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16节
注①正义周春秋云:“宣王杀杜伯而无辜,后三年,宣王会诸侯田于圃,日中,杜伯起于道左,衣朱衣冠,躁朱弓矢,射宣王,中心折脊而死。”国语云:“杜伯射王于。”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生’。”
注③集解徐广曰:“泾-渭-洛也。”-按:韦昭云“西周镐京地震动,故三川亦动”。正义按:泾渭二水在雍州北。洛水一名漆沮,在雍州东北,南流入渭。
此时以王城为东周,镐京为西周。
注④集解韦昭曰:“伯阳父,周大夫也。”唐固曰:“伯阳父,周柱下史老子也。”
注⑤集解韦昭曰:“过,失也。言民不敢斥王者也。”
注⑥集解韦昭曰:“蒸,升也。阳气在下,陰气迫之,使不能升也。”
注⑦集解韦昭曰:“为陰所镇笮也。”
注⑧集解韦昭曰:“在陰下也。”
注⑨集解韦昭曰:“水土气通为演。演犹润也。演则生物,民得用之。”
注⑩集解韦昭曰:“禹都阳城,伊-洛所近也。”
注⑾集解韦昭曰:“商人都-,河水所经也。”
注⑿集解韦昭曰:“水泉不润,枯朽而崩也。”
注⒀集解韦昭曰:“数起于一,终于十,十则更,故曰纪也。”
三年,优王嬖爱-姒。①-姒生子伯服,优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优王得-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曰:②“周亡矣。”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于夏帝庭而言曰:“余,-之二君。”③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
卜请其-而藏之,乃吉。④于是布币而策告之,⑤龙亡而-在,椟而去之。
⑥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⑦发而观之-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⑧-化为玄鼋,以入王后宫。⑨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⑩既笄而孕,⑾无夫而生子,惧而□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弧箕服,实亡周国。”⑿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于道,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妖子⒀出于路者,⒁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于-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女子者于王⒂以赎罪。□女子出于-,是为-姒。当优王三年,王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姒为后,伯服为太子。[一六]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注①索隐-,国名,夏同姓,姓姒氏。礼妇人称国及姓。其女是龙-妖子,为人所收,-人纳之于王,故曰-姒。正义括地志云:“-国故城在梁州-城县东二百步,古-国也。”
注②正义诸国皆有史以记事,故曰。
注③集解虞翻曰:“龙自号-之二先君也。”
注④集解韦昭曰:“-,龙所吐沫。沫,龙之津气也。”
注⑤集解韦昭曰:“以简策之书告龙,而请其-也。”
注⑥集解韦昭曰:“椟,匮也。”
注⑦集解虞翻曰:“末年,王流彘之岁。”
注⑧集解韦昭曰:“噪,-呼也。”唐固曰:“-呼曰噪。”
注⑨索隐亦作“-”,音元。玄-,-蜴也。
注⑩集解韦昭曰:“毁齿曰龀。女七岁而毁齿也。”
注⑾正义笄音鸡。礼记云:“女子许嫁而笄。”郑玄云:“笄,今簪。”
注⑿集解韦昭曰:“山桑曰□。弧,弓也。箕,木名。服,矢房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妖,一作‘夭’。夭,幼少也。”
注⒁正义夫妇卖□弧者,宣王欲执戮之,遂逃于路,遇此妖子,哀而收之。
注⒂正义国语云:“周优王伐有-,-人以-姒女焉,与虢石甫比也。”
注⒃索隐左传所谓“携王坚命”是也-
姒不好笑,优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优王为□□①大鼓,有寇至则举□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姒乃大笑。优王说之,为数举□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注①正义-遂二音。昼日燃莹以望火烟,夜举燧以望火光也。莹,土鲁也。
燧,炬火也。皆山上安之,有寇举之。
优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①善谀好利,王用之。
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②西夷犬戎攻优王。优王举□火征兵,兵莫至。遂杀优王骊山下,③虏-姒,尽取周赂而去。④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优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注①集解徐广曰:“佞,一作‘谄’。”
注②索隐缯,国名,夏同姓。正义缯,自陵反。国语云“缯,姒姓,夏禹后”。
括地志云:“缯县在沂州承县,古侯国,禹后。”
注③索隐在新丰县南,故骊戎国也。旧音黎。徐广音力知反。正义括地志云:
“骊山在雍州新丰县南十六里。土地记云骊山即蓝田山。”按:骊山之阳即蓝田山。
注④集解汲-纪年曰:“自武王灭殷以至优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也。”正义按:
汲-书,晋咸和五年汲郡汲县发魏襄王-,得古书册七十五卷。
平王立,东迁于雒邑,①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②
注①正义即王城也。平王以前号东都,至敬王以后及战国为西周也。
注②集解周礼曰:“九命作伯。”郑-云:“长诸侯为方伯。”
四十九年,鲁隐公即位。
五十一年,平王崩,太子泄父①蚤死,立其子林,是为桓王。桓王,平王孙也。
注①正义音甫。
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①五年,郑怨,与鲁易许田。许田,天子之用事太山田也。②八年,鲁杀隐公,③立桓公。十三年,伐郑,④郑射伤桓王,桓王去归。⑤
注①索隐在鲁隐公六年。
注②索隐左传郑伯以璧假许田,卒易-是郑祀太山之田,许是鲁朝京师之汤沐邑,有周公庙,郑以其近,故易取之。此云“许田天子用事太山田”,误。
正义杜预云:“成王营王城,有迁都之志,故赐周公许田,以为鲁国朝宿之邑,后世因而立周公别庙焉。郑桓公友,周宣王之母弟,封郑,有助祭泰山汤沐邑在。郑以天子不能复巡狩,故欲以-易许田,各从本国所近之宜也。恐鲁以周公别庙为疑,故云已废泰山之祀,而欲为鲁祀周公,逊辞以求也。”括地志云:“许田在许州许昌县南四十里,有鲁城,周公庙在城中-田在沂州费县东南。”按:宛,郑大夫。
注③正义子允令公子-杀隐公也。
注④索隐在鲁桓五年。
注⑤索隐左传-葛之役,祝聃射王中肩是也。
二十三年,桓王崩,子庄王佗立。庄王四年,周公黑肩欲杀庄王而立王子克。①辛伯告王,②王杀周公。③王子克-燕。④
注①集解贾逵曰:“庄王弟子仪也。”
注②集解贾逵曰:“辛伯,周大夫也。”
注③索隐左传曰:“初,子仪有宠于桓王,桓王属诸周公。辛伯谏曰:‘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周公不从,故及于难。”然周公阿先王旨,自取诛夷,辛伯正君臣之义,卒安王业,二卿优劣诚可识也。
注④正义杜预云:“南燕,-姓也。”
十五年,庄王崩,子厘王①胡齐立。厘王三年,齐桓公始霸。
注①正义厘音僖。
五年,厘王崩,子惠王阆立。①惠王二年。初,庄王嬖姬姚,②生子颓,③颓有宠。及惠王即位,夺其大臣园以为囿,④故大夫边伯等五人作乱,⑤谋召燕——师,⑥伐惠王。惠王-温,⑦已居郑之栎。⑧立厘王弟颓为王。乐及-舞,⑨郑-虢君怒。四年,郑与虢君伐杀王颓,⑩复入惠王。
惠王十年,赐齐桓公为伯。
注①索隐系本名毋凉。正义谧作“毋凉”也。
注②正义杜预云:“姚姓也。”
注③索隐庄王子,厘王弟,惠王之叔父也。
注④集解左传曰大臣,-国也。
注⑤集解左传曰五人者,-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也。
注⑥正义南燕,滑州胙城-,澶州-南也。
注⑦正义左传云苏忿生十二邑,桓王夺苏子十二邑与郑,故苏子同五大夫伐惠王。温,十二邑之一也。杜预云河内温县也。
注⑧集解服虔曰:“栎,郑大都。”正义杜预云:“栎,今河南阳翟县也。”
注⑨集解贾逵曰:“-舞,皆舞六代之乐也。”
注⑩正义贾逵云:“郑厉公突-虢公林父也。”
二十五年,惠王崩,子襄王郑立。襄王母蚤死,后母曰惠后。①惠后生叔带,②有宠于惠王,襄王畏之。三年,叔带与戎-翟谋伐襄王,襄王欲诛叔带,叔带-齐。齐桓公使管仲平戎于周,使隰朋平戎于晋。③王以上卿礼管仲。
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④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⑤陪臣敢辞。”⑥王曰:“舅氏,余嘉乃勋,⑦毋逆朕命。”管仲卒受下卿之礼而还。⑧九年,齐桓公卒。十二年,叔带复归于周。⑨
注①集解左传曰:“陈妫归于京师,实惠后也。”正义按:陈国,舜后,妫姓也。
注②索隐惠王子,襄王弟,封于甘,故左传称甘昭公。正义惠王子,襄王弟,封之于甘。括地志云:“故甘城在洛州河南县西南二十五里。左传云甘昭公,王子叔带也。洛阳记云河南县西南二十五里,甘水出焉,北流入洛。山上有甘城,即甘公菜邑也。”
注③集解服虔曰:“戎伐周,晋伐戎救周,故和也。”
注④集解杜预曰:“国子,高子,天子所命为齐守臣,皆上卿也。”
注⑤集解贾逵曰:“节,时也。”王肃曰:“春秋聘享之节也。”
注⑥集解服虔曰:“陪,重也。诸侯之臣于天子,故曰陪臣。”
注⑦集解贾逵曰:“舅氏,言伯舅之使也。”正义武王娶太公女为后,故呼舅氏,远言之,我善汝有平戎之功勋。
注⑧正义杜预云:“管仲不敢以职自高,卒受本位之礼也。”
注⑨集解左传曰:“王召之。”
十三年,郑伐滑,①王使游孙-伯服请滑,②郑人囚之。郑文公怨惠王之入不与厉公爵,③又怨襄王之与-滑,④故囚伯服。王怒,将以翟伐郑。
富辰谏曰:⑤“凡我周之东徙,晋-郑焉依。子颓之乱,又郑之由定,今以小怨□之!”王不听。十五年,王降翟师以伐郑。王德翟人,将以其女为后。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生’。”
注③集解徐广曰:“泾-渭-洛也。”-按:韦昭云“西周镐京地震动,故三川亦动”。正义按:泾渭二水在雍州北。洛水一名漆沮,在雍州东北,南流入渭。
此时以王城为东周,镐京为西周。
注④集解韦昭曰:“伯阳父,周大夫也。”唐固曰:“伯阳父,周柱下史老子也。”
注⑤集解韦昭曰:“过,失也。言民不敢斥王者也。”
注⑥集解韦昭曰:“蒸,升也。阳气在下,陰气迫之,使不能升也。”
注⑦集解韦昭曰:“为陰所镇笮也。”
注⑧集解韦昭曰:“在陰下也。”
注⑨集解韦昭曰:“水土气通为演。演犹润也。演则生物,民得用之。”
注⑩集解韦昭曰:“禹都阳城,伊-洛所近也。”
注⑾集解韦昭曰:“商人都-,河水所经也。”
注⑿集解韦昭曰:“水泉不润,枯朽而崩也。”
注⒀集解韦昭曰:“数起于一,终于十,十则更,故曰纪也。”
三年,优王嬖爱-姒。①-姒生子伯服,优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优王得-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曰:②“周亡矣。”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于夏帝庭而言曰:“余,-之二君。”③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
卜请其-而藏之,乃吉。④于是布币而策告之,⑤龙亡而-在,椟而去之。
⑥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⑦发而观之-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⑧-化为玄鼋,以入王后宫。⑨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⑩既笄而孕,⑾无夫而生子,惧而□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弧箕服,实亡周国。”⑿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于道,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妖子⒀出于路者,⒁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于-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女子者于王⒂以赎罪。□女子出于-,是为-姒。当优王三年,王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姒为后,伯服为太子。[一六]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注①索隐-,国名,夏同姓,姓姒氏。礼妇人称国及姓。其女是龙-妖子,为人所收,-人纳之于王,故曰-姒。正义括地志云:“-国故城在梁州-城县东二百步,古-国也。”
注②正义诸国皆有史以记事,故曰。
注③集解虞翻曰:“龙自号-之二先君也。”
注④集解韦昭曰:“-,龙所吐沫。沫,龙之津气也。”
注⑤集解韦昭曰:“以简策之书告龙,而请其-也。”
注⑥集解韦昭曰:“椟,匮也。”
注⑦集解虞翻曰:“末年,王流彘之岁。”
注⑧集解韦昭曰:“噪,-呼也。”唐固曰:“-呼曰噪。”
注⑨索隐亦作“-”,音元。玄-,-蜴也。
注⑩集解韦昭曰:“毁齿曰龀。女七岁而毁齿也。”
注⑾正义笄音鸡。礼记云:“女子许嫁而笄。”郑玄云:“笄,今簪。”
注⑿集解韦昭曰:“山桑曰□。弧,弓也。箕,木名。服,矢房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妖,一作‘夭’。夭,幼少也。”
注⒁正义夫妇卖□弧者,宣王欲执戮之,遂逃于路,遇此妖子,哀而收之。
注⒂正义国语云:“周优王伐有-,-人以-姒女焉,与虢石甫比也。”
注⒃索隐左传所谓“携王坚命”是也-
姒不好笑,优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优王为□□①大鼓,有寇至则举□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姒乃大笑。优王说之,为数举□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注①正义-遂二音。昼日燃莹以望火烟,夜举燧以望火光也。莹,土鲁也。
燧,炬火也。皆山上安之,有寇举之。
优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①善谀好利,王用之。
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②西夷犬戎攻优王。优王举□火征兵,兵莫至。遂杀优王骊山下,③虏-姒,尽取周赂而去。④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优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注①集解徐广曰:“佞,一作‘谄’。”
注②索隐缯,国名,夏同姓。正义缯,自陵反。国语云“缯,姒姓,夏禹后”。
括地志云:“缯县在沂州承县,古侯国,禹后。”
注③索隐在新丰县南,故骊戎国也。旧音黎。徐广音力知反。正义括地志云:
“骊山在雍州新丰县南十六里。土地记云骊山即蓝田山。”按:骊山之阳即蓝田山。
注④集解汲-纪年曰:“自武王灭殷以至优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也。”正义按:
汲-书,晋咸和五年汲郡汲县发魏襄王-,得古书册七十五卷。
平王立,东迁于雒邑,①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②
注①正义即王城也。平王以前号东都,至敬王以后及战国为西周也。
注②集解周礼曰:“九命作伯。”郑-云:“长诸侯为方伯。”
四十九年,鲁隐公即位。
五十一年,平王崩,太子泄父①蚤死,立其子林,是为桓王。桓王,平王孙也。
注①正义音甫。
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①五年,郑怨,与鲁易许田。许田,天子之用事太山田也。②八年,鲁杀隐公,③立桓公。十三年,伐郑,④郑射伤桓王,桓王去归。⑤
注①索隐在鲁隐公六年。
注②索隐左传郑伯以璧假许田,卒易-是郑祀太山之田,许是鲁朝京师之汤沐邑,有周公庙,郑以其近,故易取之。此云“许田天子用事太山田”,误。
正义杜预云:“成王营王城,有迁都之志,故赐周公许田,以为鲁国朝宿之邑,后世因而立周公别庙焉。郑桓公友,周宣王之母弟,封郑,有助祭泰山汤沐邑在。郑以天子不能复巡狩,故欲以-易许田,各从本国所近之宜也。恐鲁以周公别庙为疑,故云已废泰山之祀,而欲为鲁祀周公,逊辞以求也。”括地志云:“许田在许州许昌县南四十里,有鲁城,周公庙在城中-田在沂州费县东南。”按:宛,郑大夫。
注③正义子允令公子-杀隐公也。
注④索隐在鲁桓五年。
注⑤索隐左传-葛之役,祝聃射王中肩是也。
二十三年,桓王崩,子庄王佗立。庄王四年,周公黑肩欲杀庄王而立王子克。①辛伯告王,②王杀周公。③王子克-燕。④
注①集解贾逵曰:“庄王弟子仪也。”
注②集解贾逵曰:“辛伯,周大夫也。”
注③索隐左传曰:“初,子仪有宠于桓王,桓王属诸周公。辛伯谏曰:‘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周公不从,故及于难。”然周公阿先王旨,自取诛夷,辛伯正君臣之义,卒安王业,二卿优劣诚可识也。
注④正义杜预云:“南燕,-姓也。”
十五年,庄王崩,子厘王①胡齐立。厘王三年,齐桓公始霸。
注①正义厘音僖。
五年,厘王崩,子惠王阆立。①惠王二年。初,庄王嬖姬姚,②生子颓,③颓有宠。及惠王即位,夺其大臣园以为囿,④故大夫边伯等五人作乱,⑤谋召燕——师,⑥伐惠王。惠王-温,⑦已居郑之栎。⑧立厘王弟颓为王。乐及-舞,⑨郑-虢君怒。四年,郑与虢君伐杀王颓,⑩复入惠王。
惠王十年,赐齐桓公为伯。
注①索隐系本名毋凉。正义谧作“毋凉”也。
注②正义杜预云:“姚姓也。”
注③索隐庄王子,厘王弟,惠王之叔父也。
注④集解左传曰大臣,-国也。
注⑤集解左传曰五人者,-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也。
注⑥正义南燕,滑州胙城-,澶州-南也。
注⑦正义左传云苏忿生十二邑,桓王夺苏子十二邑与郑,故苏子同五大夫伐惠王。温,十二邑之一也。杜预云河内温县也。
注⑧集解服虔曰:“栎,郑大都。”正义杜预云:“栎,今河南阳翟县也。”
注⑨集解贾逵曰:“-舞,皆舞六代之乐也。”
注⑩正义贾逵云:“郑厉公突-虢公林父也。”
二十五年,惠王崩,子襄王郑立。襄王母蚤死,后母曰惠后。①惠后生叔带,②有宠于惠王,襄王畏之。三年,叔带与戎-翟谋伐襄王,襄王欲诛叔带,叔带-齐。齐桓公使管仲平戎于周,使隰朋平戎于晋。③王以上卿礼管仲。
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④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⑤陪臣敢辞。”⑥王曰:“舅氏,余嘉乃勋,⑦毋逆朕命。”管仲卒受下卿之礼而还。⑧九年,齐桓公卒。十二年,叔带复归于周。⑨
注①集解左传曰:“陈妫归于京师,实惠后也。”正义按:陈国,舜后,妫姓也。
注②索隐惠王子,襄王弟,封于甘,故左传称甘昭公。正义惠王子,襄王弟,封之于甘。括地志云:“故甘城在洛州河南县西南二十五里。左传云甘昭公,王子叔带也。洛阳记云河南县西南二十五里,甘水出焉,北流入洛。山上有甘城,即甘公菜邑也。”
注③集解服虔曰:“戎伐周,晋伐戎救周,故和也。”
注④集解杜预曰:“国子,高子,天子所命为齐守臣,皆上卿也。”
注⑤集解贾逵曰:“节,时也。”王肃曰:“春秋聘享之节也。”
注⑥集解服虔曰:“陪,重也。诸侯之臣于天子,故曰陪臣。”
注⑦集解贾逵曰:“舅氏,言伯舅之使也。”正义武王娶太公女为后,故呼舅氏,远言之,我善汝有平戎之功勋。
注⑧正义杜预云:“管仲不敢以职自高,卒受本位之礼也。”
注⑨集解左传曰:“王召之。”
十三年,郑伐滑,①王使游孙-伯服请滑,②郑人囚之。郑文公怨惠王之入不与厉公爵,③又怨襄王之与-滑,④故囚伯服。王怒,将以翟伐郑。
富辰谏曰:⑤“凡我周之东徙,晋-郑焉依。子颓之乱,又郑之由定,今以小怨□之!”王不听。十五年,王降翟师以伐郑。王德翟人,将以其女为后。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