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122节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昭伯以□鸡故①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②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③齐人称之。
注①正义-音后。括地志云:“□鸡台二所,相去十五步,在兖州曲阜县东南三里鲁城中。左传昭二十五年,季氏与-昭伯□鸡,季氏芥鸡翼,-氏为金距之处。”
注②正义相州成安县东南三十里斥丘故城,本春秋时干侯之邑。
注③集解周氏曰:“孔子在齐,闻习韶乐之盛美,故忘于肉味也。”索隐按论语,子语鲁太师乐,非齐太师也。又“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无“学之”文。今此合论语齐-鲁两文而为此言,恐失事实。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①景公曰:“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②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③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闲。④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⑤吾不能。”以季孟之闲待之。⑥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当此之时,陈恒制齐,君不君,臣不臣,故以此对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言将危也。陈氏果灭齐。”
注③索隐此说出晏子及墨子,其文微异。
注④索隐息者,生也。言上古大贤生则有礼乐,至周室微而始缺有闲也。
注⑤索隐刘氏奉音扶用反,非也。今奉音如字,谓奉待孔子如鲁季氏之职,故下文云“以季孟之闲待之”也。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鲁三卿,季氏为上卿,最贵;孟氏为下卿,不用事。言待之以二者之闲也。”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干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①问仲尼云“得狗”。②仲尼曰:“以丘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阆,③水之怪龙、罔象,④土之怪坟羊。”⑤
注①集解韦昭曰:“羊,生羊也,故谓之怪也。”索隐家语云“桓子穿井于费,得物如土缶,其中有羊焉”是也。
注②集解韦昭曰:“获羊而言狗者,以孔子博物,测之。”
注③集解韦昭曰:“木石谓山也。或云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缫也。或言独足魍魉,山津,好学人声而迷惑人也。”索隐夔音逵。阆音两。家语作“魍魉”。
缫音蚤。然山缫独一足是山神名,故谓之夔。夔,一足兽,状如人也。
注④集解韦昭曰:“龙,神兽也,非常见,故曰怪。或云‘罔象食人,一名沐肿’。”索隐沐肿音木踵。
注⑤集解唐固曰:“坟羊,雌雄未成者也。”
吴伐越,堕会稽,①得骨节专车。②吴使使问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神于会稽山,③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④其节专车,此为大矣。”吴客曰:“谁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纲纪天下,其守为神,⑤社稷为公侯,⑥皆属于王者。”客曰:“防风何守?”仲尼曰:“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⑦为厘姓。⑧在虞、夏、商为汪罔,于周为长翟,今谓之大人。”
⑨客曰:“人长几何?”仲尼曰:“僬侥氏⑩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之,数之极也。”⑾于是吴客曰:“善哉圣人!”
注①集解王肃曰:“堕,毁也。”索隐隳会稽。会稽,山名,越之所都。隳,毁也。吴伐越在鲁哀元年。
注②集解韦昭曰:“骨一节,其长专车。专,擅也。”
注③集解韦昭曰:“-神谓主山川之君为-神之主,故谓之神也。”
注④集解韦昭曰:“防风氏违命后至,故禹杀之,陈尸为戮。”
注⑤集解王肃曰:“守山川之祀者为神,谓诸侯也。”韦昭曰:“足以纲纪天下,谓名山大川能兴云致雨以利天下也。”
注⑥集解王肃曰:“但守社稷无山川之祀者,直为公侯而已。”
注⑦集解韦昭曰:“封,封山;禺,禺山:在吴郡永安县。”-案:晋太康元年改永安为武康县,今属吴兴郡。
注⑧索隐厘音僖。家语云姓漆,盖误。系本无漆姓。
注⑨集解王肃曰:“周之初及当孔子之时,其名异也。”
注⑩集解韦昭曰:“僬侥,西南蛮之别名也。”[正义]按:括地志“在大秦国*(北)[南]*也”。
注⑾集解王肃曰:“十之,谓三丈也,数极于此也。”
桓子嬖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隙。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①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之。②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不狃为季氏宰。”索隐狃音女久反。邹氏云一作“蹂”。
论语作“弗扰”。
注②正义-音释。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不得意于季氏,因阳虎为乱,欲废三桓之适,①更立其庶-阳虎素所善者,遂执季桓子。桓子诈之,得脱。定公九年,阳虎不胜,奔于齐。是时孔子年五十。
注①正义适音嫡。
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①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②然亦卒不行。
注①索隐检家语及孔子之书,并无此言,故桓谭亦以为诬也。
注②集解何晏曰:“兴周道于东方,故曰东周也。”
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①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注①索隐家语作“西方”。王肃云:“鲁国近东,故西方诸侯皆取法则焉。”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①夏,齐大夫黎-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
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②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③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旄羽-矛戟剑拨鼓噪而至。④孔子趋而进,历阶⑤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⑥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
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柰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陰之田以谢过。⑦
注①索隐及,与也。平,成也。谓与齐和好,故云平。
注②集解徐广曰:“司马彪云今在祝其县也。”
注③集解王肃曰:“会遇之礼,礼之简略也。”
注④索隐家语作“莱人以兵鼓噪劫定公”-音弗,谓舞者所执,故周礼乐有-舞。拨音伐,谓大-也。
注⑤索隐谓历阶级也。故王肃云“历阶,登阶不聚足”。
注⑥索隐谓经营而惑乱也。家语作“荧侮”。
注⑦集解服虔曰:“三田,汶阳田也。龟,山名。陰之田,得其田不得其山也。”
杜预曰:“太山博县北有龟山。”索隐左传“郓、-及龟陰之田”,则三田皆在汶阳也。正义郓,今郓州郓城县,在兖州龚丘县东北五十四里。故谢城在龚丘县东七十里。齐归侵鲁龟陰之田以谢鲁,鲁筑城于此,以旌孔子之功,因名谢城。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①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②于是叔孙氏先堕。③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④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⑤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⑥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⑦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⑧公敛处父⑨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注①集解王肃曰:“高丈长丈曰堵,三堵曰雉。”
注②集解服虔曰:“三都,三家之邑也。”
注③集解杜预曰:“东平无盐县东南-乡亭。”正义括地志云:“-亭在郓州宿城县东三十二里。”
注④集解服虔曰:“三子,季孙、孟孙、叔孙也。”
注⑤集解服虔曰:“人有入及公之台侧。”
注⑥集解服虔曰:“申句须、乐颀,鲁大夫。”
注⑦集解杜预曰:“鲁国卞县南有姑蔑城。”正义括地志云:“姑蔑故城在兖州泗水县东四十五里。”按:泗水县本汉卞县地。
注⑧集解杜预曰:“泰山钜平县东南有成城也。”正义括地志云:“故-城在兖州泗水县西北五十里。”
注⑨集解服虔曰:“成宰也。”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
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①皆予之以归。②
注①集解王肃曰:“有司常供其职,客求而有在也。”
注②索隐家语作“皆如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
黎-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①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②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乎大夫,③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④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
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⑤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⑥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婢故也夫!”
注①索隐家语作“容玑”。王肃云:“舞曲名也。”
注②索隐谓请鲁君为周偏道路游行,因出观齐之女乐。
注③集解王肃曰:“-,祭肉。”
注④集解屯在鲁之南也。索隐地名。
注⑤集解王肃曰:“言妇人之口请谒,足以忧使人死败,故可以出走也。”
注⑥集解王肃曰:“言仕不遇也,故且优游以终岁。”
孔子遂适-,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①-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
对曰:“奉粟六万。”-人亦致粟六万。②居顷之,或谮孔子于-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③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
注①索隐孟子曰“孔子于-主颜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今此云浊邹是子路之妻兄,所说不同。
注②索隐若六万石似太多,当是六万斗,亦与汉之秩禄不同。正义六万小斗,计当今二千石也。周之斗升斤两皆用小也。
注③索隐谓以兵仗出入,以胁夫子也。
将适陈,过匡,①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③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④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⑤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⑥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⑦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⑧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然后得去。⑨
注①正义故匡城在滑州匡城县西南十里。
注②索隐谓昔所被攻缺破之处也。正义琴躁云:“孔子到匡郭外,颜渊举策指匡穿垣曰:‘往与阳货正从此入。’匡人闻其言,告君曰:‘往者阳货今复来。’乃率-围孔子数日,乃和琴而歌,音曲甚哀,有暴风击军士僵仆,于是匡人有知孔子圣人,自解也。”
注③索隐匡,宋邑也。家语云匡人简子以甲士围夫子。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言与孔子相失,故在后也。”
首节 上一节 122/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