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169节
注③集解张晏曰:“尽其计议,愿王知之也。”
注④索隐言左右之不明,不欲斥王。
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①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详狂,②接舆辟世,③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孰察卞和、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④无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⑤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注①集解应劭曰:“卞和得玉璞,献之武王。武王示玉人,玉人曰‘石也’。
刖右足。武王没,复献文王,玉人复曰‘石也’。刖其左足。至成王时,卞和抱璞哭于郊,乃使玉尹攻之,果得宝玉。”索隐楚人卞和得玉璞事见国语及吕氏春秋。案世家,楚武王名熊通。文王名贤,武王子也。成王,文王子也,名恽。
注②索隐详音阳。谓诈为狂也。司马彪曰“箕子名胥余”是也。
注③集解张晏曰:“楚贤人,详狂避世也。”索隐张晏曰“楚贤人”。高士传“楚人陆通,字接舆”是也。
注④索隐谓以楚王、胡亥之听为谬,故后之而不用。后犹下也。
注⑤索隐按:韦昭云“以皮作鸱鸟形,名曰‘鸱夷’。鸱夷,皮-也”。服虔曰“用马革作囊也,以裹尸,投之于江”。
谚曰:“有白头如新,①倾盖如故。”②何则?知与不知也。③故昔樊于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之事;④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⑤夫王奢、樊于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而为燕尾生;⑥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⑦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燕人恶之于王,王按剑而怒,食以——;⑧白圭显于中山,中山人恶之魏文侯,文侯投之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坼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注①索隐案:服虔云“人不相知,自初交至白头,犹如新也”。
注②索隐服虔云:“如吴札-郑侨也。”按:家语“孔子遇程子于途,倾盖而语”。又志林云“倾盖者,道行相遇,-车对语,两盖相切,小欹之,故曰倾也。”
注③集解桓谭新论曰:“言内有以相知与否,不在新故也。”
注④索隐藉音子夜反。韦昭云:“谓于期逃秦之燕,以头与轲,使入秦以示信也。”
注⑤集解汉书音义曰:“王奢,齐人也,亡至魏。其后齐伐魏,奢登城谓齐将曰:‘今君之来,不过以奢之故也。夫义不苟生以为魏累。’遂自刭也。”
注⑥索隐服虔云:“苏秦于齐不出其信,于燕则出尾生之信。”韦昭云:“尾生守信而死者。”案:言苏秦于燕独守信如尾生,故云“为燕之尾生”也。
注⑦集解张晏曰:“白圭为中山将,亡六城,君欲杀之,亡入魏,文侯厚遇之,还拔中山。”索隐案:事见战国策及吕氏春秋也。
注⑧集解汉书音义曰:“——,骏马也,生七日而超其母。敬重苏秦,虽有谗谤,而更膳以珍奇之味。”索隐案:字林云“决啼二音,北狄之良马也,马父-母”。正义
食音寺——音决蹄。北狄良马也。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者司马喜髌-于宋,卒相中山;①范睢折胁折齿②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自沉于河,③徐衍负石入海。④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⑤此二人者,岂借宦于朝,假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口哉?故偏听生坚,独任成乱。昔者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⑥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⑦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口铄金,⑧积毁销骨也。⑨是以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齐用越人蒙而强威-宣。⑩此二国,岂拘于俗,牵于世,系阿偏之辞哉?公听并观,垂名当世。⑾故意合则胡越为昆弟,由余-越人蒙是矣;
不合,则骨肉出逐不收,朱-象-管-蔡是矣。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义,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称,三王易为也。
注①集解晋灼曰:“司马喜三相中山。”苏林曰:“六国时人,被此刑也。”
索隐事见战国策及吕氏春秋。苏林云:“六国时人,相中山也。”
注②索隐案:应侯传作“折胁折齿”是也。说文“拉,摧也”,音力答及。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殷之末世人。”索隐申屠狄。按:庄子“申屠狄谏而不用,负石自投河”。韦昭云“六国时人”。汉书云自沉于雍河,服虔曰雍州之河,又新序作“抱瓮自沉于河”,不同也。
注④集解列士传曰:“周之末世人。”索隐亦见庄子。张晏曰“负石欲沉”。
注⑤集解应劭曰:“齐桓公夜出迎客,而宁戚疾击其牛角商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公召与语,说之,以为大夫。”索隐事见吕氏春秋。商歌谓为商声而歌也,或云商旅人歌也,二说并通。矸音公弹反。矸者,白净貌也。顾野王又作岸音也。禅音膳,如字读,协韵失之故也。埤苍云“-,胫也”。字林音下谏反。
注⑥索隐论语“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也。
注⑦索隐案左氏,司城子罕姓乐名喜,乃宋之贤臣也。汉书作“子-”。不知子-是何人。文颖曰“子-,子罕也”。又按:荀卿传云“墨翟,孔子时人,或云在孔子后”。又襄二十九年左传“宋饥,子罕请出粟”。按:时孔子适八岁,则墨翟与子罕不得相辈,或以子-为是也。
注⑧索隐案:国语云“-心成城,-口铄金”。贾逵云“铄,消也-口所恶,虽金亦为之消亡”。又风俗通云“或说有美金于此,-人或共诋-,言其不纯金,卖者欲其必售,因取锻烧以见其真,是为-口铄金也”。
注⑨索隐大颜云:“谗人积久谮毁,则父兄伯叔自相诛戮,骨肉为之消灭也。”
注⑩索隐越人蒙未见所出。汉书作“子臧”。又张晏云“子臧,越人”。或蒙之字也。
注⑾索隐小颜云:“公听,言不私;并观,所见齐同也。”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①而能不说于田常之贤;②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③故功业复就于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夫晋文公亲其雠,强霸诸侯;齐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④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燕王让国于其大臣子之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田常事齐简公,简公说之,而杀简公。使人君去此心,则国家安全也。”
注③集解应劭曰:“纣刳-者,观其胎产也。”索隐案:比干之后,后谓子也,不见其文。尚书封比干之墓,又惟云刳剔孕妇,则武王虽反商政,亦未必修孕妇之墓也。
注④集解谓晋寺人勃——齐管仲也。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兵强天下,而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霸中国,而卒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①于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②今人主诚能去骄-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
无爱于士,则桀之狗可使吠尧,③而跖之客可使刺由;④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之湛七族,⑤要离之烧妻子,⑥岂足道哉!
注①索隐案:三得相不喜,知其才之自得也;三去相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注②集解列士传曰:“楚于陵子仲,楚王欲以为相,而不许,为人灌园。”索隐案:孟子云陈仲子,齐陈氏之族。兄为齐卿,仲子以为不义,乃适楚,居于于陵,自谓于陵子仲。楚王骋以为相,子仲遂夫妻相与逃,为人灌园。烈士传云字子终。
注③集解韦昭曰:“言恩厚无不使也。”索隐及下“跖之客可使刺由”,此并见战国策。服虔云仲由也。应劭云许由也。
注④集解应劭曰:“跖之客为其人使刺由。由,许由也。跖,盗跖也。”
注⑤集解应劭曰:“荆轲为燕刺秦始皇,不成而死,其族坐之湛没。吴王阖闾欲杀王子庆忌,要离诈以罪亡,令吴王燔其妻子,要离走见庆忌,以剑刺之。”
张晏曰:“七族,上至曾祖,下至曾孙。”索隐湛音沉。张晏云“七族,上至曾祖,下至元孙”。又一说云,父之族,一也;姑之子,二也;姊妹之子,三也;
女子之子,四也;母之族,五也;从子,六也;及妻父母凡七。
注⑥索隐事见吕氏春秋。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①离诡,②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③故无因
至前,虽出随侯之珠,夜光之璧,犹结怨而不见德。故有人先谈,则以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贱,虽蒙尧-舜之术,④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欲尽忠当世之君,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津思,欲开忠信,辅人主之治,则人主必有按剑相眄之迹,是使布衣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注①索隐孟康云:“蟠结之木也。”晋灼云:“盘柢,木根也。”
注②集解张晏曰:“根柢,下本也。轮-离诡,委曲盘戾也。”
注③索隐谓左右先加雕刻,是为之容饰也。
注④索隐案:言虽蒙被尧-舜之道。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①而不牵于卑乱之语,不夺于-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轲之说,而匕首窃发;②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而归,以王天下。故秦信左右而杀,周用乌集而王。③何则?
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于昭旷之道也。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以其能制器为大小,比之于天。”索隐张晏云:“陶,冶;钧,范也。作器,下所转者名钧。”韦昭曰:“陶,烧瓦之。钧,木长七尺,有弦,所以调为器具也。”崔浩云:“以钧制器万殊,故如造化也。”
注②索隐案:通俗文云“其头类匕,故曰匕首,短而便用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太公望涂觏卒遇,共成王功,若乌鸟之暴集也。”索隐韦昭云:“吕尚适周,如乌之集。”
今人主沉于谄谀之辞,牵于帷裳之制,①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②此鲍焦所以忿于世而不留富贵之乐也。③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言为左右便辟侍帷裳臣妾所见牵制。”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食牛马器,以木作,如槽也。”索隐案:言骏足不可羁绊,以比逸才之人。应劭云“-,枥也”。韦昭云“-,养马之官,下士也”。
案:养马之官,其衣-也。又郭璞云“-,养马器也”。正义颜云:
“不羁,言才识高远,不可羁系-,在早反。方言云‘梁-宋-齐-楚-燕之闲谓枥曰-’。”
注③集解如淳曰:“庄子云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索隐晋灼云:“列士传鲍焦怨世不用己,采蔬于道。子贡难曰:‘非其代而采其蔬,此焦之有哉?’□其蔬,乃立枯洛水之上。”案:此事见庄子及说苑-韩诗外传,小有不同耳。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伤行,故县名胜母①而曾子不入,②邑号朝歌而墨子回车。③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摄于威重之权,主于位势之贵,故回面④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伏死堀袕岩*(岩)[薮]*之中耳,⑤安肯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注①集解汉书云里名胜母也。正义盐铁论皆云里名,尸子及此传云县名,未详也。
注②索隐按:淮南子及盐铁论并云里名胜母,曾子不入,盖以名不顺故也。
尸子以为孔子至胜母县,暮而不宿,则不同也。
注③集解晋灼曰:“朝歌者,不时也。”正义朝歌,今-州县也。
注④索隐杜预云:“回,邪也。”
注⑤集解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书奏梁孝王,孝王使人出之,卒为上客。
太史公曰:鲁连其指意虽不合大义,然余多其在布衣之位,荡然肆志,不诎于诸侯,谈说于当世,折卿相之权。邹阳辞虽不逊,然其比物连类,有足悲者,亦可谓抗直不桡矣,吾是以附之列传焉。
【索隐述赞】鲁连达士,高才远致。释难解纷,辞禄肆志。齐将挫辩,燕军沮气。邹子遇谗,见诋狱吏。慷慨献说,时王所器。
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 第二十四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①为楚怀王左徒。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③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注①正义屈-景-昭皆楚之族。王逸云:“楚王始都是,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
注②正义盖今*(在)*左右拾遗之类。
注③集解音隐曰:“音闲”。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①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②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注①索隐属音烛。草-谓创制宪令之本也。汉书作“草具”,崔浩谓发始造端也。
注②正义王逸云上官靳尚。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优思而作离蚤。①离蚤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②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③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闲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蚤,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滢,小雅怨诽而不乱。④若离蚤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⑤污泥⑥之中,蝉蜕于浊秽,⑦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⑧泥而不滓者也。⑨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⑩
注①索隐-,亦作“蚤”。按:楚词“-”作“蚤”,音素刀反。应劭云“离,遭也;蚤,忧也”。又离蚤序云“离,别也;蚤,愁也”。
注②正义上七感反,下丁达反。惨,毒也。怛,痛也。
注③正义寒孟反。
注④正义诽,方畏反。
注⑤索隐上音浊,下音闹。
注⑥索隐上音乌故反,下音奴计反。
注④索隐言左右之不明,不欲斥王。
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①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详狂,②接舆辟世,③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孰察卞和、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④无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⑤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注①集解应劭曰:“卞和得玉璞,献之武王。武王示玉人,玉人曰‘石也’。
刖右足。武王没,复献文王,玉人复曰‘石也’。刖其左足。至成王时,卞和抱璞哭于郊,乃使玉尹攻之,果得宝玉。”索隐楚人卞和得玉璞事见国语及吕氏春秋。案世家,楚武王名熊通。文王名贤,武王子也。成王,文王子也,名恽。
注②索隐详音阳。谓诈为狂也。司马彪曰“箕子名胥余”是也。
注③集解张晏曰:“楚贤人,详狂避世也。”索隐张晏曰“楚贤人”。高士传“楚人陆通,字接舆”是也。
注④索隐谓以楚王、胡亥之听为谬,故后之而不用。后犹下也。
注⑤索隐按:韦昭云“以皮作鸱鸟形,名曰‘鸱夷’。鸱夷,皮-也”。服虔曰“用马革作囊也,以裹尸,投之于江”。
谚曰:“有白头如新,①倾盖如故。”②何则?知与不知也。③故昔樊于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之事;④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⑤夫王奢、樊于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而为燕尾生;⑥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⑦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燕人恶之于王,王按剑而怒,食以——;⑧白圭显于中山,中山人恶之魏文侯,文侯投之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坼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注①索隐案:服虔云“人不相知,自初交至白头,犹如新也”。
注②索隐服虔云:“如吴札-郑侨也。”按:家语“孔子遇程子于途,倾盖而语”。又志林云“倾盖者,道行相遇,-车对语,两盖相切,小欹之,故曰倾也。”
注③集解桓谭新论曰:“言内有以相知与否,不在新故也。”
注④索隐藉音子夜反。韦昭云:“谓于期逃秦之燕,以头与轲,使入秦以示信也。”
注⑤集解汉书音义曰:“王奢,齐人也,亡至魏。其后齐伐魏,奢登城谓齐将曰:‘今君之来,不过以奢之故也。夫义不苟生以为魏累。’遂自刭也。”
注⑥索隐服虔云:“苏秦于齐不出其信,于燕则出尾生之信。”韦昭云:“尾生守信而死者。”案:言苏秦于燕独守信如尾生,故云“为燕之尾生”也。
注⑦集解张晏曰:“白圭为中山将,亡六城,君欲杀之,亡入魏,文侯厚遇之,还拔中山。”索隐案:事见战国策及吕氏春秋也。
注⑧集解汉书音义曰:“——,骏马也,生七日而超其母。敬重苏秦,虽有谗谤,而更膳以珍奇之味。”索隐案:字林云“决啼二音,北狄之良马也,马父-母”。正义
食音寺——音决蹄。北狄良马也。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者司马喜髌-于宋,卒相中山;①范睢折胁折齿②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自沉于河,③徐衍负石入海。④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⑤此二人者,岂借宦于朝,假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口哉?故偏听生坚,独任成乱。昔者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⑥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⑦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口铄金,⑧积毁销骨也。⑨是以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齐用越人蒙而强威-宣。⑩此二国,岂拘于俗,牵于世,系阿偏之辞哉?公听并观,垂名当世。⑾故意合则胡越为昆弟,由余-越人蒙是矣;
不合,则骨肉出逐不收,朱-象-管-蔡是矣。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义,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称,三王易为也。
注①集解晋灼曰:“司马喜三相中山。”苏林曰:“六国时人,被此刑也。”
索隐事见战国策及吕氏春秋。苏林云:“六国时人,相中山也。”
注②索隐案:应侯传作“折胁折齿”是也。说文“拉,摧也”,音力答及。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殷之末世人。”索隐申屠狄。按:庄子“申屠狄谏而不用,负石自投河”。韦昭云“六国时人”。汉书云自沉于雍河,服虔曰雍州之河,又新序作“抱瓮自沉于河”,不同也。
注④集解列士传曰:“周之末世人。”索隐亦见庄子。张晏曰“负石欲沉”。
注⑤集解应劭曰:“齐桓公夜出迎客,而宁戚疾击其牛角商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公召与语,说之,以为大夫。”索隐事见吕氏春秋。商歌谓为商声而歌也,或云商旅人歌也,二说并通。矸音公弹反。矸者,白净貌也。顾野王又作岸音也。禅音膳,如字读,协韵失之故也。埤苍云“-,胫也”。字林音下谏反。
注⑥索隐论语“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也。
注⑦索隐案左氏,司城子罕姓乐名喜,乃宋之贤臣也。汉书作“子-”。不知子-是何人。文颖曰“子-,子罕也”。又按:荀卿传云“墨翟,孔子时人,或云在孔子后”。又襄二十九年左传“宋饥,子罕请出粟”。按:时孔子适八岁,则墨翟与子罕不得相辈,或以子-为是也。
注⑧索隐案:国语云“-心成城,-口铄金”。贾逵云“铄,消也-口所恶,虽金亦为之消亡”。又风俗通云“或说有美金于此,-人或共诋-,言其不纯金,卖者欲其必售,因取锻烧以见其真,是为-口铄金也”。
注⑨索隐大颜云:“谗人积久谮毁,则父兄伯叔自相诛戮,骨肉为之消灭也。”
注⑩索隐越人蒙未见所出。汉书作“子臧”。又张晏云“子臧,越人”。或蒙之字也。
注⑾索隐小颜云:“公听,言不私;并观,所见齐同也。”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①而能不说于田常之贤;②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③故功业复就于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夫晋文公亲其雠,强霸诸侯;齐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④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燕王让国于其大臣子之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田常事齐简公,简公说之,而杀简公。使人君去此心,则国家安全也。”
注③集解应劭曰:“纣刳-者,观其胎产也。”索隐案:比干之后,后谓子也,不见其文。尚书封比干之墓,又惟云刳剔孕妇,则武王虽反商政,亦未必修孕妇之墓也。
注④集解谓晋寺人勃——齐管仲也。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兵强天下,而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霸中国,而卒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①于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②今人主诚能去骄-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
无爱于士,则桀之狗可使吠尧,③而跖之客可使刺由;④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之湛七族,⑤要离之烧妻子,⑥岂足道哉!
注①索隐案:三得相不喜,知其才之自得也;三去相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注②集解列士传曰:“楚于陵子仲,楚王欲以为相,而不许,为人灌园。”索隐案:孟子云陈仲子,齐陈氏之族。兄为齐卿,仲子以为不义,乃适楚,居于于陵,自谓于陵子仲。楚王骋以为相,子仲遂夫妻相与逃,为人灌园。烈士传云字子终。
注③集解韦昭曰:“言恩厚无不使也。”索隐及下“跖之客可使刺由”,此并见战国策。服虔云仲由也。应劭云许由也。
注④集解应劭曰:“跖之客为其人使刺由。由,许由也。跖,盗跖也。”
注⑤集解应劭曰:“荆轲为燕刺秦始皇,不成而死,其族坐之湛没。吴王阖闾欲杀王子庆忌,要离诈以罪亡,令吴王燔其妻子,要离走见庆忌,以剑刺之。”
张晏曰:“七族,上至曾祖,下至曾孙。”索隐湛音沉。张晏云“七族,上至曾祖,下至元孙”。又一说云,父之族,一也;姑之子,二也;姊妹之子,三也;
女子之子,四也;母之族,五也;从子,六也;及妻父母凡七。
注⑥索隐事见吕氏春秋。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①离诡,②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③故无因
至前,虽出随侯之珠,夜光之璧,犹结怨而不见德。故有人先谈,则以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贱,虽蒙尧-舜之术,④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欲尽忠当世之君,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津思,欲开忠信,辅人主之治,则人主必有按剑相眄之迹,是使布衣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注①索隐孟康云:“蟠结之木也。”晋灼云:“盘柢,木根也。”
注②集解张晏曰:“根柢,下本也。轮-离诡,委曲盘戾也。”
注③索隐谓左右先加雕刻,是为之容饰也。
注④索隐案:言虽蒙被尧-舜之道。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①而不牵于卑乱之语,不夺于-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轲之说,而匕首窃发;②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而归,以王天下。故秦信左右而杀,周用乌集而王。③何则?
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于昭旷之道也。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以其能制器为大小,比之于天。”索隐张晏云:“陶,冶;钧,范也。作器,下所转者名钧。”韦昭曰:“陶,烧瓦之。钧,木长七尺,有弦,所以调为器具也。”崔浩云:“以钧制器万殊,故如造化也。”
注②索隐案:通俗文云“其头类匕,故曰匕首,短而便用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太公望涂觏卒遇,共成王功,若乌鸟之暴集也。”索隐韦昭云:“吕尚适周,如乌之集。”
今人主沉于谄谀之辞,牵于帷裳之制,①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②此鲍焦所以忿于世而不留富贵之乐也。③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言为左右便辟侍帷裳臣妾所见牵制。”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食牛马器,以木作,如槽也。”索隐案:言骏足不可羁绊,以比逸才之人。应劭云“-,枥也”。韦昭云“-,养马之官,下士也”。
案:养马之官,其衣-也。又郭璞云“-,养马器也”。正义颜云:
“不羁,言才识高远,不可羁系-,在早反。方言云‘梁-宋-齐-楚-燕之闲谓枥曰-’。”
注③集解如淳曰:“庄子云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索隐晋灼云:“列士传鲍焦怨世不用己,采蔬于道。子贡难曰:‘非其代而采其蔬,此焦之有哉?’□其蔬,乃立枯洛水之上。”案:此事见庄子及说苑-韩诗外传,小有不同耳。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伤行,故县名胜母①而曾子不入,②邑号朝歌而墨子回车。③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摄于威重之权,主于位势之贵,故回面④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伏死堀袕岩*(岩)[薮]*之中耳,⑤安肯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注①集解汉书云里名胜母也。正义盐铁论皆云里名,尸子及此传云县名,未详也。
注②索隐按:淮南子及盐铁论并云里名胜母,曾子不入,盖以名不顺故也。
尸子以为孔子至胜母县,暮而不宿,则不同也。
注③集解晋灼曰:“朝歌者,不时也。”正义朝歌,今-州县也。
注④索隐杜预云:“回,邪也。”
注⑤集解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书奏梁孝王,孝王使人出之,卒为上客。
太史公曰:鲁连其指意虽不合大义,然余多其在布衣之位,荡然肆志,不诎于诸侯,谈说于当世,折卿相之权。邹阳辞虽不逊,然其比物连类,有足悲者,亦可谓抗直不桡矣,吾是以附之列传焉。
【索隐述赞】鲁连达士,高才远致。释难解纷,辞禄肆志。齐将挫辩,燕军沮气。邹子遇谗,见诋狱吏。慷慨献说,时王所器。
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 第二十四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①为楚怀王左徒。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③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注①正义屈-景-昭皆楚之族。王逸云:“楚王始都是,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
注②正义盖今*(在)*左右拾遗之类。
注③集解音隐曰:“音闲”。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①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②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注①索隐属音烛。草-谓创制宪令之本也。汉书作“草具”,崔浩谓发始造端也。
注②正义王逸云上官靳尚。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优思而作离蚤。①离蚤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②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③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闲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蚤,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滢,小雅怨诽而不乱。④若离蚤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⑤污泥⑥之中,蝉蜕于浊秽,⑦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⑧泥而不滓者也。⑨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⑩
注①索隐-,亦作“蚤”。按:楚词“-”作“蚤”,音素刀反。应劭云“离,遭也;蚤,忧也”。又离蚤序云“离,别也;蚤,愁也”。
注②正义上七感反,下丁达反。惨,毒也。怛,痛也。
注③正义寒孟反。
注④正义诽,方畏反。
注⑤索隐上音浊,下音闹。
注⑥索隐上音乌故反,下音奴计反。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