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121节

注④正义阿,东阿也。尔时属赵,故云东国危。
注⑤正义淮北,徐、泗也。东国谓下相-僮-取虑也。
注⑥正义陶,定陶,今曹州也。平陆,兖州县也,县在大梁东界。
三十八年,伐宋。秦昭王怒曰:“吾爱宋与爱新城、阳晋同。①韩聂与吾友也,而攻吾所爱,何也?”苏代为齐谓秦王曰:“韩聂之攻宋,所以为王也。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安邑也,②此韩聂之所祷于王也。”秦王曰:“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对曰:“天下国令齐可知乎?齐以攻宋,其知事秦以万乘之国自辅,不西事秦则宋治不安。③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齐秦之交,伏式结轶④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齐者也,伏式结轶东驰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何则?皆不欲齐秦之合也。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也!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请以此决事。”秦王曰:“诺。”于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⑤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新城故城在宋州宋城县界。阳晋故城在曹州乘氏县西北三十七里。”
注②正义年表云秦昭王二十一年,魏纳安邑及河内。
注③索隐战国策作“宋地不安”。
注④索隐轶音侄。轶者,车辙也,言车辙往还如结也。战国策作“结-”。
注⑤正义怀州有温城。
三十九年,秦来伐,拔我列城九。
四十年,燕、秦、楚、三晋合谋,各出锐师以伐,败我济西。①王解而却。
燕将乐毅遂入临淄,尽取齐之宝藏器。愍王出亡,之-君辟宫舍之,称臣而共具。愍王不逊,-人侵之。愍王去,走邹、鲁,有骄色,邹、鲁君弗内,遂走莒。楚使淖齿②将兵救齐,因相齐愍王。淖齿遂杀愍王而与燕共分齐之侵地卤器。③
注①集解徐广曰:“案其余诸传无楚伐齐事。年表云楚取淮北。”
注②索隐淖音女教反。
注③正义卤掠齐宝器也。
愍王之遇杀,其子法章变名姓为莒太史□①家庸。太史□女奇法章状貌,以为非恒人,怜而常窃衣食之,而与私通焉。淖齿既以去莒,莒中人及齐亡臣相聚求愍王子,欲立之。法章惧其诛己也,久之,乃敢自言“我愍王子也”。于是莒人共立法章,是为襄王。以保莒城而布告齐国中:“王已立在莒矣。”
注①集解徐广曰:“音跃,一音皎。”
襄王既立,立太史氏女为王后,是为君王后,生子建。太史□曰:“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种也,污吾世。”终身不-君王后。君王后贤,不以不-故失人子之礼。
襄王在莒五年,田单以□墨攻破燕军,迎襄王于莒,入临。齐故地尽复属齐。
齐封田单为安平君。①
注①正义安平城在青州临淄县东十九里,古纪之-邑也。
十四年,秦击我刚寿。十九年,襄王卒,子建立。
王建立六年,秦攻赵,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退兵,不亲遂攻之。”
赵无食,请粟于齐,齐不听。周子①曰:“不如听之以退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楚之计过也。且赵之于齐楚,-蔽也,②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且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也。
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国,威却强秦之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为国计者过矣。”齐王弗听。秦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遂围邯郸。
注①索隐盖齐之谋臣,史失名也。战国策以“周子”为“苏秦”,而“楚”字皆作
“燕”,然此时苏秦死已久矣。
注②正义此时秦伐赵上党欲克,无意伐齐-楚,故言赵之于齐-楚为-蔽也。
十六年,秦灭周。君王后卒。二十三年,秦置东郡。二十八年,王入朝秦,秦王政置酒咸阳。三十五年,秦灭韩。三十七年,秦灭赵。三十八年,燕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杀轲。明年,秦破燕,燕王亡走辽东。明年,秦灭魏,秦兵次于历下。四十二年,秦灭楚。明年,虏代王嘉,灭燕王喜。
四十四年,秦兵击齐。齐王听相后胜计,不战,以兵降秦。秦虏王建,迁之共。
①遂灭齐为郡。天下壹并于秦,秦王政立号为皇帝。始,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齐亦东边海上,秦日夜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于秦,以故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君王后死,后胜相齐,多受秦闲金,多使宾客入秦,秦又多予金,客皆为反闲,劝王去从朝秦,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秦以故得灭五国。五国已亡,秦兵卒入临淄,民莫敢格者。王建遂降,迁于共。故齐人怨王建不蚤与诸侯合从攻秦,听坚臣宾客以亡其国,歌之曰:“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②疾建用客之不详也。③
注①集解地理志河内有共县。正义今-州共城县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战国策云秦处建于共松柏闲也。”索隐耶音邪。谓是建客邪,客说建住言遂乃失策,令建迁共。共,今在河内也。
注③索隐谓不详审用客,不知其善否也。
太史公曰:盖孔子晚而喜易。易之为术,优明远矣,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
故周太史之卦田敬仲完,占至十世之后;及完奔齐,懿仲卜之亦云。田乞及常所以比犯二君,①专齐国之政,非必事势之渐然也,盖若遵厌兆祥云。
注①索隐比如字,又频律反。二君□悼公-简公也。僖子废晏孺子,鲍牧以乞故杀悼公,而成子又杀简公,故云田氏比犯二君也。
【索隐述赞】田完避难,奔于大姜;始辞羁旅,终然凤皇。物莫两盛,代五其昌。二君比犯,三晋争强。
和始擅命,威遂称王。祭急燕-赵,弟列康-庄。秦假东帝,莒立法章。王建失国,松柏苍苍。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 第十七
索隐孔子非有诸侯之位,而亦称系家者,以是圣人为教化之主,又代有贤哲,故称系家焉。正义孔子无侯伯之位,而称世家者,太史公以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宗于夫子,可谓至圣,故为世家。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①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②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③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④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⑤生而首上圩顶,⑥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注①集解徐广曰:“陬音驺。孔安国曰‘陬,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索隐陬是邑名,昌平,乡号。孔子居鲁之邹邑昌平乡之阙里也。正义括地志云:“故邹城在兖州泗水县东南六十里。昌平山在泗水县南六十里。孔子生昌平乡,盖乡取山为名。故阙里在泗水县南五十里。舆地志云邹城西界阙里有尼丘山。”
按:今尼丘山在兖州邹城,阙里即此也。括地志云:“兖州曲阜县鲁城西南三里有阙里,中有孔子宅,宅中有庙。伍缉之从征记云阙里背邾面泗,即此也。”
按:夫子生在邹,长徙曲阜,仍号阙里。
注②索隐家语:“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以让弟厉公。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夷-夷生防叔,畏华氏之逼而奔鲁,故孔氏为鲁人也。”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叔梁纥庙亦名尼丘山祠,在兖州泗水县五十里尼丘山东趾。地理志云鲁县有尼丘山,有叔梁纥庙。”
注④索隐家语云“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于颜氏征在,从父命为婚”。其文甚明。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征在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故论语云“野哉由也”,又“先进于礼乐,野人也”,皆言野者是不合礼耳。正义男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十六阳道通,八八六十四阳道绝。女七月生齿,七岁毁齿,二七十四陰道通,七七四十九陰道绝。婚姻过此者,皆为野合。故家语云“梁纥娶鲁施氏女,生九女,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小女征在”。据此,婚过六十四矣。
注⑤索隐公羊传“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今以为二十二年,盖以周正十一月属明年,故误也。后序孔子卒,云七十二岁,每少一岁也。
注⑥索隐圩音乌。顶音鼎。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正义括地志云:“女陵山在曲阜县南二十八里。干宝三日纪云‘征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窦,在鲁南山之空窦中。无水,当祭时酒扫以告,辄有清泉自石门出,足以周用,祭讫泉枯。今俗名女陵山’。”
丘生而叔梁纥死,①葬于防山。②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③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④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⑤盖其慎也。⑥-人⑦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注①索隐家语云生三岁而梁纥死。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防山在兖州曲阜县东二十五里。礼记云孔子母合葬于防也。”
注③索隐谓孔子少孤,不的知父坟处,非谓不知其茔地。征在笄年适于梁纥,无几而老死,是少寡,盖以为嫌,不从送葬,故不知坟处,遂不告耳,非讳之也。
注④正义俎豆以木为之,受四升,高尺二寸。大夫以上赤云气,诸侯加象饰足,天子玉饰也。
注⑤正义括地志云:“五父衢在兖州曲阜县西南二里,鲁城内衢道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鲁县有阙里,孔子所居也。又有五父之衢也。”索隐谓孔子不知父墓,乃且殡其母于五父之衢,是其谨慎也。正义慎谓以绋引棺就殡所也。
注⑦正义上音邹。
孔子要-,①季氏飨士,孔子与往。②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注①索隐家语“孔子之母丧,既练而见”,不非之也。今此谓孔子实要-与飨,为阳虎所绌,亦近诬矣。一作“要经”。要经犹带经也,故刘氏云嗜学之意是也。
注②正义与音预。季氏为馔饮鲁文学之士,孔子与迎而往,阳虎以孔子少,故折之也。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①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②灭于宋。③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④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⑤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⑥‘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⑦循墙而走,⑧亦莫敢余侮。⑨-于是,粥于是,以-余口。’⑩其恭如是。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⑾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厘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⑿往学礼焉。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注①索隐昭公七年左传云“孟僖子病不能相礼,乃讲学之,及其将死,召大夫”云云。按:谓病者,不能礼为病,非疾困之谓也。至二十四年僖子卒,贾逵云“仲尼时年三十五矣”。是此文误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圣人谓商汤。”
注③集解杜预曰:“孔子六世祖孔父嘉为宋华督所杀,其子奔鲁也。”
注④集解杜预曰:“弗父何,孔父嘉之高祖,宋愍公之长子,厉公之兄也。何嫡嗣,当立,以让厉公也。”
注⑤集解服虔曰:“正考父,弗父何之曾孙。”
注⑥集解杜预曰:“三命,上卿也。考父庙之鼎。”
注⑦集解服虔曰:“偻,伛,俯,皆恭敬之貌也。”
注⑧集解杜预曰:“言不敢安行。”
注⑨集解杜预曰:“其恭如是,人亦不敢侮慢。”
注⑩集解杜预曰:“于是鼎中为-粥-粥,-属。言至俭也。”
注⑾集解王肃曰:“谓若弗父何,殷汤之后,而不继世为宋君也。”杜预曰:
“圣人之后,有明德而不当大位,谓正考父。”
注⑿索隐左传及系本,敬叔与懿子皆孟僖子之子,不应更言“鲁人”,亦太史公之疏耳。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注①索隐有本作“委吏”。按:赵岐曰“委吏,主委积仓库之吏”。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①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③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④为人臣者毋以有己。’”⑤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注①索隐庄子云“孔子年五十一,南见老-”。盖系家亦依此为说而不究其旨,遂俱误也。何者?孔子适周,岂访礼之时□在十七?且孔子见老-,云“甚矣道之难行也”,此非十七之人语也,乃既仕之后言耳。
注②索隐庄周“财”作“轩”。
注③集解王肃曰:“谦言窃仁者之名。”
注④集解王肃曰:“身父母之有。”索隐家语作“无以有己为人子者”。
注⑤索隐家语作“无以恶己为人臣者”。王肃云:“言听则仕,不用则去,保身全行,臣之节也。”
是时也,晋平公滢,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强,陵轹中国;齐大而近于鲁。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不备于齐,齐师侵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身举五-,①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②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注①正义百里奚也。
注②索隐家语无此一句。孟子以为“不然”之言也。
首节 上一节 121/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