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大外交

大外交 第16节

合。他们都视1815年在维也纳由梅特涅擘画的国际秩序为眼中钉。
拿破仑三世不满的原因是它以围堵法国为目标,虽然他没有叔父拿破
仑那般狂妄的野心,但这位反复无常的皇帝认为,法国偶尔获得一些
领土并不为过,因此不希望出现团结的欧洲来横加阻挠。他更觉得世
人均以法国为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表征,而维也纳体系欲压制这两
种思想,便是想钳制他的野心。俾斯麦反对梅特涅体系,是因为它使
普鲁士在德意志邦联中的地位在奥地利之下,他也认为邦联中保留了
太多小国令普鲁士有志难伸。若要完成普鲁士的历史任务,统一德
国,则维也纳体系势必要推翻。
虽然对既有的国际秩序均深恶痛绝,这两位革命家最后的成就却
是天南地北。拿破仑三世努力的结果是适得其反。他以维也纳体系的
终结者、欧洲民族主义的启蒙师自居,却把欧洲外交导入一片混乱,
且法国从中一无所获,反而是其他国家受惠。他制造了有利意大利统
一的环境,更无意中促成了德国的统一。这两国的统一削弱了法国在
地缘政治上的地位,法国素来在中欧享有的绝对影响力也遭破坏。法
国固无能力阻挡这两国走向统一,但拿破仑三世反反复复的政策却使
统一的过程大为加快,同时也?肖解了法国依据其长远利益建构国际秩
序的能力。他要打破维也纳体系是因为他认为法国受到孤立,这也代
表某种程度的事实。但到他的统治于1870年结束时,法国比梅特涅


时代更孤立。
俾斯麦的功绩则截然不同。少有政治家能像他这样创造历史的。
他上任之前,德国的统一原看好会由有国会有宪法的政府来完成,这
也是1848年革命主要的目的。五年后,对解决已持续三代的统一问
题他已进行得差不多了,但他不是以民主宪政,而是依恃普鲁士的强
大优势来推动统一。俾斯麦的做法从未获得很多人的拥护。新德国对


保守派而言太民主,对自由派而言太专制,对正统派而言太重实力,
但它却是一位天才人物的精心制作,这个天才主张导引他在国内与国
际上所解放的力量,利用其间的矛盾对立——这一点他做得相当成
功,后世无人能望其项背。
拿破仑三世:摧毁维也纳体系
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有杜依勒利官之谜( Sphinx of the Tuilerie。)
之称。外界总认为他雄才大略,颇有一番图谋,至于他葫芦里卖的什
么药就无人知晓——药是一点一滴慢慢显现的。大家多认为他得以结
束法国在维也纳体系下的外交孤立,又以克里米亚战争促成神圣同盟
的解体,的确是深不可测的英明。唯有一位欧洲领袖,即俾斯麦,自
一开始便看穿他。1850年俾斯麦对拿破仑三世就有如此的嘲讽:“他
喜怒无常反令人高估其智慧。”
拿破仑三世也与叔父一样深以非正统王室出身为憾事。虽他自认
是革命家,却极渴望为欧洲各正统国王所接受。当然,若神圣同盟仍
秉持原有的信念,则必会设法推翻1848年取代法国君主专制的共和
政体。法国大革命的血腥暴力此时仍令人记忆犹新,但外国的干预使
法国革命军在1792年踏上欧洲各国的领土。同样对外国干预的戒心
使行共和的法国誓言向外输出其革命。在禁制不成之余,保守势力各
国只得勉强承认法国共和,起先它是在诗人政治家拉马丁( Alphonse
de Lamartine)治理之下,后来拿破仑三世当选总统,最后他为推翻宪
法限制其连任,干脆在1851年12月发动政变,次年称帝,法国进入
第二帝国。


拿破仑三世称帝后承认的问题再起。此次牵涉到的是要不要承认
拿破仑三世的帝位,因为维也纳和约中明白禁止波拿巴(Bonaparte)
家族再登上法国王位。奥地利率先接受了无法改变的事实,其驻法大
使胡布纳男爵( Baron Hubner)曾提到其上司施瓦曾伯格亲王
( Prince Schwarzenberg) 1851年12月31日有感而发的一句话:“讲原
则之时代已成过去。”它也象征梅特涅时代的结束。
拿破仑三世心上第二件大事是别国国君会不会称他为“兄弟”,
一如他们彼此间的称谓,还是会在称呼上歧视他。后来奥地利及普鲁
士君主妥协,沙皇尼古拉斯一世却不让步,只肯称他为“朋友”。以
沙皇对革命分子的观感,他必然觉得这个称呼已太抬举拿破仑三世
了。胡布纳曾记下如下的感受:
“有如受欧陆王族世家无情之呵斥。深深啃噬着法皇拿
破仑之心。”
无论这种感觉是真有其事,还是无中生有,却反映出拿破仑三世
与其他欧洲君主间的鸿沟,这是造成他对欧洲外交不顾一切猛加挞伐
的根本心理因素。
他一生最讽刺的对照是,内政比外交更为他所擅长,但他对内政
无多大兴趣,对外交又欠缺胆识。每当他暂时放下自诩的革命使命,
对法国的发展便有重大贡献。他把工业革命带到法国。他对大规模借
贷机构的鼓励,对促进法国经济发展居功厥伟。将巴黎重建为如今的
磅礴气势,也应归功于拿破仑三世。19世纪初,巴黎仍是个中世纪城
堡,街道狭窄弯曲。他授权亲信豪斯曼男爵( Baron Haussmann)并给
予经费,建造出有宽广街道、宏伟建筑、一排排林荫的现代化都市。
建造宽广道路的原因之一固然是为方便枪弹的发射,但无损于市容的
伟大壮丽。
可惜他热爱的还是外交,却常受左右为难的情绪所煎熬。一方
面,他明白自己绝无可能实现求得正统地位的宿愿,因为那是由出生
所决定,无法靠后天的赐予。另一方面,他又并不真想在历史上留下
正统主义者之名。他曾是意大利独立斗士( Carbonari),又自视为民




族自决的守护者。同时,他反对冒太大的风险。拿破仑三世最终的目
标是废除维也纳和约有关领土的条款,改变此约所依据的国家制度。
但他从未觉悟,要达成他的目标也会导致德国统一,并就此让法国永
无主宰中欧的希望。
首节 上一节 16/119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哭泣的骆驼

下一篇: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