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103节
注②正义故六城在寿州安丰县南百三十二里,偃姓,皋陶之后所封也。潜城,楚之潜邑,在霍山县东二百步。
注③正义今洪州也。
十年冬,吴王阖闾-伍子胥-伯□与唐-蔡俱伐楚,楚大败,吴兵遂入郢,辱平王之墓,以伍子胥故也。吴兵之来,楚使子常以兵迎之,夹汉水阵。吴伐败子常,子常亡奔郑。楚兵走,吴乘胜逐之,五战及郢。己卯,昭王出奔。庚辰,吴人入郢。①
注①集解春秋云十一月庚辰。
昭王亡也至云梦。云梦不知其王也,射伤王。王走郧。①郧公之弟怀曰:“平王杀吾父,②今我杀其子,不亦可乎?”郧公止之,然恐其-昭王,乃与王出奔随。③吴王闻昭王往,即进击随,谓随人曰:“周之子孙封于江汉之闲者,楚尽灭之。”欲杀昭王。王从臣子綦乃深匿王,自以为王,谓随人曰:“以我予吴。”随人卜予吴,不吉,乃谢吴王曰:“昭王亡,不在随。”吴请入自索之,随不听,吴亦罢去。
注①正义走音奏。郧音云。括地志云:“安州安陆县城,本春秋时郧国城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父曼成然。”正义成然立平王,贪求无厌,平王杀之。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随州城外古随国城。随,姬姓也。”又云:“楚昭王城在随州县北七里。左传云吴师入郢,王奔随,随人处之公宫之北,即此城是也。”
昭王之出郢也,使申鲍胥①请救于秦。秦以车五百乘救楚,楚亦收余散兵,与秦击吴。十一年六月,败吴于稷。②会吴王弟夫概见吴王兵伤败,乃亡归,自立为王。阖闾闻之,引兵去楚,归击夫概。夫概败,奔楚,楚封之堂溪,③号为堂溪氏。
注①集解服虔曰:“楚大夫王孙包胥。”
注②集解贾逵曰:“楚地也。”
注③正义*(地理)[括地]*志云:“堂溪故城在豫州郾城县西八十有五里也。”
楚昭王灭唐①九月,归入郢。十二年,吴复伐楚,取番。②楚恐,去郢,北徙都。③
注①集解杜预曰:“义阳安昌县东南上唐乡。”正义括地志云:“上唐乡故城在随州枣阳县东南百五十里,古之唐国也。世本云唐,姬姓之国。”
注②正义片寒反,又音婆。括地志云:“饶州鄱阳县,春秋时为楚东境,秦为番县,属九江郡,汉为鄱阳县也。”
注③正义音若。括地志云:“楚昭王故城在襄州乐乡县东北三十二里,在故都城东五里,即楚国故昭王徙都-城也。”
十六年,孔子相鲁。二十年,楚灭顿,①灭胡。②二十一年,吴王阖闾伐越。越王句践射伤吴王,遂死。吴由此怨越而不西伐楚。
注①集解地理志曰:“汝南南顿县,故顿子国。”正义括地志云:“陈州南顿县,故顿子国。应劭云古顿子国,姬姓也,逼于陈,后南徙,故曰南顿也。”
注②集解杜预曰:“汝南县西北胡城。”正义括地志云:“故胡城在豫州郾城县界。”
二十七年春,吴伐陈,楚昭王救之,军城父。十月,昭王病于军中,有赤云如鸟,夹日而蜚。①昭王问周太史,太史曰:“是害于楚王,然可移于将相。”
将相闻是言,乃请自以身祷于神。昭王曰:“将相,孤之股肱也,今移祸,庸去是身乎!”弗听。卜而河为祟,大夫请祷河。昭王曰:“自吾先王受封,望不过江-汉,②而河非所获罪也。”止不许。孔子在陈,闻是言,曰:“楚昭王通大道矣。其不失国,宜哉!”
注①集解杜预曰:“云在楚上,惟楚见之。”
注②集解服虔曰:“谓所受王命,祀其国中山川为望。”正义按:江,荆州南大江也,汉,江也,二水楚境内也。河,黄河,非楚境也。
昭王病甚,乃召诸公子大夫曰:“孤不佞,再辱楚国之师,今乃得以天寿终,孤之幸也。”
让其弟公子申为王,不可。又让次弟公子结,亦不可。乃又让次弟公子闾,五让,乃后许为王。将战,庚寅,昭王卒于军中。子闾曰:“王病甚,舍其子让-臣,臣所以许王,以广王意也。今君王卒,臣岂敢忘君王之意乎!”乃与子西-子綦谋,伏师闭①涂,迎越女之子章立之,②是为惠王。然后罢兵归,葬昭王。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壁’。”
注②集解服虔曰:“闭涂,不通外使也。越女,昭王之妾。”索隐闭涂即攒涂也,故下云惠王后即罢兵归葬。服虔说非。正义左传云“谋潜师闭涂”。按:潜师,密发往迎也;闭涂,防断外寇也。为昭王薨于军,嗣子未定,恐有邻国及诸公子之变,故伏师闭涂,迎越女之子章立为惠王也。
惠王二年,子西召故平王太子建之子胜于吴,以为巢大夫,号曰白公。①白公好兵而下士,欲报仇。六年,白公请兵令尹子西伐郑。初,白公父建亡在郑,郑杀之,白公亡走吴,子西复召之,故以此怨郑,欲伐之。子西许而未为发兵。
八年,晋伐郑,郑告急楚,楚使子西救郑,受赂而去。白公胜怒,乃遂与勇力死士石乞等袭杀令尹子西-子綦于朝,因劫惠王,置之高府,②欲-之。惠王从者屈固负王亡走昭王夫人宫。③白公自立为王。月余,会叶公来救楚,楚惠王之徒与共攻白公,杀之。惠王乃复位。是岁也,④灭陈而县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伍子胥传曰使胜守楚之边邑鄢。”-案:服虔曰“白,邑名。楚邑大夫皆称公”。杜预曰“汝陰箧信县西南有白亭”。正义巢,今庐州居巢县也。括地志云:“白亭在豫州箧信东南三十二里-信本汉郾县之地,后汉分郾置箧信县,在今箧信县东七十七里。”
注②集解贾逵曰:“高府,府名也。”杜预曰:“楚别府。”
注③集解服虔曰:“昭王夫人,惠王母,越女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惠王之十年。”
十三年,吴王夫差强,陵齐-晋,来伐楚。十六年,越灭吴。①四十二年,楚灭蔡。②四十四年,楚灭□。③与秦平。是时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④楚东侵,广地至泗上。
注①正义表云越灭吴在元王四年。
注②正义周定王二十二年。
注③正义周定王二十四年。
注④正义正,长也。江-淮北谓广陵县,徐-泗等州是也。
五十七年,惠王卒,子简王中立。①
注①正义中音仲。
简王元年,北伐灭莒。①八年,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始列为诸侯。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密州莒县,故国也。”言“北伐”者,莒在徐-泗之北。
二十四年,简王卒,子声王当立。①声王六年,,盗杀声王,子悼王熊疑立。
悼王二年,三晋来伐楚,至乘丘而还。②四年,楚伐周。郑杀子阳。九年,伐韩,取负黍。十一年,三晋伐楚,败我大梁-榆关。③楚厚赂秦,与之平。
二十一年,悼王卒,子肃王臧立。
注①正义谥法云“不生其国曰声”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年表三年归榆关于郑。”正义年表云:三晋公子伐我,至乘丘,误也,已解在年表中。*(地理志)[括地志]*云“乘丘故城在衮州瑕丘县西北三十五里”是也。
注③索隐此榆关当在大梁之西也。
肃王四年,蜀伐楚,取兹方。①于是楚为-关以距之。②十年,魏取我鲁阳。③十一年,肃王卒,无子,立其弟熊良夫,是为宣王。
注①索隐地名,今阙。正义古今地名云:“荆州松滋县古鸠兹地,即楚兹方是也。”
注②集解李熊说公孙述曰:“东守巴郡,距-关之口。”索隐按:郡国志巴郡鱼复县有-关。
注③集解地理志云南阳有鲁阳县。正义括地志云:“汝州鲁山本汉鲁阳县也。
古鲁县以古鲁山为名也。”
宣王六年,周天子贺秦献公。秦始复强,而三晋益大,魏惠王-齐威王尤强。
三十年,秦封-鞅于商,南侵楚。是年,宣王卒,子威王熊商立。
威王六年,周显王致文武胙于秦惠王。
七年,齐孟尝君父田婴欺楚,楚威王伐齐,败之于徐州,①而令齐必逐田婴。
田婴恐,张丑伪谓楚王曰:“王所以战胜于徐州者,田盼子不用也。②盼子者,有功于国,而百姓为之用。婴子弗善而用申纪。申纪者,大臣不附,百姓不为用,故王胜之也。今王逐婴子,婴子逐,盼子必用矣。复搏其士卒以与王遇,③必不便于王矣。”楚王因弗逐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时楚已灭越而伐齐也。齐说越,令攻楚,故云齐欺楚。”
注②索隐盼子,婴之同族。
注③索隐搏音膊,亦有作“附”读。战国策作“整”。
十一年,威王卒,子怀王熊槐立。魏闻楚丧,伐楚,取我陉山。①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陉山在郑州新郑县西南三十里。”
怀王元年,张仪始相秦惠王。四年,秦惠王初称王。
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①得八邑。②又移兵而攻齐,齐王患之。③陈轸适为秦使齐,齐王曰:“为之柰何?”陈轸曰:“王勿忧,请令罢之。”即往见昭阳军中,曰:“愿闻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陈轸曰:“其有贵于此者乎?”昭阳曰:“令尹。”陈轸曰:
“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④臣请得譬之。人有遗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谓曰:‘数人饮此,不足以-,请遂画地为蛇,蛇先成者独饮之。’一人曰:‘吾蛇先成。’举酒而起,曰:‘吾能为之足。’及其为之足,而后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蛇固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齐,攻齐胜之,官爵不加于此;攻之不胜,身死爵夺,有毁于楚:此为蛇为足之说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此持满之术也。”昭阳曰:“善。”引兵而去。
注①索隐县名,在河东。
注②索隐古本作“八邑”,今亦作“八城”。
注③集解徐广曰:“怀王六年,昭阳移和而攻齐。军门曰和。”
注④索隐冠音官。令尹乃尹中最尊,故以国为言,犹如卿子冠军然。
燕、韩君初称王。秦使张仪与楚、齐、魏相会,盟啮桑。①
注①正义徐广曰:“在梁与彭城之闲也。”
十一年,苏秦约从山东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兵皆引而归,齐独后。十二年,齐愍王伐败赵、魏军,秦亦伐败韩,与齐争长。
十六年,秦欲伐齐,而楚与齐从亲,秦惠王患之,乃宣言张仪免相,使张仪南见楚王,谓楚王曰:“敝邑之王所甚说者无先大王,虽仪之所甚愿为门阑之厮者亦无先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先齐王,虽仪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而大王和之,①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仪亦不得为门阑之厮也。王为仪闭关而绝齐,今使使者从仪西取故秦所分楚商于之地方六百里,②如是则齐弱矣。是北弱齐,西德于秦,私商于以为富,此一计而三利俱至也。”怀王大悦,乃置相玺于张仪,日与置酒,宣言“吾复得吾商于之地”-臣皆贺,而陈轸独吊。怀王曰:“何故?”陈轸对曰:“秦之所为重王者,以王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交先绝,是楚孤也。夫秦又何重孤国哉,必轻楚矣。且先出地而后绝齐,则秦计不为。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于张仪。见欺于张仪,则王必怨之。怨之,是西起秦患,北绝齐交。西起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之兵必至。③臣故吊。”楚王弗听,因使一将军西受封地。
注①索隐和谓楚与齐相和亲。
注②集解商于之地在今顺阳郡南乡、丹水二县,有商城在于中。故谓之商于。
索隐商于在今慎阳。案:地理志丹水及商属弘农,今言顺阳者,是魏晋始分置顺阳郡,商城、丹水俱隶之。
注③索隐两国,韩、魏也。
张仪至秦,详醉坠车,称病不出三月,地不可得。楚王曰:“仪以吾绝齐为尚薄邪?”乃使勇士宋遗北辱齐王。齐王大怒,折楚符而合于秦。秦齐交合,张仪乃起朝,谓楚将军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楚将军曰:“臣之所以见命者六百里,不闻六里。”即以归报怀王。怀王大怒,兴师将伐秦。
陈轸又曰:“伐秦非计也。不如因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①取偿于齐也,吾国尚可全。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秦齐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遂绝和于秦,发兵西攻秦。秦亦发兵击之。
注①索隐谓失商于之地。
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①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遂取汉中之郡。楚怀王大怒,乃悉国兵复袭秦,战于蓝田,②大败楚军。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楚,至于邓。楚闻,乃引兵归。
注①索隐此丹阳在汉中。
注②正义蓝田在雍州东南八十里,从蓝田关入蓝田县。
十八年,秦使使约复与楚亲,分汉中之半以和楚。楚王曰:“愿得张仪,不愿得地。”张仪闻之,请之楚。秦王曰:“楚且甘心于子,柰何?”张仪曰:“臣善其左右靳尚,靳尚又能得事于楚王幸姬郑袖,袖所言无不从者。且仪以前使负楚以商于之约,今秦楚大战,有恶,臣非面自谢楚不解。且大王在,楚不宜敢取仪。诚杀仪以便国,臣之愿也。”仪遂使楚。
至,怀王不见,因而囚张仪,欲杀之。仪私于靳尚,靳尚为请怀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无秦,必轻王矣。”又谓夫人郑袖曰:“秦王甚爱张仪,而王欲杀之,今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以美人聘楚王,以宫中善歌者为之媵。
楚王重地,秦女必贵,而夫人必斥矣。夫人不若言而出之。”郑袖卒言张仪于王而出之。仪出,怀王因善遇仪,仪因说楚王以叛从约而与秦合亲,约婚姻。
张仪已去,屈原使从齐来,谏王曰:“何不诛张仪?”怀王悔,使人追仪,弗及。
是岁,秦惠王卒。
二十*(六)*年,齐愍王欲为从长,①恶楚之与秦合,乃使使遗楚王书曰:“寡人患楚之不察于尊名也。今秦惠王死,武王立,张仪走魏,樗里疾、公孙衍用,而楚事秦。夫樗里疾善乎韩,而公孙衍善乎魏;楚必事秦,韩、魏恐,必因二人求合于秦,则燕、赵亦宜事秦。四国争事秦,则楚为郡县矣。王何不与寡人并力收韩、魏、燕、赵,与为从而尊周室,以案兵息民,令于天下?莫敢不乐听,则王名成矣。王率诸侯并伐,破秦必矣。王取武关、蜀、汉之地,②私吴、越之富而擅江海之利,韩、魏割上党,西薄函谷,则楚之强百万也。且王欺于张仪,亡地汉中,兵锉蓝田,天下莫不代王怀怒。今乃欲先事秦!愿大王孰计之。”
注③正义今洪州也。
十年冬,吴王阖闾-伍子胥-伯□与唐-蔡俱伐楚,楚大败,吴兵遂入郢,辱平王之墓,以伍子胥故也。吴兵之来,楚使子常以兵迎之,夹汉水阵。吴伐败子常,子常亡奔郑。楚兵走,吴乘胜逐之,五战及郢。己卯,昭王出奔。庚辰,吴人入郢。①
注①集解春秋云十一月庚辰。
昭王亡也至云梦。云梦不知其王也,射伤王。王走郧。①郧公之弟怀曰:“平王杀吾父,②今我杀其子,不亦可乎?”郧公止之,然恐其-昭王,乃与王出奔随。③吴王闻昭王往,即进击随,谓随人曰:“周之子孙封于江汉之闲者,楚尽灭之。”欲杀昭王。王从臣子綦乃深匿王,自以为王,谓随人曰:“以我予吴。”随人卜予吴,不吉,乃谢吴王曰:“昭王亡,不在随。”吴请入自索之,随不听,吴亦罢去。
注①正义走音奏。郧音云。括地志云:“安州安陆县城,本春秋时郧国城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父曼成然。”正义成然立平王,贪求无厌,平王杀之。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随州城外古随国城。随,姬姓也。”又云:“楚昭王城在随州县北七里。左传云吴师入郢,王奔随,随人处之公宫之北,即此城是也。”
昭王之出郢也,使申鲍胥①请救于秦。秦以车五百乘救楚,楚亦收余散兵,与秦击吴。十一年六月,败吴于稷。②会吴王弟夫概见吴王兵伤败,乃亡归,自立为王。阖闾闻之,引兵去楚,归击夫概。夫概败,奔楚,楚封之堂溪,③号为堂溪氏。
注①集解服虔曰:“楚大夫王孙包胥。”
注②集解贾逵曰:“楚地也。”
注③正义*(地理)[括地]*志云:“堂溪故城在豫州郾城县西八十有五里也。”
楚昭王灭唐①九月,归入郢。十二年,吴复伐楚,取番。②楚恐,去郢,北徙都。③
注①集解杜预曰:“义阳安昌县东南上唐乡。”正义括地志云:“上唐乡故城在随州枣阳县东南百五十里,古之唐国也。世本云唐,姬姓之国。”
注②正义片寒反,又音婆。括地志云:“饶州鄱阳县,春秋时为楚东境,秦为番县,属九江郡,汉为鄱阳县也。”
注③正义音若。括地志云:“楚昭王故城在襄州乐乡县东北三十二里,在故都城东五里,即楚国故昭王徙都-城也。”
十六年,孔子相鲁。二十年,楚灭顿,①灭胡。②二十一年,吴王阖闾伐越。越王句践射伤吴王,遂死。吴由此怨越而不西伐楚。
注①集解地理志曰:“汝南南顿县,故顿子国。”正义括地志云:“陈州南顿县,故顿子国。应劭云古顿子国,姬姓也,逼于陈,后南徙,故曰南顿也。”
注②集解杜预曰:“汝南县西北胡城。”正义括地志云:“故胡城在豫州郾城县界。”
二十七年春,吴伐陈,楚昭王救之,军城父。十月,昭王病于军中,有赤云如鸟,夹日而蜚。①昭王问周太史,太史曰:“是害于楚王,然可移于将相。”
将相闻是言,乃请自以身祷于神。昭王曰:“将相,孤之股肱也,今移祸,庸去是身乎!”弗听。卜而河为祟,大夫请祷河。昭王曰:“自吾先王受封,望不过江-汉,②而河非所获罪也。”止不许。孔子在陈,闻是言,曰:“楚昭王通大道矣。其不失国,宜哉!”
注①集解杜预曰:“云在楚上,惟楚见之。”
注②集解服虔曰:“谓所受王命,祀其国中山川为望。”正义按:江,荆州南大江也,汉,江也,二水楚境内也。河,黄河,非楚境也。
昭王病甚,乃召诸公子大夫曰:“孤不佞,再辱楚国之师,今乃得以天寿终,孤之幸也。”
让其弟公子申为王,不可。又让次弟公子结,亦不可。乃又让次弟公子闾,五让,乃后许为王。将战,庚寅,昭王卒于军中。子闾曰:“王病甚,舍其子让-臣,臣所以许王,以广王意也。今君王卒,臣岂敢忘君王之意乎!”乃与子西-子綦谋,伏师闭①涂,迎越女之子章立之,②是为惠王。然后罢兵归,葬昭王。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壁’。”
注②集解服虔曰:“闭涂,不通外使也。越女,昭王之妾。”索隐闭涂即攒涂也,故下云惠王后即罢兵归葬。服虔说非。正义左传云“谋潜师闭涂”。按:潜师,密发往迎也;闭涂,防断外寇也。为昭王薨于军,嗣子未定,恐有邻国及诸公子之变,故伏师闭涂,迎越女之子章立为惠王也。
惠王二年,子西召故平王太子建之子胜于吴,以为巢大夫,号曰白公。①白公好兵而下士,欲报仇。六年,白公请兵令尹子西伐郑。初,白公父建亡在郑,郑杀之,白公亡走吴,子西复召之,故以此怨郑,欲伐之。子西许而未为发兵。
八年,晋伐郑,郑告急楚,楚使子西救郑,受赂而去。白公胜怒,乃遂与勇力死士石乞等袭杀令尹子西-子綦于朝,因劫惠王,置之高府,②欲-之。惠王从者屈固负王亡走昭王夫人宫。③白公自立为王。月余,会叶公来救楚,楚惠王之徒与共攻白公,杀之。惠王乃复位。是岁也,④灭陈而县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伍子胥传曰使胜守楚之边邑鄢。”-案:服虔曰“白,邑名。楚邑大夫皆称公”。杜预曰“汝陰箧信县西南有白亭”。正义巢,今庐州居巢县也。括地志云:“白亭在豫州箧信东南三十二里-信本汉郾县之地,后汉分郾置箧信县,在今箧信县东七十七里。”
注②集解贾逵曰:“高府,府名也。”杜预曰:“楚别府。”
注③集解服虔曰:“昭王夫人,惠王母,越女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惠王之十年。”
十三年,吴王夫差强,陵齐-晋,来伐楚。十六年,越灭吴。①四十二年,楚灭蔡。②四十四年,楚灭□。③与秦平。是时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④楚东侵,广地至泗上。
注①正义表云越灭吴在元王四年。
注②正义周定王二十二年。
注③正义周定王二十四年。
注④正义正,长也。江-淮北谓广陵县,徐-泗等州是也。
五十七年,惠王卒,子简王中立。①
注①正义中音仲。
简王元年,北伐灭莒。①八年,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始列为诸侯。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密州莒县,故国也。”言“北伐”者,莒在徐-泗之北。
二十四年,简王卒,子声王当立。①声王六年,,盗杀声王,子悼王熊疑立。
悼王二年,三晋来伐楚,至乘丘而还。②四年,楚伐周。郑杀子阳。九年,伐韩,取负黍。十一年,三晋伐楚,败我大梁-榆关。③楚厚赂秦,与之平。
二十一年,悼王卒,子肃王臧立。
注①正义谥法云“不生其国曰声”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年表三年归榆关于郑。”正义年表云:三晋公子伐我,至乘丘,误也,已解在年表中。*(地理志)[括地志]*云“乘丘故城在衮州瑕丘县西北三十五里”是也。
注③索隐此榆关当在大梁之西也。
肃王四年,蜀伐楚,取兹方。①于是楚为-关以距之。②十年,魏取我鲁阳。③十一年,肃王卒,无子,立其弟熊良夫,是为宣王。
注①索隐地名,今阙。正义古今地名云:“荆州松滋县古鸠兹地,即楚兹方是也。”
注②集解李熊说公孙述曰:“东守巴郡,距-关之口。”索隐按:郡国志巴郡鱼复县有-关。
注③集解地理志云南阳有鲁阳县。正义括地志云:“汝州鲁山本汉鲁阳县也。
古鲁县以古鲁山为名也。”
宣王六年,周天子贺秦献公。秦始复强,而三晋益大,魏惠王-齐威王尤强。
三十年,秦封-鞅于商,南侵楚。是年,宣王卒,子威王熊商立。
威王六年,周显王致文武胙于秦惠王。
七年,齐孟尝君父田婴欺楚,楚威王伐齐,败之于徐州,①而令齐必逐田婴。
田婴恐,张丑伪谓楚王曰:“王所以战胜于徐州者,田盼子不用也。②盼子者,有功于国,而百姓为之用。婴子弗善而用申纪。申纪者,大臣不附,百姓不为用,故王胜之也。今王逐婴子,婴子逐,盼子必用矣。复搏其士卒以与王遇,③必不便于王矣。”楚王因弗逐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时楚已灭越而伐齐也。齐说越,令攻楚,故云齐欺楚。”
注②索隐盼子,婴之同族。
注③索隐搏音膊,亦有作“附”读。战国策作“整”。
十一年,威王卒,子怀王熊槐立。魏闻楚丧,伐楚,取我陉山。①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陉山在郑州新郑县西南三十里。”
怀王元年,张仪始相秦惠王。四年,秦惠王初称王。
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①得八邑。②又移兵而攻齐,齐王患之。③陈轸适为秦使齐,齐王曰:“为之柰何?”陈轸曰:“王勿忧,请令罢之。”即往见昭阳军中,曰:“愿闻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陈轸曰:“其有贵于此者乎?”昭阳曰:“令尹。”陈轸曰:
“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④臣请得譬之。人有遗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谓曰:‘数人饮此,不足以-,请遂画地为蛇,蛇先成者独饮之。’一人曰:‘吾蛇先成。’举酒而起,曰:‘吾能为之足。’及其为之足,而后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蛇固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齐,攻齐胜之,官爵不加于此;攻之不胜,身死爵夺,有毁于楚:此为蛇为足之说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此持满之术也。”昭阳曰:“善。”引兵而去。
注①索隐县名,在河东。
注②索隐古本作“八邑”,今亦作“八城”。
注③集解徐广曰:“怀王六年,昭阳移和而攻齐。军门曰和。”
注④索隐冠音官。令尹乃尹中最尊,故以国为言,犹如卿子冠军然。
燕、韩君初称王。秦使张仪与楚、齐、魏相会,盟啮桑。①
注①正义徐广曰:“在梁与彭城之闲也。”
十一年,苏秦约从山东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兵皆引而归,齐独后。十二年,齐愍王伐败赵、魏军,秦亦伐败韩,与齐争长。
十六年,秦欲伐齐,而楚与齐从亲,秦惠王患之,乃宣言张仪免相,使张仪南见楚王,谓楚王曰:“敝邑之王所甚说者无先大王,虽仪之所甚愿为门阑之厮者亦无先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先齐王,虽仪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而大王和之,①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仪亦不得为门阑之厮也。王为仪闭关而绝齐,今使使者从仪西取故秦所分楚商于之地方六百里,②如是则齐弱矣。是北弱齐,西德于秦,私商于以为富,此一计而三利俱至也。”怀王大悦,乃置相玺于张仪,日与置酒,宣言“吾复得吾商于之地”-臣皆贺,而陈轸独吊。怀王曰:“何故?”陈轸对曰:“秦之所为重王者,以王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交先绝,是楚孤也。夫秦又何重孤国哉,必轻楚矣。且先出地而后绝齐,则秦计不为。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于张仪。见欺于张仪,则王必怨之。怨之,是西起秦患,北绝齐交。西起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之兵必至。③臣故吊。”楚王弗听,因使一将军西受封地。
注①索隐和谓楚与齐相和亲。
注②集解商于之地在今顺阳郡南乡、丹水二县,有商城在于中。故谓之商于。
索隐商于在今慎阳。案:地理志丹水及商属弘农,今言顺阳者,是魏晋始分置顺阳郡,商城、丹水俱隶之。
注③索隐两国,韩、魏也。
张仪至秦,详醉坠车,称病不出三月,地不可得。楚王曰:“仪以吾绝齐为尚薄邪?”乃使勇士宋遗北辱齐王。齐王大怒,折楚符而合于秦。秦齐交合,张仪乃起朝,谓楚将军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楚将军曰:“臣之所以见命者六百里,不闻六里。”即以归报怀王。怀王大怒,兴师将伐秦。
陈轸又曰:“伐秦非计也。不如因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①取偿于齐也,吾国尚可全。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秦齐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遂绝和于秦,发兵西攻秦。秦亦发兵击之。
注①索隐谓失商于之地。
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①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遂取汉中之郡。楚怀王大怒,乃悉国兵复袭秦,战于蓝田,②大败楚军。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楚,至于邓。楚闻,乃引兵归。
注①索隐此丹阳在汉中。
注②正义蓝田在雍州东南八十里,从蓝田关入蓝田县。
十八年,秦使使约复与楚亲,分汉中之半以和楚。楚王曰:“愿得张仪,不愿得地。”张仪闻之,请之楚。秦王曰:“楚且甘心于子,柰何?”张仪曰:“臣善其左右靳尚,靳尚又能得事于楚王幸姬郑袖,袖所言无不从者。且仪以前使负楚以商于之约,今秦楚大战,有恶,臣非面自谢楚不解。且大王在,楚不宜敢取仪。诚杀仪以便国,臣之愿也。”仪遂使楚。
至,怀王不见,因而囚张仪,欲杀之。仪私于靳尚,靳尚为请怀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无秦,必轻王矣。”又谓夫人郑袖曰:“秦王甚爱张仪,而王欲杀之,今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以美人聘楚王,以宫中善歌者为之媵。
楚王重地,秦女必贵,而夫人必斥矣。夫人不若言而出之。”郑袖卒言张仪于王而出之。仪出,怀王因善遇仪,仪因说楚王以叛从约而与秦合亲,约婚姻。
张仪已去,屈原使从齐来,谏王曰:“何不诛张仪?”怀王悔,使人追仪,弗及。
是岁,秦惠王卒。
二十*(六)*年,齐愍王欲为从长,①恶楚之与秦合,乃使使遗楚王书曰:“寡人患楚之不察于尊名也。今秦惠王死,武王立,张仪走魏,樗里疾、公孙衍用,而楚事秦。夫樗里疾善乎韩,而公孙衍善乎魏;楚必事秦,韩、魏恐,必因二人求合于秦,则燕、赵亦宜事秦。四国争事秦,则楚为郡县矣。王何不与寡人并力收韩、魏、燕、赵,与为从而尊周室,以案兵息民,令于天下?莫敢不乐听,则王名成矣。王率诸侯并伐,破秦必矣。王取武关、蜀、汉之地,②私吴、越之富而擅江海之利,韩、魏割上党,西薄函谷,则楚之强百万也。且王欺于张仪,亡地汉中,兵锉蓝田,天下莫不代王怀怒。今乃欲先事秦!愿大王孰计之。”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