛮中,在汝州梁县界。左传‘单浮余围蛮氏’,杜预云‘城在河南新城东南,伊洛之戎陆浑蛮氏城也。俗以为麻蛮声相近故耳’。”按:新城,今伊阙县是也。
注②集解贾逵曰:“王孙满,周大夫也。”
二十一年,定王崩,子简王夷立。简王十三年,晋杀其君厉公,迎子周于周,立为悼公。
十四年,简王崩,子灵王泄心立。灵王二十四年,齐崔杼-其君庄公。
二十七年,灵王崩,①子景王贵立。②景王十八年,后太子圣而蚤卒。二十年,景王爱子朝,③欲立之,④会崩,⑤子丐之党与争立,国人立长子猛为王,子朝攻杀猛。猛为悼王。晋人攻子朝而立丐,是为敬王。⑥
注①集解皇览曰:“灵王-在河南城西南柏亭西周山上。盖以灵王生而有髭,而神,故谥灵王。其-,民祀之不绝。”
注②索隐名贵。按国语景王二十一年铸大钱及无射,单穆公及泠州鸠各设辞以谏。今此不言,亦其疏略耳。
注③集解贾逵曰:“景王之长庶子。”
注④正义左传云:“子朝用成周之宝-沉于河,津人得诸河上。”杜预云:“祷河求福也,-自出水也。”按:河神不敢受故。
注⑤集解皇览曰:“景王-在洛阳太仓中。秦封吕不韦洛阳十万户,故大其城并围景王-也。”
注⑥集解贾逵曰:“敬王,猛母弟。”
敬王元年,晋人入敬王,子朝自立,敬王不得入,居泽。①四年,晋率诸侯入敬王于周,子朝为臣,②诸侯城周。十六年,子朝之徒复作乱,敬王-于晋。十七年,晋定公遂入敬王于周。
注①集解贾逵曰:“泽邑,周地也。”
注②集解春秋曰:“子朝-楚。”皇览曰:“子朝-在南阳西鄂县。今西鄂晁氏自谓子朝后也。”
三十九年,齐田常杀其君简公。
四十一年,楚灭陈。孔子卒。
四十二年,敬王崩,①子元王仁立。②元王八年,崩,子定王介立。③
注①集解徐广曰:“皇甫谧曰敬王四十四年,元己卯,崩壬戌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世本云贞王介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世本云元王赤也。”皇甫谧曰:“元王十一年癸未,三晋灭智伯,二十八年崩,三子争立,立应为贞定王。”索隐系本云元王赤,皇甫谧云贞定王。考据二文,则是元有两名,一名仁,一名赤。如,则元王为定王父,定王□贞王也;依系本,则元王是贞王子。必有一乖误。然此“定”当为“贞”,字误耳。岂周家有两定王,代数又非远乎?皇甫谧见此,疑而不决,遂弥缝-系本之错谬,因谓为贞定王,未为得也。
定王十六年,三晋灭智伯,分有其地。
二十八年,定王崩,①长子去疾立,是为哀王。哀王立三月,弟叔袭杀哀王而自立,是为思王。思王立五月,少弟嵬攻杀思王而自立,是为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
注①集解徐广曰:“皇甫谧曰贞定王十年,元癸亥,崩壬申。”
考王十五年,崩,①子威烈王午立。
注①集解徐广曰:“皇甫谧曰考哲王元辛丑,崩乙卯。”
考王封其弟于河南,①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桓公卒,子威公代立。
威公卒,子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于巩②以奉王,号东周惠公。③
注①正义帝王世纪云:“考哲王封弟揭于河南,续周公之官,是为西周桓公。”
按:自敬王迁都成周,号东周也。桓公都王城,号西周桓公。
注②集解徐广曰:“惠公之子也。”正义巩音拱。郭缘生述征记巩县,周地,巩伯邑。周显王二年西周惠公封少子班于巩,以奉王室,为东周惠公也。
子武公,为秦所灭。
注③索隐考王封其弟于河南,为桓公。卒,子威公立。卒,子惠公立。长子曰西周公。又封少子于巩,乃袭父号曰东周惠公。于是有东西二周也。按:系本“西周桓公名揭,居河南;东周惠公名班,居洛阳”是也。
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
二十四年,崩,①子安王骄立。是岁盗杀楚声王。
注①集解徐广曰:“皇甫谧曰元丙辰,崩己卯。”-案:宋衷曰“威烈王葬洛阳城中东北隅”也。
安王立二十六年,崩,①子烈王喜立。烈王二年,周太史儋②见秦献公曰:
③“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④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⑤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安王元庚辰,崩乙巳。”
注②索隐老子列传曰“儋□老子”耳,又曰“非也”,验其年代是别人。正义优王时有伯阳甫。唐固曰:“伯阳甫,老子也。”按:优王元年至孔子卒三百余年,孔子卒后一百二十九年,儋见秦献公。然老子当孔子时,唐固说非也。
注③正义秦本纪云献公十一年见,见后十五年,周显王致文武胙于秦孝公,是复合时也。
注④集解应劭曰:“周孝王封伯翳之后为侯伯,与周别五百载。至昭王时,西周君臣自归受罪,献其邑三十六城,合也。”韦昭曰:“周封秦为始别,谓秦仲也。五百岁,谓从秦仲至孝公强大,显王致伯,与之亲合也。”索隐按:周封非子为附庸,邑之秦,号曰秦嬴,是始合也。及秦襄公始列为诸侯,是别之也。
自秦列为诸侯,至昭王五十二年,西周君臣献邑三十六城以入于秦,凡五百一十六年,是合也。云“五百”,举其大数。
注⑤集解徐广曰:“从此后十七年而秦昭王立。”-案:韦昭曰“武王-昭王皆伯,至始皇而王天下”。索隐霸王,谓始皇也。自周以邑入秦,至始皇初立,政由太后——,至九年诛-,正十七年。正义周始与秦国合者,谓周-秦俱黄帝之后,至非子未别封,是合也。而别者,谓非子末年,周封非子为附庸,邑之秦,后二十九君,至秦孝公二年五百载,周显王致文武胙于秦孝公,复与之亲,是复合也。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谓从秦孝公三年至十九年周显王致胙于秦孝公,是霸也。孝公子惠王称王,是王者出也。然五百载者,非子生秦侯已下二十八君,至孝公二年,都合四百八十六年,兼非子邑秦之后十四年,则成五百。
十年,烈王崩,弟扁立,①是为显王。显王五年,贺秦献公,献公称伯。九年,致文武胙于秦孝公。②二十五年,秦会诸侯于周。二十六年,周致伯于秦孝公。三十三年,贺秦惠王。三十五年,致文武胙于秦惠王。四十四年,秦惠王称王。③其后诸侯皆为王。④
注①正义扁,边典反。
注②集解胙,-肉也。左传曰:“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
注③正义秦本纪云惠王十三年,与韩-魏-赵并称王。
注④索隐谓韩-魏-齐-赵也。
四十八年,显王崩,子慎靓王定立。慎靓王立六年,崩,子赧王延立。①王赧时东西周分治。②王赧徙都西周。③
注①索隐皇甫谧云名诞。赧非谥,谥法无赧。正以微弱,窃-逃债,赧然-愧,故号曰“赧”耳。又按:尚书中候以“赧”为“然”,郑玄云“然读曰赧”。
王劭按:古音人扇反,今音奴板反。尔雅曰面-曰赧。
注②索隐西周,河南也。东周,巩也。王赧微弱,西周与东分主政理,各居一都,故曰东西周。按:高诱曰西周王城,今河南。东周成周,故洛阳之地。
注③正义敬王从王城东徙成周,十世至王赧,从成周西徙王城,西周武公居焉。
西周武公①之共太子死,有五庶子,毋适立。司马翦②谓楚王曰:“不如以地资公子咎,为请太子。”左成曰:③“不可。周不听,是公之知困而交疏于周也。④不如请周君孰欲立,以微告翦,翦请令楚*(贺)[资]*之以地。”
果立公子咎为太子。⑤
注①集解徐广曰:“惠公之长子。”索隐按:战国策作东周武公。
注②正义翦音子践反,楚臣也。
注③正义楚臣也。
注④正义言以地资公子咎请为太子,周若不许,是楚于周交益疏。
注⑤正义楚命翦适周,讽周君欲立谁,以微言告于翦,翦令楚*(贺)[资]*之以地,周果立咎为太子也。此以上至“西周武公”,是楚令周立公子咎为太子也。
八年,秦攻宜阳,①楚救之。而楚以周为秦故,将伐之。②苏代为周说楚王曰:“何以周为秦之祸也?③言周之为秦甚于楚者,欲令周入秦也,故谓‘周秦’也。④周知其不可解,必入于秦,此为秦取周之津者也。⑤为王计者,周于秦因善之,不于秦亦言善之,以疏之于秦。⑥周绝于秦,必入于郢矣。”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故韩城一名宜阳城,在洛州福昌县东十四里,□韩宜阳县城也。”
注②索隐宜阳,韩地,秦攻而楚救之,周为韩出兵,而楚疑周为秦,因加兵伐周。
注③索隐苏代为周说楚王,王何以道周为秦,周实不为秦也。今王责周道为秦,周惧楚,必入秦,是为祸也。
注④索隐周、秦相近,秦欲并周而外睦于周,故当时诸侯咸谓“周秦”。
注⑤正义解音纪买反。代言周若知楚疑亲秦,其计定不可解免,周必亲于秦也。是为秦取周精妙之计。
注⑥正义代言为王计者,周亲秦,因而善之;周不亲,亦言善之。楚若善周,周必疏于秦也。
注⑦正义郢,楚都也。楚既亲周,秦必绝周亲楚矣。以上至“八年”,苏代说楚合周。
秦借道两周之闲,①将以伐韩,周恐借之畏于韩,不借畏于秦。史厌②谓周君曰:③“何不令人谓韩④公叔曰‘秦之敢绝周而伐韩者,信东周也。
首节 上一节 17/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