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170节

注⑦正义蜕音税,去皮也,又他卧反。
注⑧集解徐广曰:“-,疏净之貌。”索隐-音自若反。徐广云“疏净之貌”。
注⑨索隐泥亦音涅,滓亦音淄,又并如字。
注⑩正义言屈平之仕浊世,去其污垢,在尘埃之外。推此志意,虽与日月争其光明,斯亦可矣。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①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②斩首八万,虏楚将屈□,③遂取楚之汉中地。④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⑤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注①正义上足松反。
注②索隐二水名。谓于丹水之北,淅水之南。丹水-淅水皆县名,在弘农,所谓丹阳-淅。正义丹阳,今枝江故城。
注③索隐屈,姓。□,名,音盖也。
注④索隐徐广曰:“楚怀王十六年,张仪来相;十七年,秦败屈□。”正义梁州。
注⑤索隐按:此邓在汉水之北,故邓侯城也。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①
注①索隐按:张仪传无此语也。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二十八年败唐-也。”正义-,莫葛反。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①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柰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②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注①索隐按:楚世家昭睢有此言,盖二人同谏王,故彼此各随录之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三十年入秦。”
长子顷襄王立,①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注①索隐名横。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柰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①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泄不食,②为我心恻,③可以汲。④王明,并受其福。”⑤王之不明,岂足福哉!⑥
注①索隐此已下太史公伤怀王之不任贤,信谗而不能反国之论也。
注②集解向秀曰:“泄者,浚治去泥浊也。”索隐向秀字子期,晋人,注易。
注③集解张-曰:“可为恻然,伤道未行也。”索隐张-亦晋人,注易也。
注④索隐按:京房易章句言“我道可汲而用也”。
注⑤集解易象曰:“求王明受福也。”索隐按:京房章句曰“上有明王,汲我道而用之,天下并受其福,故曰‘王明并受其福’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一云‘不足福’。”正义言楚王不明忠臣,岂足受福,故屈原怀沙自沉。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①
注①集解离蚤序曰:“迁于江南。”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①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②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③而扬其波?-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何故怀瑾握瑜④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⑤受物之汶汶者乎!⑥宁赴常流⑦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⑧
注①索隐音甫。
注②集解离蚤序曰:“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
注③索隐按:楚词作“滑其泥”。
注④索隐按:楚词此“怀瑾握瑜”作“深思高举”也。
注⑤集解王逸曰:“己静。”
注⑥集解王逸曰:“蒙垢□。”索隐汶汶者,音闵。汶汶犹昏暗也。
注⑦索隐常流犹长流也。
注⑧索隐蠖音乌廓反。温蠖犹-愤。楚词作“蒙世之尘埃哉”。
乃作怀沙之赋。①其辞曰:
注①索隐按:楚词九怀曰“怀沙砾以自沉”,此其义也。
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①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②-兮窈窈,③孔静优墨。④冤结纡轸兮,离愍之长鞠;⑤抚情-志兮,-诎以自抑。
注①集解王逸曰:“陶陶,盛阳貌。莽莽,盛茂貌。”索隐音姥。正义莫古反。
注②集解王逸曰:“汩,行貌。”索隐王师叔曰:“汩,行貌也。”方言曰:“谓疾行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眩也。”索隐-音舜。徐氏云:“-音眩。窈音乌鸟反。”
注④集解王逸曰:“孔,甚也。墨,无声也。”正义孔,甚。墨,无声。言江南山高泽深,视之-;野甚清净,叹无人声。
注⑤集解王逸曰:“鞠,穷。纡,屈也。轸,痛也。愍,病也。”索隐离愍。
愍,病。鞠,穷-
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①易初本由兮,君子所鄙。②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③内直质重兮,大人所盛。④巧匠不-兮,孰察其揆正?玄文优处兮,蒙谓之不章;⑤
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⑥变白而为黑兮,倒上以为下。⑦凤皇在-兮,⑧鸡雉翔舞。⑨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一0]夫党人之鄙妒兮,羌不知吾所臧。⑾
注①集解王逸曰:“-,削;度,法;替,废也。言人-削方木,欲以为圆,其常法度尚未废也。”索隐-音五官反。谓刻刳方木以为圆,其常法度尚未废。
注②集解王逸曰:“由,道也。”正义本,常也。鄙,耻也。言人遭世不道,变易初行,违离光道,君子所鄙。
注③集解王逸曰:“章,明也。度,法也。言工明于所画,念其绳墨,修前人之法,不易其道,则曲木直而恶木好。”索隐章,明也。画,计画也。楚词“职”作“志”。志,念也。余如注所解。
注④集解王逸曰:“言人质性敦厚,心志正直,行无过失,则大人君子所盛美也。”
注⑤集解王逸曰:“玄,黑也。蒙,盲者也。诗云‘蒙瞍奏公’。章,明也。”
注⑥集解王逸曰:“离娄,古明视者也。瞽,盲也。”正义睇,田帝反,眄也。
注⑦索隐音户。
注⑧集解徐广曰:“-,一作‘郊’。”-案:王逸曰“-,笼落也”。索隐-音奴,又女加反。徐云一作“郊”。按:笼落谓藤萝之相笼络。正义应瑞图云:
“黄帝问天老曰:‘凤鸟何如?’天老曰:‘鸿前而麟后,蛇颈而鱼尾,龙文而龟身,燕-而□喙,首戴德,颈揭义,背负仁,心入信,翼俟顺,足履正,尾系武,小音
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色备举。’”注⑨索隐楚词“雉”作“鹜”。
注⑩集解王逸曰:“忠佞不异。”
注⑾集解王逸曰:“莫昭我之善意。”索隐按:王师叔云“羌,楚人语辞”。
言卿何为也。正义羌音强。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①怀瑾握瑜兮,穷不得余所示。②邑犬-吠兮,吠所怪也;诽骏疑桀兮,固庸态也。③文质疏内兮,-不知吾之异采;④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⑤重华不可牾兮,⑥孰知余之从容!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故也?⑦汤禹久远兮,邈不可慕也。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离愍而不迁兮,愿志之有象。⑧进路北次兮,⑨日昧昧其将暮;
寒忧虞哀兮,⑩限之以大故。⑾
注①集解王逸曰:“言己才力盛壮,可任用重载,而身陷没沉滞,不得成其本志也。”
注②集解王逸曰:“示,语也。”
注③集解王逸曰:“千人才为俊,一国高为桀也。庸,-贱之人也。”索隐按:
尹文子云“千人曰俊,万人曰桀”。今乃诽俊疑杰,固是庸人之态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异,一作‘奥’。”-案:王逸曰“采,文采也”。
注⑤集解王逸曰:“重,累也。袭,及也。”
注⑥集解王逸曰:“牾,逢也。”索隐楚词“牾”作“胪”,并吴故反。王师叔云“牾,逢也”。
注⑦索隐楚词作“莫知其何故”。
注⑧集解王逸曰:“象,法也。”
注⑨正义北次将就。
注⑩索隐楚词作“舒忧娱哀”。娱音虞。娱者,乐也。
注⑾集解王逸曰:“娱,乐也。大故谓死亡也。”
乱曰:①浩浩沅-湘兮,②分流汨兮。③修路优拂兮,④道远忽兮。
曾□恒悲兮,永叹慨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⑤怀情抱质兮,独无匹兮。
伯乐既殁兮,骥将焉程兮?⑥人生禀命兮,各有所错兮。⑦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⑧曾伤爰哀,永叹喟兮。⑨世溷不吾知,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兮,愿勿爱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将以为类兮。⑩
注①索隐王师叔曰:“乱者,理也。所以发理辞指,撮总其要,而重理前意也。”
注②索隐二水名。按:地理志湘水出零陵阳海山,北入江。沅□湘之后流也。
正义说文云:“沅水出-拢东北流入江。湘水出零陵县阳海山,北入江。”按?二水皆经岳州而入大江也。
注③集解王逸:“汨,流也。”
注④索隐楚词作“优蔽”也。
注⑤集解王逸曰:“谓犹说也。”索隐楚词无“曾□”已下二十一字。
注⑥集解王逸曰:“程,量也。”
注⑦集解王逸曰:“错,安也。”
注⑧索隐楚词“余”并作“余”。
注⑨集解王逸曰:“喟,息也。”
注⑩集解王逸曰:“类,法也。”正义按:类,例也。以为忠臣不事乱君之例。
首节 上一节 170/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