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大外交

大外交 第60节

提供的援助将缓不济急。”
一旦看出美国不愿在盟约中纳入任何具体的安全条款,法国又恢
复施压,要求分裂德国。法国提议建立独立的莱茵共和国,作为非军
事缓冲区,并主张免除其赔偿责任以鼓励其建国。英美不肯答应此协
议后,法国又建议至少应让莱茵区脱离德国,等国际联盟的建制有机
会得以建立,其执行机制经过考验后再说。
为安抚法国,威尔逊及英国领袖改提签订条约保证和约一定付诸
实施,以替代分裂德国之议。英美可同意若德国违反和约将不惜一
战。这十分类似于维也纳会议上,各盟国为保证集体对抗法国所达成
的协议。但两者之间有一重大差异:拿破仑战争后各国均相信法国真
会构成威胁,因此要设法维护安全;但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并不真
心认为德国是个威胁;两国虽愿提出保证,但既不相信有此必要,也
没有认真加以执行的决心。
法国的首席谈判代表为此甚觉欣慰,并指出英国这项保证是“史
无前例”。他说,英国偶尔会签订暂时性协定,但过去从未承担永久
性义务:“它有时会援手,但从未事先承诺!”达赫狄欧认为美国提议
做此承诺,同样也具有放弃传统孤立主义立场的重大意义。
法国领袖们太过热衷于获得正式保证,以致忽略了一项重要事
实,即这两个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史无前例”的决定,基本上是战术
的运用,目的在诱使法国放弃让德国分裂的要求。在外交政策上,
“史无前例”这个词永远都有可疑之处,因为它实际突破的程度太受
到历史、国内体制及地理等因素的限制。
当时达赫狄欧若能与闻美国代表团的反应,应该就能了解这保证
其实有多么不可靠。威尔逊的顾问群一致反对他做如此的保证。倡议
新外交岂不正是明显地为了要消除这种由国家提出的保证?美国辛苦
作战难道是为了追求这样的传统联盟?豪斯在日记中写道:




“我想我应该提醒总统注意签订这种条约的害处。一则,
这条约会被当做是对国际联盟的直接打击。照说联盟应能做
到条约中所规定的事项,更何况各国若有必要签署这类条
约,那还要国际联盟做什么?”
这问得很有道理。因为国际联盟若像倡议者所宣扬的那么好,就
无需额外的保证;若这种保证有其必要,则国际联盟便名不符实,而
一切战后谋和的概念均值得怀疑。美国参院内的孤立主义议员又有他
们本身的疑虑。他们倒不担心英美对法国的保证会与国际联盟起冲
突,反而更在意心术不正的欧洲人企图引诱美国陷入其泥淖一般的由
来已久的纠葛之中。这个保证没多久便夭折了,参院拒绝批准凡尔赛
和约,使它不了了之;英国也趁机以此为借口推卸了责任。法国放弃
原有的主张后已无法反悔,但所得到的保证却不堪一击。
在所有这些反反复复的力量激励之下,最后终于得出一个凡尔赛
条约,它是因在凡尔赛宫的明镜厅( the Hall of Mirrors)签署而得名。
选此地点似会招来不必要的侮辱。50年前俾斯麦在此宣布德国统一,
如今战胜国却自取其辱。它们的作为也无助于平息国际环境。从言和
的角度来看处罚太重,从防止德国复苏的角度来看又太宽大,凡尔赛
和约注定使百废待举的民主国家长期不得安宁,必须不断地面对卷土
重来桀骜不驯的德国。
尽管有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这个条约却涵盖了领土、经济及军
事上的惩罚。德国必须让出13%的领土。经济地位重要的上西里西亚
( Upper Silesia)交给新建国的波兰,波兰还得到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
口及波森(Posen) 带的地区,形成“波兰走廊(Polish Corridor)”,
使东普鲁士与德国其他地方硬生生被分开。欧本和马尔梅迪( Eupen
et Malmedy)这一小片土地割让给比利时,阿尔萨斯与洛林则还给法
国。
德国丧失所有的殖民地,而这些殖民地的法定地位在威尔逊与
英、法、日三国中间引起争执,这三国有意就地分赃并并吞各自所分
得的殖民地。威尔逊则坚持私相授受是违反民族自决原则。最后协约


国终于想出所谓的“委托原则( Mandate Principle)”,此计十分高明,
却也言不由衷。在此原则下,德国的殖民地及过去奥斯曼帝国在中东
的领土,以受国际联盟监督的“委托”方式分配给各战胜国,以促成
其独立。但委托究竟代表何意义从未有确切的规定,而委托的结果也
没有使这些地方的独立快过其他地区的殖民地。
和约中设下的军事限制将德国陆军减至十万名自愿军,海军则缩
小为6艘巡洋舰及数艘更小的战舰。德国不得有潜艇、飞机、坦克或
重炮等攻击性武器,其参谋人员也被解散。为监督德国裁军,特别成
立了盟国军事管制委员会( Allied Military Control mission),但所
获得的授权却极为模糊,很难发挥功效。
劳合·乔治在竞选时虽保证“榨干”德国,协约国却发现若德国
民生凋敝,可能引起全球经济危机,使它们本身也受害。但战胜国的
民众对理论经济学家的警告充耳不闻。英法两国人民要求德国赔偿民
间一切的损失。威尔逊虽看得很清楚,但终于同意在和约中列入一
条,强迫德国支付战争受害者养老金并给予其家人补偿。这种规定闻
所未闻,以往欧洲的和平条约中从未出现过这种条款。赔款的金额也
没有确定,留待日后再商讨,造成后患无穷。
其他经济上的处罚包括立即交出50亿美元现金或实物。法国可
获得大量的煤,以弥补德军占领法国东部期间对其矿区的破坏。为补
偿被德国潜艇击沉的船只,英国接收了德国大部分的商船。德国总计
约7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与众多德国的专利被没收。由于凡尔赛和约,
拜耳药厂( Bayer)的阿斯匹林成了美国货,不是德国货。德国各主
要河川国际化,在课征关税上也受到限制。
这些条款无助于建立新国际秩序,反而在消耗它。战胜国代表齐
集巴黎时,他们号称将开创历史新纪元。他们亟欲避免重蹈心目中所
认为的维也纳会议的覆辙,英国代表团还特地委请知名史学家韦伯斯


特爵士(Sir Charles Webster)就此主题撰写一篇论文。然而最后所得
首节 上一节 60/119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哭泣的骆驼

下一篇: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