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大外交

大外交 第55节

欧洲的领袖们毫无与此相当的想法。不论欧洲的内政体制或国际
秩序,都从不曾根据假设人性本善的政治理论而来,反而都是以利用
人性自私自利谋求大我的利益为出发点。欧洲外交的前提不是各国爱
好和平而是各国有好战的本质,因此必须加以抑制或制衡。国与国结
盟是为追求明确的特定目标,不是为了维护抽象的和平。
威尔逊的民族自决与集体安全原则令欧洲外交官不知所措。欧洲
处理一切争端都假设为促进均势可以调整国界,均势考虑高于相关国


家人民的意愿。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皮特便是根据这个假设构思以
“大集团”围堵法国。
再举例来说,整个19世纪中英、奥始终不愿见到奥斯曼帝国分
裂,因为这两国认为分裂后所形成的诸小国会破坏国际秩序。依它们
的思考方式,这些小国因缺乏经验,会使地方性的种族对立越演越
烈,而小国国势较弱也会引来大国的觊觎。在英、奥看来,小国必须
为了整体和平的大局着想而放弃自身的野心。基于均势的理由,法国
始终不得兼并比利时的法语区华隆( Walloon),德国也受阻不能与奥
地利合并(虽然俾斯麦另有不欲与奥统一的理由)。
威尔逊彻底反对这种做法,美国一贯的态度均是如此。美国认为
引起战争的不是民族自决而是不让各民族自决;造成不稳定的不是均
势出现不平衡而是因为要追求均势。威尔逊建议在集体安全的基础上
建立和平。他和他的信徒认为,世界安全所需要的不是维护国家利
益,而是把和平当做一个法律概念来加以维护。为判定和平是否确已
遭到破坏需要一个国际机构,这便是威尔逊所称的国际联盟( League
of Nations)。
很奇怪,设立这样一个组织的构想最早是由一直坚持均势外交的
英国提出的。其动机并非为建立新的世界秩序,而是英国为美国参战
寻找一个令人满意的原因。1915年9月,英国一反常态,外交大臣格
雷致信威尔逊总统的密友豪斯上校。格雷相信,信中的提议是身为理


想主义者的美国总统无法拒绝的。
格雷在信里问到,总统会对一个旨在削减军备、和平解决争端的
国际联盟有多大兴趣?
总统会提出建立一个国际联盟吗?如果任何国家违反协
定,或在有争端时定要诉诸武力解决的情况下,联盟将把各
国联结在一起,共同抗之。
两百年来,英国一直不停地变换盟国,要她突然间对无限度在全
球范围内承担起义务感兴趣是不可能的。然而,面对德国的威胁,英
国渴望占上风的决心是如此之大,其外交大臣不惜建议奉行最无限度
地承担起义务的集体安全主义。国际联盟的每个成员国都有义务抵抗
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入侵,并对拒绝和平解决争端的国家给予惩
治。
格雷非常了解威尔逊其人。从青年时代,威尔逊就相信美国的联
邦机构作为最终“议会”的典范;就任总统初期,威尔逊已经在为西
半球寻求建立泛美条约而努力。因此格雷丝毫也不奇怪很快就收到了
肯定的答复,当然对此他非常满意。
这次交流也许是英美两国“特殊关系”的最早体现。这种关系令
早已在二战后失去强国地位的英国对华盛顿保持特殊的影响力。共同
的语言、文化传统结合圆滑的手段得以使英国人将其思想注入美国决
策中,而又丝毫看不出英国的影响。因此,当威尔逊于1916年5月
首次宣扬其世界联盟的计划时,他毋庸置疑地确信这完全是他自己的
观点。从某种程序而言也确实如此,因为格雷在提出这项建议时就清
楚地意识到这点。
不论其出处,国际联盟是非常典范的美国观念。威尔逊所构想的
是一个“广泛的国家联盟,旨在为世界各国不受限制地共同利用海上
通道而维护海路安全,防止因违反协约而引发的战争。它将是各国领
土完整、政治独立的真正保证。”
但最初威尔逊竭力克制提出美国参与该联盟。直到1917年1月,
他的态度有了飞跃,鼓吹美国应成为联盟成员,并令人惊异地举出门
罗主义为模式:


“我建议,在某种程度上,各国应一致奉行门罗主义:
任何国家都不应将自己的政策强加给别的国家和人民……所
有国家应避免会导致权力竞争的结盟…”

墨西哥可能会大吃一惊,因为美国在19世纪掠夺了墨西哥三分
之一的领土,就在前一年还向墨西哥派兵,而现在美国总统却提出门
罗主义是兄弟国家领土完整的保证和国际合作的典范。
威尔逊并未因理想主义而一厢情愿地以为,欧洲人会理所当然地
接受他的观点。他显然不排斥以施压来推广他的主张。美国于1917
年4月参战后不久,他写信给豪斯上校:“战争结束后即可强使他们
接受我们的想法,因为届时他们在财务等各方面将有求于我。”在当
时有几个盟国对威尔逊的倡议感到犹豫不决。固然如此反欧洲传统的
观点令他们很难接受,但他们太需要美国的援助,不愿说出真正的想
法。
1917年10月底,威尔逊派豪斯至欧洲要求盟国拟定可反映他所
宣布的和平原则的作战目标,即排除兼并或赔偿,并由一国际权威维
护世界和平。威尔逊曾忍耐了好几个月不曾声张自己的理念,照他对
豪斯的说法,他是担心若美国对法、意收复领土的期望表示怀疑,这
两国或许会反对他的主张。
但他终于在1918年1月4日自己站出来发言。在参众两院联席会
议上,他以一流的口才、崇高的立论说明美国的参战目标,提出共分
为两个部分的十四点原则。其中有八点原则是他认为“务必”达成的
强制目标,包括公开外交、海洋自由、全面裁军、消除贸易障碍、公
正处理殖民地争议、恢复比利时、撤出俄罗斯领土,另外就是他一心
想促成的建立国际联盟。
其余六点更为明确的原则,威尔逊提出时是表示“应该”而非
“务必”达成,或许这是因为他觉得这六点不是绝对必要。出人意料
首节 上一节 55/119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哭泣的骆驼

下一篇: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