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147节
注②正义今有楚昭王故城,昭王奔随之处,宫之北城即是。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①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②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于稷。③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封夫概于堂溪,④为堂溪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注①正义申包胥言闻人-者虽一时凶暴胜天,及天降其凶,亦破于强暴之人。
注②索隐按:倒音丁老反。施音如字。子胥言志在复雠,常恐且死,不遂本心,今幸而报,岂论理乎!譬如人行,前途尚远,而日势已莫,其在颠倒疾行,逆理施事,何得责吾顺理乎!
注③集解稷丘,地名,在郊外。索隐按:左传作“稷丘”。杜预云“稷丘,地名,在郊外”。
注④集解徐广曰:“在慎县。”-案:地理志汝南有吴房县。应劭曰“夫概奔楚,封于堂溪,本房子国,以封吴,故曰吴房”,然则不得在慎县也。正义案:
今豫州吴房县在州西北九十里。
后二岁,阖庐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①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②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注①集解音普寒反,又音婆。索隐音普寒反,又音婆。盖鄱阳也。
注②集解楚地,音若。索隐音若-,楚地,今阙。
其后四年,孔子相鲁。
后五年,伐越。越王句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①军却。阖庐病创②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句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③越王句践乃以余兵五
千人栖于会稽之上,④使大夫种⑤厚币遗吴太宰-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
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计,与
越平。
注①正义姑苏当作“-李”,乃文误也。左传云“战-李,伤将指,卒于陉”是也。解在吴世家。
注②集解楚良反。索隐音疮。
注③集解音椒。索隐音椒,又如字。正义太湖中椒山也。解在吴世家。
注④正义土地名,在越州会稽县东南十二里。
注⑤索隐刘氏云“大夫姓,种名”,非也。按:今吴南有文种埭,则种姓文,为大夫官也。正义高诱云:“大夫种,姓文氏,字子禽,楚之郢人。”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句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①遂威邹鲁之君以归。②益疏子胥之谋。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艾山在兖州博城县南百六十里,本齐博邑。”
注②正义邹君居兖州邹县。鲁,曲阜县。
其后四年,吴王将北伐齐,越王句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太宰-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吴王信用-之计。伍子
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且盘庚之诰曰:‘有颠越不恭,劓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此商之所以兴。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而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乃属其子于齐鲍牧,而还报吴。
吴太宰-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
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①强谏,沮②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
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
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③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
谗臣-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
于先王,几不得立。④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⑤而抉⑥吾眼县吴东门之上,⑦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⑧浮之江中。⑨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⑩因命曰胥山。⑾
注①索隐皮逼反。
注②集解自吕反。
注③集解录于反。
注④正义几音祈。
注⑤正义器谓棺也,以吴必亡也。左传云:“树吾墓-,-可材也,吴其亡乎!”
注⑥索隐乌袕反。抉亦决也。
注⑦正义东门,-门,谓-门也,今名葑门-音普姑反-音覆浮反。越军开示浦,子胥涛荡罗城,开此门,有——随涛入,故以名门。顾野王云“-鱼一名江豚,欲风则涌”也。
注⑧集解应劭曰:“取马革为鸱夷,鸱夷,-形。”正义盛音成-,古曷反。
注⑨集解徐广曰:“鲁哀公十一年。”正义案:年表云吴王夫差十一年也。
注⑩正义吴地记曰:“越军于苏州东南三十里三江口,又向下三里,临江北岸立坛,杀白马祭子胥,杯动酒尽,后因立庙于此江上。今其侧有浦名上坛浦。
至晋会稽太守麋豹,移庙吴郭东门内道南,今庙见在。”
注⑾集解张晏曰:“胥山在太湖边,去江不远百里,故云江上。”正义吴地记云:“胥山,太湖边胥湖东岸山,西临胥湖,山有古丞胥二王庙。”按:其庙不干子胥事,太史误矣,张注又非。
吴王既诛伍子胥,遂伐齐。齐鲍氏杀其君悼公而立阳生。吴王欲讨其贼,不胜而去。其后二年,吴王召鲁-之君会之橐皋。①其明年,因北大会诸侯于黄池,②以令周室。越王句践袭杀吴太子,③破吴兵。吴王闻之,乃归,使使厚币与越平。后九年,越王句践遂灭吴,杀王夫差;而诛太宰-,以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赂,与己比④周也。
注①索隐音拓皋二音。杜预云:“地名,在淮南逡遒县东南。”正义橐皋故县在庐州巢县西北五十六里。
注②正义在汴州封丘县南七里。
注③索隐左传太子名友。
注④正义纪鼻二音。
伍子胥初所与俱亡故楚太子建之子胜者,在于吴。吴王夫差之时,楚惠王欲召胜归楚。叶公①谏曰:“胜好勇而陰求死士,殆有私乎!”惠王不听。遂召胜,使居楚之边邑鄢,②号为白公。③白公归楚三年而吴诛子胥。
注①正义上式涉反。杜预云:“子高,沈诸梁。”
注②集解徐广曰:“颍川鄢陵是。”正义鄢音偃。括地志云:“故郾城在豫州郾城县南五里,与-信白亭相近。”
注③集解徐广曰:“汝南-信县有白亭。”正义括地志云:“白亭在豫州-信县南
四十二里,又有白公故城。又许州扶沟县北四十五里北又有白亭也。”
白公胜既归楚,怨郑之杀其父,乃陰养死士求报郑。归楚五年,请伐郑,楚令尹子西许之。兵未发而晋伐郑,郑请救于楚。楚使子西往救,与盟而还。白公胜怒曰:“非
郑之仇,乃子西也。”胜自砺剑,人问曰:①“何以为?”胜曰:
“欲以杀子西。”子西闻之,笑曰:“胜如卵耳,何能为也。”
注①索隐左传作“子期之子平见曰‘王孙何自砺也’”。
其后四岁,白公胜与石乞袭杀楚令尹子西-司马子綦①于朝。石乞曰:“不杀王,不可。”乃劫*(之)*王如高府。②石乞从者屈固③负楚惠王亡走昭夫人之宫。④叶公闻白公为乱,率其国人攻白公。白公之徒败,亡走山中,自杀。⑤而虏石乞,而问白公尸处,不言将亨。石乞曰:“事成为卿,不成而亨,固其职也。”终不肯告其尸处。遂亨石乞,而求惠王复立之。
注①索隐左传作“子期”也。
注②索隐杜预云:“楚之别府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惠王从者屈固’。楚世家亦云‘王从者’。”索隐按:
徐广曰一作“惠王从者屈固”,盖此本为得。而左传云“石乞尹门,圉公阳袕宫,负王以如昭夫人之宫”,则公阳是楚之大夫,王之从者也。
注④索隐昭王夫人即惠王母,越女也。
注⑤正义左传云白公奔而缢。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①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白公如不自立为君者,其功谋亦不可胜道者哉!
注①索隐窘音求殒反。
【索隐述赞】谗人罔极,交乱四国。嗟彼伍氏,被兹凶慝!员独忍诟,志复冤毒。霸吴起师,伐楚逐北。鞭尸雪耻,抉眼□德。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 第七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①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伯牛,仲弓。政事:-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③参也鲁,④柴也愚,⑤由也-,⑥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⑦
注①索隐孔子家语亦有七十七人,唯文翁孔庙图作七十二人。
注②索隐论语一曰德行,二曰言语,三曰政事,四曰文学。今此文政事在言语上,是其记有异也。
注③集解马融曰:“子张才过人,失于邪辟文过。”正义音癖。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鲁,钝也。曾子迟钝。”
注⑤集解何晏曰:“愚直之愚。”
注⑥集解郑玄曰:“子路之行,失于。”索隐论语先言柴,次参,次师,次由。
今此传序之亦与论语不同,不得辄言其误也。正义-音畔-音岸。
注⑦集解何晏曰:“言回庶几于圣道,虽数空匮而乐在其中。赐不受教命,唯财货是殖,亿度是非。盖美回所以励赐也。一曰屡犹每也,空犹虚中也。以圣人之善道,教数子之庶几,犹不至于知道者,各内有此害也。其于庶几每能虚中者唯回,怀道深远。不虚心不能知道。子贡无数子之病,然亦不知道者,虽不穷理而幸中,虽非天命而偶富,亦所以不虚心也。”
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蘧伯玉;①于齐,晏平仲;②于楚,老莱子;③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④铜-⑤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⑥
注①集解外宽而内直,自设于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于仁,以善自终,盖蘧伯玉之行。索隐按:大戴礼又云“外宽而内直,自娱于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于仁,以善存亡,盖蘧伯玉之行也”。
注②集解君择臣而使之,臣择君而事之,有道顺命,无道衡命,盖晏平仲之行也。索隐大戴记曰:“君择臣而使之,臣择君而事之,有道顺命,无道衡命,盖晏平仲之行也。”
注③索隐大戴记又云:“德恭而行信,终日言不在悔尤之内,贫而乐也,盖老莱子之行也。”
注④集解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货去怨,盖柳下惠之行。索隐大戴记又云:
“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货亡怨,盖柳下惠之行也。”
注⑤索隐地理志县名,属上党。正义-,丁奚反。按:铜-,潞州县。
注⑥集解大戴礼曰:“孔子云‘国家有道,其言足以兴,国家无道,其默足以容,盖铜-伯华之所行。观于四方,不忘其亲,苟思其亲,不尽其乐,盖介山子然之行也’。”说苑曰:“孔子叹曰‘铜-伯华无死,天下有定矣’。”晋太康地记云:“铜-,晋大夫羊舌赤之邑,世号赤曰铜-伯华。”索隐按:自臧文仲已下,孔子皆后之,不并代。其所严事,自老子及公绰已上,皆孔子同时人也。按:戴德撰礼,号曰大戴礼,合八十五篇,其四十七篇亡,见今存者有三十八篇。今裴氏所引在-将军篇。孔子称祁奚对晋平公之辞,唯举铜——介山二人行耳。家语又云:“不克不忌,不念旧怨,盖伯夷-叔齐之行。思天而敬人,服义而行信,盖赵文子之行。事君不爱其死,谋身不遗其友,盖随武子之行。”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①
注①正义少,戍妙反。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①
注①集解马融曰:“克己,约身也。”孔安国曰:“复,反也。身能反礼,则为仁矣。”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①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②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于稷。③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封夫概于堂溪,④为堂溪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注①正义申包胥言闻人-者虽一时凶暴胜天,及天降其凶,亦破于强暴之人。
注②索隐按:倒音丁老反。施音如字。子胥言志在复雠,常恐且死,不遂本心,今幸而报,岂论理乎!譬如人行,前途尚远,而日势已莫,其在颠倒疾行,逆理施事,何得责吾顺理乎!
注③集解稷丘,地名,在郊外。索隐按:左传作“稷丘”。杜预云“稷丘,地名,在郊外”。
注④集解徐广曰:“在慎县。”-案:地理志汝南有吴房县。应劭曰“夫概奔楚,封于堂溪,本房子国,以封吴,故曰吴房”,然则不得在慎县也。正义案:
今豫州吴房县在州西北九十里。
后二岁,阖庐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①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②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注①集解音普寒反,又音婆。索隐音普寒反,又音婆。盖鄱阳也。
注②集解楚地,音若。索隐音若-,楚地,今阙。
其后四年,孔子相鲁。
后五年,伐越。越王句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①军却。阖庐病创②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句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③越王句践乃以余兵五
千人栖于会稽之上,④使大夫种⑤厚币遗吴太宰-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
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计,与
越平。
注①正义姑苏当作“-李”,乃文误也。左传云“战-李,伤将指,卒于陉”是也。解在吴世家。
注②集解楚良反。索隐音疮。
注③集解音椒。索隐音椒,又如字。正义太湖中椒山也。解在吴世家。
注④正义土地名,在越州会稽县东南十二里。
注⑤索隐刘氏云“大夫姓,种名”,非也。按:今吴南有文种埭,则种姓文,为大夫官也。正义高诱云:“大夫种,姓文氏,字子禽,楚之郢人。”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句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①遂威邹鲁之君以归。②益疏子胥之谋。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艾山在兖州博城县南百六十里,本齐博邑。”
注②正义邹君居兖州邹县。鲁,曲阜县。
其后四年,吴王将北伐齐,越王句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太宰-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吴王信用-之计。伍子
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且盘庚之诰曰:‘有颠越不恭,劓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此商之所以兴。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而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乃属其子于齐鲍牧,而还报吴。
吴太宰-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
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①强谏,沮②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
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
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③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
谗臣-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
于先王,几不得立。④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⑤而抉⑥吾眼县吴东门之上,⑦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⑧浮之江中。⑨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⑩因命曰胥山。⑾
注①索隐皮逼反。
注②集解自吕反。
注③集解录于反。
注④正义几音祈。
注⑤正义器谓棺也,以吴必亡也。左传云:“树吾墓-,-可材也,吴其亡乎!”
注⑥索隐乌袕反。抉亦决也。
注⑦正义东门,-门,谓-门也,今名葑门-音普姑反-音覆浮反。越军开示浦,子胥涛荡罗城,开此门,有——随涛入,故以名门。顾野王云“-鱼一名江豚,欲风则涌”也。
注⑧集解应劭曰:“取马革为鸱夷,鸱夷,-形。”正义盛音成-,古曷反。
注⑨集解徐广曰:“鲁哀公十一年。”正义案:年表云吴王夫差十一年也。
注⑩正义吴地记曰:“越军于苏州东南三十里三江口,又向下三里,临江北岸立坛,杀白马祭子胥,杯动酒尽,后因立庙于此江上。今其侧有浦名上坛浦。
至晋会稽太守麋豹,移庙吴郭东门内道南,今庙见在。”
注⑾集解张晏曰:“胥山在太湖边,去江不远百里,故云江上。”正义吴地记云:“胥山,太湖边胥湖东岸山,西临胥湖,山有古丞胥二王庙。”按:其庙不干子胥事,太史误矣,张注又非。
吴王既诛伍子胥,遂伐齐。齐鲍氏杀其君悼公而立阳生。吴王欲讨其贼,不胜而去。其后二年,吴王召鲁-之君会之橐皋。①其明年,因北大会诸侯于黄池,②以令周室。越王句践袭杀吴太子,③破吴兵。吴王闻之,乃归,使使厚币与越平。后九年,越王句践遂灭吴,杀王夫差;而诛太宰-,以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赂,与己比④周也。
注①索隐音拓皋二音。杜预云:“地名,在淮南逡遒县东南。”正义橐皋故县在庐州巢县西北五十六里。
注②正义在汴州封丘县南七里。
注③索隐左传太子名友。
注④正义纪鼻二音。
伍子胥初所与俱亡故楚太子建之子胜者,在于吴。吴王夫差之时,楚惠王欲召胜归楚。叶公①谏曰:“胜好勇而陰求死士,殆有私乎!”惠王不听。遂召胜,使居楚之边邑鄢,②号为白公。③白公归楚三年而吴诛子胥。
注①正义上式涉反。杜预云:“子高,沈诸梁。”
注②集解徐广曰:“颍川鄢陵是。”正义鄢音偃。括地志云:“故郾城在豫州郾城县南五里,与-信白亭相近。”
注③集解徐广曰:“汝南-信县有白亭。”正义括地志云:“白亭在豫州-信县南
四十二里,又有白公故城。又许州扶沟县北四十五里北又有白亭也。”
白公胜既归楚,怨郑之杀其父,乃陰养死士求报郑。归楚五年,请伐郑,楚令尹子西许之。兵未发而晋伐郑,郑请救于楚。楚使子西往救,与盟而还。白公胜怒曰:“非
郑之仇,乃子西也。”胜自砺剑,人问曰:①“何以为?”胜曰:
“欲以杀子西。”子西闻之,笑曰:“胜如卵耳,何能为也。”
注①索隐左传作“子期之子平见曰‘王孙何自砺也’”。
其后四岁,白公胜与石乞袭杀楚令尹子西-司马子綦①于朝。石乞曰:“不杀王,不可。”乃劫*(之)*王如高府。②石乞从者屈固③负楚惠王亡走昭夫人之宫。④叶公闻白公为乱,率其国人攻白公。白公之徒败,亡走山中,自杀。⑤而虏石乞,而问白公尸处,不言将亨。石乞曰:“事成为卿,不成而亨,固其职也。”终不肯告其尸处。遂亨石乞,而求惠王复立之。
注①索隐左传作“子期”也。
注②索隐杜预云:“楚之别府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惠王从者屈固’。楚世家亦云‘王从者’。”索隐按:
徐广曰一作“惠王从者屈固”,盖此本为得。而左传云“石乞尹门,圉公阳袕宫,负王以如昭夫人之宫”,则公阳是楚之大夫,王之从者也。
注④索隐昭王夫人即惠王母,越女也。
注⑤正义左传云白公奔而缢。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①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白公如不自立为君者,其功谋亦不可胜道者哉!
注①索隐窘音求殒反。
【索隐述赞】谗人罔极,交乱四国。嗟彼伍氏,被兹凶慝!员独忍诟,志复冤毒。霸吴起师,伐楚逐北。鞭尸雪耻,抉眼□德。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 第七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①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伯牛,仲弓。政事:-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③参也鲁,④柴也愚,⑤由也-,⑥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⑦
注①索隐孔子家语亦有七十七人,唯文翁孔庙图作七十二人。
注②索隐论语一曰德行,二曰言语,三曰政事,四曰文学。今此文政事在言语上,是其记有异也。
注③集解马融曰:“子张才过人,失于邪辟文过。”正义音癖。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鲁,钝也。曾子迟钝。”
注⑤集解何晏曰:“愚直之愚。”
注⑥集解郑玄曰:“子路之行,失于。”索隐论语先言柴,次参,次师,次由。
今此传序之亦与论语不同,不得辄言其误也。正义-音畔-音岸。
注⑦集解何晏曰:“言回庶几于圣道,虽数空匮而乐在其中。赐不受教命,唯财货是殖,亿度是非。盖美回所以励赐也。一曰屡犹每也,空犹虚中也。以圣人之善道,教数子之庶几,犹不至于知道者,各内有此害也。其于庶几每能虚中者唯回,怀道深远。不虚心不能知道。子贡无数子之病,然亦不知道者,虽不穷理而幸中,虽非天命而偶富,亦所以不虚心也。”
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蘧伯玉;①于齐,晏平仲;②于楚,老莱子;③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④铜-⑤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⑥
注①集解外宽而内直,自设于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于仁,以善自终,盖蘧伯玉之行。索隐按:大戴礼又云“外宽而内直,自娱于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于仁,以善存亡,盖蘧伯玉之行也”。
注②集解君择臣而使之,臣择君而事之,有道顺命,无道衡命,盖晏平仲之行也。索隐大戴记曰:“君择臣而使之,臣择君而事之,有道顺命,无道衡命,盖晏平仲之行也。”
注③索隐大戴记又云:“德恭而行信,终日言不在悔尤之内,贫而乐也,盖老莱子之行也。”
注④集解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货去怨,盖柳下惠之行。索隐大戴记又云:
“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货亡怨,盖柳下惠之行也。”
注⑤索隐地理志县名,属上党。正义-,丁奚反。按:铜-,潞州县。
注⑥集解大戴礼曰:“孔子云‘国家有道,其言足以兴,国家无道,其默足以容,盖铜-伯华之所行。观于四方,不忘其亲,苟思其亲,不尽其乐,盖介山子然之行也’。”说苑曰:“孔子叹曰‘铜-伯华无死,天下有定矣’。”晋太康地记云:“铜-,晋大夫羊舌赤之邑,世号赤曰铜-伯华。”索隐按:自臧文仲已下,孔子皆后之,不并代。其所严事,自老子及公绰已上,皆孔子同时人也。按:戴德撰礼,号曰大戴礼,合八十五篇,其四十七篇亡,见今存者有三十八篇。今裴氏所引在-将军篇。孔子称祁奚对晋平公之辞,唯举铜——介山二人行耳。家语又云:“不克不忌,不念旧怨,盖伯夷-叔齐之行。思天而敬人,服义而行信,盖赵文子之行。事君不爱其死,谋身不遗其友,盖随武子之行。”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①
注①正义少,戍妙反。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①
注①集解马融曰:“克己,约身也。”孔安国曰:“复,反也。身能反礼,则为仁矣。”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