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102节
注④集解徐广曰:“荜,一作‘暴’。”-案:服虔曰“荜露,柴车素木辂也。
蓝蒌,言衣敝坏,其蒌蓝蓝然也”。
注⑤集解服虔曰:“草行曰跋,水行曰涉。”
注⑥集解服虔曰:“桃弧棘矢所以御其灾,言楚地山林无所出也。”
注⑦集解服虔曰:“齐吕-,成王之舅。”
注⑧集解服虔曰:“陆终氏六子,长曰昆吾,少曰季连。季连,楚之祖,故谓昆吾为伯父也。昆吾曾居许地,故曰旧许是宅。”
注⑨集解韦昭曰:“二国,楚别都也。颍川定陵有东不羹,襄城有西不羹。”
正义括地志云:“不羹故城在许州襄城县东三十里。地理志云此乃西不羹者也。”
注⑩正义左传昭十二年,析父谓子革曰:“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杜预曰:“讥其顺王心如响应声也。”按:此对王言是子革之辞,太史公云析父,误也。析父时为王仆,见子革对,故叹也。
十二年春,楚灵王乐干溪,不能去也。国人苦役。初,灵王会兵于申,-越大夫常寿过,①杀蔡大夫观起。②起子从亡在吴,③乃劝吴王伐楚,为闲越大夫常寿过而作乱,为吴闲。使矫公子□疾命召公子比于晋,至蔡,与吴-越兵欲袭蔡。令公子比见□疾,与盟于邓。④遂入杀灵王太子禄,立子比为王,公子子-为令尹,□疾为司马。
先除王宫,观从从师于干溪,令楚-曰:“国有王矣。先归,复爵邑田室。后者迁之。”楚-皆溃,去灵王而归。
注①索隐-,辱也。
注②索隐观音官。观,姓;起,名。
注③索隐从音才松反。
注④集解杜预曰:“颍川邵陵县西有邓城。”正义括地志云:“故邓城在豫州郾城县东三十五里。”按:在古召陵县西十里也。
灵王闻太子禄之死也,自投车下,而曰:“人之爱子亦如是乎?”侍者曰:“甚是。”王曰:“余杀人之子多矣,能无及此乎?”右尹曰:①“请待于郊以听国人。”②王曰:“-怒不可犯。”曰:“且入大县而乞师于诸侯。”王曰:“皆叛矣。”又曰:“且奔诸侯以听大国之虑。”王曰:“大福不再,祗取辱耳。”
于是王乘舟将欲入鄢。③右尹度王不用其计,惧俱死,亦去王亡。
注①集解左传曰右尹子革。
注②集解服虔曰:“听国人欲为谁。”
注③集解服虔曰:“鄢,楚别都也。”杜预曰:“襄阳宜城县。”正义音偃。
括地志云:“故鄢城在襄州安养县北三里,在襄州北五里,南去荆州二百五十里。”按:王自夏口从汉水上入鄢也。
左传云“王沿夏将欲入鄢”是也。括地志云:“鄢水源出襄州义清县西界托仗山。
水经云蛮水即鄢水是也。”
灵王于是独傍-山中,野人莫敢入王。王行遇其故-人,①谓曰:“为我求食,我已不食三日矣。”-人曰:“新王下法,有敢-王从王者,罪及三族,且又无所得食。”王因枕其股而卧-人又以土自代,逃去。王觉而弗见,遂饥弗能起。芋尹申无宇之子申亥曰:“吾父再犯王命,②王弗诛,恩孰大焉!”乃求王,遇王饥于厘泽,奉之以归。夏五月癸丑,王死申亥家,③申亥以二女从死,并葬之。
注①集解韦昭曰:“今之中涓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断王旌,执人于章华之宫。”
注③正义左传云“夏五月癸亥,王缢于芋尹申亥”是也。
是时楚国虽已立比为王,畏灵王复来,又不闻灵王死,故观从谓初王比曰:“不杀□疾,虽得国犹受祸。”王曰:“余不忍。”从曰:“人将忍王。”王不听,乃去。□疾归。国人每夜惊,曰:“灵王入矣!”乙卯夜,□疾使船人从江上走呼曰:“灵王至矣!”国人愈惊。又使曼成然告初王比及令尹子-曰:“王至矣!
国人将杀君,司马将至矣!①君蚤自图,无取辱焉-怒如水火,不可救也。”
初王及子-遂自杀。丙辰,□疾即位为王,改名熊居,是为平王。
注①集解杜预曰:“司马谓□疾。”
平王以诈-两王而自立,恐国人及诸侯叛之,乃施惠百姓。复陈蔡之地而立其后如故,归郑之侵地。存恤国中,修政教。吴以楚乱故,获五率以归。①平王谓观从:“恣尔所欲。”欲为卜尹,王许之。②
注①集解服虔曰:“五率,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
注②集解贾逵曰:“卜尹,卜师,大夫官。”
初,共王有宠子五人,无适立,乃望祭-神,请神决之,使主社稷,而陰与巴姬①埋璧于室内,②召五公子斋而入。康王跨之,③灵王肘加之,子比-子-皆远之。平王幼,抱其上而拜,压纽。故康王以长立,至其子失之;围为灵王,及身而-;子比为王十余日,子-不得立,又俱诛。四子皆绝无后。唯独□疾后立,为平王,竟续楚祀,如其神符。
注①集解贾逵曰:“共王妾。”
注②正义左传云:“埋璧于太室之庭。”杜预曰:“太室,祖庙也。”
注③集解服虔曰:“两足各跨璧一边。”杜预曰:“过其上。”
初,子比自晋归,韩宣子问叔向曰:“子比其济乎?”对曰:“不就。”宣子曰:
“同恶相求,如市贾焉,①何为不就?”对曰:“无与同好,谁与同恶?②取国有五难:有宠无人,一也;③有人无主,二也;④有主无谋,三也;⑤有谋而无民,四也;⑥有民而无德,五也。⑦子比在晋十三年矣,晋-楚之从不闻通者,可谓无人矣;⑧族尽亲叛,可谓无主矣;⑨无衅而动,可谓无谋矣;⑩为羁终世,可谓无民矣;⑾亡无爱征,可谓无德矣。[一二]王虐而不忌,⒀子比涉五难以-君,谁能济之!有楚国者,其□疾乎?
君陈-蔡,方城外属焉。⒁苛慝不作,盗贼伏隐,私欲不违,⒂民无怨心。先神命之,国民信之-姓有乱,必季实立,楚之常也。子比之官,则右尹也;数其贵宠,则庶子也;以神所命,则又远之;民无怀焉,将何以立?”
宣子曰:“齐桓-晋文不亦是乎?”⒃对曰:“齐桓,-姬之子也,有宠于厘公。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有莒——以为外主,⒄有高-国以为内主。⒅从善如流,⒆施惠不倦。有国,不亦宜乎?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生十七年,有士五人,有先大夫子余-子犯以为腹心,[二0]有魏——贾佗以为股肱,有齐-宋-秦-楚以为外主,[二一]有栾-郄-狐-先以为内主。[二二]亡十九年,守志弥笃。惠-怀□民,[二三]民从而与之。[二四]故文公有国,不亦宜乎?子比无施于民,无援于外,去晋,晋不送;归楚,楚不迎。何以有国!”子比果不终焉,卒立者□疾,[二五]如叔向言也。
注①集解服虔曰:“谓国人共恶灵王者,如市贾之人求利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言无党于内,当与谁共同好恶。”
注③集解杜预曰:“宠须贤人而固。”
注④集解杜预曰:“虽有贤人,当须内主为应。”
注⑤集解杜预曰:“谋,策谋也。”
注⑥集解杜预曰:“民,-也。”
注⑦集解杜预曰:“四者既备,当以德成之。”
注⑧集解杜预曰:“晋-楚之士从子比游,皆非达人。”
注⑨集解杜预曰:“无亲族在楚。”
注⑩集解服虔曰:“言灵王尚在,而妄动取国,故谓无谋。”
注⑾集解杜预曰:“终身羁客在于晋,是无民。”
注⑿集解杜预曰:“楚人无爱念者。”
注⒀集解杜预曰:“灵王暴虐,无所畏忌,将自亡。”
注⒁正义方城山在许州叶县西十八里也。
注⒂集解服虔曰:“不以私欲违民心。”
注⒃集解服虔曰:“皆庶子而出奔。”
注⒄集解贾逵曰:“齐桓出奔莒,自莒先入,-人助之。”
注⒅集解服虔曰:“国子,高子,皆齐之正卿。”
注⒆集解服虔曰:“言其疾。”
注[二0]集解贾逵曰:“子余,赵衰。”
注[二一]集解贾逵曰:“齐以女妻之,宋赠之马,楚享以九献,秦送内之。”
注[二二]集解贾逵曰:“四姓,晋大夫。”正义杜预云:“谓栾枝-郄——狐突-先轸也。”
注[二三]集解服虔曰:“皆□民不恤。”
注[二四]正义以惠-怀□民,故民相从而归心于文公。
注[二五]正义左传云:“获神,一也;有民,二也;令德,三也;宠贵,四也;
居常,五也。有五利以去五难,谁能害之!”杜预云:“获神,当璧拜也;有民,民信也;令德,无苛慝也;宠贵,妃子也;居常,□疾季也。”
平王二年,使费无忌①如秦为太子建取妇。②妇好,来,未至,无忌先归,说平王曰:“秦女好,可自娶,为太子更求。”平王听之,卒自娶秦女,生熊珍。
更为太子娶。是时伍奢为太子太傅,无忌为少傅。无忌无宠于太子,常谗恶太子建。建时年十五矣,其母蔡女也,无宠于王,王稍益疏外建也。
注①集解服虔曰:“楚大夫。”索隐左传作“无极”,极忌声相近。
注②正义左传云:“楚子之在蔡也,□阳之女奔之,生太子建。”杜预云:“□,蔡邑也。”□,古觅反。
六年,使太子建居城父,守边。①无忌又日夜谗太子建于王曰:“自无忌入秦女,太子怨,亦不能无望于王,王少自备焉。且太子居城父,擅兵,外交诸侯,且欲入矣。”平王召其傅伍奢责之。伍奢知无忌谗,乃曰:“王柰何以小臣疏骨肉?”
无忌曰:;“今不制,后悔也。”于是王遂囚伍奢。*(而召其二子而告以免父死)*乃令司马奋扬召太子建,欲诛之。太子闻之,亡奔宋。
注①集解服虔曰:“城父,楚北境邑。”杜预曰:“襄城城父县。”正义父音甫。括地志云:“城父故城在许州叶县东北四十五里,即杜预云襄城城父县也。
又许州襄城县东四十里亦有父城故城一所,服虔云‘城父,楚北境’,乃是父城之名,非建所守。杜预云*(言)*成父,又误也。传及郦元水经注云‘楚大城城父,使太子建居之’,即十三州志云太子建所居城父,谓今亳州城父县也。”按:
今亳州见有城父县,是建所守者也。地理志云颍川有父城县,沛郡有城父县,此二名别耳。
无忌曰:“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必至。”于是王使使谓奢:“能致二子则生,不能将死。”奢曰:“尚至,胥不至。”王曰:“何也?”
奢曰:“尚之为人,廉,死节,慈孝而仁,闻召而免父,必至,不顾其死。胥之为人,智而好谋,勇而矜功,知来必死,必不来。然为楚国忧者必此子。”于是王使人召之,曰:“来,吾免尔父。”伍尚谓伍胥曰:“闻父免而莫奔,不孝也;父戮莫报,无谋也;度能任事,知也。子其行矣,我其归死。”伍尚遂归。
伍胥弯弓属矢,出见使者,曰:“父有罪,何以召其子为?”将射,使者还走,遂出奔吴。伍奢闻之,曰:“胥亡,楚国危哉。”楚人遂杀伍奢及尚。
十年,楚太子建母在居巢,①开吴。吴使公子光伐楚,遂败陈-蔡,取太子建母而去。楚恐,城郢。②初,吴之边邑卑梁③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钟离。楚王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吴王闻之大怒,亦发兵,使公子光因建母家攻楚,遂灭钟离-居巢。
楚乃恐而城郢。④
注①正义庐州巢县是也。
注②正义在江陵县东北六里,已解于前。按:传城郢在昭公二十三年,下重言城郢。杜预云“楚用子囊遗言以筑郢城矣,今畏吴,复修以自固也”注③正义卑梁邑近钟离也。
注④索隐去年已城郢,今又重言。据左氏昭二十三年城郢,二十四年无重城郢之文,是误也。
十三年,平王卒。将军子常曰:“太子珍少,且其母乃前太子建所当娶也。”欲立令尹子西。子西,平王之庶弟也,有义。子西曰:“国有常法,更立则乱,言之则致诛。”乃立太子珍,是为昭王。
昭王元年,楚-不说费无忌,以其谗亡太子建,杀伍奢子父与郄宛。宛之宗姓伯氏子□及子胥皆奔吴,吴兵数侵楚,楚人怨无忌甚。楚令尹子常①诛无忌以说-,-乃喜。
注①正义名瓦。左传云囊瓦伐吴。
四年,吴三公子①奔楚,楚封之以-吴。五年,吴伐取楚之六-潜。②七年,楚使子常伐吴,吴大败楚于豫章。③
注①索隐昭三十年,二父公奔楚,公子掩余奔徐,公子烛庸奔钟离。此言三公子,非也。
蓝蒌,言衣敝坏,其蒌蓝蓝然也”。
注⑤集解服虔曰:“草行曰跋,水行曰涉。”
注⑥集解服虔曰:“桃弧棘矢所以御其灾,言楚地山林无所出也。”
注⑦集解服虔曰:“齐吕-,成王之舅。”
注⑧集解服虔曰:“陆终氏六子,长曰昆吾,少曰季连。季连,楚之祖,故谓昆吾为伯父也。昆吾曾居许地,故曰旧许是宅。”
注⑨集解韦昭曰:“二国,楚别都也。颍川定陵有东不羹,襄城有西不羹。”
正义括地志云:“不羹故城在许州襄城县东三十里。地理志云此乃西不羹者也。”
注⑩正义左传昭十二年,析父谓子革曰:“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杜预曰:“讥其顺王心如响应声也。”按:此对王言是子革之辞,太史公云析父,误也。析父时为王仆,见子革对,故叹也。
十二年春,楚灵王乐干溪,不能去也。国人苦役。初,灵王会兵于申,-越大夫常寿过,①杀蔡大夫观起。②起子从亡在吴,③乃劝吴王伐楚,为闲越大夫常寿过而作乱,为吴闲。使矫公子□疾命召公子比于晋,至蔡,与吴-越兵欲袭蔡。令公子比见□疾,与盟于邓。④遂入杀灵王太子禄,立子比为王,公子子-为令尹,□疾为司马。
先除王宫,观从从师于干溪,令楚-曰:“国有王矣。先归,复爵邑田室。后者迁之。”楚-皆溃,去灵王而归。
注①索隐-,辱也。
注②索隐观音官。观,姓;起,名。
注③索隐从音才松反。
注④集解杜预曰:“颍川邵陵县西有邓城。”正义括地志云:“故邓城在豫州郾城县东三十五里。”按:在古召陵县西十里也。
灵王闻太子禄之死也,自投车下,而曰:“人之爱子亦如是乎?”侍者曰:“甚是。”王曰:“余杀人之子多矣,能无及此乎?”右尹曰:①“请待于郊以听国人。”②王曰:“-怒不可犯。”曰:“且入大县而乞师于诸侯。”王曰:“皆叛矣。”又曰:“且奔诸侯以听大国之虑。”王曰:“大福不再,祗取辱耳。”
于是王乘舟将欲入鄢。③右尹度王不用其计,惧俱死,亦去王亡。
注①集解左传曰右尹子革。
注②集解服虔曰:“听国人欲为谁。”
注③集解服虔曰:“鄢,楚别都也。”杜预曰:“襄阳宜城县。”正义音偃。
括地志云:“故鄢城在襄州安养县北三里,在襄州北五里,南去荆州二百五十里。”按:王自夏口从汉水上入鄢也。
左传云“王沿夏将欲入鄢”是也。括地志云:“鄢水源出襄州义清县西界托仗山。
水经云蛮水即鄢水是也。”
灵王于是独傍-山中,野人莫敢入王。王行遇其故-人,①谓曰:“为我求食,我已不食三日矣。”-人曰:“新王下法,有敢-王从王者,罪及三族,且又无所得食。”王因枕其股而卧-人又以土自代,逃去。王觉而弗见,遂饥弗能起。芋尹申无宇之子申亥曰:“吾父再犯王命,②王弗诛,恩孰大焉!”乃求王,遇王饥于厘泽,奉之以归。夏五月癸丑,王死申亥家,③申亥以二女从死,并葬之。
注①集解韦昭曰:“今之中涓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断王旌,执人于章华之宫。”
注③正义左传云“夏五月癸亥,王缢于芋尹申亥”是也。
是时楚国虽已立比为王,畏灵王复来,又不闻灵王死,故观从谓初王比曰:“不杀□疾,虽得国犹受祸。”王曰:“余不忍。”从曰:“人将忍王。”王不听,乃去。□疾归。国人每夜惊,曰:“灵王入矣!”乙卯夜,□疾使船人从江上走呼曰:“灵王至矣!”国人愈惊。又使曼成然告初王比及令尹子-曰:“王至矣!
国人将杀君,司马将至矣!①君蚤自图,无取辱焉-怒如水火,不可救也。”
初王及子-遂自杀。丙辰,□疾即位为王,改名熊居,是为平王。
注①集解杜预曰:“司马谓□疾。”
平王以诈-两王而自立,恐国人及诸侯叛之,乃施惠百姓。复陈蔡之地而立其后如故,归郑之侵地。存恤国中,修政教。吴以楚乱故,获五率以归。①平王谓观从:“恣尔所欲。”欲为卜尹,王许之。②
注①集解服虔曰:“五率,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
注②集解贾逵曰:“卜尹,卜师,大夫官。”
初,共王有宠子五人,无适立,乃望祭-神,请神决之,使主社稷,而陰与巴姬①埋璧于室内,②召五公子斋而入。康王跨之,③灵王肘加之,子比-子-皆远之。平王幼,抱其上而拜,压纽。故康王以长立,至其子失之;围为灵王,及身而-;子比为王十余日,子-不得立,又俱诛。四子皆绝无后。唯独□疾后立,为平王,竟续楚祀,如其神符。
注①集解贾逵曰:“共王妾。”
注②正义左传云:“埋璧于太室之庭。”杜预曰:“太室,祖庙也。”
注③集解服虔曰:“两足各跨璧一边。”杜预曰:“过其上。”
初,子比自晋归,韩宣子问叔向曰:“子比其济乎?”对曰:“不就。”宣子曰:
“同恶相求,如市贾焉,①何为不就?”对曰:“无与同好,谁与同恶?②取国有五难:有宠无人,一也;③有人无主,二也;④有主无谋,三也;⑤有谋而无民,四也;⑥有民而无德,五也。⑦子比在晋十三年矣,晋-楚之从不闻通者,可谓无人矣;⑧族尽亲叛,可谓无主矣;⑨无衅而动,可谓无谋矣;⑩为羁终世,可谓无民矣;⑾亡无爱征,可谓无德矣。[一二]王虐而不忌,⒀子比涉五难以-君,谁能济之!有楚国者,其□疾乎?
君陈-蔡,方城外属焉。⒁苛慝不作,盗贼伏隐,私欲不违,⒂民无怨心。先神命之,国民信之-姓有乱,必季实立,楚之常也。子比之官,则右尹也;数其贵宠,则庶子也;以神所命,则又远之;民无怀焉,将何以立?”
宣子曰:“齐桓-晋文不亦是乎?”⒃对曰:“齐桓,-姬之子也,有宠于厘公。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有莒——以为外主,⒄有高-国以为内主。⒅从善如流,⒆施惠不倦。有国,不亦宜乎?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生十七年,有士五人,有先大夫子余-子犯以为腹心,[二0]有魏——贾佗以为股肱,有齐-宋-秦-楚以为外主,[二一]有栾-郄-狐-先以为内主。[二二]亡十九年,守志弥笃。惠-怀□民,[二三]民从而与之。[二四]故文公有国,不亦宜乎?子比无施于民,无援于外,去晋,晋不送;归楚,楚不迎。何以有国!”子比果不终焉,卒立者□疾,[二五]如叔向言也。
注①集解服虔曰:“谓国人共恶灵王者,如市贾之人求利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言无党于内,当与谁共同好恶。”
注③集解杜预曰:“宠须贤人而固。”
注④集解杜预曰:“虽有贤人,当须内主为应。”
注⑤集解杜预曰:“谋,策谋也。”
注⑥集解杜预曰:“民,-也。”
注⑦集解杜预曰:“四者既备,当以德成之。”
注⑧集解杜预曰:“晋-楚之士从子比游,皆非达人。”
注⑨集解杜预曰:“无亲族在楚。”
注⑩集解服虔曰:“言灵王尚在,而妄动取国,故谓无谋。”
注⑾集解杜预曰:“终身羁客在于晋,是无民。”
注⑿集解杜预曰:“楚人无爱念者。”
注⒀集解杜预曰:“灵王暴虐,无所畏忌,将自亡。”
注⒁正义方城山在许州叶县西十八里也。
注⒂集解服虔曰:“不以私欲违民心。”
注⒃集解服虔曰:“皆庶子而出奔。”
注⒄集解贾逵曰:“齐桓出奔莒,自莒先入,-人助之。”
注⒅集解服虔曰:“国子,高子,皆齐之正卿。”
注⒆集解服虔曰:“言其疾。”
注[二0]集解贾逵曰:“子余,赵衰。”
注[二一]集解贾逵曰:“齐以女妻之,宋赠之马,楚享以九献,秦送内之。”
注[二二]集解贾逵曰:“四姓,晋大夫。”正义杜预云:“谓栾枝-郄——狐突-先轸也。”
注[二三]集解服虔曰:“皆□民不恤。”
注[二四]正义以惠-怀□民,故民相从而归心于文公。
注[二五]正义左传云:“获神,一也;有民,二也;令德,三也;宠贵,四也;
居常,五也。有五利以去五难,谁能害之!”杜预云:“获神,当璧拜也;有民,民信也;令德,无苛慝也;宠贵,妃子也;居常,□疾季也。”
平王二年,使费无忌①如秦为太子建取妇。②妇好,来,未至,无忌先归,说平王曰:“秦女好,可自娶,为太子更求。”平王听之,卒自娶秦女,生熊珍。
更为太子娶。是时伍奢为太子太傅,无忌为少傅。无忌无宠于太子,常谗恶太子建。建时年十五矣,其母蔡女也,无宠于王,王稍益疏外建也。
注①集解服虔曰:“楚大夫。”索隐左传作“无极”,极忌声相近。
注②正义左传云:“楚子之在蔡也,□阳之女奔之,生太子建。”杜预云:“□,蔡邑也。”□,古觅反。
六年,使太子建居城父,守边。①无忌又日夜谗太子建于王曰:“自无忌入秦女,太子怨,亦不能无望于王,王少自备焉。且太子居城父,擅兵,外交诸侯,且欲入矣。”平王召其傅伍奢责之。伍奢知无忌谗,乃曰:“王柰何以小臣疏骨肉?”
无忌曰:;“今不制,后悔也。”于是王遂囚伍奢。*(而召其二子而告以免父死)*乃令司马奋扬召太子建,欲诛之。太子闻之,亡奔宋。
注①集解服虔曰:“城父,楚北境邑。”杜预曰:“襄城城父县。”正义父音甫。括地志云:“城父故城在许州叶县东北四十五里,即杜预云襄城城父县也。
又许州襄城县东四十里亦有父城故城一所,服虔云‘城父,楚北境’,乃是父城之名,非建所守。杜预云*(言)*成父,又误也。传及郦元水经注云‘楚大城城父,使太子建居之’,即十三州志云太子建所居城父,谓今亳州城父县也。”按:
今亳州见有城父县,是建所守者也。地理志云颍川有父城县,沛郡有城父县,此二名别耳。
无忌曰:“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必至。”于是王使使谓奢:“能致二子则生,不能将死。”奢曰:“尚至,胥不至。”王曰:“何也?”
奢曰:“尚之为人,廉,死节,慈孝而仁,闻召而免父,必至,不顾其死。胥之为人,智而好谋,勇而矜功,知来必死,必不来。然为楚国忧者必此子。”于是王使人召之,曰:“来,吾免尔父。”伍尚谓伍胥曰:“闻父免而莫奔,不孝也;父戮莫报,无谋也;度能任事,知也。子其行矣,我其归死。”伍尚遂归。
伍胥弯弓属矢,出见使者,曰:“父有罪,何以召其子为?”将射,使者还走,遂出奔吴。伍奢闻之,曰:“胥亡,楚国危哉。”楚人遂杀伍奢及尚。
十年,楚太子建母在居巢,①开吴。吴使公子光伐楚,遂败陈-蔡,取太子建母而去。楚恐,城郢。②初,吴之边邑卑梁③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钟离。楚王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吴王闻之大怒,亦发兵,使公子光因建母家攻楚,遂灭钟离-居巢。
楚乃恐而城郢。④
注①正义庐州巢县是也。
注②正义在江陵县东北六里,已解于前。按:传城郢在昭公二十三年,下重言城郢。杜预云“楚用子囊遗言以筑郢城矣,今畏吴,复修以自固也”注③正义卑梁邑近钟离也。
注④索隐去年已城郢,今又重言。据左氏昭二十三年城郢,二十四年无重城郢之文,是误也。
十三年,平王卒。将军子常曰:“太子珍少,且其母乃前太子建所当娶也。”欲立令尹子西。子西,平王之庶弟也,有义。子西曰:“国有常法,更立则乱,言之则致诛。”乃立太子珍,是为昭王。
昭王元年,楚-不说费无忌,以其谗亡太子建,杀伍奢子父与郄宛。宛之宗姓伯氏子□及子胥皆奔吴,吴兵数侵楚,楚人怨无忌甚。楚令尹子常①诛无忌以说-,-乃喜。
注①正义名瓦。左传云囊瓦伐吴。
四年,吴三公子①奔楚,楚封之以-吴。五年,吴伐取楚之六-潜。②七年,楚使子常伐吴,吴大败楚于豫章。③
注①索隐昭三十年,二父公奔楚,公子掩余奔徐,公子烛庸奔钟离。此言三公子,非也。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