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大外交

大外交 第81节

线。因此法国是在保证波兰与捷克独立的同一年,确定了战略上的守
势。另一个令人想不通的地方是,法国为什么决定停止兴建与比利时
交界处的马其诺防线,这完全违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因为,
法、德如果真有走上战场的一天,那德国为什么不会取道比利时呢?


如果法国担心,比利时若听说这条主要防线把它排除在外,可能承受
不了,那大可让比利时选择是否愿意沿德、比边界延长这条防线,倘
若被拒,马其诺防线仍可沿法、比边界一直延长到海边。但法国没有
这么做。
情报单位往往要替政治领袖的决定找出理论依据。通俗文学及影
片的情节,常把决策者描绘成受制于情报专家的可怜虫。事实正好相
反。在现实世界中,分析情报经常要跟着政策方向走。或许这可以解
释为什么法国军方的估计一直过分夸大德国的实力。德国重新占领莱
茵区时,法军总司令甘末林( Maurice Gamelin)将军对政府领袖说,
德国训练有素的兵员人数已与法国旗鼓相当,装备上德国还优于法
国。在德国重整军备的第二年就做出这种估计实在荒谬。然而有许多
政策建议便是出自这个有问题的前提。甘末林的结论是,法国除总动
员外,切忌采取任何军事反制行动,而总动员一定要有英国的支持,
否则法国政府领袖不会冒此风险——即便进入莱茵区的德军不过2万
人左右,而法国就算不动员,常备军少说也有50万。
于是一切又回到困扰民主国家达20年的老问题。英国只承认唯
一对欧洲均势的威胁,即法国国界遭到侵犯。它决意决不会为东欧而
战,也认为英国在被西方视做某种担保品的莱茵区没有重大利益。英
国同样不会为信守洛迦诺的保证而战。艾登在莱茵区被占领前一个


月,就对这一点表达得很清楚。1936年2月,法国政府终于打起精神
向英国询问,若希特勒真采取邦塞曾提出警告的行动,英国的立场为
何。对于可能违反凡尔赛及洛迦诺两个国际协定的行为,艾登的反应
仿佛做生意讨价还价:由于划定该区主要是为了法、比的安全,因此
首先应由这两国政府决定,究竟它有多么重要,两国愿付出多少代价
来维持它。英法宁可在尚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时,及早与德国就有条件
地放弃在该区的权利展开谈判。
艾登的立场等于主张,谈判最理想的结果是盟国以放弃公认的既
有权利(而对这些权利英国拒绝履行它曾许下的承诺),来交换什么
呢?换取时间?还是其他的保证?英国让法国来回答以什么作为交换
条件的问题,却以行动传达了为实践在莱茵区的承诺义务而战,不在
英国的战略考虑之内的取向。
希特勒派兵进入莱茵区后,英国的态度益发明显。就在这个行动
的次日,英国的战争部次长( Secretary of State for War)告诉德国大
使:虽然英国人民愿意在德国若入侵法国领土时为法国而战,但不会
因最近的占领莱茵区就诉诸武力。(英国人民)大多数人的看法应当
是,对于德国重新占领自己的领土,不必“大惊小怪”。
不久英国连战争以外的反制措施是否有必要都感到怀疑。外交部
曾对美国代办表示:“英国将尽一切努力防阻对德国实施军事或经济
制裁。”
法国外长佛兰丁( Pierre Flandin)为法国的立场辩护,却得不到
认同。他颇有先见之明地告诉英方,一旦德国完成莱茵区的武装,捷
克便不保,而且全面战争将势不可免。虽然事后证明他所言不虚,但
究竟他是为争取英国支持法国采取军事行动,还是为法国不打算有所
行动找借口,我们无从得知。丘吉尔显然是持后一种看法,他曾不以
为然地说:“这些话的确是振振有词;可是实际行动会发出更大的声
音。”
对佛兰丁的恳求英国当做耳边风。英国领袖多半仍认为和平有赖
裁军,新的国际秩序须建立在与德国和解上。英国人觉得纠正凡尔赛
和约的错误,比澄清洛迦诺的保证更重要。3月17日,希特勒进驻莱


茵区后十天,英国的内阁记录记载着:“我们本身的态度始终是,但
愿能利用希特勒阁下的提议取得一劳永逸的解决。”
内阁以低调方式表达的立场,反对党则毫无保留地说出来。在同
一月份,下议院辩论国防问题时,工党议员格林伍德( Arthur Green
wood)说:
“希特勒阁下的声明中固有不当的主张,但也表现出和


平的意愿,这一点值得我方重视。或许这是迄今最重要的表
态。指这些声明没有诚意是不对的。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和
平不是国防。”
言下之意,反对党明白赞成修改凡尔赛和约,取消洛迦诺承诺。
他们希望英国慢慢等待希特勒的意图明朗化。这个政策本身无可厚
非,但赞成它的人应当了解,如果政策失败,每拖一年要弥补这个错
误所需付出的代价会呈几何级数增加。
在此没有必要一步步追究英法曾有过哪些做法,想要将战略上的
劣势当做是政治上的金矿,或是把动乱转变为执行姑息政策的良机。
要紧的是结果。在这段期间之后,德国在莱茵区驻有重兵,东欧对法
军而言已鞭长莫及,意大利则与希特勒治理下的德国越走越近,后来
成为它的第一个盟友。至于法国,它曾在英国模棱两可的保证之下同
意接受洛迦诺的协议,而这个协议在英国眼中是低于正式盟约的。如
今法国又放弃洛迦诺,所换来的却是英国更暖昧不明的承诺,即一旦
法国边界受到侵犯,英国将派出两个师加以支援。
英国又一次巧妙地避开对法国的安全给予百分之百的保证。但它
究竟达到了什么目的?法方当然看穿英国是在逃避,但仍把这个承诺
当做是朝向达成正式联盟的一步而加以接受。英国的解释则是,有这
个保证可使法国不去保卫东欧。因为假若法军为保护捷克或波兰而侵
入德国,英国的承诺便失效。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两师英国部队根
本吓阻不了德国攻击法国。英国这个均势政策的发源地,如今已完全
背离其实际原则。
首节 上一节 81/119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哭泣的骆驼

下一篇: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