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133节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①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注①正义贳音世。又食夜反,赊也。下天得反。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①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愿令民得入田,毋收-为禽兽食。”
②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
数日,王-尉侍,③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王-尉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柰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④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⑤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注①索隐谓相国取人田宅以为利,故云“乃利人”也。所以令相国自谢之。
注②索隐苗子还种田人,留-入官。
注③集解如淳曰:“百官公卿表-尉王氏,无名字。”
注④索隐按:上文李斯归恶而自予,是分过。
注⑤集解韦昭曰:“用意浅。”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①谥为文终侯。②
注①集解东观汉记云:“萧何墓在长陵东司马门道北百步。”正义括地志云:
“萧何墓在雍州咸阳县东北三十七里。”
注②集解徐广曰:“功臣表萧何以客初起从也。”
后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绝,天子辄复求何后,封续-侯,功臣莫得比焉。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①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钥,因民之疾*(奉)[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陰-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
注①索隐录音禄。
【索隐述赞】萧何为吏,文而无害。及佐兴王,举宗从沛。关中既守,转输是赖。汉军屡疲,秦兵必会。约法可久,收图可大。指兽发踪,其功实最。政称画一,居乃非泰。继绝宠勤,式旌砺带。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 第二十四
平阳侯①曹参者,沛人也。②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注①正义晋州城即平阳故城也。
注②集解张华曰:“曹参字敬伯。”索隐地理志平阳县属河东。又按春秋纬及博物志,并云参字敬伯。正义按:沛,今徐州县也。
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①将击胡陵-方与,②攻秦监公军,③大破之。东下薛,击泗水守军薛郭西。复攻胡陵,取之。徙守方与。方与反为魏,击之。④丰反为魏,⑤攻之。赐爵七大夫。击秦司马-⑥军砀东,破之,取砀-狐父-⑦祁善置。⑧又攻下邑以西,至虞,⑨击章邯车骑。
攻爰戚⑩及亢父,⑾先登。迁为五大夫。北救阿,⑿击章邯军,陷陈,追至濮阳。攻定陶,取临济。⒀南救雍丘。击李由军,破之,杀李由,虏秦候一人。秦将章邯破杀项梁也,沛公与项羽引而东。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将砀郡兵。
于是乃封参为执帛,⒁号曰建成君。⒂迁为戚公,⒃属砀郡。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中涓如中谒者。”索隐涓音古玄反。
注②索隐地理志二县皆属山阳郡。正义胡陵,县名,在方与之南。方音房,与音预,兖州县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监,御史监郡者;公,名。秦一郡置守、尉、监三人。”
索隐按注,公者监之名,然本纪泗川监名平,则平是名,公为相尊之称也。
注④正义曹参击方与。
注⑤索隐时雍齿守丰,为魏反沛公。
注⑥正义音夷。
注⑦集解徐广曰:“伍被曰‘吴濞败于狐父’。”索隐地理志砀属梁国。狐父,地名,在梁砀之闲。徐氏引伍被云“吴濞败于狐父”,是吴与梁相拒而败处。正义括地志云:“狐父亭在宋州砀山县东南三十里。”
注⑧集解文颖曰:“善置,置名也。”晋灼曰:“祁音坻。孙检曰‘汉谓驿曰置。善,名也’。”索隐按:司马彪郡国志谷熟有祁亭。刘氏音迟,又如字。善置,置名,汉谓驿为置。正义括地志云:“故祁城在宋州下邑县东北四十九里,汉祁城县也。”言取砀、狐父及祁县之善置。
注⑨索隐地理志下邑、虞皆属梁国。正义宋州下邑县在州东百一十里。汉下邑城,今砀山县是。虞城县在州北五十里,古虞国,商均所封。
注⑩集解徐广曰:“宣帝时有爰戚侯。”索隐苏林云“县名,属山阳”。按功臣表,爰戚侯赵成。正义音寂。刘音七历反。今在兖州南,近亢父县。
注⑾索隐地理志县名,属东平。正义括地志:“亢父故城在兖州任城县南五十一里。”
注⑿索隐按:阿□东阿也。时章邯围田荣于东阿也。正义今济州东阿也。
注⒀正义淄州高苑县西北二里有狄故城,安帝改曰临济。
注⒁集解张晏曰:“孤卿也。或曰楚官名。”
注⒂索隐地理志建成县属沛郡。
注⒃索隐谓迁参为戚令。正义□爰戚县也,是时属沛郡。
其后从攻东郡尉军,破之成武南。①击王离军成阳南,②复攻之杠里,大破之。追北,西至开封,击赵贲③军,破之,围赵贲开封城中。西击将杨熊军于曲遇,④破之,虏秦司马及御史各一人。迁为执。⑤从攻阳武,⑥下-辕、缑氏,⑦绝河津,⑧还击赵贲军尸北,破之。⑨从南攻撸与南阳守-战阳城郭东,⑩陷陈,⑾取宛,虏-,尽定南阳郡。从西攻武关、-关,⑿取之。前攻秦军蓝田南,⒀又夜击其北,秦军大破,遂至咸阳,灭秦。
注①索隐地理志成武县属山阳。
注②索隐地理志县名,在济陰。成,地名。周武王封弟季载于成,其后代迁于成之阳,故曰成阳。正义成阳故城,濮州雷泽县是。云武王封弟季载于成。其后迁于成之阳,故曰成阳也。
注③索隐音奔。
注④集解徐广曰:“在中牟。”索隐曲,丘禹反。遇,牛凶反。正义曲,丘羽反。遇,牛恭反。司马彪郡国志云“中牟有曲遇聚”。按:中牟,郑州县也。
注⑤集解张晏曰:“侯伯执-以朝,位比之。”如淳曰:“吕氏春秋‘得伍员者位执-’。古爵名。”
注⑥正义括地志云:“阳武故城在郑州阳武县东北十八里,汉阳武县城也。”
注⑦索隐地理志阳武、缑氏二县属河南-辕,道名,在缑氏南。正义缑氏,洛州县也。括地志云:“-辕故关在洛州缑氏县东南四十里。十三州志云-辕道凡十二曲,是险道。”
注⑧正义津,济渡处。括地志云:“平陰故津在洛州洛阳县东北五十里。”
注⑨集解徐广曰:“尸在偃师。”孟康曰:“尸乡北。”正义破赵贲军于尸乡之北
也。括地志云:“尸乡亭在洛州偃师县,在洛州东南也。”
注⑩集解应劭曰:“今赭阳。”索隐徐广云“阳城在南阳”,应劭云“今赭阳”。赭阳是南阳之县。
注⑾正义陷南阳守于阳城郭东也。
注⑿正义括地志云:“故武关在商州商洛县东九十里。蓝田关在雍州蓝田县东南九十里,□秦-关也。”
注⒀正义雍州蓝田县在州东南八十里,因蓝田山为名。
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封参为建成侯。从至汉中,①迁为将军。从还定三秦,初攻下辩、故道、②雍、。③击章平军于好-南,④破之,围好-,取壤乡。⑤击三秦军壤东及高栎,⑥破之。复围章平,章平出好-走。因击赵贲、内史保军,破之。东取咸阳,更名曰新城。⑦参将兵守景陵⑧二十日,三秦使章平等攻参,参出击,大破之。赐食邑于宁秦。⑨参以将军引兵围章邯于废丘。⑩以中尉从汉王出临晋关。⑾至河内,下修武,⑿渡围津,⒀东击龙且、项他定陶,破之。东取砀、萧、彭城。⒁击项籍军,汉军大败走。参以中尉围取雍丘。
王武反于[外]黄,⒂程处反于燕,⒃往击,尽破之。柱天侯反于衍氏,⒄又进破取衍氏。击羽婴于昆阳,追至叶。还攻武强,⒅因至荥阳。
参自汉中为将军中尉,从⒆击诸侯,及项羽败,还至荥阳,凡二岁。
注①正义梁州本汉中郡。
注②索隐地理志二县名,皆属武都。辩音皮苋反。正义括地志云:“成州同谷县,本汉下辩道。”又云:“凤州两当县,本汉故道县,在州西五十里。”
注③索隐地理志二县名,属右扶风-音胎。正义-作“邰”,音贻。括地志云:
“故雍县南七里。故-城一名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国也。”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好-城在雍州好-县东南十三里。”
注⑤集解文颖曰:“地名。”
注⑥索隐栎音历。按:文颖云“壤乡、高栎皆地名也”。然尽在右扶风,今其地阙也。正义音历。皆村邑名。壤乡,今雍州武功县东南一十余里高壤坊,是高栎近壤乡也。
注⑦索隐按:汉书高帝元年咸阳名新城,武帝改名曰渭城。
注⑧集解汉书音义曰:“县名也。”
注⑨集解苏林曰:“今华陰。”
注⑩正义周曰犬丘,秦更名废丘,汉更名槐里,今故城在雍州始平县东南十里。
注⑾正义□蒲津关也,在临晋县。故言临晋关,今在同州也。
注⑿正义今怀州获嘉县,古修武也。
注⒀正义徐广曰:“东郡白马有围津。”索隐顾氏按:水经注白马津有韦乡、韦津城。“围”与“韦”同,古今字变尔。正义括地志云:“黎阳津一名白马津,在滑州白马县北三十里。帝王世纪云‘白马县南有韦城,故豕韦国也’。续汉书郡国志云‘白马县有韦城’。”
注⒁正义徐州二县。
注⒂集解徐广曰:“内黄县有黄泽。”
注⒃集解徐广曰:“东郡燕县。”-案:汉书音义曰“皆汉将”。
注⒄索隐天柱侯不知其谁封。衍氏,魏邑。地理志云天柱在庐江潜县。
注⒅集解瓒曰:“武强城在阳武。”正义括地志云:“武强故城在郑州管城县东北三十一里。”
注⒆索隐才用反。
高祖*(三)②*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月余,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将军孙-①军东张,②大破之。因攻安邑,得魏将王襄。击魏王于曲阳,③追至武垣,④生得魏王豹。取平阳,⑤得魏王母妻子,尽定魏地,凡五十二城。
赐食邑平阳。因从韩信击赵相国夏说军于邬东,⑥大破之,斩夏说。韩信与故常山王张耳引兵下井陉,击成安君,而令参还围赵别将戚将军于邬城中。戚将军出走,追斩之。乃引兵诣敖仓汉王之所。韩信已破赵,为相国,东击齐。
参以右丞相属韩信,攻破齐历下军,遂取临。还定济北郡,攻着、漯陰、平原、鬲、卢。⑦已而从韩信击龙且军于上假密,⑧大破之,斩龙且,虏其将军周兰。定齐,凡得七十余县。得故齐王田广相田光,其守相许章,及故齐胶东将军田既。韩信为齐王,引兵诣陈,与汉王共破项羽,而参留平齐未服者。
注①索隐音速。
注②集解徐广曰:“张者,地名。功臣表有张侯毛泽之。”-按:苏林曰属河东。正义括地志云:“张阳故城一名东张城,在蒲州虞乡县西北四十里。”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上曲阳,定州恒阳县是。下曲阳在定州鼓城县西五里。”
注④集解徐广曰:“河东有垣县。”正义括地志云:“武垣县,今瀛州城是。
地理志云武垣县属涿郡也。”
首节 上一节 133/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