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选 第92节
大夫曰:“匈奴桀黠 〔23〕 ,擅恣入塞,犯厉 〔24〕 中国,杀伐郡县、朔方都尉 〔25〕 ,甚悖逆不轨 〔26〕 ,宜诛讨之日久矣。陛下 〔27〕 垂大惠,哀元元 〔28〕 之未赡,不忍暴士大夫 〔29〕 于原野,纵无被坚执鋭,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30〕 ,又欲罢盐铁、均输,忧 〔31〕 边用,损武略,无忧边之心,于其义未便也。”
注释
〔1〕 本议:根本计议,是全书的第一篇。
〔2〕 始元六年:汉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八一年。
〔3〕 丞相:指丞相田千秋。御史:御史大夫的省称,指御史大夫桑弘羊。贤良:科举之一种,士人被选拔为贤良方正,给予功名,但无一定官职。文学:即文学之士。
〔4〕 末利:指工商之利,这里具体即指盐铁、酒榷、均输。
〔5〕 盐铁、酒榷、均输:指盐铁国营,酒类专卖,设均输官,就朝廷所需要物品,由官员在物价低时先采购,以免商人抬高物价。
〔6〕 本:这里指农业。
〔7〕 悫(què确):诚朴。
〔8〕 大夫:指御史大夫桑弘羊。下面两句话,反映了当时汉族统治者的思想。
〔9〕 先帝:去世的皇帝,指汉武帝。
〔10〕 虏:俘虏,指匈奴,诋毁之辞。系获:掳去。
〔11〕 障塞:于边塞险要之处筑城,设吏防守,故称障塞。
〔12〕 饬:备。烽燧:古代守边,作高土台,置薪草(狼粪)于其上,遇有敌人入侵,即点燃告警,叫烽燧。
〔13〕 屯戍:驻扎边防军。
〔14〕 蕃货长财:增加国家财富。蕃,繁;货,货币。
〔15〕 执:守。
〔16〕 乘城:登城,指守城。
〔17〕 “有国有家者”三句:见《论语·季氏》;国,指诸侯;家,指卿大夫。即不愁财少国贫,只怕贫富不均和国内不安。
〔18〕 多少、利害、得丧:都指财货而言。
〔19〕 风:教化。怀:安抚。
〔20〕 善克者不战:善于克敌的依靠谋略取胜,不用作战。善战者不师:善于制胜的依靠外交取胜,不用起兵。善师者不阵:善于用兵的使敌人望风归附,不用布阵作战。
〔21〕 “修之于庙堂”两句:在朝廷上善于决策,通过外交取胜,而使军队凯旋。冲,战车。折冲,摧折敌人战车,击败敌人,即折冲千里之外,用外交击败敌人的意思。
〔22〕 恶:何必。
〔23〕 桀黠(jié xiá杰匣):凶恶奸诈。
〔24〕 犯厉:侵犯为患。
〔25〕 郡县、朔方:疑当作“朔方郡县”。朔方,地名,汉武帝逐匈奴,收河南地,立朔方郡(今内蒙古境内)。都尉:武官名。
〔26〕 悖逆不轨:背理作乱,不合法度。
〔27〕 陛下:臣下对帝王的尊称。
〔28〕 元元:人民。
〔29〕 士大夫:将士。
〔30〕 纵无:原作“纵难”,据郭沫若校改。被坚执鋭:披坚甲,执鋭利兵器。“北面”句:立志向北方匈奴施行报复。
〔31〕 忧:当作“扰”,破壤。
文学曰:“古者贵以 〔1〕 德而贱用兵。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2〕 。既来之,则安之。’今废道德而任兵革,兴师而伐之,屯戍而备之,暴兵露师以支久长,转输粮食无已,使边境之士饥寒于外,百姓劳苦于内。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故以罢之为便也。”
大夫曰:“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 〔3〕 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 〔4〕 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 〔5〕 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 〔6〕 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絶;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絶,则财用匮;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 〔7〕 ,罢之,不便也。”
文学曰:“夫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俗薄则背义而趋利,趋利则百姓交于道而接于市 〔8〕 。老子曰:‘贫国若有余。’非多财也,嗜欲众而民躁也。是以王者崇本退末,以礼义防民,欲实菽粟货财 〔9〕 。市,商不通无用之物,工不作无用之器。故商所以通郁滞,工所以备器械,非治国之本务也。”
大夫曰:“管子云:‘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器械不备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商工不备也。’ 〔10〕 陇蜀之丹漆旄羽 〔11〕 ,荆扬之皮革骨象 〔12〕 ,江南之柟梓竹箭 〔13〕 ,燕齐之鱼盐旃裘 〔14〕 ,兖豫之漆丝絺纻 〔15〕 ,养生送终之具也,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故圣人作为舟楫 〔16〕 之用,以通川谷,服牛 〔17〕 驾马,以达陵陆;致远穷深,所以交庶物 〔18〕 而便百姓。是以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盐铁、均输,万民所戴仰而取给者,罢之,不便也。”
注释
〔1〕 以:用。
〔2〕 “孔子”句:见《论语·季氏》。来之,使来归顺。安之,安抚他们。
〔3〕 通有无:以其所有易其所无。
〔4〕 致:召致,招引。
〔5〕 工师:工匠之长。
〔6〕 “通其变”两句:见《易·系辞》,即使货物流通,不断满足人民生活所需,故人民乐其业而不懈倦。
〔7〕 委财:积聚的财货。调缓急:调剂缓急。
注释
〔1〕 本议:根本计议,是全书的第一篇。
〔2〕 始元六年:汉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八一年。
〔3〕 丞相:指丞相田千秋。御史:御史大夫的省称,指御史大夫桑弘羊。贤良:科举之一种,士人被选拔为贤良方正,给予功名,但无一定官职。文学:即文学之士。
〔4〕 末利:指工商之利,这里具体即指盐铁、酒榷、均输。
〔5〕 盐铁、酒榷、均输:指盐铁国营,酒类专卖,设均输官,就朝廷所需要物品,由官员在物价低时先采购,以免商人抬高物价。
〔6〕 本:这里指农业。
〔7〕 悫(què确):诚朴。
〔8〕 大夫:指御史大夫桑弘羊。下面两句话,反映了当时汉族统治者的思想。
〔9〕 先帝:去世的皇帝,指汉武帝。
〔10〕 虏:俘虏,指匈奴,诋毁之辞。系获:掳去。
〔11〕 障塞:于边塞险要之处筑城,设吏防守,故称障塞。
〔12〕 饬:备。烽燧:古代守边,作高土台,置薪草(狼粪)于其上,遇有敌人入侵,即点燃告警,叫烽燧。
〔13〕 屯戍:驻扎边防军。
〔14〕 蕃货长财:增加国家财富。蕃,繁;货,货币。
〔15〕 执:守。
〔16〕 乘城:登城,指守城。
〔17〕 “有国有家者”三句:见《论语·季氏》;国,指诸侯;家,指卿大夫。即不愁财少国贫,只怕贫富不均和国内不安。
〔18〕 多少、利害、得丧:都指财货而言。
〔19〕 风:教化。怀:安抚。
〔20〕 善克者不战:善于克敌的依靠谋略取胜,不用作战。善战者不师:善于制胜的依靠外交取胜,不用起兵。善师者不阵:善于用兵的使敌人望风归附,不用布阵作战。
〔21〕 “修之于庙堂”两句:在朝廷上善于决策,通过外交取胜,而使军队凯旋。冲,战车。折冲,摧折敌人战车,击败敌人,即折冲千里之外,用外交击败敌人的意思。
〔22〕 恶:何必。
〔23〕 桀黠(jié xiá杰匣):凶恶奸诈。
〔24〕 犯厉:侵犯为患。
〔25〕 郡县、朔方:疑当作“朔方郡县”。朔方,地名,汉武帝逐匈奴,收河南地,立朔方郡(今内蒙古境内)。都尉:武官名。
〔26〕 悖逆不轨:背理作乱,不合法度。
〔27〕 陛下:臣下对帝王的尊称。
〔28〕 元元:人民。
〔29〕 士大夫:将士。
〔30〕 纵无:原作“纵难”,据郭沫若校改。被坚执鋭:披坚甲,执鋭利兵器。“北面”句:立志向北方匈奴施行报复。
〔31〕 忧:当作“扰”,破壤。
文学曰:“古者贵以 〔1〕 德而贱用兵。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2〕 。既来之,则安之。’今废道德而任兵革,兴师而伐之,屯戍而备之,暴兵露师以支久长,转输粮食无已,使边境之士饥寒于外,百姓劳苦于内。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故以罢之为便也。”
大夫曰:“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 〔3〕 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 〔4〕 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 〔5〕 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 〔6〕 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絶;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絶,则财用匮;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 〔7〕 ,罢之,不便也。”
文学曰:“夫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俗薄则背义而趋利,趋利则百姓交于道而接于市 〔8〕 。老子曰:‘贫国若有余。’非多财也,嗜欲众而民躁也。是以王者崇本退末,以礼义防民,欲实菽粟货财 〔9〕 。市,商不通无用之物,工不作无用之器。故商所以通郁滞,工所以备器械,非治国之本务也。”
大夫曰:“管子云:‘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器械不备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商工不备也。’ 〔10〕 陇蜀之丹漆旄羽 〔11〕 ,荆扬之皮革骨象 〔12〕 ,江南之柟梓竹箭 〔13〕 ,燕齐之鱼盐旃裘 〔14〕 ,兖豫之漆丝絺纻 〔15〕 ,养生送终之具也,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故圣人作为舟楫 〔16〕 之用,以通川谷,服牛 〔17〕 驾马,以达陵陆;致远穷深,所以交庶物 〔18〕 而便百姓。是以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盐铁、均输,万民所戴仰而取给者,罢之,不便也。”
注释
〔1〕 以:用。
〔2〕 “孔子”句:见《论语·季氏》。来之,使来归顺。安之,安抚他们。
〔3〕 通有无:以其所有易其所无。
〔4〕 致:召致,招引。
〔5〕 工师:工匠之长。
〔6〕 “通其变”两句:见《易·系辞》,即使货物流通,不断满足人民生活所需,故人民乐其业而不懈倦。
〔7〕 委财:积聚的财货。调缓急:调剂缓急。