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97节

〔13〕 数为燕王所讼:讼,申诉;言苏武为国立功的情形,曾多次由燕王向皇帝申诉。

〔14〕 廷尉:司法官吏。

〔15〕 寝:搁置。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 〔1〕 ,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2〕 。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 〔3〕 。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 〔4〕 。以武着节老臣,令朝朔望 〔5〕 ,号称祭酒 〔6〕 ,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 〔7〕 ,帝舅平昌侯 〔8〕 、乐昌侯 〔9〕 ,车骑将军韩增 〔10〕 ,丞相魏相 〔11〕 ,御史大夫丙吉 〔12〕 ,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 〔13〕 :“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 〔14〕 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 〔15〕 病卒。

注释

〔1〕 “武以故二千石”句:故,前;武曾受中二千石之禄,后被免官,因此称故二千石。与计谋,参与朝臣另立新帝的计谋。

〔2〕 “卫将军张安世”三句:张安世,张汤子,少以父任,荫为郎。昭帝时封为富平侯,宣帝时以定策有功,拜大司马。故事,犹言旧事;明习,熟习。张安世推荐苏武熟习过去的典章制度,出使匈奴坚决不降,昭帝在时常常提到苏武有上述两方面的长处。

〔3〕 宦者署:宦者令的官署,宦者令为少府属官,宦者署靠近皇宫,故在此待诏。

〔4〕 右曹典属国:右曹,尚书令门下的官,在汉代照例是加衔,这里说苏武除典属国的官职外,再加右曹衔。

〔5〕 “以武着节老臣”两句:着,显著,人所共知。这句说苏武是人所共知的有节操的老臣。令朝朔望,令苏武每逢初一、十五入朝见天子。

〔6〕 祭酒:古礼,宴会必推长者先举酒为祭,故年高有德的人也称祭酒。

〔7〕 平恩侯:宣帝后之父许广汉封平恩侯。

〔8〕 平昌侯:宣帝母之兄王无故封平昌侯。

〔9〕 乐昌侯:王无故之弟王武。

〔10〕 韩增:字季君,为弓高侯韩颓当的后代,昭帝时为前将军,与霍光一同决定立宣帝。

〔11〕 魏相:字弱翁,定陶人,宣帝时累官御史大夫,后为丞相。

〔12〕 丙吉:字少卿,鲁人,后代魏相为丞相,封博阳侯。

〔13〕 “武因平恩侯”句:苏武通过平恩侯向皇帝陈述。

〔14〕 声问:音信。

〔15〕 神爵:汉宣帝号;神爵二年即公元前六○年。


甘露三年 〔1〕 ,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 〔2〕 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 〔3〕 ,法其形貌 〔4〕 ,署 〔5〕 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額侯韩增,次曰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 〔6〕 ,次曰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曰丞相博阳侯丙吉,次曰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 〔7〕 ,次曰宗正阳城侯刘德 〔8〕 ,次曰少府梁丘贺 〔9〕 ,次曰太子太傅萧望之 〔10〕 ,次曰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着中兴辅佐 〔11〕 ,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 〔12〕 焉,凡十一人,皆有传。自丞相黄霸 〔13〕 、廷尉于定国 〔14〕 、大司农朱邑 〔15〕 、京兆尹张敞 〔16〕 、右扶风尹翁归 〔17〕 ,及儒者夏侯胜 〔18〕 等,皆以善终,著名宣帝之世,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图,以此知其选矣。

注释

〔1〕 甘露:宣帝年号;甘露三年,公元前五一年。

〔2〕 股:即俗谓大腿。肱:是上肢肘腕之间的部位。股肱:比喻左右辅佐之臣。

〔3〕 图画:这里当动词用。麒麟阁:在未央宫中。

〔4〕 法其形貌:法,取法,依照;此言依照大臣们的形体相貌把他们画下来。

〔5〕 署:写明。

〔6〕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武帝时破匈奴有功,拜中郎将。宣帝时,充国年已七十余,尚能作战,他的屯田政策,寓兵于农,尤为后世所称道。

〔7〕 杜延年:字幼公,酷吏杜周之子,昭帝时,因揭发了上官桀谋反事,封建平侯。

〔8〕 刘德:字路叔,刘向的父亲,昭帝时为宗正丞,封阳城侯。

〔9〕 梁丘贺:字长翁,山东诸城人,汉代有名的儒家,初从田王孙受《易》,后又从京房学《易》,后官至少府。事见《汉书·儒林传》。

〔10〕 萧望之:字长倩,兰陵(今山东峄县)人,宣帝时为太子太傅,受宣帝遗诏辅佐元帝,纠正失当的措施很多,后为元帝宠臣弘恭、石显所害,饮鸩自杀。

〔11〕 明:明白地。着:说明。中兴:当时认为昌邑王败坏了汉室基业,故以宣帝比周宣王之中兴。

〔12〕 方叔、召虎、仲山甫:都是周宣王的名臣,辅助周宣王中兴。这里用来指霍光等人辅佐汉宣帝的功绩。

〔13〕 黄霸:字次公,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宣帝时为廷尉,当时吏尚严酷,而霸以宽厚治民,官至丞相,封建成侯。

〔14〕 于定国:字曼倩,郯(故城在今山东郯城西南)人,父于公,曾为东海狱吏。定国少时从父学习法律,父死继为狱吏,宣帝时升为廷尉。后为丞相,封西平侯。

〔15〕 朱邑:字仲卿,舒(县名,即今安徽省舒县古城)人,曾为舒地桐乡(今安徽桐城北)小吏,为人民爱戴,政绩评为第一,后为大司农。

〔16〕 张敞:字子高,平阳(县名,今山西省临汾南)人。宣帝时为京兆尹。

〔17〕 尹翁归:字子况,平阳人,宣帝时为东海太守,严办酷吏豪民,后为右扶风(在陕西中部及长安以西等地)太守。

〔18〕 夏侯胜:字长公,汉代治《尚书》的名儒,与其兄子建,并称为大小夏侯。事见《汉书·儒林传》。  (刘瑞莲 注)


赵壹

赵壹,字元叔,东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人,生在东汉末顺帝、桓帝、灵帝年间。家贫,仕不过郡吏。为人恃才倨傲,屡因触犯当政几至于死,幸友人营救得免。他的赋留传至今的很少(《全上古三代秦汉魏六朝文》仅録三篇),最著名的是他的《刺世疾邪赋》。

首节 上一节 97/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