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交 第20节
他又不肯明讲的想在西欧获得的利益。而他所对抗的俾斯麦却是对现
实的力量深信不疑,并会为其本身的目的而利用拿破仑所最擅长的种
种虚张声势之举。
有法国领袖了解拿破仑所冒的风险,以及他有意获取的所谓赔偿
与法国的基本利益无关。1866年5月3日,坚决反对拿破仑且日后曾
任法国总统的梯也尔( Aldolphe Thiers),在一次精彩的讲演中正确地
预言,普鲁士可望成为德国最强大的势力:
“查理五世建都于维也纳之王国如今将重现于柏林,而
且距我国边境更近,压力将随之而来。诸位有权以法国利益
为名反对此一政策,因法国的地位如此重要,势必受到此次
革命严重的威胁。法国奋斗了200年欲摧毁此劲敌,现在是
否打算就此坐视其重振国威而无动于衷?”
梯也尔指出,法国应采取明确的反普鲁士政策,取代拿破仑暖昧
的意向,并抬出维护德国诸邦的独立为借口,即黎塞留的老手法。他
主张法国有权抗拒德国的统一:
“先以德国诸邦为名继之以其本身独立为名,最后以欧
洲之平衡为名,此符合全体利益,全体国际社会之利益。现
今有人对‘欧洲平衡’一词大事嘲弄,但何谓欧洲平衡?即
欧洲之独立。”
此时要阻止会使欧洲平衡永久改观的普奥战争,几乎已嫌太晚。
理论上说梯也尔的主张不错,但采取这个政策的前提应在百年前即已
确立。即使现在,若法国发出强烈警告,决不容许奥地利被击败,或
传统诸侯国如汉诺威王国被消灭,或许可让俾斯麦有所收敛。可惜拿
破仑认定奥地利会赢,而且似乎更在乎打倒维也纳体系和完成波拿巴
的家族传统,而轻忽对法国传统利益的种种权衡,便不肯选择此路。
他在三天后回应梯也尔:“朕憎恶1815年诸条约,现今众人欲以其为
吾国政策唯一之依据。”
就在梯也尔演讲后一个多月后,普奥正式开战。完全出乎拿破仑
三世的预期,普鲁士很快便获得决定性胜利。依黎塞留的外交规则,
他应该协助战败的一方,避免普鲁士大获全胜。但他虽派出一队“观
察”部队到莱茵河,却不敢有所行动。俾斯麦以请他调停向他示好,
然而这空洞的姿态已无法掩饰法国对德国事务越来越无过问权的事
实。1866年8月签订布拉格条约后,奥地利被迫退出德国。汉诺威和
黑森一卡塞尔( Hesse Cassel)两邦因战时与奥地利同盟,与石勒苏
益格、荷尔斯泰因以及法兰克福自由邦,一同被普鲁士并吞。俾斯麦
废掉它们的君王,借此昭告天下,曾为神圣罗马帝国一员的普鲁士,
已放弃以正统论作为国际秩序的指导原则。
德国北部仍保有独立的诸邦全纳入俾斯麦新成立的北德邦联
(North German Confederation),各邦所有政务举凡制订贸易法令以至
外交政策,全由普鲁士主导。南德的巴伐利亚( Bavaria)、巴登(Ba
den)及符腾堡也与普鲁士签订条约,允诺在与外国有战事时将其军
队交由普鲁士指挥,以此为条件保有其独立。德国的统一如今只差一
步之遥。
拿破仑三世的自作聪明将国家带人死胡同,法国已无路可走。他
想与奥地利结盟,但已太迟,他曾以军事行动将奥国逐出意大利,又
保持中立令奥国退出德国。而奥地利已无心恢复在这两国的地位,宁
愿先集中全力重建同时以维也纳和布达佩斯为首都的奥匈帝国,再向
巴尔干半岛发展。英国因法国对卢森堡及比利时的图谋而对结盟兴趣
不大;俄罗斯则从未原谅他对波兰革命的作为。
法国只有孤军奋战挽救它在欧洲已丧失的优越地位。情形越是悲
观,拿破仑越是想要出奇制胜,就像赌徒输得越多,赌注下得越大,
越想翻本。俾斯麦在普奥战争期间用取得领土为饵,先是在比利时境
内,后在卢森堡,诱使拿破仑保持中立。但每当拿破仑想要攫取时,
希望总是落空,因为他希望这些“补偿”是由别人送上门来,而俾斯
麦觉得既已成功地利用了拿破仑的优柔寡断,何必再多冒风险。
拿破仑深感颜面尽失,尤其眼见欧洲的情势对法国越来越不利,
便想借当时出缺的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大做文章,以弥补因错估普奥
战争奥国必胜所犯下的错误。他要求普鲁士国王保证霍亨索伦( Ho
henzollern,普国王室)不会有人继承西班牙的王位。这又是一次浮面
的表态,充其量只能提高声望,对中欧的权力关系毫无影响。
在变动的外交情势中运筹帷幄无人比得上俾斯麦。他再以高明的
计谋,利用拿破仑此番表态诱使他于1870年向普鲁士宣战。法国要
求普鲁士王族不得有人继承西班牙王位,这确实颇具挑衅意味。但老
谋深算的普王威廉不但没有动怒,反而心平气和、理直气壮地拒绝了
法国派来获取承诺的使臣。威廉帝电告俾斯麦事情的经过。俾斯麦将
电文加以删减,去掉用词比较客气委婉的部分,而普王实际上是对法
国派来的使节相当客气。超越时代的俾斯麦随即利用一种技巧,后世
政治家已将其发展成一门艺术,即将所谓的埃姆斯密电( Ems Dis
patch)透露给报界。经删减后的电文看来像是打了法国一记耳光。愤
怒的法国民众要求对普国一战,拿破仑顺应了他们的要求。
普鲁士在所有其他德国诸邦的助力下,又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
此刻德国统一的大道已畅行无阻,普鲁士便毫不客气地在1871年1
月18日,于凡尔赛官的明镜厅正式宣布德国统一。
拿破仑就此促成他一向赞同的德国革命,但其后果却与他原先所
预期的大不相同。欧洲的地图确实重新绘过,但此新局面已无可挽回
地削弱了法国的影响力,而且未能带给拿破仑他所渴望的声望。
他鼓励革命却未能意识到革命可能的后果。他无法评估各种力量
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此种关系实现个人长期目标。他经不起考验。他
的外交政策全盘尽输,原因不在于缺乏理念,而是他无法自众多的想
法中理出一个头绪,或分清理想与周遭现实间的关系。他一味追求虚
实的力量深信不疑,并会为其本身的目的而利用拿破仑所最擅长的种
种虚张声势之举。
有法国领袖了解拿破仑所冒的风险,以及他有意获取的所谓赔偿
与法国的基本利益无关。1866年5月3日,坚决反对拿破仑且日后曾
任法国总统的梯也尔( Aldolphe Thiers),在一次精彩的讲演中正确地
预言,普鲁士可望成为德国最强大的势力:
“查理五世建都于维也纳之王国如今将重现于柏林,而
且距我国边境更近,压力将随之而来。诸位有权以法国利益
为名反对此一政策,因法国的地位如此重要,势必受到此次
革命严重的威胁。法国奋斗了200年欲摧毁此劲敌,现在是
否打算就此坐视其重振国威而无动于衷?”
梯也尔指出,法国应采取明确的反普鲁士政策,取代拿破仑暖昧
的意向,并抬出维护德国诸邦的独立为借口,即黎塞留的老手法。他
主张法国有权抗拒德国的统一:
“先以德国诸邦为名继之以其本身独立为名,最后以欧
洲之平衡为名,此符合全体利益,全体国际社会之利益。现
今有人对‘欧洲平衡’一词大事嘲弄,但何谓欧洲平衡?即
欧洲之独立。”
此时要阻止会使欧洲平衡永久改观的普奥战争,几乎已嫌太晚。
理论上说梯也尔的主张不错,但采取这个政策的前提应在百年前即已
确立。即使现在,若法国发出强烈警告,决不容许奥地利被击败,或
传统诸侯国如汉诺威王国被消灭,或许可让俾斯麦有所收敛。可惜拿
破仑认定奥地利会赢,而且似乎更在乎打倒维也纳体系和完成波拿巴
的家族传统,而轻忽对法国传统利益的种种权衡,便不肯选择此路。
他在三天后回应梯也尔:“朕憎恶1815年诸条约,现今众人欲以其为
吾国政策唯一之依据。”
就在梯也尔演讲后一个多月后,普奥正式开战。完全出乎拿破仑
三世的预期,普鲁士很快便获得决定性胜利。依黎塞留的外交规则,
他应该协助战败的一方,避免普鲁士大获全胜。但他虽派出一队“观
察”部队到莱茵河,却不敢有所行动。俾斯麦以请他调停向他示好,
然而这空洞的姿态已无法掩饰法国对德国事务越来越无过问权的事
实。1866年8月签订布拉格条约后,奥地利被迫退出德国。汉诺威和
黑森一卡塞尔( Hesse Cassel)两邦因战时与奥地利同盟,与石勒苏
益格、荷尔斯泰因以及法兰克福自由邦,一同被普鲁士并吞。俾斯麦
废掉它们的君王,借此昭告天下,曾为神圣罗马帝国一员的普鲁士,
已放弃以正统论作为国际秩序的指导原则。
德国北部仍保有独立的诸邦全纳入俾斯麦新成立的北德邦联
(North German Confederation),各邦所有政务举凡制订贸易法令以至
外交政策,全由普鲁士主导。南德的巴伐利亚( Bavaria)、巴登(Ba
den)及符腾堡也与普鲁士签订条约,允诺在与外国有战事时将其军
队交由普鲁士指挥,以此为条件保有其独立。德国的统一如今只差一
步之遥。
拿破仑三世的自作聪明将国家带人死胡同,法国已无路可走。他
想与奥地利结盟,但已太迟,他曾以军事行动将奥国逐出意大利,又
保持中立令奥国退出德国。而奥地利已无心恢复在这两国的地位,宁
愿先集中全力重建同时以维也纳和布达佩斯为首都的奥匈帝国,再向
巴尔干半岛发展。英国因法国对卢森堡及比利时的图谋而对结盟兴趣
不大;俄罗斯则从未原谅他对波兰革命的作为。
法国只有孤军奋战挽救它在欧洲已丧失的优越地位。情形越是悲
观,拿破仑越是想要出奇制胜,就像赌徒输得越多,赌注下得越大,
越想翻本。俾斯麦在普奥战争期间用取得领土为饵,先是在比利时境
内,后在卢森堡,诱使拿破仑保持中立。但每当拿破仑想要攫取时,
希望总是落空,因为他希望这些“补偿”是由别人送上门来,而俾斯
麦觉得既已成功地利用了拿破仑的优柔寡断,何必再多冒风险。
拿破仑深感颜面尽失,尤其眼见欧洲的情势对法国越来越不利,
便想借当时出缺的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大做文章,以弥补因错估普奥
战争奥国必胜所犯下的错误。他要求普鲁士国王保证霍亨索伦( Ho
henzollern,普国王室)不会有人继承西班牙的王位。这又是一次浮面
的表态,充其量只能提高声望,对中欧的权力关系毫无影响。
在变动的外交情势中运筹帷幄无人比得上俾斯麦。他再以高明的
计谋,利用拿破仑此番表态诱使他于1870年向普鲁士宣战。法国要
求普鲁士王族不得有人继承西班牙王位,这确实颇具挑衅意味。但老
谋深算的普王威廉不但没有动怒,反而心平气和、理直气壮地拒绝了
法国派来获取承诺的使臣。威廉帝电告俾斯麦事情的经过。俾斯麦将
电文加以删减,去掉用词比较客气委婉的部分,而普王实际上是对法
国派来的使节相当客气。超越时代的俾斯麦随即利用一种技巧,后世
政治家已将其发展成一门艺术,即将所谓的埃姆斯密电( Ems Dis
patch)透露给报界。经删减后的电文看来像是打了法国一记耳光。愤
怒的法国民众要求对普国一战,拿破仑顺应了他们的要求。
普鲁士在所有其他德国诸邦的助力下,又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
此刻德国统一的大道已畅行无阻,普鲁士便毫不客气地在1871年1
月18日,于凡尔赛官的明镜厅正式宣布德国统一。
拿破仑就此促成他一向赞同的德国革命,但其后果却与他原先所
预期的大不相同。欧洲的地图确实重新绘过,但此新局面已无可挽回
地削弱了法国的影响力,而且未能带给拿破仑他所渴望的声望。
他鼓励革命却未能意识到革命可能的后果。他无法评估各种力量
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此种关系实现个人长期目标。他经不起考验。他
的外交政策全盘尽输,原因不在于缺乏理念,而是他无法自众多的想
法中理出一个头绪,或分清理想与周遭现实间的关系。他一味追求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