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选 第93节
〔8〕 百姓交于道而接于市:百姓不安于室,终日在市街上奔走。
〔9〕 “贫国”句:今本《老子》无此文。菽粟:菽,豆类的总称;粟,小米。
〔10〕 “管子云”句:见《管子·国蓄》与《轻重乙》,文句略有出入。
〔11〕 陇蜀之丹漆旄羽:甘肃、四川出产的丹砂、髹漆、兽毛、鸟羽。
〔12〕 荆扬之皮革骨象:荆州(在今湖北省等地)、扬州出产的兽皮、兽骨、象牙。
〔13〕 柟(nán南):楠木。梓(zǐ紫)。梓树。箭:箭竹,一种细短的竹子。
〔14〕 燕齐:指河北和山东大部。旃:同“毡”。
〔15〕 兖(yǎn演)豫:指山东南部和河南。絺(chī痴):葛布。纻(zhù柱):麻布。
〔16〕 楫(jí集):桨。
〔17〕 服牛:驾牛;服,驾驭。
〔18〕 交庶物:交换货物;庶物,万物。
文学曰:“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不务民用而淫巧众也。故川源不能实漏卮 〔1〕 ,山海不能赡溪壑。是以盘庚率苦 〔2〕 ,舜藏黄金 〔3〕 ,高帝 〔4〕 禁商贾不得仕宦,所以遏贪鄙之俗而醇至诚之风也。排困市井 〔5〕 ,防塞利门,而民犹为非也,况上之为利乎?传曰:‘诸侯好利则大夫鄙,大夫鄙则士贪,士贪则庶人盗。’ 〔6〕 是开利孔为民罪梯 〔7〕 也。”
大夫曰:“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方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 〔8〕 。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开委府 〔9〕 于京师,以笼 〔10〕 货物。贱即买,贵则卖。是以县官 〔11〕 不失实,商贾无所贸利 〔12〕 ,故曰平准。平准则民不失职 〔13〕 ,均输则民齐劳逸。故平准、均输所以平万物而便百姓,非开利孔为民罪梯者也。”
文学曰:“古者之赋税于民也,因其所工,不求所拙,农人纳其获,女工效其功 〔14〕 。今释其所有,责其所无,百姓贱卖货物以便上求 〔15〕 。间者 〔16〕 ,郡国或令民作布絮,吏恣留难,与之为市 〔17〕 。吏之所入,非独齐、阿之缣 〔18〕 ,蜀、汉之布也,亦民间之所为耳。行奸卖平 〔19〕 ,农民重苦,女工再税 〔20〕 ,未见输之均也。县官猥发,阖门擅市 〔21〕 ,则万物并收。万物并收,则物腾跃 〔22〕 。腾跃,则商贾侔利。自市,则吏容奸 〔23〕 ,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贱以取贵,未见准之平也。盖古之均输,所以齐劳逸而便贡输,非以为利而贾万物也。”
注释
〔1〕 漏卮(zhī之):渗漏的酒器,指财政上的漏洞。
〔2〕 盘庚:商汤十世孙,于公元前一四○一年迁都于殷(也称亳,今河南偃师之西),改国号曰殷。率苦:原作“萃居”,此据孙诒让、郭沫若校改。古“率”与“帅”通,指盘庚率领人民从事劳苦的工作。
〔3〕 舜藏黄金:《新语》、《淮南子》都记载:舜曾把黄金藏进深山里,目的在于堵塞贪鄙之心。
〔4〕 高帝:汉高祖刘邦。
〔5〕 排困市井:即抑制商人;市井,作买卖的地方,指商贾。
〔6〕 “诸侯”三句:《说苑·贵德篇》与《公羊传》桓公十五年注,都有类似的话,可能指公羊家旧说。
〔7〕 利孔:牟利的门路。罪梯:产生罪恶的阶梯。
〔8〕 “物多苦恶”两句:物多恶劣,卖价不足偿其运费;苦,粗劣。
〔9〕 委府:犹今仓库;委,积。
〔10〕 笼:笼络,搜集。
〔11〕 县官:指汉朝廷。
〔12〕 贸利:一作“牟利”,即取利。
〔13〕 失职:失所的意思。
〔14〕 女工效其功:向女工收布帛。效,献出;功,工作成品。
〔15〕 “百姓”句:百姓贱卖所有来换取所无以应上求,因而给人民带来困苦。
〔16〕 间者:近来。
〔17〕 留难:故意作梗。与之为市:与民交易,官吏向农民征收布絮,农民没有,只得向官吏购买后上缴。
〔18〕 阿:即山东省之东阿。缣:丝织品。
〔19〕 行奸卖平:官吏从中投机倒把,抬高手里货价,却要农民把谷物按平价卖出。
〔20〕 “农民重苦”两句:农民、女工把他们所有货物换成他们没有的东西来纳税,因而等于纳了加倍的税。
〔21〕 县官猥发:朝廷乃发令。猥,助词,乃的意思。阖门擅市:垄断市场。
〔22〕 物腾跃:物价猛涨。
〔23〕 “自市”两句:自己采购货物,官吏乘机舞弊。 (刘瑞莲 注)
班固
班固(三二——九二),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汉代著名的历史家。
《汉书》是继《史记》而作的历史著作。班固的父亲班彪以《史记》自太初(汉武帝年号)以后阙而不録,于是采集前史遗事,旁贯异闻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固就在这基础上写成了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全书计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一百二十卷,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前二○六)至王莽地皇四年(二三)共二百二十九年的史实。《汉书》不但在中国历史著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文学史上也是一部有价值的著作。班固撰《汉书》是“受诏”而作,因此他的立场是站在统治阶级方面的,与司马迁作《史记》的动机有所不同,因此《汉书》虽然有一部份文章是以《史记》为蓝本的,但成就却远远不如《史记》。
但《汉书》也有重视客观历史事实和同情人民的地方,由于它占有了丰富可信的史料,又能做到实録,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客观实际的复杂情况,暴露出统治阶级的残酷,揭露出社会的种种矛盾,因而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苏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