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145节
注⒃正义草野犹鄙陋也。广陈言词,多有鄙陋,乃成倨傲侮慢。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敬,①而灭其所丑。②彼自知其计,则毋以其失穷之;③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④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⑤规异事与同计,誉异人与同行者,则以饰之无伤也。⑥有与同失者,则明饰其无失也。⑦大忠无所拂悟,⑧辞言无所击排,⑨乃后申其辩知焉。此所以亲近不疑,⑩知尽之难也。⑾得旷日弥久,⑿而周泽既渥,[一三]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乃明计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⒁
注①索隐按:所说谓所说之主也。饰其所敬者,说士当知人主之所敬,而时以言辞文饰之。
注②索隐丑谓人主若有所避讳而丑之,游说者当灭其事端而不言也。
注③正义前人自知其失误,说士无以失误穷极之,乃为讪上也。
注④索隐按:谓人主自勇其断,说士无以己意而攻闲之,是以卑下之谋自敌于上,以致谴怒也。正义断音端乱反。刘伯庄云:“贵人断甲为是,说者以乙破之,乙之理难同,怒以下敌上也。”
注⑤索隐按:概犹格也。刘氏云:“秦昭王决欲攻赵,白起苦说其难,遂己之心,拒格君上,故致杜邮之-也。”正义概,古代反。
注⑥正义刘伯庄云:“贵人与甲同计,与乙同行者,说士陈言无伤甲乙也。”
注⑦索隐按:上文言人主规事誉人,与某人同计同行,今说者之词不得伤于同计同行之人,仍可文饰其类也。又若人主与同失者,而说者则可以明饰其无失也。正义人主与甲同失,说者文饰甲之无失。
注⑧索隐拂音佛。言大忠之人,志在匡君于善,君初不从,则且退止,待君之说而又几谏,□不拂悟于君也。
正义拂悟当为“-忤”,古字假借耳-,违也。忤,逆也。
注⑨索隐谓大忠说谏之辞,本欲归于安人兴化,而无别有所击射排摈。按:
韩子作“击摩”也。
注⑩正义言大忠之事,拟安民兴化,事在匡弼。君初亦不击排,乃后周泽沾濡,君臣道合,乃敢辩智说焉。此所以亲近而不见疑,是知尽之难。
注⑾集解徐广曰:“知,一作‘得’。难,一作‘辞’。”索隐谓人臣尽知事上之道难也。按:徐广曰“知,一作‘得’,难,一作‘辞’”。今按韩子作“得尽之辞”也。正义言说士知谈说之难也,为能尽此谈说之道,得当人主之心,君臣相合,乃是知尽之难也。
注⑿索隐谓君臣道合,旷日已久,是诚着于君也。
注⒀索隐谓君之渥泽周浃于臣,鱼水相须,盐梅相和也。
注⒁正义夫知尽之难,则君臣道合,故得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君不疑,与君交争而不罪,而得明计国之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任爵禄于身,以此君臣相执持,此说之成也。
伊尹为庖,①百里奚为虏,②皆所由干其上也。故此二子者,皆圣人也,犹不能无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污也,③则非能仕之所设也。④
注①正义殷本纪云“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王道”是也。
注②正义晋世家云袭灭虞公,及大夫百里以媵秦穆姬也。
注③正义污音乌故反。庖虏是污。
注④索隐按:韩子作“非能士之所耻也”。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知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①昔者郑武公欲伐胡,②乃以其子妻之。
因问-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关其思曰:“胡可伐。”乃戮关其思,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③然而甚者为戮,薄者见疑。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
注①正义其子邻父说皆当矣,而切见疑,非处知则难乎!
注②正义世本云:“胡,归姓也。”括地志云:“胡城在豫州郾城县界。”
注③正义当,当浪反。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君-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
夫龙之为虫也,①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②
注①正义龙,虫类也。故言“龙之为虫”。
注②索隐按:几,庶也。谓庶几于善谏说也。正义说者能不犯人主逆鳞,则庶几矣。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①
注①集解战国策曰:“秦王封姚贾千户,以为上卿。韩非短之曰:‘贾,梁监门子,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大盗赵逐臣与同社稷之计,非所以励-臣也。’王召贾问之,贾答云云,乃诛韩非也。”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①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②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注①集解自勉励之意也。索隐刘氏云:“卑卑,自勉励之意也。”
注②集解-,胡革反。用法惨急而鞠-深刻。索隐惨,七感反-,胡革反。
按:谓用法惨急而鞠-深刻也。
【索隐述赞】伯阳立教,清净无为。道尊东鲁,-窜西垂。庄蒙栩栩,申害卑卑。
刑名有术,说难极知。悲彼周防,终亡李斯。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 第四
司马穰苴者,①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②而燕侵河上,③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然其人文能附-,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④将兵-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⑤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⑥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
⑦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⑧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
“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⑨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蚤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
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⑩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⑾以徇三军。⑿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⒀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⒁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
田氏日以益尊于齐。
注①索隐按:穰苴,名,田氏之族,为大司马,故曰司马穰苴。正义穰音若羊反。苴音子徐反。田穰苴为司马官,主兵。
注②索隐按:阿、甄皆齐邑。晋太康地记曰“阿□东阿也”。地理志云甄城县属济陰也。
注③正义河上,黄河南岸地,□沧德二州北界。
注④索隐谓命之为将,以将军也。将音□匠反。遂以将军为官名。故尸子曰“十万之师,无将军则乱”。六国时有其官。
注⑤索隐按:旦日谓明日。日中时期会于军门也。
注⑥索隐按:立表谓立木为表以视日景,下漏谓下漏水以知刻数也。
注⑦正义己音纪。监,甲暂反。
注⑧索隐仆音赴。按:仆者,卧其表也。决漏谓决去-中漏水。以贾失期,过日中
故也。
注⑨索隐上音袁,下音孚。正义援,作“躁”-音孚,谓鼓挺也。
注⑩集解魏武帝曰:“苟便于事,不拘君命。”
注⑾索隐按:谓斩其使者之仆,及车之左驸。驸,当作“-”,并音附,谓车循外立木,承重较之材。又斩其马之左骖,以御者在左故也。正义-音附。
刘伯庄云:“驸者,箱外之立木,承重校者。”
注⑿正义徇,行示也。
注⒀正义比音*(卑)*必耳反。
注⒁正义度黄河水北去而解。
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田乞、田豹之徒①由此怨高、国等。其后及田常杀简公,尽灭高子、国子之族。至常曾孙和,因自立为齐威王,②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③而诸侯朝齐。
注①索隐田乞,田僖子也。豹亦僖子之族。
注②索隐按:此文误也,当云田和自立,至其孙,因号为齐威王。故系家云田和自立,号太公,其孙因齐,号为威王。
注③正义放,方往反。
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太史公曰: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亦少-矣。①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世既多司马兵法,以
故不论,着穰苴之列传焉。
注①索隐按:谓司马法说行兵,揖让有三代之法,而齐区区小国,又当战国之时,故云“亦少-矣”。
【索隐述赞】燕侵河上,齐师败绩。婴荐穰苴,武能威敌。斩贾以徇,三军惊惕。我卒既强,彼寇退壁。法行司马,实赖宗戚。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 第五
孙子武者,齐人也。①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②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
“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③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钺,□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
乃欲斩左古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④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注①正义魏武帝云:“孙子者,齐人。事于吴王阖闾,为吴将,作兵法十三篇。”
注②正义七录云孙子兵法三卷。案:十三篇为上卷,又有中下二卷。
注③索隐上音徒对反。下音竹两反。
注④索隐趣音促,谓急也。下“使”音色吏反。
孙武既死,①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闲,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②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陰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注①集解越绝书曰:“吴县巫门外大-,孙武-也,去县十里。”索隐按:越绝书云是子贡所着,恐非也。其书多记吴越亡后土地,或后人所录。正义七录云越绝十六卷,或云伍子胥撰。
注②索隐膑,频忍反。庞,皮江反。涓,古玄反。
齐使者如梁,①孙膑以刑徒陰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②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③及临质,④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注①正义今汴州。
注②索隐弟,但也。重射谓好射也。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敬,①而灭其所丑。②彼自知其计,则毋以其失穷之;③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④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⑤规异事与同计,誉异人与同行者,则以饰之无伤也。⑥有与同失者,则明饰其无失也。⑦大忠无所拂悟,⑧辞言无所击排,⑨乃后申其辩知焉。此所以亲近不疑,⑩知尽之难也。⑾得旷日弥久,⑿而周泽既渥,[一三]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乃明计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⒁
注①索隐按:所说谓所说之主也。饰其所敬者,说士当知人主之所敬,而时以言辞文饰之。
注②索隐丑谓人主若有所避讳而丑之,游说者当灭其事端而不言也。
注③正义前人自知其失误,说士无以失误穷极之,乃为讪上也。
注④索隐按:谓人主自勇其断,说士无以己意而攻闲之,是以卑下之谋自敌于上,以致谴怒也。正义断音端乱反。刘伯庄云:“贵人断甲为是,说者以乙破之,乙之理难同,怒以下敌上也。”
注⑤索隐按:概犹格也。刘氏云:“秦昭王决欲攻赵,白起苦说其难,遂己之心,拒格君上,故致杜邮之-也。”正义概,古代反。
注⑥正义刘伯庄云:“贵人与甲同计,与乙同行者,说士陈言无伤甲乙也。”
注⑦索隐按:上文言人主规事誉人,与某人同计同行,今说者之词不得伤于同计同行之人,仍可文饰其类也。又若人主与同失者,而说者则可以明饰其无失也。正义人主与甲同失,说者文饰甲之无失。
注⑧索隐拂音佛。言大忠之人,志在匡君于善,君初不从,则且退止,待君之说而又几谏,□不拂悟于君也。
正义拂悟当为“-忤”,古字假借耳-,违也。忤,逆也。
注⑨索隐谓大忠说谏之辞,本欲归于安人兴化,而无别有所击射排摈。按:
韩子作“击摩”也。
注⑩正义言大忠之事,拟安民兴化,事在匡弼。君初亦不击排,乃后周泽沾濡,君臣道合,乃敢辩智说焉。此所以亲近而不见疑,是知尽之难。
注⑾集解徐广曰:“知,一作‘得’。难,一作‘辞’。”索隐谓人臣尽知事上之道难也。按:徐广曰“知,一作‘得’,难,一作‘辞’”。今按韩子作“得尽之辞”也。正义言说士知谈说之难也,为能尽此谈说之道,得当人主之心,君臣相合,乃是知尽之难也。
注⑿索隐谓君臣道合,旷日已久,是诚着于君也。
注⒀索隐谓君之渥泽周浃于臣,鱼水相须,盐梅相和也。
注⒁正义夫知尽之难,则君臣道合,故得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君不疑,与君交争而不罪,而得明计国之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任爵禄于身,以此君臣相执持,此说之成也。
伊尹为庖,①百里奚为虏,②皆所由干其上也。故此二子者,皆圣人也,犹不能无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污也,③则非能仕之所设也。④
注①正义殷本纪云“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王道”是也。
注②正义晋世家云袭灭虞公,及大夫百里以媵秦穆姬也。
注③正义污音乌故反。庖虏是污。
注④索隐按:韩子作“非能士之所耻也”。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知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①昔者郑武公欲伐胡,②乃以其子妻之。
因问-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关其思曰:“胡可伐。”乃戮关其思,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③然而甚者为戮,薄者见疑。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
注①正义其子邻父说皆当矣,而切见疑,非处知则难乎!
注②正义世本云:“胡,归姓也。”括地志云:“胡城在豫州郾城县界。”
注③正义当,当浪反。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君-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
夫龙之为虫也,①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②
注①正义龙,虫类也。故言“龙之为虫”。
注②索隐按:几,庶也。谓庶几于善谏说也。正义说者能不犯人主逆鳞,则庶几矣。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①
注①集解战国策曰:“秦王封姚贾千户,以为上卿。韩非短之曰:‘贾,梁监门子,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大盗赵逐臣与同社稷之计,非所以励-臣也。’王召贾问之,贾答云云,乃诛韩非也。”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①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②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注①集解自勉励之意也。索隐刘氏云:“卑卑,自勉励之意也。”
注②集解-,胡革反。用法惨急而鞠-深刻。索隐惨,七感反-,胡革反。
按:谓用法惨急而鞠-深刻也。
【索隐述赞】伯阳立教,清净无为。道尊东鲁,-窜西垂。庄蒙栩栩,申害卑卑。
刑名有术,说难极知。悲彼周防,终亡李斯。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 第四
司马穰苴者,①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②而燕侵河上,③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然其人文能附-,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④将兵-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⑤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⑥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
⑦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⑧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
“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⑨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蚤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
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⑩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⑾以徇三军。⑿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⒀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⒁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
田氏日以益尊于齐。
注①索隐按:穰苴,名,田氏之族,为大司马,故曰司马穰苴。正义穰音若羊反。苴音子徐反。田穰苴为司马官,主兵。
注②索隐按:阿、甄皆齐邑。晋太康地记曰“阿□东阿也”。地理志云甄城县属济陰也。
注③正义河上,黄河南岸地,□沧德二州北界。
注④索隐谓命之为将,以将军也。将音□匠反。遂以将军为官名。故尸子曰“十万之师,无将军则乱”。六国时有其官。
注⑤索隐按:旦日谓明日。日中时期会于军门也。
注⑥索隐按:立表谓立木为表以视日景,下漏谓下漏水以知刻数也。
注⑦正义己音纪。监,甲暂反。
注⑧索隐仆音赴。按:仆者,卧其表也。决漏谓决去-中漏水。以贾失期,过日中
故也。
注⑨索隐上音袁,下音孚。正义援,作“躁”-音孚,谓鼓挺也。
注⑩集解魏武帝曰:“苟便于事,不拘君命。”
注⑾索隐按:谓斩其使者之仆,及车之左驸。驸,当作“-”,并音附,谓车循外立木,承重较之材。又斩其马之左骖,以御者在左故也。正义-音附。
刘伯庄云:“驸者,箱外之立木,承重校者。”
注⑿正义徇,行示也。
注⒀正义比音*(卑)*必耳反。
注⒁正义度黄河水北去而解。
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田乞、田豹之徒①由此怨高、国等。其后及田常杀简公,尽灭高子、国子之族。至常曾孙和,因自立为齐威王,②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③而诸侯朝齐。
注①索隐田乞,田僖子也。豹亦僖子之族。
注②索隐按:此文误也,当云田和自立,至其孙,因号为齐威王。故系家云田和自立,号太公,其孙因齐,号为威王。
注③正义放,方往反。
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太史公曰: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亦少-矣。①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世既多司马兵法,以
故不论,着穰苴之列传焉。
注①索隐按:谓司马法说行兵,揖让有三代之法,而齐区区小国,又当战国之时,故云“亦少-矣”。
【索隐述赞】燕侵河上,齐师败绩。婴荐穰苴,武能威敌。斩贾以徇,三军惊惕。我卒既强,彼寇退壁。法行司马,实赖宗戚。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 第五
孙子武者,齐人也。①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②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
“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③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钺,□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
乃欲斩左古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④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注①正义魏武帝云:“孙子者,齐人。事于吴王阖闾,为吴将,作兵法十三篇。”
注②正义七录云孙子兵法三卷。案:十三篇为上卷,又有中下二卷。
注③索隐上音徒对反。下音竹两反。
注④索隐趣音促,谓急也。下“使”音色吏反。
孙武既死,①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闲,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②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陰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注①集解越绝书曰:“吴县巫门外大-,孙武-也,去县十里。”索隐按:越绝书云是子贡所着,恐非也。其书多记吴越亡后土地,或后人所录。正义七录云越绝十六卷,或云伍子胥撰。
注②索隐膑,频忍反。庞,皮江反。涓,古玄反。
齐使者如梁,①孙膑以刑徒陰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②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③及临质,④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注①正义今汴州。
注②索隐弟,但也。重射谓好射也。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