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132节

齐文王立十四年卒,无子,国除,地入于汉。
后一岁,孝文帝以所封悼惠王子分齐为王,齐孝王将闾以悼惠王子杨虚侯为齐王。故齐别郡尽以王悼惠王子:子志为济北王,子辟光为济南王,子贤为-川王,子-为胶西王,子雄渠为胶东王,与城阳-齐凡七王。①
注①索隐谓将闾为齐王;志为济北王;-,胶西王;辟光,济南王;贤,-川王;章,城阳王;雄渠,胶东王。
齐孝王十一年,吴王濞-楚王戊反,兴兵西,告诸侯曰“将诛汉贼臣□错以安宗庙”。胶西-胶东——川-济南皆擅发兵应吴楚。欲与齐,齐孝王狐疑,城守不听,三国兵共围齐。①齐王使路中大夫②告于天子。天子复令路中大夫还告齐王:“善坚守,吾兵今破吴楚矣。”路中大夫至,三国兵围临-数重,无从入。三国将劫与路中大夫盟,曰:“若反言汉已破矣,齐趣下三国,不且见屠。”
路中大夫既许之,至城下,望见齐王,曰:“汉已发兵百万,使太尉周亚夫击破吴楚,方引兵救齐,齐必坚守无下!”三国将诛路中大夫。
注①集解张晏曰:“胶西——川-济南也。”
注②集解张晏曰:“姓路,为中大夫。”索隐按:路姓,为中大夫官,史失其名,故言姓及官。顾氏按路氏谱中大夫名-也-,五刚反。
齐初围急,陰与三国通谋,约未定,会闻路中大夫从汉来,喜,及其大臣乃复劝王毋下三国。居无何,汉将栾布-平阳侯①等兵至齐,击破三国兵,解齐围。已而复闻齐初与三国有谋,将欲移兵伐齐。齐孝王惧,乃饮药自杀。景帝闻之,以为齐首善,以迫劫有谋,非其罪也,乃立孝王太子寿为齐王,是为懿王,续齐后。而胶西-胶东-济南——川王咸诛灭,地入于汉。徙济北王王-川。齐懿王立二十二年卒,子次景立,是为厉王。
注①索隐按表是简侯曹奇也。
齐厉王,其母曰纪太后。太后取其弟纪氏女为厉王后。王不爱纪氏女。太后欲其家重宠,①令其长女纪翁主②入王宫,正其后宫,毋令得近王,欲令爱纪氏女。王因与其姊翁主坚。
注①索隐重,直龙反。谓欲世宠贵于王宫也。
注②索隐按:如淳云“诸王女云翁主。称其母姓,故谓之纪翁主”。
齐有宦者徐甲,入事汉皇太后。①皇太后有爱女曰修成君,修成君非刘氏,②太后怜之。修成君有女名娥,太后欲嫁之于诸侯,宦者甲乃请使齐,必令王上书请娥。皇太后喜,使甲之齐。是时齐人主父偃知甲之使齐以取后事,亦因谓甲:“即事成,幸言偃女愿得充王后宫。”甲既至齐,风以此事。纪太后大怒,曰:“王有后,后宫具备。且甲,齐贫人,急③乃为宦者,入事汉,无补益,乃欲乱吾王家!且主父偃何为者?乃欲以女充后宫!”徐甲大穷,还报皇太后曰:“王已愿尚娥,然有一害,恐如燕王。”燕王者,与其子昆弟坚,新坐以死,亡国,故以燕感太后。太后曰:“无复言嫁女齐事。”事浸浔*(不得)*闻于天子。
主父偃由此亦与齐有却。
注①索隐谓王太后,武帝母也。
注②集解张晏曰:“王太后前嫁金氏所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及’。”
主父偃方幸于天子,用事,因言:“齐临-十万户,市租千金,①人-殷富,巨于长安,此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今齐王于亲属益疏。”乃从容言:“吕太后时齐欲反,吴楚时孝王几为乱。今闻齐王与其姊乱。”于是天子乃拜主父偃为齐相,且正其事。主父偃既至齐,乃急治王后宫宦者为王通于姊翁主所者,令其辞证皆引王。王年少,惧大罪为吏所执诛,乃饮药自杀。绝无后。
注①索隐市租谓所卖之物出税,日得千金,言齐人-而且富也。
是时赵王惧主父偃一出废齐,恐其渐疏骨肉,乃上书言偃受金及轻重之短。①天子亦既囚偃。公孙弘言:“齐王以忧死毋后,国入汉,非诛偃无以塞天下之望。”
遂诛偃。
注①索隐谓偃挟齐不娶女之恨,因言齐之短,为轻重之辞,谓言临-富及吴-楚-孝王时事是也。
齐厉王立五年死,毋后,国入于汉。
齐悼惠王后尚有二国,城阳及-川-川地比齐。天子怜齐,为悼惠王-园在郡,割临-东环悼惠王-园邑尽以予-川,以奉悼惠王祭祀。
城阳景王章,①齐悼惠王子,以朱虚侯与大臣共诛诸吕,而章身首先斩相国吕王产于未央宫。孝文帝既立,益封章二千户,赐金千斤。孝文二年,以齐之城阳郡立章为城阳王。立二年卒,子喜立,是为共王。
注①正义年表云都莒也。
共王八年,徙王淮南。①四年,复还王城阳。凡三十三年卒,子*(建)*延立,是为顷王。
注①索隐按:当孝文帝之十二年也。正义年表云都陈也。
顷王二十*(八)⑥*年卒,子义立,是为敬王。敬王九年卒,子武立,是为惠王。惠王十一年卒,子顺立,是为荒王。荒王四十六年卒,子恢立,①是为戴王。戴王八年卒,子景立,至建始三年,②十五岁,卒。
注①集解徐广曰:“甘露二年。”
注②正义建始,成帝年号。从建始四年上至天汉四年,六十七矣,盖褚先生次之。
济北王兴居,①齐悼惠王子,以东牟侯助大臣诛诸吕,功少。及文帝从代来,兴居曰:“请与太仆婴入清宫。”废少帝,共与大臣尊立孝文帝。
注①正义都济州也。
孝文帝二年,以齐之济北郡立兴居为济北王,与城阳王俱立。立二年,反。始大臣诛吕氏时,朱虚侯功尤大,许尽以赵地王朱虚侯,尽以梁地王东牟侯。及孝文帝立,闻朱虚-东牟之初欲立齐王,故绌其功。及二年,王诸子,乃割齐二郡以王章-兴居。章-兴居自以失职夺功。章死,而兴居闻匈奴大入汉,汉多发兵,使丞相灌婴击之,文帝亲幸太原,以为天子自击胡,遂发兵反于济北。
天子闻之,罢丞相及行兵,皆归长安。使棘蒲侯柴将军①击破虏济北王,王自杀,地入于汉,为郡。
注①集解张晏曰:“柴武。”
后十*(二)③*年,文帝十六年,复以齐悼惠王子安都侯①志为济北王。
十一年,吴楚反时,志坚守,不与诸侯合谋。吴楚已平,徙志王-川。
注①索隐地理志安都阙。正义安都故城在瀛州高阳县西南三十九里。
济南王辟光,①齐悼惠王子,以勒侯②孝文十六年为济南王。十一年,与吴楚反。汉击破,杀辟光,以济南为郡,地入于汉。
注①正义辟音壁。都济南郡。
注②索隐勒,汉书作“-”,并音力。地理志县名,属平原也-
川王贤,①齐悼惠王子,以武城侯②文帝十六年为-川王。十一年,与吴楚反,汉击破,杀贤。
注①正义年表云淄川王都剧。故城在青州寿光县西三十一里。
注②索隐地理志县名,属平原。正义贝州县。
天子因徙济北王志王-川。志亦齐悼惠王子,以安都侯王济北-川王反,毋后,乃徙济北王王-川。凡立三十五年卒,谥为懿王。子建代立,是为靖王。
二十年卒,子遗代立,是为顷王。三十六年卒,子终古立,是为思王。二十八年卒,子尚立,是为孝王。五年卒,子横立,至建始①三年,十一岁,卒。
注①正义亦褚少孙次之。
胶西王-,①齐悼惠王子,以昌平侯②文帝十六年为胶西王。十一年,与吴楚反。汉击破,杀-,地入于汉,为胶西郡。
注①正义-,五郎反。年表云都高苑。括地志云:“高苑故城在淄州长山县北四里。”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昌平故城在优州东南六十里也。”
胶东王雄渠,①齐悼惠王子,以白石侯②文帝十六年为胶东王。十一年,与吴楚反,汉击破,杀雄渠,地入于汉,为胶东郡。
注①正义年表云都即墨。按:即墨故城在莱州胶东县南六十里。
注②索隐地理志县名,属金城。正义白石古城在德州安德县北二十里。
太史公曰:诸侯大国无过齐悼惠王。以海内初定,子弟少,激秦之无尺土封,故大封同姓,以填万民之心。及后分裂,固其理也。
【索隐述赞】汉矫秦制,树屏自强。表海大国,悉封齐王。吕后肆怒,乃献城阳。哀王嗣立,其力不量。朱虚仕汉,功大策长。东牟受赏,称乱贻殃。胶东-济北,雄渠,辟光。齐虽七国,忠孝者昌。
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 第二十三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①以文无害②为沛主吏掾。③
注①索隐按:春秋纬“萧何感昴津而生,典狱制律”。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文无害,有文无所枉害也。律有无害都吏,如今言公平吏。一曰,无害者如言‘无比’,陈留闲语也。”索隐按:裴注已列数家,今更引二说。应劭云“虽为文吏,而不刻害也”。韦昭云“为有文理,无伤害也。”
注③索隐汉书云“何为主吏”。主吏,功曹也。又云“何为沛掾”,是何为功曹掾也。
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①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②
注①索隐说文云:“护,救视也。”
注②集解李奇曰:“或三百,或五百也。”索隐奉音扶用反。谓资俸之。如字读,谓奉送之也。钱三百,谓他人三百,何独五百也。刘氏云:“时有重者一当百,故有送钱三者。”
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①何乃给泗水卒史②事,第一。③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
注①集解张晏曰:“何与共事修辨明,何素有方略也。”苏林曰:“辟何与从事也。秦时无刺史,以御史监郡。”索隐按:何与御史从事常辨明,言称职也。
故张晏曰“何与共事修辨明,何素有方略”是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沛县有泗水亭。又秦以沛为泗水郡。”-按:文颖曰“何为泗水郡卒史”。索隐如淳按:律,郡卒史书佐各十人也。卒,祖忽反。
注③索隐按:谓课最居第一也。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①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②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
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语在淮陰侯事中。
注①索隐谓高祖起沛,令何为丞,常监督庶事也。
注②索隐音奏。奏者,趋向之。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①关中事计户口转漕②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注①集解应劭曰:“上来还,乃以所为闻之。”
注②索隐转,刘氏音张恋反。漕,水运。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闲,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侯,①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臣皆莫敢言。
注①集解文颖曰:“音赞。”瓒曰:“今南乡-县也。孙检曰‘有二县,音字多乱。其属沛郡者音嵯,属南阳者音赞’。按茂陵书,萧何国在南阳,宜呼赞。
今多呼嵯,嵯旧字作‘□’,今皆作‘-’,所由乱也。”索隐邹氏云:“属沛郡音嵯,属南阳音赞。”又臣瓒按茂陵书:“萧何国在南阳,则字当音赞,今多呼为嵯也。”注:“瓒曰今南乡-县。”顾氏云:“南乡,郡名也。太康地理志云‘魏武帝建安中分南阳立南乡郡,晋武帝又曰顺阳郡也’。”
列侯毕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桡①功臣,多封萧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
关内侯鄂君②进曰:“-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
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常失军亡-,逃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会上之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今虽亡
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哉!萧何第一,曹参次之。”高祖曰:“善。”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注①集解应劭曰:“桡,屈也。”索隐音女教反。
注②索隐按功臣表,鄂君即鄂千秋,封安平侯。
上曰:“吾闻进贤受上赏。萧何功虽高,得鄂君乃益明。”于是因鄂君故所食关内侯邑封为安平侯。①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余人,皆有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帝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②
注①集解徐广曰:“以谒者从定诸侯有功,秩举萧何功,故因侯二千户。封九年卒。至玄孙但,坐与淮南王安通,□市,国除。”正义括地志云:“泽州安平县,本汉安平县。”
注②索隐谓人皆三,何独五,所以为赢二也。音盈。
汉十一年,陈-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陰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陰侯,语在淮陰事中。上已闻淮陰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首节 上一节 132/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